妾媵,晚令侍宿。详女亦只好随缘作合,供他淫污。越日,又发慕容详塚,锉尸焚骨,并查得拓跋觚死时,由燕人高霸程同下手,便将两人磔死,并夷五族。霸固为详所使,本不应置重辟,况又夷及五族,珪之淫虐如此,无怪其不得令终。于是班赏将士,多寡有差。慕容麟奔至邺城,与范阳王慕容德相见,便向德献议道:“魏兵既克中山,必来攻邺,邺中虽有蓄积,但城大难固,且人心恇惧,恐难坚守,不如南赴滑台,较为万全。”德闻言心动,遂拟南迁。时滑台守将,为燕鲁阳王慕容和,亦遣人迎德,德因决计徙屯。好容易又是残冬,越年为燕主宝永康三年,即晋安帝隆安二年。正月上旬,德率户四万,南徙滑台,将吏当然随行。无故弃邺,也是失策。魏东平公拓跋仪,已进封卫王,引众入邺,追德至河,不及乃还。慕容麟等向德劝进,德依兄慕容垂故事,自称燕王元年,摄行帝制,备设官属,用慕容麟为司空,领尚书令,慕容法为中军将军,慕舆拔为尚书左仆射,丁通为右仆射,这便是南燕的始基。是为四燕之殿。看官听说!慕容麟劝德南徙,仍然为自己起见,他因河间常有麟现,自谓与己名相应,必得君临燕土。中山僭号,不满三月,匆匆奔邺,欲用德为傀儡,迁往河南,仍好废德自立。那知天不助逆,竟至谋泄,被德赐死,狡猾半生,终归不得善终。可作晨钟之警。
那慕容宝尚未知滑台情形,还遣鸿胪卿鲁遽,册拜慕容德为丞相,领冀州牧,封南夏公,一面大阅兵马,仍欲规复中原。会魏主北归,慕容德亦命侍郎李延,向宝报闻,谓“魏军已返,中原空虚,正好及时收复”等语。宝心下大喜,即拟南行。辽西王农,长乐王盛进谏道:“今方北迁,兵疲力弱,魏新得志,未可与争,不如养兵观隙,更俟他年。”宝颇欲依议,偏抚军将军慕舆腾抗言道:“寇虏已返,我师大集,正宜乘机进取,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惟当独决圣虑,不应广采异同,阻挠大计。”宝闻言奋袂道:“我计决了,敢谏者斩!”遂留慕容盛居守龙城,命慕舆腾为前军大司马,慕容农为中军,自为后军,统率步骑三万,自龙城依次出发,南屯乙连。
燕制称卫兵为长上,素随乘舆出入,不令迁调,此次宝统众南行,当然随着,但众情俱不愿征役,各有怨言。卫弁段速骨宋赤眉等,本为高阳王隆旧部,入充宿卫,此次因众心蠢动,遂纠众作乱,逼立隆子崇为主帅,立即发难,杀毙司空乐浪王慕容宙,中牟公段谊诸人。惟河间王熙,素与崇善,崇代为庇护,始得免难。燕主宝突然遇变,急率十余骑奔往农营。农急忙出迎,左右抱住农腰,谓营卒亦恐应乱,不宜轻出。农抽刀吓退左右,才得出营见宝,接入营中。一面遣人追还前军慕舆腾,一面拔营回讨段速骨等。谁知军心都变,俱弃仗散走,就是慕舆腾部下,亦皆溃散。宝与农只好奔还龙城,乱兵尚在后追赶,亏得龙城留守长乐王盛,引兵出接,才得迎入宝与农。小子有诗叹道:
不从众议妄行师,祸起军中悔已迟。
纵使一时能幸脱,窜身便是杀身时。
宝与农既入龙城,乱兵亦进逼城下,欲知乱事如何结果,容待下回表明。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为修齐治平之要素,先圣固尝言之矣。慕容宝之不君不父,乌足为国?观其立太子时,已启内乱之渐,以立长言,则宜立长乐公盛,以受遗言,则宜立清河王会,策为少子,又非嫡嗣,徒以溺爱之故,越次册立,无惑乎会之谋乱也。会固不子,宝实不父,而又当断不断,徒受其乱,亲为父子,反成仇敌,家且不齐,国尚能治乎?幸而会乱已平,正宜与民更始,休养生息,徐图规复,乃不察民生之困苦,不问将士之罢劳,冒昧径行,侈言南讨,是君不君也。君不君,臣即不臣,段速骨等之作乱,亦意中事,无见怪也。彼慕容农与慕容隆,心固无他,才实不足。慕容麟好行不义,终至自毙,燕事如此,即无拓跋氏之外侮,亦终必亡而已矣。
第八十二回 通叛党兰汗弑君 诛贼臣燕宗复国
却说段速骨等引着乱兵,进逼龙城。城中守兵甚少,由慕容盛募民为役,始得万人,登陴奋力拒守。速骨等人数虽多,但同谋不过百人,余皆胁从为乱,并无斗志。惟尚书顿邱王兰汗,本为慕容垂季舅,又是慕容盛妇翁,他偏起了歹心,与速骨等通谋,所以速骨等有恃无恐,日夕鼓噪,威吓城中;且诱慕容农出城招抚,愿与讲和。农恐城不能守,潜自夜出,往抚乱兵。乱兵未曾被衄,怎肯投诚?农潜往招抚,不啻送死。速骨怎肯依农,反把农拘住不放。翌晨,复引众攻城,城上守兵,拒战甚力,伤毙乱卒百余人。守兵正在得势,忽见速骨牵出慕容农,指示城上,呶呶乱语。农亦有口,奈何畏死不言?守兵本恃农为重,忽见农在城下,也不暇问明情由,骤然夺气,一哄而散。速骨等得缘梯登城,纵兵杀掠,死亡相枕。燕主宝与慕舆腾余崇张真李旱等,轻骑南奔。
速骨尚不敢杀农,但将他幽住殿内。另有同党阿交罗,为速骨谋主,意欲废崇立农,偏被崇左右闻知,就中有鬷让出力鞬两人,为崇效力,骤入杀农,并及阿交罗。农故吏左卫将军宇文拔,亡奔辽西,速骨恐人心忆农,必且生变,因归罪鬷让出大鞬,把他诛死。哪知与他反对的,不是别人,就是前时通谋的兰汗。汗阳与勾通,暗中仍然嫉忌,速骨未曾防着,突被汗纠众袭击,见一个,杀一个,才阅半日,已将速骨等亲党百余人,一古脑儿送他归阴。当下废去慕容崇,奉太子策监国,承制大赦,且遣使迎宝北归。
时长乐王盛等,已逾城从宝,同至蓟城,接见兰汗来使,宝即欲北还。盛等俱进谏道:“兰汗忠诈,尚未可知,今若单骑往赴,倘汗有异志,悔不可追,不如南就范阳王,合众取冀州,就使不捷,亦可收集南方余众,徐归龙城,这却是万全计策呢。”宝乃依议,从间道趋邺。邺人颇愿留宝,宝独不许。南至黎阳,暂驻河西,命中黄门令赵思,召北地王慕容锺,使他迎驾。锺为慕容德从弟,曾劝德称尊,至是执思下狱,并即报德。德召僚属与语道:“卿等为社稷大计,劝我摄政,我亦因嗣主播越,民神乏主,暂从群议,聊系众心。今天方悔祸,嗣主南来,我将具驾奉迎,谢罪行辕,然后角巾还第,不问国事,卿等以为何如?”全是假话。黄门侍郎张华应声道:“陛下所言,未免失计,试想天下大乱,断非庸材所能济事,嗣主暗弱,不足绍承先绪,陛下若蹈匹夫小节,舍天授大业,恐威权一去,身首不保,社稷宗庙,岂尚得血食么?”将军慕容护亦接入道:“嗣主不达时宜,委弃国都,自取败亡,尚何足恤?从前蒯瞆出奔,卫辄不纳,《春秋》尚不以为非,孔圣亦未尝赞成。彼为子拒父,尚属可行,况陛下为嗣主叔父,难道不可拒犹子吗?”正要你二人说出此话。德半晌才道:“古人逆取顺守,终欠合理,所以我中道徘徊,怅然未决呢。”护又道:“赵思南来,虚实未明,臣愿为陛下驰往诇察,再作计较。”德乃遣护前往,佯为流涕。多此做作。护率壮士数百人,偕思北往。适宝得樵夫言,谓德已僭号,料知不为所容,仍转身北去,护追宝不及,复执思南还。
德闻思练习掌故,召他入见,欲为己用。思慨然道:“犬马尚知恋主,思虽刑臣,颇识大义,乞加惠赐归。”德作色道:“汝在此受职,与在彼何异?”思亦发怒道:“周室东迁,晋郑是依,陛下亲为叔父,位居上公,不能倡率群臣,匡扶帝室,乃反幸灾乐祸,欲效晋赵王伦故事!思虽不能效申包胥,乞援存楚,尚想如王莽时的龚胜,不屑偷生,归既不得,死亦何妨!”阉人中有此义士,恰也难得。德被他揶揄,容忍不住,便命将思推出斩首,真情毕露。嗣是遂与宝绝。
宝遣盛与慕舆腾,收兵冀州,盛因腾请兵启衅,激成祸乱,且素来暴横不法,为民所怨,因即将他杀死。总嫌专擅。行至钜鹿,遍谕豪杰,俱欲起兵奉宝,约期会集。偏宝闻兰汗祀燕宗庙,举动近理,便欲北还龙城,不肯再留冀州,于是召盛速还,即日启行。到了建安,留宿土豪张曹家。曹素武健,自请纠众效劳,盛又劝宝缓归,俟确觇兰汗情状,再定行止。宝乃遣冗从仆射李旱,往见兰汗,自在石城候信。会兰汗遣左将军苏超,至石城迎宝
小说推荐
- 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
- 最新章:-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89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全集作者:蔡东藩★严正声明:请不要使用在商业用途,如果您觉得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去掉您认为侵权的书籍,谢谢支持!第一部《前汉演义》作者:蔡东藩自序吾国之有史,繇来旧矣。自汉司马迁创作《史记,体例独详,遂为后世史家之祖。班固因之,辑成《汉书,而迁固之名乃并著焉
- 最新章:第2019章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
- 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港“五月花号”泊靠海湾,木制帆船,粗麻缆绳。岸边木屋散落,室内木床、木桌。屋外菜地葱绿,篱笆整齐有序,锄头、木铲落于地旁。小山坡上耸立着一块大墓碑,铭刻所有死者姓名,四周缀满野花。印第安人雕像站立一旁,活生生一幅开发美洲之图像。是年1620 年,正是中国明光宗泰昌元年 有人云“美国
- 最新章:-美国史演义-第62章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
- 翰海波涛汹涌,英人崛起西洋,艰难创业出名王,多少贤臣良将 曾号日不落国,转瞬天畔斜阳,一篇演义话沧桑,权作渔歌樵唱—调寄《西江月 话说人类文明,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倏忽已然6000 余载 那文明大舞台上,可说是好戏连台,重头名角依次亮相,小丑龙套穿插其间,数百个民族和国家,今日你鼎盛富强,明日他发达兴
- 最新章:-英国史演义-第73章
-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 作者:董郁青/濯缨子【由文《清末民初历史演义》全书小引 民国二十五年(1936)季春 下浣濯缨子董郁青 记于斗斋久电灯光下《清末民初历史演义》重刊序一 1923年间,我在学校读书时,看到天津《益世报,很喜欢看它的副刊《益智粽。记得最清楚的是《清末民初历史演义,那时正写到慈禧病重时,向李连英问及光绪情
- 最新章:第58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