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元二十一年秋月,新凉初至,余暑未消,孝武帝尚在清暑殿中,与张贵人饮酒作乐,彻夜流连,不但外人罕得进见,就是六宫嫔御,也好似咫尺天涯,无从望幸。不过请安故例,总须照行,有时孝武帝醉卧不起,连日在床,后宫妾媵,不免生疑,还道孝武帝有什么疾病,格外要去问省,献示殷勤。张贵人恃宠生骄,因骄成妒,看那同列娇娃,简直是眼中钉一般,恨不得一一驱逐,单剩自己一人,陪着君王,终身享福。描摹得透。有几个伶牙利齿的妃嫔,窥透醋意,免不得冷嘲热讽,语语可憎。张贵人愤无可泄,已是满怀不平。时光易过,转瞬秋残,清暑殿内,銮驾尚留,一夕与张贵人共饮,张贵人心中不快,勉强伺候,虚与绸缪。孝武帝饮了数大觥,睁着一双醉眼,注视花容,似觉与前少异,默忖多时,猜不出她何故惹恼,问及安否,她又说是无恙。孝武帝所爱惟酒,以为酒入欢肠,百感俱消,因此顾令侍女,使与张贵人接连斟酒,劝她多饮数杯。张贵人酒量平常,更因怀恨在心,越不愿饮,第一二杯还是耐着性子,勉强告干,到了第三四杯,实是饮不下了。孝武帝还要苦劝。张贵人只说从缓。孝武帝恐她不饮,先自狂喝,接连数大觥下咽,又使斟了一大觥,举酒示张贵人道:“卿应陪我一杯!”说着,又是一口吸尽。死在眼前,乐得痛快。张贵人拗他不过,只得饮了少许。孝武帝不禁生忿,迫令尽饮,再嘱侍女与她斟满,说她故意违命,须罚饮三杯。本想替她解愁,谁知适令增恨!张贵人到此,竟忍耐不住,先将侍女出气,责她斟得太满,继且顾语孝武帝道:“陛下亦应节饮,若常醉不醒,又要令妾加罪了!”孝武帝听了加罪二字,误会微意,便瞋目道:“朕不罪卿,谁敢罪卿,惟卿今日违令不饮,朕却要将卿议罪!”张贵人蓦然起座道:“妾偏不饮,看陛下如何罪妾?”孝武帝亦起身冷笑道:“汝不必多嘴,计汝年已将三十,亦当废黜了!朕目中尽多佳丽,比汝年轻貌美,难道定靠汝一人么?”说到末句,那头目忽然眩晕,喉间容不住酒肴,竟对张贵人喷将过去,把张贵人玉貌云裳,吐得满身肮脏。侍女等看不过去,急走至御前,将孝武帝扶入御榻,服侍睡下。孝武帝头一倚枕,便昏昏的睡着了。
惟张贵人得宠以来,从没有经过这般责罚,此次忽遭斥辱,哪里禁受得起,凤目中坠了无数泪珠儿。转念一想,柳眉双竖,索性将泪珠收起,杀心动了。使侍女撤去残肴,自己洗过了脸,换过了衣,收拾得干干净净。又踌躇了半晌,竟打定主意,召入心腹侍婢,附耳密嘱数语。侍婢却有难色,张贵人大怒道:“汝若不肯依我,便叫你一刀两段!”侍婢无奈,只好依着闺令,趋就御榻,用被蒙住孝武帝面目,更将重物移压孝武帝身上,使他不得动弹。可怜孝武帝无从吐气,活活闷死!过了一时,揭被启视,已是目瞪舌伸,毫无气息了。看官记着!这孝武帝笑责张贵人,明明是酒后一句戏言,张贵人伴驾有年,难道不知孝武帝心性?不过因华色将衰,正虑被人夺宠,听了孝武帝戏语,不由的触动心骨,竟与孝武帝势不两立,遂恶狠狠的下了毒手,结果了孝武帝的性命。总计孝武帝在位二十四年,改元两次,享年只三十有五。小子有诗叹道:
恩深忽尔变仇深,放胆行凶不自禁;
莫怪古今留俚语,世间最毒妇人心!
张贵人弑了孝武帝,更想出一法,瞒骗别人。究竟如何用谋,待看下回分晓。
桓玄一粗鄙小人耳,智识远不逮莽懿,即乃父桓温,犹未克肖,微才如王忱,且能以谈笑折服之,固不待谢安石也。殷仲堪懦弱无能,纵之出柙,至玄执槊相向,益复畏之如虎,莫展一筹。孝武帝欲借之以制道子,庸讵知其更纵一患耶?王雅谓其必为乱阶,何见之明而词之悚也。但孝武不能测一张贵人,安能知一殷仲堪,床闼之间,危机伏焉,环珮之侧,死象寓焉。经作者演写出来,尤觉得酒食之祸,甚于戈矛。褒妲之亡殷周,犹为间接,而张贵人竟直接弑君,甚矣!女色之不可近也!
第七十八回 迫诛奸称戈犯北阙 僭称尊遣将伐西秦
却说张贵人弑主以后,自知身犯大罪,不能不设法弥缝,遂取出金帛,重赂左右,且令出报宫廷,只说孝武帝因魇暴崩。太子德宗,比西晋的惠帝衷,还要暗弱,怎能摘伏发奸?会稽王道子,向与孝武帝有嫌,巴不得他早日归天,接了凶讣,暗暗喜欢,怎肯再来推究?外如太后李氏,以及琅琊王德文,总道张贵人不敢弑主,也便模糊过去。王珣王雅等,统是仗马寒蝉,来管什么隐情,遂致一种弥天大案,千古沈冤。后来《晋书》中未曾提及张贵人,不知她如何结局,应待详考。王国宝得知讣音,上马急驰,乘夜往叩禁门,欲入殿代草遗诏,好令自己辅政。偏侍中王爽,当门立着,厉声呵叱道:“大行皇帝晏驾,太子未至,无论何人,不得擅入,违禁立斩!”国宝不得进去,只好怅然回来。越日,太子德宗即位,循例大赦,是谓安帝。有司奏请会稽王道子,谊兼勋戚,应进位太傅,邻扬州牧,假黄钺,备殊礼,无非讨好道子。有诏依议,道子但受太傅职衔,余皆表辞。诏又褒美让德,仍令他在朝摄政,无论大小政事,一律咨询,方得施行。道子权位益尊,声威益盛,所有内外官僚,大半趋炎附热,奔走权门。最可怪的是王国宝,本已与道子失欢,不知他用何手段,又得接交道子,仍使道子不念前嫌,复照前例优待,引为心腹,且擢任领军将军。无非喜谀。从弟王绪,随兄进退,不消多说。阿兄既转风使舵,阿弟自然随风敲锣。
平北将军王恭,入都临丧,顺便送葬。见了道子辄正色直言,道子当然加忌。惟甫经摄政,也想辑和内外,所以耐心忍气,勉与周旋。偏恭不肯通融,语及时政,几若无一惬意,尽情批驳,声色俱厉。退朝时且语人道:“榱栋虽新,恐不久便慨黍离了!”过刚必折。道子知恭意难回,更加衔恨。王绪谄附道子,因与兄国宝密商,谓不如乘恭入朝,劝相王伏兵杀恭。国宝以恭系时望,未便下手,所以不从绪言。恭亦深恨国宝。有人为恭画策,请召入外兵,除去国宝,恭因冀州刺史庾楷,与国宝同党,士马强盛,颇以为忧,乃与王珣密谈,商决可否。珣答说道:“国宝虽终为祸乱,但目前逆迹未彰,猝然加讨,必启群疑。况公拥兵入京,迹同专擅,先应坐罪,彼得借口,公受恶名,岂非失算?不如宽假时日,待国宝恶贯满盈,然后为众除逆,名正言顺,何患不成!”恭点首称善。已而复与珣相见,握手与语道:“君近来颇似胡广。”汉人以拘谨闻!珣应声道:“王陵廷争,陈平慎默,但看结果如何,不得徒论目前呢。”两人一笑而散。
过了一月,奉葬先帝于隆平陵,尊谥为孝武皇帝。返袝以后,恭乃辞行还镇,与道子等告别。即面语道子道:“主上方在谅闇,冢宰重任,伊周犹且难为,愿相王亲万机,纳直言,远郑声,放佞人,保邦致治,才不愧为良相呢!”说着,睁眼注视道子。旁顾国宝在侧,更生愠色,把眼珠楞了数楞。国宝不禁俯首,道子亦愤愤不平,但不好骤然发作,只得敷衍数语,送恭出朝罢了。
到了次年元旦,安帝加元服,改元隆安。太傅会稽王道子稽首归政,特进左仆射王珣为尚书令,领军将军王国宝为左仆射,兼后将军丹阳尹。尊太后李氏为太皇太后,立妃王氏为皇后。后系故右军将军王羲之女孙,父名献之,亦以书法著名,累官至中书令,曾尚简文帝女新安公主,有女无子。及女得立后,献之已殁,至是始追赠光禄大夫,与乃父羲之殁时,赠官相同。史称羲之有七子,惟徽之献之,以旷达称,两人亦最和睦。献之病逝,徽之奔丧不哭,但直上灵床,取献之琴,抚弹许久,终不成调,乃悲叹道:“呜呼子敬,人琴俱亡!”说毕,竟致晕倒,经家人舁至床上,良久方苏。他平时素有背疾,坐此溃裂,才阅月余,也即去世。叙此以见兄弟之友爱。徽之字子猷,献之字子敬,还有徽之兄凝之,亦工草隶,性情迂僻,尝为才妇谢道韫所嫌。事见后文。
且说王国宝进官仆射,得握政权。会稽王道子,复使东宫兵甲,归他统领,气焰益盛。从弟绪亦得为建威将军,与国宝朋比为奸,朝野侧目。国宝所忌,第一个就是王恭,次为殷仲堪
小说推荐
- 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
- 最新章:-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89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全集作者:蔡东藩★严正声明:请不要使用在商业用途,如果您觉得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去掉您认为侵权的书籍,谢谢支持!第一部《前汉演义》作者:蔡东藩自序吾国之有史,繇来旧矣。自汉司马迁创作《史记,体例独详,遂为后世史家之祖。班固因之,辑成《汉书,而迁固之名乃并著焉
- 最新章:第2019章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
- 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港“五月花号”泊靠海湾,木制帆船,粗麻缆绳。岸边木屋散落,室内木床、木桌。屋外菜地葱绿,篱笆整齐有序,锄头、木铲落于地旁。小山坡上耸立着一块大墓碑,铭刻所有死者姓名,四周缀满野花。印第安人雕像站立一旁,活生生一幅开发美洲之图像。是年1620 年,正是中国明光宗泰昌元年 有人云“美国
- 最新章:-美国史演义-第62章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
- 翰海波涛汹涌,英人崛起西洋,艰难创业出名王,多少贤臣良将 曾号日不落国,转瞬天畔斜阳,一篇演义话沧桑,权作渔歌樵唱—调寄《西江月 话说人类文明,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倏忽已然6000 余载 那文明大舞台上,可说是好戏连台,重头名角依次亮相,小丑龙套穿插其间,数百个民族和国家,今日你鼎盛富强,明日他发达兴
- 最新章:-英国史演义-第73章
-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 作者:董郁青/濯缨子【由文《清末民初历史演义》全书小引 民国二十五年(1936)季春 下浣濯缨子董郁青 记于斗斋久电灯光下《清末民初历史演义》重刊序一 1923年间,我在学校读书时,看到天津《益世报,很喜欢看它的副刊《益智粽。记得最清楚的是《清末民初历史演义,那时正写到慈禧病重时,向李连英问及光绪情
- 最新章:第58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