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第三部 黑雨》第92章


〃目前负责技术指导的有八位洋匠,为头的是美国人科尔和史蒂文生。〃
〃科尔就是原来旗记铁厂的老板吗?〃曾国藩问。
〃正是。〃容闳答,〃当年买下科尔的铁厂,共用去六万两银子,其中四万两是海关通事唐国华出的,他借此报效赎罪,另二万两由海关道筹借。〃
曾国藩感叹地说:〃买下这个铁厂,并将局址由虹口移到高昌庙,这的确是机器局兴旺发达的一个转折点,这是少荃为今日中国所立的一大功劳。〃
〃除开高昌庙外,还买下了陈家巷、龙华两处地皮。李中堂说,今后还要建炼钢厂,建大仓库,要地方。〃
〃少荃是个当家办事的人,他想得远。〃对于李鸿章任江督期间所给予江南机器局的强有力的支持,无论从个人私情,还是从国家利益上,曾国藩对他都是感激的,也由此看出了他远远高于一般疆吏的识见和才干。
〃机器厂、造船厂、锅炉厂、翻译馆,都是在李中堂手里建成的,共花去六十万两银子,有一半是李中堂从军费里开支。故有人说,李中堂今后会把机器局变为淮军的军火厂,否则他不会下这大的本钱。〃容闳对李鸿章的敢作敢为一向佩服,但对他聚敛财富、任用私人一套又很反感,而对眼前这位年高德劭的老中堂,他则是钦敬得五体投地。在容闳的眼里,曾国藩是一座巍巍昆仑,独立于这个时代,任何其他人都不能和他比拟。
曾国藩淡淡一笑:〃把淮军装备好也是好事,平息捻乱还不是靠的淮军作主力?〃
容闳没有做声。这时杨国栋带着一批工匠过来,笑嘻嘻地对曾国藩说:〃大人,这些人是我从广东请来的匠师,他们从未见过您,硬吵着要我带来见见。〃
〃拜见中堂大人!〃杨国栋身边十几个匠师们一齐喊道。
〃各位先生免礼。〃曾国藩满脸笑容地对工匠们说,〃我是一个糟老头子,没有什么看头。你们都是机器局的功臣,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是特来看你们的。〃
〃曾中堂伟大!〃一个在香港多年的中年匠师翘起大拇指,模仿洋人的口气称赞。更多的匠师在曾国藩的面前都显得又激动又局促,感到手足无处放。一个黑发蓝眼白皮肤的青年匠师大胆地冲出来,伸出双手握起曾国藩的手,唬得赵烈文、吴汝纶以及一旁的戈什哈忙围过来。曾国藩毫不介意地与青年匠师拉起手,和蔼地问:〃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青年匠师脸刷地红起来,不好意思地说:〃我父亲是广东人,母亲是英国人。〃
〃怪不得你的眼睛是蓝色的。〃曾国藩快活地说。
杨国栋走过来说:〃大人,他前年才回国,在英国生活十多年,养成了洋人的习气,见人就拉手,请大人原谅他不懂礼仪。〃
〃拉拉手也好,还显得亲切些。〃曾国藩又转脸对青年匠师说,〃你在英国生活十多年,英文一定很好,你要把英文教给他们!〃说着,用手指了指四周的匠师们。
青年匠师高兴地点了点头。曾国藩环顾四周,大声说:〃各位先生,明天中午由我作东,请大家来驿馆里共饮几杯,我们好好叙谈叙谈如何?〃
〃谢谢老中堂!〃众人大出意外,纷纷向曾国藩鞠躬致谢。
待匠师们走后,曾国藩对容闳说:〃明天中午宴请中国匠师,晚上,你代我把科尔、史蒂文生等洋匠,还有翻译馆里的傅兰雅先生都请来,叫驿馆准备两桌好苏菜,我借花献佛,也请他们一次。〃
〃太好了!〃容闳欢喜雀跃。
晚上,容闳陪着科尔、史蒂文生、傅兰雅以及另外几名洋匠喜气洋洋地走进了机器局驿馆。曾国藩特地换了一件绀色寿字团花夹缎长袍,头戴一顶黑呢嵌蓝宝石瓜皮帽,郑重其事地在客厅里接见他们。当容闳介绍到傅兰雅的时候,曾国藩特地将这位蓝眼栗发、高大魁梧的翻译家仔细地看了一眼,然后微笑着说:〃久仰!先生所译的书对中国船炮制造起了很大的作用。原以为先生总在五十岁上下,想不到竟这样年轻。有三十岁吗?〃
傅兰雅以流利的中国话说:〃谢谢中堂的夸奖,我不年轻了,今年三十二足岁了。〃
〃年轻,年轻,还是旭日方升的年华。〃曾国藩一边笑着与傅兰雅谈话,一边招呼客人们坐下。
侍役献茶毕,曾国藩端起茶碗对客人们说:〃这是敝人家乡的洞庭君山毛尖,各位请尝尝。〃
说罢自己先喝一口。众人都轻轻地端起茶托,学中国士大夫的样子,将碗盖略微移开一点点,右手捂着盖子,浅浅地抿了一口,然后将茶碗连托一起轻轻放回原处,异口同声赞扬:〃好!〃傅兰雅又补充一句:〃中国的茶比咖啡、可可都要好喝!〃
曾国藩一一询问客人们,什么时候来中国的,生活习惯不,薪水够不够花。这些洋人的中国话大半都说得不流畅,有的只简单答了几个字,有的用英语回答,再由容闳翻译,只有傅兰雅可以应答如流。他于是代表众人说:〃老中堂能于万几之暇来江南机器局视察,并特为接见在局任职的外籍匠师,各人都感受到了中国政府的关怀。机器局对我们很照顾,建有专门公馆,薪水在中国匠师的十倍以上,生活也还习惯,这里有做西餐的厨师。不过,大家都说中国的饭菜更好吃。〃
一句话,说得众人都笑了起来。曾国藩起身,伸出右手说:〃那好,今天就请各位尝尝苏州名厨的手艺!〃
以讲究色泽艳丽、用料甜软出名的苏菜,早已令外国人垂涎,而今晚这两桌酒席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果说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当时已远远落后于欧美各国的话,那么积数千年聪明又会享受者的才智所创造出来的华夏饮食文化,却当之无愧地名列世界之首,令洋人们在满桌珍羞面前自愧不如,给一向以万邦来仪自诩的天朝士大夫们赢得了脸上的光彩,似乎可以抵消一部分来自战场和谈判桌上的耻辱。
桌上的每道菜都有一个极富中华文化色彩的名字,如八戒遇难——红烧猪肉、鲤跃龙门——清蒸鲤鱼、苏武牧羊——
纯羊肉、众星捧月——肉丸蒸蛋、孙猴出世——油焖猴头、西施浣纱——波菜粉条汤、哪咤闹海——炒鳝丝、丹凤朝阳——
清蒸全鸡、雄狮酣睡——清蒸瘦肉团,等等。当容闳一一为洋朋友介绍菜谱时,这些远方的客人无不为中国的烹调艺术惊叹不已,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五千年古老文化的大略。
〃这道汤叫做仙姑逢旧友。〃最后,容闳指着正中一个白胎青花鼓形瓷碗说。
〃仙姑逢旧友?〃洋人们对这道菜的命名感到莫名其妙。
〃请问容会办。〃傅兰雅代表大家问,〃这是什么意思,你能详细告诉我们吗?〃
〃好!〃容闳微笑着说,〃这是我国江浙一带一道有名的素汤,它的主要用料为蘑菇和香菇。两种菇子混合用,汤味便格外的清香爽口。蘑菇取新鲜的,又叫鲜菇。香菇用的是干货。因为它们属同纲同科,本是同类,于是鲜菇在这里遇到了去年的老朋友,这不是仙站逢旧友了吗?〃
众人似乎尚未明白过来,中国通傅兰雅已听懂了,他兴奋地说:〃中国的语言真妙不可言。"鲜"与"仙"音相近,"菇"与"姑"音相同,而"仙姑"却比"鲜菇"更讨人喜欢。妙,妙极了!〃
洋人们遂一齐笑起来。
曾国藩举杯笑道:〃诸位先生为中国军火轮船的建造立下了汗马功劳,鄙人借这杯薄酒略表谢意,并恳切希望诸位先生把自己的智慧才能都发挥出来,造出更多更好的枪炮兵舰,大清国的历史丰碑将会铭刻各位的英名和功绩。〃
客人们全都举杯,一饮而尽。
容闳频频向长期与他共事的洋匠们劝菜,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坐在曾国藩右手边的傅兰雅说:〃曾中堂,您知道吗,我是一个英国传教士。〃
〃我知道。〃曾国藩一直很少吃喝,只是象征性地动动筷子。这时拿起手边的餐巾,慢慢地擦着嘴唇,他对这个传教士闻名已久,很想与他谈谈。
〃曾中堂,去年在天津发生的事件,无论对贵国而言,还是对法国、英国、俄国等欧洲各国来说,都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您奉贵国政府之命,处理这样一件棘手的事情,的确很不容易。今天有这样一个好机会,使我们能够面对面交谈,我很荣幸。恕我冒昧,能向中堂请教一些问题吗?〃学贯中西、举止文雅的傅兰雅身上,典型地体现了英国绅士的翩翩风度。
他今年虽只三十多岁,却翻译了好几部重要的科学著作,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