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香港(选载)》第2章


在香港,除了每年例行公布他两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外,叶剑波的名字大多时候是与他支持或发起的社会活动一起出现的。
曾智雄——香港青年联会主席 15访: 做工作是一种培训传: 智慧勇敢曾智雄香港年轻人最大的希望是赚到钱、开靓车、享受生活,当然包括自己在内。最初完全没有想到会参与社会工作,但随着自己的成长和对内地认识的加深,深感祖国的强大对香港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希望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年轻人认识祖国,扩阔视野。曾智雄如是说。
李君豪——香港证券商协会副主席 15访: 做人是否成功到最后一天才知道传: 奋斗人生李君豪李君豪多年来参与发展香港金融服务业,除了被推选为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外,并获委任为证券及期货事务上诉审裁处委员、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学术评审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证券商协会副主席等,深得业内人士的认同和赞扬。
领袖香港 第一部分
曾荫权:香港特区行政长官(1)
曾荫权以游泳渡海的技巧,说明达到目标须顺应潮流,不可急功近利。他说,有经验的选手从尖沙咀游到中环,不会只看着中环为终点,而是视乎水流,向湾仔或西环方向进发,“如果不顺着水流方向前进,最终可能会被冲到不知什么地方,不能抵达终点……”
专访:用心务实为香港
您获得中央政府的任命之时,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首先要感谢各位选委和香港市民的信任,感谢中央政府的支持!我深知责任重大,在本届余下的二年任期里,我会做好行政长官的工作,不会辜负中央政府的重托。
能够当选行政长官,我感到自豪。我来自香港一个寻常百姓家,与香港大多数的子弟一样,我曾经是香港一个平凡的学生、为生活而奔波的推销员,后来又成为市民的公仆。如果不是香港回归祖国,实现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如果没有中央政府和香港市民的鞭策和信任,我不可能在特区担当核心的职位。
命运对我十分眷顾,我由推销行当转职到政府,由推销药品到弘扬一套管治理念,其中我与大多数香港人的成长经过一样,遇到过挫折,遭受过嘲讽和怀疑,但我坚持我的良知和原则,经历了40年来香港的风雨。
40年前,香港由渔村逐步演变为商港,当年我不过是一个孤单的推销员,但今天我有机会在另一个层面服务香港市民,我深信我以后不会再孤单,因为我是香港人的子弟,因为我服务的祖国,今天拥有强盛的实力和信守契约的诚意。我相信国家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我也希望香港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中华民族的一份才智和心力。
这是您第一次参加选举,是您毕生最重大的决定,也是您个人事业上的另一个转折点。您可否谈谈此次参选的感受?
三个星期紧密的竞选过程,是我一生前所未有的经历,我感受殊深。在竞选过程中,除了选委们对我真挚的支持外,我在各地区与街坊父老恳切交谈,切身体会到选举牵动的期盼和市民的鼓励。选举过后,我还在思索多次亲身接触市民的经历,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
我面对选举委员会委员的质询,回答每一句话,都战战兢兢,皆因片言只语,都会化成选举承诺,必须在未来两年落实。
我到社区和市民实地接触,又是另一番感受。二十多年前,我曾当过沙田政务专员,体验地区工作。记得当年我在沙田发起过龙舟竞渡的地区节日活动,今年,在我的人生面临转变的时候,又正值端午佳节。我看见香港这艘龙舟,一直力争上游,有时是潜龙待发,有时是飞龙在天,我有幸一直是龙舟上的无数健儿之一,并且期待与香港市民一起继续努力。
以前我以行政长官候选人的身份到社区接触社会不同人士。抱着“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情,走入社区。老百姓热情地跑出来和我握手,主动和我谈话,一声“我支持你”,对我实是温情点滴,尽在心头。走在社区,仿佛回到家中,回到风雨同舟的旧时岁月。
我深知当行政长官的前路艰难,如果没有香港各阶层市民和中央政府的支持,我将会一无所有; 如果没有市民来提点,我将会迷失方向。
我记得在淘大花园访问时,有个十多岁的年轻人跟我打招呼,想跑过来和我握手,但我身旁的摄影师举机拍照时,她就害羞地跑开了。后来这个年轻人写信给我,说她其实很支持我,抱怨自己胆怯,还说希望日后再有机会见到我。
就在和她的瞬间接触中,我深觉人间有情,我深信在广大市民的支持下,我不会孤独。我和这个年轻人萍水相逢,我相信她不单是支持我个人,而是支持特区政府,支持我们的公务员,支持一个共同的希望,就是一个美好的明天。
您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在短暂的社区访问中,我发觉不同行业的香港市民,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努力拼搏,对生活并不抱怨,对前景满怀乐观。我访问社福机构时,发觉很多人受助后,自己也变成义工,回过头帮助其他不幸的或需帮助的人。香港人永不言败,香港人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互相扶持提携,正好反映我们拼搏而且互助的香港精神。
在竞选的时候,我也有幸和各个行业的代表见面,走访了不少在前线默默耕耘的工作者,他们都是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社会中坚分子,向我倾诉他们面对的局限与困难,令我决心支持他们在各行各业的努力。
我和各阶层的市民接触,他们都传出一种声音,希望政府用心聆听,了解诉求,果敢行动,保护市民普遍信守的价值,协助他们处理日常生活的难题。我和各阶层的市民接触,他们都投射出一种香港人的形象——务实、理性、富同情心。
对我来说,他们是“美丽的香港人”,并不要求政府解决所有问题,只要求政府创造环境,协助他们解决难题。这种“美丽的香港人”精神,值得发扬。
学而后知不足。我和各界市民接触越多,越明白自己的局限、明白自己的不足。我静心省思,获益良多,更觉特区政府的责任重大,一定要缔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让市民安居乐业。
我十分感谢在今次选举能得到绝大多数选委的支持,得到大多数市民的认同,但我深明自己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我会用谦卑的心,以实际的行动,去巩固既有的支持,去争取凝聚不同看法的市民,去维护香港的整体利益。
您怎样实现“强政励治,缔造和谐,福为民开”的承诺?
要搞好香港,不能单靠政府,也不能不靠政府,一定要由特区政府带头做好。过去有不少批评,说特区政府的管治能力不足。对此,我在竞选中承诺,一定会建构一个强有力、高效率的政府。
我将推动特区政府决策明快、强力稳健的管治风格。
我将推动特区政府务实施政。
我将率领特区政府高效执行决策。
我将推动特区政府惟才是用。
我深信这个强有力的新政府,没有私心,只有一个信念:“强政励治”,为市民的利益施政。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也必须是一个谦逊的政府,要听取市民意见,“缔造和谐”,不可以自以为是,盲目施为。
我们需要有良好的领导,看到市民的诉求,为市民谋安居乐业的福祉,时刻不忘香港只有一个“福为民开”的目标,分秒把社会彦达精英之士的勉励和创见,记挂心头。
我们需要建立强健的行政机制,全面地、系统地、有效地吸纳民意,让市民能更多参与决策过程,剔除不受市民欢迎的政策建议,加插市民关心的议题。
我们需要有监察机制,制衡政府。
在发展经济,推动经济转型方面,有何具体措施?
发展经济是市民的根本诉求,也是我施政的首要任务。
只有依靠经济持续发展,才能处理一切其他社会民生问题,不能依赖政府直接出资,去解决所有失业和贫穷问题,政府资助的金钱源于税收,如果经济跟不上,政府收入不增加,就只能透过不断征税来补贴支出,结果只是恶性循环。所以政府要全力发展经济,才是改善市民生活根本之道,才是处理一切其他问题的根本前提。
香港是个独特的城市,她足以与纽约、伦敦相媲美。在全世界24小时“财经时间”中,三个不同时区分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