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台海风云》第7章


揭唤窖卜赖牡薪ⅰ坝雷趾拧薄?4日,我预伏在高岛的4艘鱼雷快艇对由大陈港出巡的护卫驱逐舰“太平号”进行闪电般的抵近攻击,连发8条鱼雷,将其击成重伤。这个庞然大物拖着浓烟烈火,驶向大陈港,在大陈港的东北角慢慢沉没。“太平号”军舰当时是蒋海军速度快火力强的王牌舰,偌大的军舰被我们的小快艇击沉了,实乃一大创举。这对蒋海军的震撼很大,同时也极大地振奋了我军。 
12月2日,美蒋正式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条约规定,当蒋军遭我军武装攻击时,美军应“采取行动”。对此,我前线官兵极为愤慨!大家都说,美国军舰跑到我们这里来采取什么行动!真是岂有此理,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要毫不含糊地对蒋军采取坚决的攻击行动。
第一次“台海危机”:解放一江山、大陈岛(2)
根据部队的准备情况和季节性的气候条件,前线指挥部决定战役于1955年1月中旬实施。 
1954年12月21日,我们侦知大陈敌人要换防,为了集中打击换防之敌,并暂时麻痹一江山的敌人。1955年1月10日,我又出动轰炸机28架次,歼击机46架次,连续轰炸大陈港内的舰艇目标。由于兵力集中,又吸收了上次轰炸大陈的经验教训,这次轰炸共击毁、击伤包括“太平号”在内的5艘敌舰。当晚,我海军又在大陈通往南麂山的航道上击沉敌“洞庭”号军舰。至此,我已完全控制了整个浙东战区的制空权与制海权,并且具有绝对优势。 
根据气象条件和部队老兵即将退伍等情况,前线指挥部决定1月18日攻取一江山。前线指挥部将计划报告了军区党委,并同时报告了中央军委。石一宸说:“为便于指挥,前线指挥部由宁波向前线指挥所转移,并派我由宁波赶回南京军区司令部作战室,负责转报前线的作战情况和传达军委领导的指示。我记得1月17日上午10时,总参谋部的作战部传达总部领导的指示。大意是:18日攻击一江山为时过早,还需要继续准备,在气象良好的情况下,确有把握再组织实施。望前线指挥部考虑是否推迟?甚至推迟2、3个月亦可。” 
“这时,张爱萍总指挥正经由临海向头门山指挥所转移,我立即电话跟踪到临海,将总参谋部的指示作了传达。张爱萍总指挥经过慎重考虑后,立即向陈赓总参谋长报告了战役的准备情况和他个人的意见。”石一宸说,“记得大意是说:气象预报18日全天气象良好,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完成,大陈港确无美舰,现在各部战位均已展开,建议仍按原计划执行。总参首长报告了彭总,彭总立即报告了毛主席、刘少奇同志和周恩来总理。中央授权彭总作决定并全权处理。彭总马上批准了张爱萍总指挥的建议。我立即以最快的速度报告了张总指挥。”当时,许世友副司令员正在作战室,他听说军委已批准了,大声说:“坚决支持张参谋长的意见,不要再干扰张参谋长的行动。”他的话很简单,但很有力,表达了他的态度。 
强攻一江山注定是一场硬仗,而且是一场十分复杂的政治斗争。一江山是一个不到2平方公里的荒岛,它是大陈岛的外围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蒋军的“国防部长”俞大维曾说:“一江山是大陈的门户,一江山不保,大陈难守,大陈不保,台湾垂危……”蒋经国也说:“一江山是反攻大陆的大门,我们不但要守住这扇大门,还要从这扇大门里进去,反攻大陆。”足见蒋帮对防守一江山岛的重视。美蒋还把一江山视为“保卫自由世界”的前哨据点。因而蒋帮煞费苦心地加强了一江山的防卫,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配备了50多门火炮和大量的轻武器,在滩头水际上设置了很多障碍物和爆炸物,加之岛岸陡峭,难以靠船攀登,易守不易攻。蒋军狂妄地说:“一江山是生物飞不过的钢铁堡垒”,是“击不沉的美国战舰”。我军要进攻这种坚固设防的岛屿,必须组织强大的兵力,充分发挥陆、海、空三军的整体威力才能取胜。 
三军联合进行登陆作战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课题。部队在战前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海军航空兵和空军统一指挥,对登陆舰队如何组织护航;如何以火力支援登陆作战;如何夺取与保持制空权和制海权;陆军如何担负登陆队和陆上战斗队的双重任务;野战炮装到渔轮上,有的装到木船上,如何解决射击精度和各个时节的射击指挥问题。 
三军协同作战的疑虑也很多。如陆军顾虑海军能不能按时把他们运到登陆地点上,同时也担心空军误炸自己的先头部队;海军怕空军掌握不了制空权;而空军则担心支援的炮兵误伤我低空俯冲的飞机。 
这些问题都必须事先在战前解决好,否则难以完成任务,甚至还会发生意想不到的问题。联合指挥部和参战部队的指挥员,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广泛地开展军事民主,发动部队提出问题,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指导部队带着问题练兵。如果练兵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我们再研究,再练习。经过反复演练,终于把部队反映出来的问题一一解决。实践经验证明,这些办法都是可行的,而且在随后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这次登陆作战,我动用了陆军4个步兵营,组成为登陆队;组织了各种火炮283门,支援步兵登陆;还有各种舰艇船只186艘,各种作战飞机184架,以保证制空权和制海权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上。 
我登陆部队5倍于敌,我们的海、空军处于绝对优势。攻打一江山岛充分体现了“牛刀子杀鸡”的精神。总指挥张爱萍将军风趣地对前来采访的战地新闻记者说:“再等一会儿,就是海里的龙王,今天也不得安宁了。” 
石一宸当时写了阵中日记,上面是这样记载的: 
18日: 
8:00—8:30: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对一江山实施第一次航空兵火力准备。同时对大陈敌指挥所和炮兵阵地进行轰炸。 
12:07:头门山的海岸炮兵对一江山的山嘴村、海门礁、黄岩礁的防卫工事进行破坏射击。 
12:20:支援炮兵群对一江山实施火力准备。 
12:15—13:22:登陆部队由金门岛、头门山起航。
第一次“台海危机”:解放一江山、大陈岛(3)
13:05—14:00:船载火箭炮兵对北江之敌进行两次射击。 
13:40—14:00:船载直接瞄准炮兵群进至射击线对北江登陆点实施压制射击。 
13:05—13:16:海军第6舰队的战舰大队分别进至南江西20链和北江东北40链处实施舰炮射击。 
13:55—14:00:大陈敌炮兵曾向我登陆队形进行拦阻射击,我白岩山海岸炮兵立即还击,敌炮被压制。 
14:00——14:05:我空军、海军航空兵对一江山实施第2次火力准备,同时对大陈敌阵地进行轰击。 
14:00—14:10:登陆部队第一梯队,在歼击机的支援下完成展开,实施抢滩登陆。 
14:29—14:49:登陆部队第一梯队攻占了敌人第一道堑壕。 
15:10—15:48:登陆部队占领各制高点和东山头,战斗基本结束。 
19日2时前,残敌全部肃清,一江山全部解放。 
从石一宸当年写的阵中日记可以看出,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组织工作非常复杂。可喜的是,这次战役组织得非常周密,作战指挥和协同关系处理得非常恰当,非常得体。石一宸想,当年的张爱萍参谋长犹如一个大乐队的总指挥一样,指挥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出色地完成了攻打一江山的渡海作战任务。 
大陈岛之敌跑了 
一江山之战,既震撼了蒋家王朝,也震惊了美国。1月24日,美国国会要求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认为必要时,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保护台湾和保护军事上的外围阵地。美国的海军部立即扬言:目前对大陈岛的任何进攻,都是干涉美国第7舰队的任务,可能要遭到美国的报复。 
新中国政府和人民是吓不倒的,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立即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的侵略行径,并要求美国的武装力量立即从我国的领土撤走。 
我前线指挥部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经过充分准备后,决定乘胜进攻大陈岛。登陆作战前,我军又进行了两次轰炸。第一次轰炸后,大陈指挥部向台湾报告:这里的通信设备被炸毁了,上下通信联络都很困难。第二次轰炸更加猛烈,炸得岛上敌人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