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娃子把嘴张成半圆,许久才道:“大人讲得这些话,小老儿是听不明白的。
小老儿只知道,不糟踏百姓的官兵是好官兵,能让百姓吃饱饭的皇上是好皇上!
刚才大人提什么秀才,怎样的人家能蹦出一个秀才呀?那得几个菩萨保佑啊?就拿我们村来说吧,六十年光景,去年才出了一个秀才,全村唱了三天大戏呢!祖宗都跟着沾光啊!大人哪,那面子阔的,小老儿到死都忘不了!啧啧。”
张老娃子闭住嘴,沉浸到自己的美好回忆中去了。
望着老娃子,曾国藩一阵悲哀:民智不开,圣人无奈!呜呼!
第二天早朝时分,刑部的满郎中和一名下级官员来到大牢中,把曾国藩提出大牢,一直押往勤政殿。
曾国藩默默地跟着,心里七上八下地乱揣度。
进了大殿,见两班文武王、大臣们都分列两旁站着,咸丰帝端坐在龙椅上;曾国藩身份不明,只好跪在中间的空地上,低着头听宣。
“曾国藩,你近前来,朕有话问你。”咸丰帝发话。
曾国藩只好爬到以往王、大臣奏事的地方,一头到地道:“臣曾国藩给皇上请安!”
曾国藩故意把“臣字”喊得响亮,想以此试探皇上对自己的态度。
咸丰帝理也没理,只是对旁边站着的值事太监点了点头。
值事太监跨前一步,手捧圣旨宣布:“武英殿大学士潘世恩听旨!”
潘世恩跨前两步,正好和曾国藩跪在一处,也是一头到地,道:“臣潘世恩给皇上请安!”
太监一字一顿念道:“武英殿大学士潘世恩,立品端方,学问醇正,由乾隆癸丑科一甲一名进士,授职修撰,已历四朝,超登揆席,晋加太傅,赏戴花翎,赏用紫缰,赏穿黄马褂,恩眷益隆。服官五十余年,小心勤慎,克称厥职。准其致仕,赏食全禄。钦此。”
潘世恩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叩头谢恩。
值事太监继续宣诏:“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陈孚恩听旨!”
陈孚恩一愣,急忙跪到前面,听太监一字一顿念道:“刑部尚书陈孚恩,其母已年逾九旬,累次上折恳请归籍侍养。朕念其孝心,准其所请,着接旨日起,即开缺回籍。钦此。”
陈孚恩听完圣旨先是一抖,接着大声道:“禀皇上,臣有话讲。”
咸丰帝摆摆手道:“陈孚恩,你讲吧。”
陈孚恩说了句“谢皇上恩典”,这才道:“皇上,刚才圣旨把奴才听糊涂了。奴才的老母已于十年前故去,奴才并没有上折请求回籍养老母啊!皇上大概记差了吧?”
咸丰帝表情木木的,许久才道:“老母死了,老父总该有吧?”
陈孚恩大声道:“奴才的老父也已于五年前故去了。请皇上明察。”
咸丰帝愣了愣,问:“原籍还有什么长辈呀!”
陈孚恩想了想道:“回皇上话,原籍只有一个出了五服的叔叔,今年正好七十岁。”
咸丰帝马上满面笑容道:“这就对了嘛!——你领旨谢恩吧。”
陈孚恩还想说什么,值事太监却开始接着宣旨:“礼部侍郎曾国藩听旨:礼部侍郎曾国藩,直言谏事,忠勇可嘉,着即日起兼署兵部右侍郎。望该侍郎一如既往,忠诚谋国。钦此。”
曾国藩呆了半晌才叩头谢恩。
曾国藩糊里糊涂地被咸丰帝一句话给扔进刑部大牢,又让尚书陈孚恩糊里糊涂地给打了三十大板,现在,又由咸丰帝糊里糊涂的一句话便官复原职,又多了个兵部右侍郎职衔。这一连串发生的事情,不仅曾国藩本人发懵,连满朝文武也都开始发懵。皇上作为一国首脑,做起事来怎么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呢?
曾国藩穿着脏兮兮的补服,头上戴着吏部发还的二品顶戴(官服因被刑部的人扒去,尚没有归还),就这样的一步步地走回府邸。属官争着把轿子让给他,竟被他一一谢绝。众皆愕然,又不敢问,由着他一步一步地去了。
府邸里倒是静悄悄地无一丝声息,曾国藩叩门时,心中还在想:“该不是下人们都作鸟兽散了吧?”——这样的事情在京城里时有发生,尤其是四品以下官员的府邸,哪怕是从宫里或门外传错一句话,原本是“老爷被贬”给传成“老爷被逮”,只一字之差,仆人也要走散大半。京城人的眼皮子就这么薄。
曾国藩叩动了两下门环,里面传出一个嘶哑的声音:“客人请回吧,我家老爷出皇差了,不在府上。”这分明是周升的声音。
曾国藩按捺住满心的感动,心平气和地回答:“老爷的皇差已经办完了!周升啊,你开门吧。”
大铁门呼啦啦被打开,出现在曾国藩面前的周升比蹲过刑部大牢的曾国藩还憔悴。
曾国藩吃一惊,小声问:“周升,咋了?如何这般模样?”
“老爷,可把您盼回来了!”周升因为激动,已忘了请安,两眼只是哗哗地淌泪。
他把曾国藩让进门里,又慌慌地关上大门,这才道:“老爷,礼部来人说您老触犯了国法,被投进了刑部大牢!苟四哥几个回来也说是真的。大家都知道您老是无辜的,早晚能回来,可钱庄的人就盯上来了;前儿个来人要搬您老的《廿四史》,小的们好说歹说总算劝住了,昨天来又说要把轿子抬走顶账。不是苟四哥几个提前把轿呢摘了下来,轿子不被抬走才怪呢!刚才您老敲门,小的以为是钱庄来扒房子呢。——大人哪!您老的官服呢?”话毕,这才想起来擦眼泪。
曾国藩苦笑一声没有回答,抬腿进了书房。
第五部分 一肩明月两袖清风第96节 李翰林的机敏之处
刚坐定,刑部送官服的人到了,却原来是刑部侍郎何桂清。
何侍郎亲自来曾府送官服,曾国藩大感意外。何桂清却自有道理:一则赔理,一则也是想借此机会,结识曾国藩。
曾国藩以同仁礼见过,周升泡过一壶茶端上,两个人这才坐下来。
何桂清刚说一句“曾大人受苦了”,李鸿章等一班翰林已大踏步走了进来;见何桂清在座,众人急忙请安。
何桂清知道曾国藩与这班翰林公关系非比寻常,就只好告辞,口称“改日再来府上叨扰”,留下官服朝珠,乘上绿呢大轿而去。
众翰林这才重新向曾国藩请安,气氛自然也活跃多了。
何桂清是云南昆明人,字丛山,号根云,道光帝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帝二十八年,曾国藩已是礼部侍郎,何桂清则刚熬到正四品鸿胪寺卿入值南书房,为道光帝讲解《大学》。这年的二月,他通过教堂的一房亲戚,为大学士穆彰阿买了几包夜御十女而不衰的春药,博得穆相爷的好感。于是青云直上,半年就升至从二品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年底就升授了兵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一直到刑部左侍郎,创造了大清官员一年四迁的奇迹,被京师传为趣谈。百官皆云:饱读诗书不如饱尝春药。
曾国藩耻于与此流为伍,但在人前人后也并没有对何桂清的行径露出过一点不屑的意思。因为满朝文武都知道,何桂清与祁藻、杜受田最交厚。道光帝时,因祁、杜二人不得圣恩,何桂清只能拼出老命来巴结穆彰阿。而咸丰帝一登基,杜受田立时便受青睐,何桂清出头之日相信迟早都会到来。但曾国藩凭着相人的知识断言,何桂清得势之时,便是他断头之日。自然,这话他也不会对任何人讲。
“何大人来看恩师,恐非仅为送一官服吧?”翰林院庶吉士匡路同当先讲话。
李鸿章也道:“像何大人这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恐怕轻易是不会到同仁府上坐上一坐的。莫不是他又得了什么风声,敢则恩师要入阁拜相?”
曾国藩苦笑一声道:“何侍郎亲送官服到敝府,是不想结怨于朝中的任何人,这是何丛山的聪明之处。像本部堂这种人,能到目前的这个位置,已是破格提拔了。不像你们敢说敢为,虎虎朝气。唉,有一天,为师能被外放做上两任学政,正儿八经地教几名门生,就知足了。我大清国不缺官员,不缺军机大臣,缺的正是肯静下心来做学问的人啊!——少荃哪,我说得对吗?”
李鸿章未及回答,周升这时拿着一张拜客的帖子走进来,把帖子递给曾国藩,道:“老爷,湖广会馆的?
小说推荐
- 升迁之路
- 《升迁之路》作者:夏言冰第1章 回家第1章回家规划局的福利一向不错。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林远方除了领到了三百元奖金外,另外还发了五斤广式月饼、十斤豆油和五十斤原阳大米。周六一早,林远方跟表演杂技一样,两只车把上分别挂着月饼和豆油、后架上驮着五十斤大米,骑着他那辆凤凰牌二八加重型自行车出了单位宿舍
- 最新章:第570章
- 原来曾国藩
- 大智大愚一代名臣:原来曾国藩 作者:张研 引子评说 引子评说曾国藩(1 曾国藩仿佛一位神秘的历史老人,让人对其充满了兴趣与迷思。说不完,道不尽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涤生,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著名学者 曾国藩出身农家,少年得志,道光十四年(1834年)考得举人,十八年高
- 最新章:第20章
- 曾国藩家训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风蓝】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第一部分:养 心前言 近年来,有关曾国藩的图书的出版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大到全集、全书,小到传记、逸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社会上也掀起了“曾国藩热,由学界,而军界,而政界,而商界,彼此呼应,波澜壮阔;上至
- 最新章:第19章
- 曾国藩家书
- 《曾国藩家书》作者:曾国藩前言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 曾国藩率湘军镇压了太平大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又于1861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辛亥革命以后,一
- 最新章:第86章
- 曾国藩三部曲
- 作者:唐浩明卷首辞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蒋介石对儿子蒋经国说“至于中文读书写字之法,在曾公家训与家书中言之甚详。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毛
- 最新章:第333章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公务员版》作者:张宏杰【完结】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第1版(2013年2月1日)ISBN 9787512504820 7512504829简介:曾国藩,是中国官场史上堪称奇迹的人物,出身农家,却九年内连升十级,三十七岁便官至二品。从愤青到成为帝国重臣、屡败屡战到打垮太平天国
- 最新章:第61章
- 晚清有个曾国藩
- ,毛泽东独服曾文正@小`说"网(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著名清史专家)戴逸(著名报人,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前总编辑,财讯传媒集团副总裁)程益中(著名学者、凤凰卫视著名资深评论家)王鲁湘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梁启超至于中文读书写之法,在曾
- 最新章:第27章
- 大象无形曾国藩
- -丁忧侍郎,被朝廷夺情起复,帮办湖南团练大臣:一介书生,为国家出生入死,终成一代相国名臣。他是大清开国文官封侯第一人,他是后世争议最大、毁誉最多、至今尚无定论的人。他到底是睁眼看世界、推动历史进程的功臣,还是镇压农民起义、阻碍历史前进的元凶?揭开层层迷雾,让你看一个全新、全面、真实的曾国藩【由】整理
- 最新章:第54章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青少年版)
- 作者:张宏杰】自序 向曾国藩学什么一对许多读者来说,曾国藩对他们的榜样作用主要体现在意志力的磨炼上。前几天在一个电视台做节目,聊曾国藩。说起曾国藩如何自我完善,脱胎换骨,一位嘉宾说,现在不要再提倡什么“自我磨砺”了,多累啊。人活着,要顺着自己的本性,怎么快乐怎么来,不要成天那么“拧巴”着。这是现在越
- 最新章:第4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