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第128章


玫搅鞒┲葱小! ?br /> 年青时的什捷缅科
〃谢尔盖·马特维耶维奇!全军欢迎你!〃科涅夫张开双臂并把他迎进司令部大厅,随即向他介绍当前战局态势:
两周里,西路、北路进展顺利,突破边境筑垒地域、大兴安岭和松花江阵地,正向哈尔滨和长春发展。
东路不顺手。因为长白山地形复杂、森林众多,加之对方利用日本时期修筑的坚固要塞,顽强抵抗,目前还没有取得决定性突破。
〃可惜啦,梅列茨科夫这个"机灵的雅罗斯拉夫人",在芬兰就取得丰富的森林战经验……他去虎头前线视察,敌人在达曼斯基岛,发动了一次火箭炮覆盖的夜袭,结果他周身皮肤被大面积烧伤。〃元帅感慨着。
梅列茨科夫
〃搞不好,那火箭炮还是我们当年提供的,1944年,我们给过他们一两个团。〃什捷缅科判断道。〃那么元帅同志,敌人抵抗的情况怎样?〃
科涅夫回到座位上。〃目前除各别地段,总体上不堪一击。他们坦克不多。在大平原上没有还手能力。这在中亚和蒙古方向得出过证明:中国名将,什么"镇西、平北大将军"胡宗南傅作义之流,不是当了俘虏,或者落花流水么?哈!大体差不多。预计一个月,我们可以推进到沈阳。〃
什捷缅科点点头:
〃路过伊尔库茨克时,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告诉我,中路,后贝加尔方面军也攻克了张家口。只有巷战中,敌人才能顶住坦克进攻他们使用缴获德国人的"铁拳"。我怀疑他们仿制了。〃
〃一定是,否则数量不会那么大。这是抵御我们的主要兵器他们的士兵藏在树洞、草丛、水沟或者单人掩体里,用这类东西向我们射击。〃 
〃麻烦大吗,元帅同志?〃
〃不算什么,骚扰而已。〃科涅夫摇头。〃有点麻烦的是飞机。我们战略轰炸能力有欠缺,空袭他们城市的多数还是低空战术飞机。敌人使用那种缠斗性能不错的"野马",我们有损失。另外他们的地面防空炮火保护城市的那些,也超出原来预想。〃
〃这说明他们在欧洲不是一无所获,至少学了点技巧,还带回一些武器。〃 
(560) 
科涅夫给新参谋长的奶茶里加上方糖,交谈继续:
〃谢尔盖·马特维耶维奇,统帅部和斯大林同志的意图或者说我们整个这次作战的意图,有什么变化没有?〃科涅夫犹豫一会儿,问道。
〃没有改变,元帅同志。还是打到对手愿意谈判为止,但又要速战速决。〃
〃可这两者是有些矛盾的。〃科涅夫指出。〃我这么理解:只有大量歼敌,才能使敌人无力还手,最终签字。〃 
停了一下他继续道: 
〃可敌人如果龟缩回去,我们没抓到他的主力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那岂不难以完成战略目标?要知道他们幅员也够辽阔。德国或日本这一点上不能比。虽然他们军队弱,可"牛皮糖"战术……〃
〃我想,元帅同志,您能领导我们捕捉到有利战机。〃什捷缅科鼓励道。
科涅夫踌躇着,挥一下手臂,表示自信。并再次问道:
〃你从莫斯科来,谢尔盖·马特维耶维奇。我们西部国境线怎么样?会有行动么?那边,对我们才有决定意义。〃
什捷缅科:〃西边目前安定。罗斯福曾向斯大林同志承诺,美国将在两年之内撤出欧洲※。那么我们可以等待。这是目前我们政策的基点,也是远东行动的最好机会空档。〃
※此说法见于雅尔塔会议记录。
〃可罗斯福不在了。这承诺还有效么?目前的迹象……〃
〃元帅同志,你似乎希望对欧洲动手?要知道我们自己也需要休养生息。〃
〃明白了。〃科涅夫颔首。〃另外,我一向觉得,中国的长城一线,就是我们行动的中止线。莫非我们这次……有什么明确的土地目标么?〃
什捷缅科(大将时期)
(561)
什捷缅科想了想回答:
〃据我所知,斯大林同志没有土地要求。除了蒙古必须独立,最多考虑过租借大连深水不冻港。……倒是贝利亚同志说过,条件成熟的话,实现新疆和满洲独立,这样我们与中国之间就有足够的缓冲带,以后可以不必直接发生冲突了。若是满洲、新疆打算加盟,我们也不拒绝。苏维埃阵营逐步扩大。〃
〃这样的话,扶植当地政权就是必要的了。我们不可能永远替他们守卫边界吧?现在看来,敌人退入长城以内,其实最好。〃科涅夫道,〃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战线,方便守卫。如果一定要歼敌主力,三个月恐怕来不及。办法一是宽限时间,二是增加兵力。〃
〃西伯利亚铁路状况,运力上有一定限制。这才是我们掌握时间、兵力的基本计算理由,元帅同志。所以兵力上,不能完全从自己这边打主意。〃
〃你是说……〃
〃是的元帅同志。分化敌人。从当地获得补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什捷缅科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计划书。〃贝利亚同志作过一份完整的方案。具体由阿巴库莫夫(国家安全部长)同志负责。他把提纲交给我们,以便我们了解情况,加以配合。〃
科涅夫接过,戴上眼镜看了几分钟。
〃陈绍禹同志?以及……啊呀,这些人我都不认识。他们可靠吗?〃
〃这个,不是我的工作范围,元帅同志。那位阿巴库莫夫上将向贝利亚同志负责。〃
(562)
同一个6月。魁北克。金刚石海角。
悬崖峭壁顶端那个七角形的堡垒,就是魁北克军事要塞。也是加拿大总督的夏宫所在地。更是丘吉尔与罗斯福两次重要秘密会晤的地点。
25英尺高的古城墙上长满了苔藓。座落在武器广场上的传教士纪念碑顶端的哥特式喷泉,水花在不知疲倦地溅落。夕阳下闪闪发光的青铜古炮和那迷宫似的炮台,引人遐思。
卸任的丘吉尔前首相,正在要塞的练兵场上缓缓散步。
这个夏天他应邀来加拿大消暑,再次选择了这个令他产生缕缕怀旧思绪的法兰西风格的古城。
不同的是,另一位伟人伙伴已经永远不会再来。
就是在那个覆盖着青苔的城墙窗口,他曾和罗斯福讨论着战后安排,对未来世界作出种种描绘和憧憬。
从圣劳伦斯河边远眺弗朗坦纳克城堡(魁北克)
丘吉尔注意到,罗斯福的战后世界安排,除了他那些著名的〃国际社会〃理念之外,还广泛地涉及到殖民地问题。
罗斯福预见到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高涨。认定老牌殖民帝国难以维持下去。他相信可以用〃开明而仁慈的美国式渗透〃取代旧殖民主义的残酷掠夺,而对当地人民、对美国商业互利。
罗斯福忌恨大英帝国特惠制。指责殖民帝国的银行家们把世界贸易〃牢牢地装在自己口袋里的时间太久了〃。他呼吁丘吉尔为〃健康竞争〃开放市场,并废除各种英帝国贸易协定。
提起英国的殖民地,罗斯福就气不打一处来,两人多次在这个问题上冲突。首相曾愤愤不平地对总统说:〃我认为您在试图搞垮大英帝国。〃
罗斯福毫不客气地回击道:〃你们开发印度、缅甸、爪哇的资源,掠夺这些国家的财富,而又不给当地居民以教育、像样的生活和最低的卫生条件。你们做的一切,正是在否定和平的价值。〃
他甚至对儿子埃利奥特说:〃殖民体系就意味着战争。〃
前首相记得,那位评论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写道:
罗斯福为反对殖民主义所作的〃一切,似乎都富于特色非常同情受压迫的殖民地、开明和提供福利的理想以及为促进美国利益的老谋深算……美国对世界市场新的征服也完全可以在国际繁荣的旗帜下进行〃。 
对此,自己当时可是寸步不让。当美国代表提出〃托管制〃方案时,勃然大怒的丘吉尔指出:在任何情况下,决不允许联合国插手干涉不列颠帝国的命脉!
(563)
而今,走在这个当年传出阵阵声浪的窗口下,回顾那些已成往事的瞬间,丘吉尔愁肠百结,甚至眼眶有些湿润。 
不会再有那些令人振奋或是绞尽脑汁的时刻了。
没有人会为了人类或国家的命运而再次与他发生激烈争执……他所奋力维护的大英帝国已经无情地把他抛弃。
怀念着罗斯福、钦佩着他的那些远见和洞察力的同时,丘吉尔也深知这位老伙计和战略伙伴的一些弱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