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第120章


龅氖牵庑┑腥送耆挥邢执祷秸母拍睿踔料?年前波兰军队对付德国人那样,用骑兵向坦克发起冲击。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类似的敌人我们碰到不少次,估计以后还会送上门来。〃
会场上传来轻松的笑声。
〃空中作战,我们也处于优势,但不如地面来得大。对手装备了美国飞机,航程更远,高度也有优势。少数飞行员空战技能不比我们差。上个月我们企图捣毁敌人前进机场的努力没有奏效。〃
〃不过他们从空中打击坦克的能力比较弱。〃中亚细亚方面军司令员崔可夫大将补充道。
〃现在问题是,面对蒋介石既不肯认输、又不肯决战的策略,我们怎么办?有三种选择。〃朱可夫继续分析。
〃第一是转入防御。等候敌人来攻,然后加以粉碎。但问题是目前我军面对的都是开阔地带,需要建立漫长的战线,这就要求大量兵力。而这一带又格外的人烟稀少,非常不适合大部队驻屯。可是减少兵力,就会给敌人反扑机会。我军再次集结、反击,容易形成拉锯。这样战争势必长期化,完全不符合斯大林同志"速战速决"的战略指导。
〃第二是继续进攻,寻求决战。这才是苏联武装力量的本质精神。只有把蒋介石打疼了、打坍了、打怕了,他才会跪地求饶。现在的战线完全没有威胁到蒋介石要害部位,所以他不肯投降谈判,也是有道理的。〃
〃那么朱可夫同志,你看应该打到那一线呢?〃斯大林从嘴边取出烟斗问道。
〃我想是这里,和这里,〃朱可夫在地图上划出两个线段。
〃蒙古方向,至少要突击到军都山脉。这才能形成可以据守的防线。控制这里,威胁北平。西边,新疆方向,根据侦察报告,敌人在兰州、西宁一带才有重兵集团防守,所以,我们该筹划在那儿进行一场大的围歼。〃
〃这样一来,我们补给线又要再拉长1500公里,特别是西线。〃华西列夫斯基不无忧虑。
朱可夫摇摇头:〃别担心,亚历山大·米哈依洛维奇。前方不远,中国人给你准备了一处补给站玉门油田。产量不算高,但足够崔可夫大将的坦克完成冲击歼敌。他是我们当中最熟悉中国也最熟悉兰州的指挥员。〃
〃那么朱可夫同志,你说的第三种选择是……〃布琼尼元帅插言道。
〃第三种,就是撤退。在敌人没有认输投降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我们就这么撤走,中苏边境将永无宁日。所以实际上没有第三。〃
(528)
特邀代表科涅夫元帅走近地图,仔细观察一阵:
〃我很早就听说,中国过去的边界是长城。他们修了这道墙把自己和外国隔开。这道墙所在的位置大体上利于防守我是说利于他们,也利于我们。〃
〃现在是帮助他们恢复这条国境线的时候了,这样两全其美。〃贝利亚接话。
会场上再次发出笑声。有人加了一句,〃索性一鼓作气,打到南京去吧!〃
斯大林没有笑,皱皱眉头,用烟斗敲一下面前的会议桌:
〃沙文主义不是我们的意识形态。本次作战目的,只是回击挑衅,教训一下有潜在的法西斯细胞的蒋介石。中国是个大国,有几千年历史积淀。摧毁它的可能性是没有的和摧毁俄罗斯一样。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所以我说,只是帮助他们恢复长城国境线。〃贝利亚及时澄清道。
斯大林没理他。继续说:
〃这次作战目标完全是军事的。打个比方说,好比一场扩大许多倍的哈拉欣河之战。〃斯大林看了一眼朱可夫,〃要象那样,打得日本人从此不敢挑衅!当然这次是中国反动派。我们呢,拿回理应属于自己的东西我的意见,要有短期内再次歼敌50万到75万的战役目标,才能达成战略目的。〃
〃我们按这个精神去做计划。〃华西列夫斯基谨慎地说。
〃时间上是不是也明确一下?三个月,应该可以吧?〃朱可夫问。
〃三个月……兵力需要增加。〃华西列夫斯基保持谨慎。
〃再宽限10天。100天,不能再多了。〃斯大林口气不容置疑。〃9月初收尾。时间再长的话,机会就是敌人的了。那样中国远征军就会赶回,并从容完成部署。虽然你们分析说他们战斗力有限,可我们也不必冒这个险。〃
随后斯大林部署道:
〃攻击所需后续兵力问题,朱可夫同志负责组织。铁木辛格,和罗科索夫斯基同志继续负责监视欧洲。〃
(529)
下午一直没说话的卡冈诺维奇这时轻轻地问道:
〃斯大林同志,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考虑……用中国共产党人和他们的军队打击蒋介石?至少可以配合我们?〃
斯大林心事重重地放下烟斗,转头看着米高扬。米高扬低下了头。
〃这正是我们的心病所在。现在的中共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列主义政党。他们从起家时就掺杂了太多的农民成分和农民意识。前几年我们忙于卫国战争,没有关注这个党的彻底改造。我们培养的干部没能在他们的中央占据主流或者核心位置。现在,对于我们多次诚恳的、绝对有吸引力的建议,毛泽东和他的政治局一直没有给予正面答复。〃
〃我觉得,他们好像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铁托……〃莫洛托夫喃喃道。
〃某种意义上,比铁托更危险。〃
〃那么他们能够保持中立……作个旁观者么?〃
〃我们给了他们明确提醒和警告,至少要求做到这一点。〃米高扬分工负责同中国共产党的联系。
〃那么他们能够做到了?〃卡冈诺维奇再次问。
〃不能这样想,〃斯大林摇头,〃要从最坏处作准备。中国现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这个党有成为敌人的可能。必须严密监视。〃
〃他们不想借此机会打倒蒋介石,夺取全国政权吗?〃
〃缺少民众支持的政权难以巩固。他们比我们……更讲究人心向背。〃
〃据我观察,他们过去还是很会作群众工作的,怎么在这个问题上连这点民众基础也没有了么?〃
〃不一样了。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了。现在认为我们是外族入侵。〃
〃建议提供物质援助。我们,还是可以挤出一点武器现役的、甚至是先进的,而不是以前那些过时的支援和装备他们。〃卡冈诺维奇负责国防工业。
米高扬摇头。〃试过了,他们没有表示出兴趣。〃
〃哼!美国。美国到底给了他们些什么?〃伏罗西洛夫愤愤道。
〃情报现在不准确。总之多于我们,也可能远远多于。他毛泽东访问了美国,却没有请求访问苏联。〃米高扬说。
〃这样说来,这次作战岂不是变数很大?留有这么一个不确定因素……我们还能排定那些准确的时间表吗?〃卡冈诺维奇存有不安。
〃我们这么伟大的红军,总还不至于让天平失衡吧?〃米高扬具备信心。
(530)
斯大林灵活地转动一下手中的烟斗:
〃对于这个不确定因素,方针就是:力求配合,争取中立,确保无害。需要密切监视。前两点米高扬同志再作工作。第三点,〃斯大林抬起头:
〃科涅夫同志?〃
地图前的科涅夫元帅拿起指示鞭:
〃我来汇报一下军事上对于对于华北民主联军的准备。现在基本就绪,并且我们有时间。从双方地理态势上看,满洲,是个适合向心突击作战的地形。情报说,目前对方只有70万军队在满洲,其余大多在回国的路上……〃
他讲了15分钟,然后回答了20个各种细节问题。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准确掌握中共动向,以便下决心?〃最后一个问题是莫洛托夫问的。
斯大林把目光转向贝利亚:〃拉甫连季·巴甫洛维奇?〃
〃这一点我来负责。〃贝利亚胸有成竹,简洁答道。
散会前,贝利亚轻声问道:
〃最后一项,斯大林同志,就是那位……毛岸英上尉,已经安排他们到了赤塔。下一步?〃
〃按照原计划,送回沈阳。〃
〃可是斯大林同志,这本是一个重要砝码,或者说,一个很好的、可以充分利用的人质……〃
斯大林不耐烦地挥挥烟斗:〃我们不搞那一套。不在道德上留下污点。〃
〃好吧。那么相信他会用他在苏联的见闻,影响他的父亲。〃
〃对,应该相信年轻人的觉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