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第87章


任何中国军队不曾具备的。
虽然还不知道谁是统领,百姓仍然夹道欢迎,三兵团进驻的每个街区都万人空巷。一些家里的脸盆和桌面都被临时用来代替锣鼓。
〃十三年了。中国人的队伍回来了。〃一个白发老人说出心声。的确,日寇铁蹄下十三年的亡国奴生活,这一天让东北百姓等得太久。
5月7日下午,陈庚参谋长在市中心广场上,站在M…7自行火炮的驾驶台顶,对当地市民宣布,除大连外,辽东半岛正式解放!口才出众的陈庚将军宣讲各项政策,不时激起阵阵掌声。
有些了解点历史的文化人,还私下传播着-这位将军许多年前在北伐中,亲身把蒋介石总司令背下火线的传奇经历。
一位更熟悉历史的长衫眼镜人士纠正:〃那次是东征哦!不是北伐。〃
入城式进行着,人群沸腾着。
精良的装备、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空前的规模,即便是日本人全盛时期也远远不能相比。
人民感觉吃了定心丸。许多人流下激动的泪水:亡国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收复山海关
(383)
巴顿中将戴着三星钢盔,走到欢迎人群面前,一一握手。这个举动受到记者好评,成了不少报刊的标题照片。
几个胆怯又好奇的孩子试探地,向这个魁伟又和蔼、如同神话故事里的金刚、门神一般的大鼻子将军,伸出小手,看着他蹲下来跟自己说着和气而又听不懂的语言,感受他明确的善意……
最后,近距离地注视和分析了一会儿他的蓝色眼球,孩子们欢跳着跑开。
巴顿搜空自己和副官戈德曼的每一个口袋,伤心地责备道:〃该死!怎么能一块巧克力都没有呢?〃
巴顿还邀请罗荣桓政委,公布一系列〃占领军政策〃。
罗荣桓笑道:我们还是叫做〃解放政策〃吧。巴顿点头称是。
文职部门很快组织了一个军事管理委员会,并将日军的储备粮食拿出,分发给饥荒中的百姓。
入城式结束,大兵团作战随后开始。
按照〃不停顿攻击〃原则,航空兵连夜派出400余架次轰炸机,对大连周围日军阵地、交通线、集结地、补给基地进行了3天大规模轰炸。战斗机则巩固制空权。
那些〃连巴顿夫人都能开〃的坦克,和这句广为流传的话,确实对八路军小战士们有着巨大的激励,第3兵团没有坦克手匮乏之虞。海上补给也充裕。巴顿还贪心地抱怨卡车不够。
巴顿兵团不像林彪兵团那样还使用落后的旧坦克。他拥有清一色的〃斯图亚特M3A3〃。这些铁家伙又快又轻便,通过桥梁时无须担心;而日军反坦克枪和37战防炮造成的损害,几乎可以忽略。
满洲全部4个日本战车联队已被〃巴顿的坦克兵〃打垮了3个。看完战况报告,巴顿呵呵大笑,对前来观战的史迪威说:
〃这些该死的日本毛毛虫,比那些狗娘养的德国鬼子好打多了!〃
史迪威面色严峻,警告他不可轻敌:卡尔迅已经牺牲了。
巴顿愕然半晌,收敛笑容,默默摘下钢盔,肃立一分钟。
(384)
日本千叶。内阁临时办公处。
在东京不堪使用的情况下,内阁其余部分也搬到这个小城。在这里,外相东乡奉天皇旨意给日本驻莫斯科大使佐藤尚武发去一封密电:
〃天皇陛下极其渴望结束战争,然而,英美坚持要求无条件投降。这只能引起继续流血,使日本遗憾万分。帝国出于对人类的真诚关怀,希望和平得以恢复。为此,近卫公爵将携陛下亲笔信前往莫斯科,请苏联政府为此行提供方便。〃 ※
佐藤不相信这种行动能产生结果。他在圣彼得堡呆过9年,自1942年以来就担任大使,对苏联人深有了解。
每天一个城市的毁灭,使日本更加迫切地希望通过苏联出面为和谈斡旋。
几天后东乡再次致电佐藤:
〃局势急转直下,须尽快澄清苏联态度。再作努力,并即复告。〃 ※
※两者均节选自原电文。
5月,盟军情报系统得悉,斯大林已指示远东军区:〃对日本投降后的远东格局,迅速作出有效准备和有利安排。〃
中美表示:拒绝任何国家调停。
重庆政府还坚决反对苏联向满洲出兵,并宣示,那涉及中国主权。
丘吉尔首相则同意保留天皇制度。但不愿邀请苏联参战,认为已无必要。
5月25日,中美英三国外长在台湾海峡澎湖列岛举行会议,发出敦促日本投降的最后通谍《澎湖宣言》。
(385)
满洲平原。
5月下旬,华北抗日联军发动长春攻势,在公主岭、四平一带与日军再次展开激烈装甲战。
史迪威22日飞抵四平,亲临现场。他对林彪4兵团的运动歼敌作战有兴趣;同时也想亲眼观察一下泰勒热衷的那个伞兵五角阵型。
巴顿将军虽然第一个进入奉天,但此时林彪兵团已在四平一线作战。锋芒直指新京长春了。巴顿于是为语言不通、难以高效率地指挥中国部队而苦恼,开始抱怨美军在中国大陆投入部队太少、他的竞赛条件不公平等等……
他的工作主要成了训练坦克兵。
虽然他不厌倦这种工作,但在激战方酣的时刻,总觉得不过瘾。
他的第3兵团任务是解放辽宁全境,同时插向朝鲜北部,策应半岛南端盟军登陆战。他让陈庚参谋长制订一个歼敌30万的计划,但他不满意目前完成的还不到二分之一。
巴顿给人的印象是性烈如火、铁石心肠。但私下里的他,其实很重情义,爱兵如子。副官戈德曼讲起,就在西西里战斗中,他到前线医院看望伤兵,有时就跪在生命垂危的伤员身旁,给他们别上紫心勋章。并常常象母亲那样,俯身在他们耳边轻轻絮语※……到了中国,他仍然保持着这个习惯。看望伤兵是他的功课。
这些,罗荣桓政委看在眼里,并安排随军摄影师,作了一些记录。后来,这成为两军交流史上珍贵而有趣的素材。
※史实。
关于战况进度,巴顿中将略感得意的是,两天前他派出一支装甲快速部队,长途奔袭,逼近了关东军的战时指挥部通化。这个行动再次打乱了日军部署。
……嗯。按照地域划分,那里可是属于4兵团啊呵呵,林彪将军的地盘,巴顿现在想。但那个年轻人却保持着习惯性沉默,好像也没有生气?……
嗯。对这个人还没琢磨透。他到底怎么想的?为什么总是不吭声?
巴顿随手在日记本上描摹着那两个方块汉字,一个他感兴趣的名字。
(386)
四平。晓东中学。第4兵团指挥部。
林彪也有他的苦恼。日军拼死顽抗,公主岭进攻战中锋芒受挫。史迪威并不担忧,还乐呵呵地鼓励了他几句。
将军走后,一向沉默寡言的林彪在小本子上翻来翻去,查找和对比歼敌数字。然后叹口气,破例向参谋长萧劲光倒了一回苦水:
〃我们为什么没先一步拿下奉天?攻坚武器不够呀。人家巴顿手上是全新的美式装甲兵力。我们呢,不过一个轻装甲支队,除了"灰狗",就是苏联旧货。油料又紧巴巴的。是吧老肖?〃
萧劲光颇有同感:〃我们野战歼敌其实很可观嘛,战果都是空前的。另外,3兵团离港口近,补充就方便。这不公平哎。我有个疑问……是不是……是不是史迪威将军有点偏心眼哪?想尽可能让他们巴顿立功吧?〃
林彪摇头:〃没有这回事。史老头,我跟他一年多,相信他的公正无私。问题在于我军装甲机械化人才不够。所以做事不能操之过急。再者,巴顿那一套鼓励部队不停顿进攻、不构筑防御阵地、轮换吃饭睡觉、各部交替掩护的套路,是行之有效的,这个,我们要学。〃
萧劲光问:〃林总,为什么那天,史迪威司令要把2兵团的周士第装甲支队调给我们,而你不同意呢?〃
〃首先中央也不同意嘛。刘邓2兵团扫荡中原,任务也不轻。同时,还要防一手有人亡我之心不死呢。〃
〃噢。明白。老蒋有4个装甲师呢,咱才是3个旅级支队。一旦拿下南京武汉,他们矛头所向可就令人深思了。〃
〃今后战争中,技术兵种、技术人才,我们必须严密注意,优先培养。〃
战争中的林彪深谋远虑。
〃林总,最近情报表明,苏联现在,有对黑龙江沿线日军动手的可能……你认为呢?〃在苏联学过军事的萧劲光,转了一个话题。
〃我看,从军事角度,不必反对,乐观其成;从政治角度,不该赞同,以防隐患。但决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