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第59章


6月,〃华北抗日联军〃新组建部队60个团的装备,有二分之一没有着落,客观上影响了未换装部队的士气。
这样,预计秋季开始的第三次〃百团大战〃就有因装备跟不上而延迟的危险。
(256)
这期间延安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需要的不再是纺线、织布,更多劳动力参加了军工生产。但只能满足子弹、手榴弹、枪榴弹的需求,重迫击炮弹以上的弹药还无法自给。
朱德总司令一句话概括了华北抗日联军的当前态势:
〃游击、自卫有余,发起攻势不足。〃
延安新机场上,霍华德上校的第316航空联队竟时常出现有油、无弹的情景。
阿诺德都进行了干预,但效果不大。
因为进入浙江丽水基地的陈纳德第14航空队,已开始对日本和台湾进行间歇性轰炸,大量航空炸弹都要从昆明运往丽水,以保证这一头的更迫切、也更受重视的急需。
运输机数量和燃料也不充足,反而还要求从延安向丽水调运油料,并加以空中护航。这占去了316联队大半精力。
因此这时期…1943年夏季的华北空中作战,基本陷于停顿。
(257)
莫斯科。赫尔岑路。中共代表团驻地。
为寻求共产国际解散后的工作方针,以及苏联对中国作战的支持,延安方面派出一个代表团。6月下旬,前共产国际王明书记等,经蒙古赴苏联。
但得到的答复是:目前,爱莫能助。
两个月前,红军在哈尔科夫遭到老谋深算的德军元帅曼施泰因的〃三套钳〃战术反击,物资消耗很大。 ※史实。
即将到来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区的会战已渐现端倪。预计双方在这里会有一场大规模浴血拼杀。
负责与中共联络的米高扬同志解释说:种种原因,使苏联自顾不暇。
7月,由主管根据地后勤建设的书记处书记高岗带队,第二批中共代表团再次到达,前来说明秋季作战的紧迫性。
中共介绍:国民党政府借共产国际解散之机,掀起了第三次反共浪潮,对延安实行种种封锁和禁运。
苏联同志认为,有些困难是由于过度依赖美国的援助造成的。并提醒:兄弟的中国党在利用资本主义美国的武器打击日本强盗的同时,还要注意坚持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的根本立场,牢记伟大的国际主义义务。
受到一些质疑和抱怨后,王明和高岗终于见到斯大林同志。高瞻远瞩的斯大林同志表示:
共产国际虽然解散,但我们不能在远东留下真空。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也是我们的斗争。苏联虽然十分困难,但不能忽略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
7月中,双方达成了协议。一批轻武器主要是3万支冲锋枪、步机枪和500门迫击炮、弹药,以及一些辅助器材,共计1600吨,装了两列火车,陆续从乌拉尔山工业区启运。
交换条件,是2个月内《分流条款》中配给中国的美式车辆、施工机械、油料和中国劳务装卸工人。
中国同志认为,目前八路军即将渡过以游击战为主要手段的抗战时期,今后的战略目标是准备反攻。
因此,这些武器过于轻型化,种类也过于单一,不能适应大规模攻坚任务,希望有所调整。
高岗还说:受到斯大林同志器重的林彪同志,特地提到,期待苏联能够支援少量的〃喀秋莎〃火箭炮。
但苏联同志说,这些武器足以装备60个轻装战斗营了。目前苏联能够提供的只能是轻武器。苏联同样需要反攻。重武器和卡车,必须待美国兑现若干援苏武器物资后,再来交换。
8月初,延安复电代表团催促:不必讨价还价,照单接收,尽快启运!
王明书记主动承担善后事宜,自此长期滞留莫斯科。
延安也乐得这一安排。
高岗
(258)
苏联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苏维埃港。
美国大使馆的莫罗中尉此时已晋升为上尉,其中部分原因是他已往返了10次西伯利亚,尽管不全是乘坐火车。
他高兴地第三次见到了卡尔迅上校现在是准将。
〃将军,当听说你被当作"美国战争贩子"被日本人杀害时,我和耶顿中校的血液,都要凝固啦。〃
〃日本人只好继续研制能够击毙我的子弹呢,上尉。〃
〃哈,他们没有足够的铜,将军。〃
莫罗不知道,准将要他找那条3700吨的〃考艾号〃有什么用。在他看来,那船又小又破,再跑个来回就该报废了。远不如标准的6600吨自由轮气派。
但他还是让斯蒂芬上士早几天就把〃考艾号〃留在港内,督促船长修好了有些失灵的吊车和绞盘机,并且预付了一百美元的压港滞留金。
新来那批中国装卸工似乎不怎么喜欢干活,倒是对游泳很感兴趣。
一有空闲,他们就成群地泡在水里,说是捞取沉落在港内的某些物资。时而还会以港湾入口处的灯塔为目标,举行一些不够正规的游泳比赛。
苏联港务局的军代表柯萨科夫少校有些不耐烦地说:这些中国人,都没见过大海,过些天他们就不新鲜了。
……6月中的一个有月光的夏夜,莫罗上尉看到〃考艾号〃开始装船。
但那批新来的工人,不是按照以往的常规来配货装载那些应该运回美国的铬矿砂和木材而是用手推车,推来大大小小的包装箱。
这时苏联港务监管人员都已下班。但莫罗知道,日苏之间前不久签订了过往船只装载限制协议。为避免碰到麻烦,莫罗打算过去给他们一些善意的提醒。
准将站在船尾旁,用手势阻止了他。
莫罗明白了。职业训练告诉他,不该过问的事情就不要过问。
他注意到,与卡尔迅同车来的这批装卸工似乎与众不同,显得强壮、整齐、训练有素;黝黑的脸上有一股杀气。
天亮时,〃考艾号〃离港,向北,而不是向南驶去。
是不是搞错了?难道,它要绕过萨哈林岛北端?那样可要多走1000海里!
那一队装卸工都不见了。另一批,他熟悉的中国工人,正在进入货场。
莫罗上尉耸耸肩膀。我……什么也没看见。可我想,考艾号的船长,现在一定是卡尔迅将军。
一定是他,那个神秘的、被日本人击毙过的〃美国战争贩子〃。
(259)
浙江东部。丽水基地群。
一场大规模的基地保卫战已经持续了三个月。
中日双方在衢州、金华、义乌、磐安、仙居这些周边县市,拉锯般地争夺,每一地域都反复易手。
第79军军长王甲本少将率部参加丽水保卫战,奉命在凉水滩堵击日军,以身殉国,被国府追赠为中将。
过去六年抗战中,国军始终处于战略防御态势,将领和士兵也磨练出一种防御韧性。这种作战样式他们不陌生。
与以往不同的是,国军不再为武器劣势而抱怨了他们切实感到,在武器和兵力对比上,自己占了上风。
天空上,是自己的飞机。过去那些令人惊惶的炸弹,现在纷纷落在鬼子头顶。
身后是自己的大炮。隆隆怒吼,还可以用步话机指挥它,找到敌人的位置。
冲锋的,是自己的坦克。狰狞地劈入敌阵,常把日本兵逼成绝望的〃肉弹〃。
后方不远,就有自己的野战医院。不必再担心那句〃负伤就等于死亡〃的咒语了,伤兵可以得到及时抢救,可以得到起码的人道关怀……
这种感觉实在太好了。
国民革命军,从没有这么清晰地触摸过一种胜利的前景。
在祖国的领土上,在委员长的家乡,他们可以不再后顾退路,而是放胆鏖兵,哪怕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260)
丽水攻防战,双方都付出重大伤亡。
日本两个军、6个师团都打残了,伤亡几近5万,面对兵力、火力都占优势的中国军队,士气低落。
国民革命军换防了受重创的12个师,又增加了7个师;伤亡虽超过10万,但后援人力和补给充分,士气高昂。
国军的几大主力74、38、22师,参照美军作战体制,轮番参加战斗,又轮番得到休整。
两个新整编的装甲部队关麟征的52军、杜聿明的第5军,也都派遣了旅级战斗队参战。经过千里行程的坦克,虽然故障率较高,但也着实把曾经自大的日本兵吓了一跳〃豆战车〃完全不是它们的对手。
战场上出现了频繁的走马换将。
日军指挥官泽田茂中将,被西原贯治中将接替;中国方面,战区长官由猛将卫立煌替换了文弱的顾祝同。
日军再也无法使用上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