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沉蒋军“东江”号巡逻舰,近百名国民党士兵葬身大海;
八月六日,激烈的海战又起。在福建南部诏安海湾,两艘国民党军舰运载一批特种部队准备登陆,遭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猛烈反击。两舰名叫“漳州”号、“剑门”号,均沉没海底,死伤达数百人。尤其是“剑门”号,排水量为八百九十吨。这次两舰覆没,台湾为之震惊……就在两次海战之间,七月十四日,香港《快报》刊出独家新闻,使台湾一片哗然:“李宗仁将返大陆!”翌日,美联社自日内瓦发出电讯称:“香港报章推测中国前总统李宗仁可能前往北京,此间台湾官员对此表示怀疑。”就在“台湾官员对此表示怀疑”之际,七月十八日上午十一时,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出现在上海虹桥机场,受到早已在那里等候的周恩来、陈毅、叶剑英的热烈欢迎。
七月二十日,当李宗仁夫妇飞往北京,周恩来提前二十分钟到达,又在北京机场迎接他们的到来。
七月二十六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宴请李宗仁夫妇,表示热忱的欢迎。
毛泽东一见李宗仁,出语惊人:“德邻先生,你这一次归国,是误上贼船了!”
李宗仁一听,一时不知如何答复。
毛泽东哈哈大笑:“蒋介石口口声声叫我为‘匪’,还把中国大陆称为‘匪区’。你今天到‘匪区’来见‘匪’,岂不是误上贼船!”听毛泽东这么一说,李宗仁也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李宗仁回归北京,其实是意料中的事。李宗仁与蒋介石的深刻矛盾,使他理所当然倒向北京。
早在一九五○年七月,李宗仁便向美国共和党领袖罗伯特·塔夫脱谈及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时,尖锐地抨击了蒋介石:“就我所知,国民党所以失败,实由于蒋介石二十年的独裁专制,政治腐败,人心离散;军事上指挥错误,士无斗志。这些是主要因素。”
在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二年由李宗仁口授、唐德刚笔录的《李宗仁回忆录》中,他便这样论及毛泽东和蒋介石:中共席卷大陆以来,政权已渐稳定。唯中共急于工业化和实现共产社会理想,不无躁进之嫌。然中共十余年来百废俱兴,建设规模之大与成就之速,皆史无前例。国势日振,真可说举世侧目。我本人虽失败去国,而对北平诸领袖的日夜孜孜,终有今日,私心弥觉可喜。
至于台湾,十余年来,蒋小朝廷内的一切作风似仍沿袭大陆时代的恶习而无甚改进,且有甚于大陆时代。如此而犹欺人自欺,动辄以“反攻大陆”作宣传,岂不可笑。一种政治宣传,如果连自己都欺骗不了,又如何能欺骗世人呢!
李宗仁还回忆起他跟毛泽东最初的交往:
我和毛泽东第一次见面,是在国民党二中全会的会议席上。他那时任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办的农民讲习所所长,并担任短时期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他身材高大,时常穿一件蓝布大褂。在会议席上,他虽发言不多,但每逢发言,总是斩钉截铁、有条不紊,给我印象很深,觉得这位共产党很不平凡。
一九六三年七月十四日,意大利米兰《欧洲周报》发表李宗仁对该报女记者奥古斯托·玛赛丽的谈话。他这么谈及蒋介石:
许多年来,蒋一直是中国元首,而现在他的举动好像他的经验还没有一个村长多,他不懂历史。每年一度他站在金门、马祖海边的悬崖上发表演说。他总是重复着同样一句话:“我们一定要回去。”很难说他本人是否了解这一事实,回大陆是不可能的。
李宗仁接着又谈到了他自己:
我像蒋介石和国民党一样,是一个失败者。唯一的区别是,我完全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作为个人来说,我自己无关紧要,我不能妨碍中国的前途和她的进步。我由于自己的失败而感到高兴,因为从我的错误中一个新中国正在诞生……什么时候我们曾经有过像我们今天有的这样一个强大的中国呢?
经过李宗仁的政治秘书程思远幕后穿梭,多次密访北京,由周恩来作了安排,这样一九六五年六月十三日,李宗仁以陪夫人前往瑞士治病的名义,飞往苏黎世小住。然后悄然前往巴基斯坦卡拉奇,由那里转往广州……
李宗仁的归来,在中国大陆刮起一阵“李宗仁旋风”。中共各方要人、国民党各地旧部,纷纷宴请李宗仁夫妇。内中最为有趣的是,末代皇帝溥仪握着他的手说:“欢迎你回到我们伟大祖国怀抱里来!”末代皇帝和末代总统的相见,一时传为佳话。
李宗仁于一九六九年一月一日,死于直肠癌,终年七十八岁。
第十二部分:未完的棋曹聚仁穿梭于北京─香港─台北
就在李宗仁归来的那些日子里,一位神秘的人物穿梭于“香港─北京─香港”、“香港─台北─香港”。此人在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炮轰金门的紧张时刻,肩负台湾方面的使命出现于北京。毛泽东曾“冷他几天”。此人便是曹聚仁。
一九五九年十月一日,北京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盛大庆典,他也应邀来到北京,下榻于北京崇文门的新侨饭店。国务院给他派了专车,供他使用。
一天清早,曹聚仁尚在睡梦中,忽闻敲门之声。一开门,门口竟站着十年未曾见面的结发之妻王春翠。曹聚仁来来去去于香港、北京之间,因负有特殊使命,很少有机会跟妻子王春翠相见。王春翠住在浙江兰溪县蒋畈村,交通甚为不便。这一回,曹聚仁从香港乘飞机到达广州,马上给王春翠汇去一笔钱,请她来北京相会。果真,妻子赶来了。
几天后,周恩来宴请曹聚仁,未见王春翠同来。一问,才知道王春翠从乡间来到大城市,生活不习惯,病了。言谈间,曹聚仁说起想把妻子送到南京,和年已九旬的老母住在一起,只是生怕无法报进南京户口。周恩来当即答应可以迁入。此后,王春翠果真迁往南京安居……这一回,在李宗仁归来前夕,曹聚仁匆匆赶往北京,为的是报告来自台北的重要信息。据他的台湾朋友告知,将接他去台北。周恩来向曹聚仁谈了中共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关意见。
在曹聚仁返回香港之后,李宗仁从海外回到北京。人们纷纷从李宗仁谈到蒋介石,猜测蒋介石会不会仿效李宗仁。
台湾果真来人接曹聚仁去台北。在蒋经国的陪同下,曹聚仁拜会了蒋介石。曹聚仁转达了周恩来的意见。经过密谈,初步谈成了一些意向。这些谈话,原属绝密之事。近来,有传闻道,双方初步达成以下六条。是否可靠,尚待若干年后由档案文件证实:
一、蒋介石偕同旧部回到大陆,可以定居在浙江省以外的任何一个省区,仍任国民党总裁。北京建议拨出江西庐山地区为蒋介石居住与办公的场所。
二、蒋经国任台湾省长。台湾除交出外交与军事外,北京只坚持农业方面必须耕者有其田,其他政务,完全由台湾省政府全权处理,以二十年为期;期满再行洽商。
三、台湾不得接受美国任何军事与经济援助;财政上有困难,由北京照美国支援数额照拨补助。
四、台湾海、空军并入北京控制。陆军缩编为四个师,其中一个师驻在厦门、金门地区,三个师驻在台湾。
五、厦门与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作为北京与台北间的缓冲与联络地区。该市市长由军师长兼任。此一师长由台北征求北京同意后任命,其资格应为陆军中将,政治上为北京所接受。
六、台湾现任文武百官官阶、待遇照旧不变。人民生活保证只可提高,不准降低。
曹聚仁从台湾返回香港,再度北上。他坐火车途经金华时,想念尚在兰溪的妻子王春翠,但因重任在身,无法去看望她。于是,他只得写诗一首,略表思念之情:
细雨霏微薄如纱,
横云绕处是金华。
山称南北弓牛背,
塔或有无问井蛙。
意涩怯题八咏壁,
舌干苦忆白莲花。
初平叱石浑何事,
归梦年年不到家。
国共密谈,由于中国大陆的“文革”临近而终止。
一九七二年七月二十三日,曹聚仁病逝于澳门镜湖医院。终年七十有二。他的夫人邓珂云及长女、次子在侧。
在他去?
小说推荐
- 毛泽东与蒋介石
- 作品:红色三部曲—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叶永烈 内容简介 蒋介石和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二十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诚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人的历史:一个人是毛泽东,一个人是周恩来
- 最新章:第127章
-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 像钟摆似的,长江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又从下游回到上游,来来回回,终年不息。忽地,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天开始,上海的大批乘客涌向码头,往武汉的船票顿时成了抢手货。船票价格暴涨。十天之后,由上海驶往武汉的几艘轮船,前后由两艘挂着米字旗的英国轮船护航,船票价格更是翻了几个跟斗,连统舱票都涨到四十五元一张
- 最新章:第106章
-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z
- 像钟摆似的,长江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又从下游回到上游,来来回回,终年不息。忽地,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天开始,上海的大批乘客涌向码头,往武汉的船票顿时成了抢手货。船票价格暴涨。十天之后,由上海驶往武汉的几艘轮船,前后由两艘挂着米字旗的英国轮船护航,船票价格更是翻了几个跟斗,连统舱票都涨到四十五元一张
- 最新章:第106章
-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
- ﹏┛欢迎光临 微 桌 小 说【三无少女】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内容简介: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的交手、和谈、角逐与对决,构成了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国共之争,也牵动了半上世纪以来两岸政治舞台上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世
- 最新章:第95章
-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 小说排行榜/top.aspx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作者:佚名 世人常以为毛泽东和蒋介石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才第一次见面,本文却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历史场面…一 毛泽东挥泪别妻赴粤 1923年岁末的广州 一位身材颀长、穿一身灰布长袍、足蹬一双黑布鞋的湖南青年,出现在街头 头发长而密,眉毛却稀疏,一双
- 最新章:第6章
- 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 最近,作家叶永烈就他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和《毛泽东与蒋介石》回答了编者的提问。问:你为什么要写《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答:起因是我在前几年经过多方采访,写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十多万字历史长篇《红色的起点,在建党七十周年前夕印出,二十多家报刊加以连载、选载或摘载。朋友们建议
- 最新章:第92章
- 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
- 口述:翁元 记录:王丰*第一章:加入“领袖铁卫队 没有谁能扑灭蒋介石心中急欲消灭共产党人的烈焰,就连被丘吉尔誉为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组织者”马歇尔也无能为力;然而蒋介石要在中国铲除共产党人的决心和马歇尔调处国共冲突的失败,注定了蒋政权“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命运。我正是在那个令马歇尔痛心疾首、国共内战愈
- 最新章:第44章
- 贺子珍与毛泽东
- 传奇而动人的爱情悲剧:贺子珍与毛泽东 作者:石永言征程托孤(1)壹 晨,贺子珍在毛泽东的铜床边整理衣物,蓦地,一股大风,从开着的彩色玻璃鸳鸯窗外扑进来。贺子珍离开铜床,踱到窗下,欲拉上爿窗户 毛泽东见贺子珍行动似有些不便,爱怜地说“子珍,让我来关 毛泽东用力拉下上爿窗户,在室内踱步,手里燃起一支袅袅
- 最新章:第36章
- 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也被迫“参战,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把德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山东半岛转交给日本帝国主义去掠夺罢了。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大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订立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还是继续有效。国内军阀间的混战仍然不停止。每一派军阀都勾结不同
- 最新章:第1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