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影响。”毛泽东确定今后的作战方针是:“我军作战方针,仍如过去所确立者,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蒋介石则确定如下方针:“今后剿匪的工作,斗智尤重于斗力。”蒋介石开动了脑筋,用他的“智”,下达《制定剿匪作战守则与六项要目之手令》。他提出今后对中共作战的“四大守则”:“一、积极进攻;二、迅速行动;三、特别注重火网之构成;四、夜间行动。”他制定的“六项要目”是:“搜索、警戒、侦察、掩护、联络与观察。”不过,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蒋介石益发处于不利的地位。一九四七年十月,毛泽东起草了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响亮地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毛泽东写道: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之后,现已大举反攻。南线我军已向长江流域进击,北线我军已向中长、北宁两路进击。我军所到之处,敌人望风披靡,人民欢声雷动。整个敌我形势,和一年前比较,已经起了基本上的变化……
毛泽东称蒋介石为“内战祸首”。蒋介石对毛泽东下“通缉令”,而毛泽东此时来了个针锋相对,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逮捕、审判和惩办以蒋介石为首的内战罪犯”,实际上,这也就是对蒋介石下“通缉令”。蒋介石和毛泽东互下“通缉令”,这与两年前他俩在重庆高举通红的葡萄酒杯,可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毛泽东还宣告:“本军对于蒋方人员,并不一概排斥,而是采取分别对待的方针。这就是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
面对中共由守势转为攻势,蒋介石意识到他已到了“存亡危急之秋”。蒋介石在这年十一月三十日,写下一篇《反省录》,对于他的处境作了如下描述:
全国各战场皆陷于劣势被动之危境。尤以榆林(陕西)、运城(山西)被围日久,无兵增援;十二日,石家庄陷落之后,北方之民心士气尤完全动摇;加之,陈毅股匪威胁徐州(江苏),拆毁黄口(江苏)至内黄(河南)铁路,而后进逼徐、宿(安徽);陈赓股匪窜扰豫西,南阳、安阳震动;江南各省几乎遍呈风声鹤唳之象;两广、湘、豫、浙、闽伏匪蠢动,李济深、冯玉祥且与之遥遥相应,公然宣告叛国,此诚存亡危急之秋也。
毛泽东呢,此时他的心绪很好,胜券在握。他对蒋介石提高了调子,由“内战祸首”升级为“蒋介石匪帮”了!多少年来,总是蒋介石称毛泽东为“匪”,所以不停地“剿匪”。如今颠倒过来了,轮到毛泽东称蒋介石为“匪”了。这种称谓的变化,倒也鲜明地反映出蒋介石和毛泽东地位的变化。诚如古语所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蒋介石败了,也就成“寇”、成“匪”了!就在蒋介石写下那篇《反省录》之后二十多天——十二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的中共中央会议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
如今,轮到毛泽东以踌躇满志的姿态说话了:“现在,战争主要地已经不是在解放区内进行,而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内进行了,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一二四四页,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对于这样严峻的形势,蒋介石也心中明白。他在一九四八年一月七日的日记中,十分形象地描述了他自己的悲凉心态:“阅地图所示共匪扩张之色别,令人惊怖,若对匪作战专重对付其军队主力,而不注重面积之原则,亦将陷于不可挽救之地步。”
第九部分:国共决战蒋介石步上中华民国总统宝座 1
就在蒋介石连吃败仗、目怵心惊之际,民怨高涨,他在国民党内的威信也随之不断下降,美国政府对他的信任度也在下降。
蒋介石面对危局,下了一步挽回之棋,曰“实行民主政治”。那便是召开被称为“民主之基”、“宪政之阶”的国民大会,实行宪法,选举总统。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向来受到人们的非议。蒋介石在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召开国民大会。这次国民大会实际上是由国民党一手包办,受到中共的激烈反对,拒绝参加,称之为“伪国大”。中国民主同盟等也拒绝参加。那次国民大会,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眼下,蒋介石要按照《中华民国宪法》,选举总统、副总统,以表明这是“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开始”。
蒋介石这人,骨子里嗜权如命,表面上却是谦谦君子。早在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国民大会召开之时,蒋介石便曾发表这样的演说:“我个人本来没有政治欲望和兴趣,而且我今年已经六十岁,更不能像过去二十年一样担负繁重的重任,所以必须将国家的责任交托于全国的同胞。”这一回,蒋介石又显得很谦虚,他表示在“国家未能统一”之前,“决不竞选总统”而只“愿担任政府中除正副总统外之任何职责”。蒋介石在一九四八年四月四日国民党临时中央全会上,提出了总统候选人的五项条件:
一、了解宪法,认识宪政,确保宪政制度;
二、富有民主精神及民主思想;
三、忠于戡乱建国之基本政策;
四、深熟我国历史、文化及民族传统;
五、对当前之国际情势与当代文化有深切认识。
蒋介石还说:“吾人可提一具有此种条件之党外人士出任总统候选人。”
蒋介石仿佛在给人们出哑谜,人们纷纷猜测究竟谁是蒋介石心目中的未来总统。按照蒋介石开列的这些条件,很多人推测是胡适。胡适早在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时便颇享盛名。抗战期间,出任驻美大使。后又任北京大学校长,并参与起草《中华民国宪法》。
他和美国有着良好的关系,又是文人的象征。
蒋介石常常叫人捉摸不透。他“决不竞选总统”,人们竟难以知悉他是否本意如此:真的吧,可能如此,推出胡适当象征性的元首,如同当年以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一样;假的吧,也可能如此,仿照古贤,总是要先来一番逊辞再三。
蒋介石再三坚辞总统候选人,倒是张群明白他的心意:《中华民国宪法》对总统的权力作了一些限制,必须进行修改。于是,在四月五日下午的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上,通过了由陈布雷起草的一项决议案:“总裁力辞出任总统候选人,但经常会研究结果,认为国家当前的局势,正迫切需要总裁的继续领导,所以仍请总裁出任总统,以慰人民喁喁之望。常会并建议在本届国民大会中,通过宪法增加‘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规定总统在戡乱时期,得以紧急处分。”这新增的“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给予了总统以“紧急处分”的特殊权力,蒋介石满意了。于是,蒋介石也就不再“坚辞”了。
四月十八日,国民大会通过了“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蒋介石也就在总统候选人讨论会会上发表演讲。蒋介石追述了自己的奋斗史,从最初追随孙中山,到领导北伐,进行“剿共”,直至领导抗战。最后,蒋介石说了这么一番话:“我是国民党党员,以身许国,不计生死。我要完成总理遗志,对国民革命负责到底。我不做总统,谁做总统!”蒋介石既然说“我不做总统,谁做总统”,当然就一锤定音。他成了总统候选人。不过,光是他一人成为总统候选人,也就谈不上竞选,缺少民主的味道。于是,由居正参加陪选。居正那时担任立法院院长。
翌日,国民大会进行选举。蒋介石得二千四百三十票,居正得二百六十九票,蒋介石的得票数差不多是居正的十倍。这样,蒋介石也就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集总统、总裁于一身。总统的选举颇为顺利。副总统的选举,却风波迭起。
副总统的候选人,蒋介石原本内定孙科。孙科为孙中山嗣子,担任过立法院院长、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副主席。孙中山乃国民党的缔造者,孙科作为孙中山之子在国民党内颇享声誉,而且与蒋介石关系不错。由孙科出任副总统,也表明蒋介石对孙中山的忠诚之意。事出意外,忽地杀出一匹“黑?
小说推荐
- 毛泽东与蒋介石
- 作品:红色三部曲—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叶永烈 内容简介 蒋介石和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二十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诚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人的历史:一个人是毛泽东,一个人是周恩来
- 最新章:第127章
-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 像钟摆似的,长江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又从下游回到上游,来来回回,终年不息。忽地,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天开始,上海的大批乘客涌向码头,往武汉的船票顿时成了抢手货。船票价格暴涨。十天之后,由上海驶往武汉的几艘轮船,前后由两艘挂着米字旗的英国轮船护航,船票价格更是翻了几个跟斗,连统舱票都涨到四十五元一张
- 最新章:第106章
-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z
- 像钟摆似的,长江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又从下游回到上游,来来回回,终年不息。忽地,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天开始,上海的大批乘客涌向码头,往武汉的船票顿时成了抢手货。船票价格暴涨。十天之后,由上海驶往武汉的几艘轮船,前后由两艘挂着米字旗的英国轮船护航,船票价格更是翻了几个跟斗,连统舱票都涨到四十五元一张
- 最新章:第106章
-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
- ﹏┛欢迎光临 微 桌 小 说【三无少女】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内容简介: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的交手、和谈、角逐与对决,构成了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国共之争,也牵动了半上世纪以来两岸政治舞台上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世
- 最新章:第95章
-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 小说排行榜/top.aspx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作者:佚名 世人常以为毛泽东和蒋介石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才第一次见面,本文却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历史场面…一 毛泽东挥泪别妻赴粤 1923年岁末的广州 一位身材颀长、穿一身灰布长袍、足蹬一双黑布鞋的湖南青年,出现在街头 头发长而密,眉毛却稀疏,一双
- 最新章:第6章
- 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 最近,作家叶永烈就他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和《毛泽东与蒋介石》回答了编者的提问。问:你为什么要写《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答:起因是我在前几年经过多方采访,写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十多万字历史长篇《红色的起点,在建党七十周年前夕印出,二十多家报刊加以连载、选载或摘载。朋友们建议
- 最新章:第92章
- 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
- 口述:翁元 记录:王丰*第一章:加入“领袖铁卫队 没有谁能扑灭蒋介石心中急欲消灭共产党人的烈焰,就连被丘吉尔誉为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组织者”马歇尔也无能为力;然而蒋介石要在中国铲除共产党人的决心和马歇尔调处国共冲突的失败,注定了蒋政权“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命运。我正是在那个令马歇尔痛心疾首、国共内战愈
- 最新章:第44章
- 贺子珍与毛泽东
- 传奇而动人的爱情悲剧:贺子珍与毛泽东 作者:石永言征程托孤(1)壹 晨,贺子珍在毛泽东的铜床边整理衣物,蓦地,一股大风,从开着的彩色玻璃鸳鸯窗外扑进来。贺子珍离开铜床,踱到窗下,欲拉上爿窗户 毛泽东见贺子珍行动似有些不便,爱怜地说“子珍,让我来关 毛泽东用力拉下上爿窗户,在室内踱步,手里燃起一支袅袅
- 最新章:第36章
- 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也被迫“参战,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把德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山东半岛转交给日本帝国主义去掠夺罢了。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大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订立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还是继续有效。国内军阀间的混战仍然不停止。每一派军阀都勾结不同
- 最新章:第1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