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协定》共分十二条,内中标明“一致认为”的,只不过三条而已,即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关于政治民主化的方针、关于人民自由问题。这三条,大体属于“虚”的条文。其余九条,所写的无非是“中共方面提出”、“政府方面表示”,只是开列了双方的观点罢了。不过,不管怎么说,国共双方经过四十多天的会谈,尤其是蒋介石和毛泽东能够坐在一起会谈,而且毕竟签订了这么一份“求同存异”式的《双十协定》,是很不容易的了。
《双十协定》签毕,蒋介石来桂园看望毛泽东了。蒋介石非常讲究礼仪的规格。他是国民党领袖,所以只在毛泽东刚到,以及即将离渝,两次前去看望毛泽东,其余均是毛泽东去他那里。这一回,蒋介石军装笔挺,佩特级上将领章,挂着佩剑。毛泽东在楼房阶檐口跟蒋介石握手,然后陪着他步入客厅。蒋介石为《双十协定》的签订,说了几句祝贺的话,席不暇暖,便和毛泽东一起出去,坐上汽车,前往国府路,来到国民政府大楼,出席“双十节”招待外宾的鸡尾酒会。
过了一个多小时,招待会结束,毛泽东回桂园片刻,从此就告别了桂园。他应蒋介石之邀,和周恩来、王若飞一起前往林园,与蒋介石作第六次会谈。是夜,毛泽东、王若飞宿于林园二号楼,周恩来仍住三号楼。翌日清早,毛泽东向蒋介石辞行,他俩作了最后一次晤谈。从此,蒋介石和毛泽东天各一方,再也没有见面——虽说他们每日都在思索着如何战胜对方。十一日上午八时,蒋介石委派陈诚作为他的代表,和毛泽东一起去九龙坡机场,为毛泽东送行。他自己,对于毛泽东仍是“来不接,去不送”。九时一刻,三辆小汽车从林园到达机场,下车的有毛泽东、陈诚、周恩来、张治中、王若飞、郭沫若夫妇、张澜、邵力子夫妇、陶行知、章伯钧、茅盾等以及各界人士、中外记者。临行之前,毛泽东特地向日夜守卫桂园的士兵们致谢。毛泽东握着宪兵班长李介新的手说:“这次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大家。”
毛泽东在机场对记者发表了谈话:“中国的问题是可以乐观的。困难是有的,不过困难都可以克服。”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二日重庆《新华日报》。
九点四十五分,毛泽东乘坐一架绿色双引擎C47型运输机起飞。张治中、王若飞同行。周恩来留在重庆。据童小鹏回忆,毛泽东的专机起飞后,红岩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的电台,一直紧张地与延安电台保持密切联系。在收到延安发来毛泽东平安到达的电报后,工作人员们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延安机场洋溢着欢笑,两万多人聚集在那里,欢迎毛泽东。这与毛泽东离开延安时,机场上一片担忧之情恰成鲜明的对比……
第九部分:国共决战《双十协定》只是“纸上的东西”
就在毛泽东返回延安的当天,毛泽东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他对《双十协定》作如下评价:“这个东西,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协定,这是历史上未有过的。第二,有成议的六条,都是有益于人民的。”确实,如毛泽东所言,这次他和蒋介石平起平坐,对等谈判,是“历史上未有过的”。重庆《新蜀报》社论便称重庆谈判是“两党首脑,开诚协商”。翌日——十月十二日,《双十协定》由国共双方同时公布。也就在这天,王若飞和张治中一起飞回重庆。周恩来、王若飞在重庆和国民党代表继续谈判未了事宜。
《双十协定》的发表,引起国内外一片欢呼之声。西安《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十月十二日的社论说:“分裂内战的阴霾可望由此扫清,和平建国的时代可望于兹开始,因而八年抗战的鲜血也将不至于白流,这是中国民族的福音!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重庆《大公报》十月十二日的社论说:“毛泽东先生虽已离开重庆,这四十几天的旅行,必然使他痛感全国人民的热望,并证实政府及蒋主席的诚意。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谁不在期待?快来吧!”延安《解放日报》十月十三日社论,代表中共评论重庆谈判:“八月底起,在重庆举行的国民政府代表与中国共产党代表之间的会谈,乃是抗战胜利以后,中国国内政治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也是具有伟大国际意义的事件。”
重庆《中央日报》十月十二日社论,表明了国民党的观点:“假如中国真的发生内战,那就是悲剧的演出……蒋主席为了阻止这悲剧的发生,特于日本无条件投降之际,再三坚邀中共毛泽东氏来渝,商谈促进统一团结的步骤,决本宽大容忍的一贯方针,觅取中共问题合理合法的解决。”英国《泰晤士报》十月十二日述评以为:“一项令人满意的联合声明发表了,因为它至少是暂时地使内战的可能性不再突出。”倒是十月十三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评论说得很有分寸,留有余地:“以为中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所缔结的协定,永远消除了两党间一切实际的或潜在的冲突源泉的话,便是鲁莽的想法。基本上说来,协定只是建立了中央政府与中国共产党间的休战地位,并使之合法化而已。”毛泽东也对重庆谈判发表了内部讲话。那是十月十七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题为《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毛泽东告诫中共干部们:“已经达成的协议,还只是纸上的东西。纸上的东西并不等于现实的东西。事实证明,要把它变成现实的东西,还要经过很大的努力。”
毛泽东这时说出了他去重庆谈判的原因:“蒋介石的主观愿望是要坚持独裁和消灭共产党,但是要实现他的愿望,客观上有很多困难。这样,使他不能不讲讲现实主义。人家讲现实主义,我们也讲现实主义。人家讲现实主义来邀请,我们讲现实主义去谈判。”另外,中共中央在十月十二日,发出《关于双十协定后我党任务与方针的指示》,作了明确规定:“解放区军队一枪一弹均必须保持,这是确定不移的原则。”大抵是在重庆太累的缘故,毛泽东病了。往日,他所说的“齿病”、“感冒”是假病,这一回真的病了,病得不轻。他手脚痉挛,冷汗不已,夜不能寐。往日,他生假病时要见诸报道,这一回真病倒要保密。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师哲给斯大林发了电报,斯大林派了医生飞往延安,毛泽东在苏联多年的长子毛岸英也随飞机一起回到延安。
苏联大夫的治疗,长子的归来,终于使毛泽东的病日益见好。
第九部分:国共决战迷航的飞机泄露了蒋介石的天机
蒋介石在《苏俄在中国》一书中所说的那句话,确实是他“夫子自道”,说出了他的内心奥秘:“我对共产党的方针始终是剿抚兼施的。”在蒋介石看来,重庆谈判是“抚”,所以他笑脸相迎毛泽东,给予上宾之礼;就在“抚”的同时,他又兼施着“剿”。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这一内部讲话中,说出了他去重庆是“人家讲现实主义来邀请,我们讲现实主义去谈判”;蒋介石则是在重庆谈判期间,在他授意张治中致胡宗南密电中,和盘托出他的本意。此电当即被中共通过秘密途径所获,马上电告延安:“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具体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以土匪清剿之。”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日中共代表团关于张治中向胡宗南传达秘示致中央电。
重庆谈判谈了四十三天,蒋介石确实达到了“拖延时间”的目的。也真巧,重庆谈判尚未结束,就在十月八日下午六时,就在张治中为毛泽东即将离渝、为《双十协定》即将签字而举行盛大宴会,在河南太行山麓焦作附近,一架国民党运输机迷航,降落在中共控制区内。中共军队检查了飞机。一查,查出了蒋介石的密件!机上载有写着“阎司令长官密启”字样的编号为三二五一的代电一封,是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二组发出。代电全文:“吉县第二战区阎长官勋鉴:兹附发《剿匪手册》两册,请查收。中正。”所附两册《剿匪手册》,也落入中共部队手中!这一偶然发生的飞机迷航事件,泄露了蒋介石的天机!《剿匪手册》要剿什么匪呢??
小说推荐
- 毛泽东与蒋介石
- 作品:红色三部曲—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叶永烈 内容简介 蒋介石和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二十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诚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人的历史:一个人是毛泽东,一个人是周恩来
- 最新章:第127章
-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 像钟摆似的,长江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又从下游回到上游,来来回回,终年不息。忽地,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天开始,上海的大批乘客涌向码头,往武汉的船票顿时成了抢手货。船票价格暴涨。十天之后,由上海驶往武汉的几艘轮船,前后由两艘挂着米字旗的英国轮船护航,船票价格更是翻了几个跟斗,连统舱票都涨到四十五元一张
- 最新章:第106章
-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z
- 像钟摆似的,长江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又从下游回到上游,来来回回,终年不息。忽地,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天开始,上海的大批乘客涌向码头,往武汉的船票顿时成了抢手货。船票价格暴涨。十天之后,由上海驶往武汉的几艘轮船,前后由两艘挂着米字旗的英国轮船护航,船票价格更是翻了几个跟斗,连统舱票都涨到四十五元一张
- 最新章:第106章
-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
- ﹏┛欢迎光临 微 桌 小 说【三无少女】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内容简介: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的交手、和谈、角逐与对决,构成了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国共之争,也牵动了半上世纪以来两岸政治舞台上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世
- 最新章:第95章
-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 小说排行榜/top.aspx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作者:佚名 世人常以为毛泽东和蒋介石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才第一次见面,本文却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历史场面…一 毛泽东挥泪别妻赴粤 1923年岁末的广州 一位身材颀长、穿一身灰布长袍、足蹬一双黑布鞋的湖南青年,出现在街头 头发长而密,眉毛却稀疏,一双
- 最新章:第6章
- 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 最近,作家叶永烈就他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和《毛泽东与蒋介石》回答了编者的提问。问:你为什么要写《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答:起因是我在前几年经过多方采访,写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十多万字历史长篇《红色的起点,在建党七十周年前夕印出,二十多家报刊加以连载、选载或摘载。朋友们建议
- 最新章:第92章
- 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
- 口述:翁元 记录:王丰*第一章:加入“领袖铁卫队 没有谁能扑灭蒋介石心中急欲消灭共产党人的烈焰,就连被丘吉尔誉为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组织者”马歇尔也无能为力;然而蒋介石要在中国铲除共产党人的决心和马歇尔调处国共冲突的失败,注定了蒋政权“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命运。我正是在那个令马歇尔痛心疾首、国共内战愈
- 最新章:第44章
- 贺子珍与毛泽东
- 传奇而动人的爱情悲剧:贺子珍与毛泽东 作者:石永言征程托孤(1)壹 晨,贺子珍在毛泽东的铜床边整理衣物,蓦地,一股大风,从开着的彩色玻璃鸳鸯窗外扑进来。贺子珍离开铜床,踱到窗下,欲拉上爿窗户 毛泽东见贺子珍行动似有些不便,爱怜地说“子珍,让我来关 毛泽东用力拉下上爿窗户,在室内踱步,手里燃起一支袅袅
- 最新章:第36章
- 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也被迫“参战,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把德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山东半岛转交给日本帝国主义去掠夺罢了。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大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订立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还是继续有效。国内军阀间的混战仍然不停止。每一派军阀都勾结不同
- 最新章:第1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