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到了“在蒋主席领导下”:“和平与合作应该是长期的。大家一条心,不作别的打算,作长期合作的计划!(鼓掌)全国人民各党各派一致努力几十年,在蒋主席的领导下,彻底实现三民主义,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毛泽东在结束讲话时,又一次提到了“在蒋主席领导下”。他说:“困难是有的,不指出这一点是不好的。中国人民的面前现在有困难,将来还会有很多困难,但是中国人民不怕困难,国共两党与各党各派团结一致不怕困难,不管困难有多大,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方针下,在蒋主席领导下,在彻底实现三民主义的方针下,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引自一九四五年十月九日重庆《新华日报》。
第八部分:重庆谈判毛泽东临别前山城突然响起枪声 2
毛泽东最后高呼:“新中国万岁!”会场顿时爆发出长时间的鼓掌声。
鸡尾酒会毕,举行京剧晚会。毛泽东是个京剧迷,正和张治中一起,兴致勃勃地观看京剧。周恩来在侧。童小鹏也在座,忽见一人神色紧张、匆匆前来找周恩来。他记得,那人是第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周恩来当即离席,在外面与那人谈了一阵子,回席时脸色凝重,他虽无心看戏,却并不去惊动兴致正浓的毛泽东和张治中。
周恩来把正在看戏的国民党宪兵司令张镇也找到外面谈话。周恩来显然在处理急务,但一直不去惊动毛泽东和张治中……周恩来跟张镇谈话后,走近毛泽东,轻声对他说:“有点事,我出去一趟。”说罢,周恩来便和张镇一起外出,而毛泽东和张治中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周恩来当时在紧急处理的,是“李少石事件”。李少石是广东新会人,生于一九○六年。一九二五年,十九岁的他考入岭南大学,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岭南大学和廖梦醒相识,一起发动工人罢工。后来,他被校方开除,便转往上海、香港从事地下工作。一九三○年他和廖梦醒结婚。廖梦醒曾如此回忆:当时,我和少石同志都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承志走后,少石便常到母亲家探视和安慰老人家。母亲对少石说:“如果一旦你被捕,就说住在我家。”因为我们一九三三年五月才从香港到上海,我们住的是秘密机关,半年之内就已转移过三次。一九三四年二月,少石果然被捕。他就照母亲吩咐,说自己住在绿杨村。特务押着少石到了母亲家,一进屋,少石就对母亲说:“岳母,我被捕了。”这样,母亲也就明白特务已知道她与少石的关系。特务查问少石睡在哪里。那时,我的一个姨妈刚从香港来了,母亲在自己卧室里搭了一张帆布床。母亲指了指帆布床说:“就在这里。”不料姨妈在枕头下面放了几个发夹,特务不信是少石的床,便开始翻箱倒柜。自从承志被捕,母亲有了经验。她有意在箱子里放上一两个国民党公函的信封。特务知道母亲是何香凝,就不敢太放肆,匆匆带着少石走了。后来虽经母亲和柳亚子多方设法营救,但少石仍在狱中关了三年。廖梦醒:《我的母亲何香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
李少石被捕,是因为叛徒出卖。他从上海被押往南京。一九三七年经周恩来向国民党再三交涉,李少石终于获释,前往华南工作。
一九四三年夏,李少石奉调重庆,担任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秘书,成了周恩来的得力助手。不过,他平日在红岩几乎足不出户,从事内务,对外从不公开身份。
毛泽东来重庆之后,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的工作繁忙,李少石也做些外勤工作。
十月八日下午,他坐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的黑色轿车,由司机熊国华驾驶,送柳亚子由曾家岩周公馆回沙坪坝住所。过去,李少石被押南京时,柳亚子曾出面营救,与李少石有着不平常的友情。
送罢柳亚子,已是下午五时许。李少石仍坐原车,沿原路返回城里。车子经过红岩嘴下土湾时,突然响起枪声。子弹从车后的工具箱射入,从李少石左侧肩胛进入肺部,顿时血涌如注……司机熊国华见状,驱车直奔城内金汤街市民医院,把李少石送入病房急诊。李少石的伤势很重。
熊国华赶紧又开车到民生路《新华日报》营业部,向该报广告主任徐君曼以及交通刘月胡报告,并把他们送往市民医院。
徐君曼在医院里忙于张罗抢救李少石。司机熊国华则用原车带交通刘月胡回曾家岩,把车子锁入车库,把车钥匙交给刘月胡,说自己有病,走了。从此,熊国华不见踪影。
熊国华并非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工作人员,是临时雇来的司机。他这一走,把情况复杂化了——因为当时车上只有两人,李少石命已垂危,只有熊国华才能说清李少石遭害的现场情况……本书初版本出版后,一九九八年三月三十日,笔者接到熊国华的女儿熊晓群的电话,告知她的父亲熊国华八十多岁了,仍健在。熊国华看了本书,提出意见说,他当时其实是中共地下党员,只是对外不暴露身份,所以当时报纸上称他是“临时雇来的司机”。他是根据中共地下党的指示离开的,并非他自己“走”了。
第八部分:重庆谈判周恩来冷静平息“谋杀”风波 1
周恩来得讯,即和国民党宪兵司令张镇一起,驱车赶往市民医院。当周恩来和张镇赶到时,已是晚上八点五十分,晚了一步,李少石已于七点四十五分因流血过多而去世!周恩来见到李少石遗体,泪如雨下。他不由得想起一九二五年八月二十日廖仲恺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遭到枪击而惨死的情景。
周恩来泣道:“二十年前,在同样的情况下,我看到你的岳父……到如今我又看到你这样……”周恩来马上想及的是毛泽东的安全问题,他随即对张镇说:“请你协助办两件事。第一,详细调查李少石遭害的原因,迅速弄清真相;第二,晚会结束后,你用你的车,并由你亲自陪同,送毛泽东主席回红岩村,绝对保证他的安全。”张镇一口答应照办。
周恩来和张镇又匆匆赶回军事委员会大礼堂。晚会仍在进行,毛泽东和张治中仍在看戏。这时,周恩来和张镇都忙着布置紧急工作。周恩来在剧场旁的一间休息室里,召集机要人员开紧急会议。据当时在场的石西民回忆,周恩来曾非常悲愤地说:“少石同志是为我而死!”石西民听了周恩来这话,才想及李少石的外貌颇似周恩来,可能是国民党特务欲暗害周恩来,而误杀了李少石。这表明“李少石事件”是一桩非常严重的政治性事件。
张镇也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因为他事先一无所知,而眼下除了知道死者是廖仲恺之婿外,仍不知那枪弹是谁射来的。他急忙把张治中叫出,告知这一突发事件。张治中懵了!他从热情洋溢的剧场,一下子跌进了冰水里……
张治中和张镇当即叫来在剧场负责警戒的国民党宪兵第三团团长张醴泉,命他火速赶回第三团团部,调动宪兵,追查此案。剧终人散,等候在门口的桂园警卫班长李介新却迟迟不见“何先生”出来,颇为着急。可是,他没有通行证,又无法入内。直至夜深十一时,“何先生”才在张镇的陪同下走了出来。本来,毛泽东是坐蒋介石派来的专车,由李介新护送。这一回,却忽然改坐张镇的车,跟张镇坐在一起。车前车后,还有几辆宪兵三轮摩托车护送,可谓“前呼后拥”。李介新也就随他们一起护送毛泽东。
车抵红岩村,张镇随毛泽东下车,说:“我送毛先生到办事处。”毛泽东连声说不必,上山石级多,夜已深,请张司令早回。张镇仍旧不放心,令李介新和另一宪兵护送毛泽东到办事处门口,见毛泽东安全入内,这才回去……
这一夜,周恩来和张镇都没有睡,双方都在紧急调查着“李少石事件”真相。蒋介石从张治中、张镇那里得知此事,也十分着急。据张醴泉回忆,他回到宪兵第三团团部,马上召集了上清寺到沙坪坝沿公路线的宪兵队长、区队长和分队长等来团部紧急汇报。内中驻化龙桥的宪兵队长汪云集报告了重要线索,据他手下的宪兵报告,傍晚在红岩嘴六号靠近嘉陵江岸方向,曾听到一声枪响。于是,张醴泉抓住这一线索,加以追查
小说推荐
- 毛泽东与蒋介石
- 作品:红色三部曲—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叶永烈 内容简介 蒋介石和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二十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诚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人的历史:一个人是毛泽东,一个人是周恩来
- 最新章:第127章
-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 像钟摆似的,长江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又从下游回到上游,来来回回,终年不息。忽地,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天开始,上海的大批乘客涌向码头,往武汉的船票顿时成了抢手货。船票价格暴涨。十天之后,由上海驶往武汉的几艘轮船,前后由两艘挂着米字旗的英国轮船护航,船票价格更是翻了几个跟斗,连统舱票都涨到四十五元一张
- 最新章:第106章
-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z
- 像钟摆似的,长江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又从下游回到上游,来来回回,终年不息。忽地,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天开始,上海的大批乘客涌向码头,往武汉的船票顿时成了抢手货。船票价格暴涨。十天之后,由上海驶往武汉的几艘轮船,前后由两艘挂着米字旗的英国轮船护航,船票价格更是翻了几个跟斗,连统舱票都涨到四十五元一张
- 最新章:第106章
-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
- ﹏┛欢迎光临 微 桌 小 说【三无少女】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内容简介: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的交手、和谈、角逐与对决,构成了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国共之争,也牵动了半上世纪以来两岸政治舞台上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世
- 最新章:第95章
-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 小说排行榜/top.aspx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作者:佚名 世人常以为毛泽东和蒋介石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才第一次见面,本文却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历史场面…一 毛泽东挥泪别妻赴粤 1923年岁末的广州 一位身材颀长、穿一身灰布长袍、足蹬一双黑布鞋的湖南青年,出现在街头 头发长而密,眉毛却稀疏,一双
- 最新章:第6章
- 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 最近,作家叶永烈就他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和《毛泽东与蒋介石》回答了编者的提问。问:你为什么要写《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答:起因是我在前几年经过多方采访,写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十多万字历史长篇《红色的起点,在建党七十周年前夕印出,二十多家报刊加以连载、选载或摘载。朋友们建议
- 最新章:第92章
- 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
- 口述:翁元 记录:王丰*第一章:加入“领袖铁卫队 没有谁能扑灭蒋介石心中急欲消灭共产党人的烈焰,就连被丘吉尔誉为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组织者”马歇尔也无能为力;然而蒋介石要在中国铲除共产党人的决心和马歇尔调处国共冲突的失败,注定了蒋政权“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命运。我正是在那个令马歇尔痛心疾首、国共内战愈
- 最新章:第44章
- 贺子珍与毛泽东
- 传奇而动人的爱情悲剧:贺子珍与毛泽东 作者:石永言征程托孤(1)壹 晨,贺子珍在毛泽东的铜床边整理衣物,蓦地,一股大风,从开着的彩色玻璃鸳鸯窗外扑进来。贺子珍离开铜床,踱到窗下,欲拉上爿窗户 毛泽东见贺子珍行动似有些不便,爱怜地说“子珍,让我来关 毛泽东用力拉下上爿窗户,在室内踱步,手里燃起一支袅袅
- 最新章:第36章
- 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也被迫“参战,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把德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山东半岛转交给日本帝国主义去掠夺罢了。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大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订立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还是继续有效。国内军阀间的混战仍然不停止。每一派军阀都勾结不同
- 最新章:第1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