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时代》第113章


骄傲奇道:“为什么今日元军不追击赵将军,合击六合呢?” 
李潮心中一惊,“莫非他们想渡过长江,直取建康?” 
众人面色均变,骄傲艰难地说道:“多半是了。” 
正文 第九九章 (下) 先生悲泣
在渡口,今夜江水湍急。 
却果真让石家率军夺回了十机条船,每船大约可装近百人,石家挥手下令道:“赶快上船渡江,赶回建康通知官吏军队向浙江撤退,由我们先在建康守卫,作最后的阻击!” 
说话时他仿佛感到了自己的崇高。 
不过片刻,江浦的元军大队就已经逼近,石家想起了当年背水一战的典故,“兄弟们,陷于死地而后生,我们无路可走,只有死战!” 
夜色中,看不清大家的表情,一阵沉默,身边的一名小校低沉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决不投降!” 
元军已入六合,更大批的元军直扑长江沿线,开始全面渡江。 
而首批撤回江南的中国军队却正好与从江心洲登陆的元军相遇,一场混战,建康的梁天问得报之后完全懵了,连忙不顾一切的率众匆忙逃窜,他真的没有失败的心理准备,建康陷入了混乱之中 
石家举起一面中国的大旗,插在了江岸边,“中国战旗永远不倒!” 
此刻天上有流星掠过,虽然短暂,但那一瞬间爆发出的却是一道强烈、耀眼的震撼,象一则英雄的悲剧 
清晨,石家牺牲,大旗不倒,死之前还是那名小校倒在了他的身边,“将军,我们决不投降。” 
到天明,李潮的军队已脱离险境,他下令士兵们暂且休息片刻,他才焦急的等待着由战场传来的消息。 
他来回地度步,显出心中的焦躁,骄傲已率领轻骑一支直赴合肥,身边的卫士都已觉察到皇帝的烦躁,却又无人可以出言宽慰。 
探马终于来到他的面前,左臂还中了一箭,换在平时,李潮定要关切两句,此时却已无心再问这些了,“现在可有什么新的消息,梁大人与石将军可否安全?” 
却看见探马一脸的悲壮,心中一凉。 
“陛下,梁大人应该已经脱险,建康此时已有元军进入,烧杀抢掠,而石家将军,他,他已经战死在长江北岸了” 
李潮脑子嗡地一声,“是真的吗?石将军他怎会死去!” 
“他的人头我都已看到,他所率领的将士们也几乎全部牺牲。” 
“痛死我了!”李潮掩面而泣,他突然好恨自己,当时就不应该答应让石家去冒险渡江,如今天人两隔,心中绞痛,“我失此大将,失却众多英雄将士,因我李潮无能呀!” 
他的哭声真的很大,也发自内心,身旁的众人也随之悲戚。 
李潮在这一刻完全放弃了皇帝的尊严,他要用悲泣表达追忆,释放压力。 
片刻之后,他擦干眼泪,“我们上路吧。” 
军队开始开拔,身旁的卫士小声道:“陛下,我们还能杀回来的。” 
李潮却没有点头回答,他忽然发现,自己原本充足的信心失去了许多,自己的未来是否也是在沙场上杀身成仁作为归宿? 
汴梁。 
英帝国自许昌到来,一见王晴,他就单刀直入的问道:“陛下可是在汴梁?” 
他的问话让王晴一怔,“什么呀?” 
“寻欢将军,陛下若不在汴梁皇后她怎么会长期居留在汴梁不归呢?”他嘿嘿一笑道:“现在你承认我可就还拿你当朋友,不然我可就不给你面子了。” 
王晴思考了片刻,“哈哈,我不想瞒你的,是陛下不想让你们知道之后分心,”他终究还是说了出来。 
王想看到了意气风发的英帝国,“帝国先生,今日的你更加自信了。” 
英帝国的声音却略微有些颤动,“是陛下给了我舞台,我无时不刻不在为陛下祈祷,陛下不应该躲在这里,这一大片土地之上,每个人都真心期待你的复出,只有你才使我们真正的领导者。” 
王想真挚道:“我明白大家的心意,但是我离开建康时向李潮保证过,男人最重誓言。” 
英帝国环视沉默的至尊三杰,“你们都说话呀,陛下当日立下誓言也是无奈之举,真正的英雄怎能为这些束缚手脚?” 
三人恍然大悟一起拱手,桥大声道:“正是如此,陛下,伯颜元军正在威胁我们,虽然一直没有发动进攻,但已让军民备感压抑,您的复出将让大家振作!” 
王想心中已有一些动容,“也许你们说的并没有错,但是还是让我继续一段时间我的休闲生活吧。”他的脸色变得沉重,“但若是情势真的危急,我还是会站出来的。” 
两日后,王想与楚玉随英帝国一起前往襄樊会见冰焰梁力等人。 
此时王想真的已有浮出水面的打算了。 
冰焰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十分欣喜,皇帝的重新出现让他原来一直的担心烟消云散,“无论何时,我都不会忘记有王想,才有我的今天。” 
佳仪此刻贴在了他的背后,在他的耳边轻语,“知道吗,这次我是真的有孩子了。” 
“是真的吗?太好了!”冰焰欣喜若狂。 
正文 第一百章 (上) 去除帝号
越是黎明破晓前,越是长夜中最黑暗的时刻。 
晨风吹得李潮衣衫紧贴身躯,‘真的好冷。“他轻声说了一句,不知道说的是天气还是心情。 
晨雾此时就象云海的布置一般,东西各簇,仿佛已经凝却,但又迅速聚合无常。 
李潮负手立在马旁,向着漂浮不定的晨雾,“我们的前路是否也布满迷雾?” 
陈洋终于开口说道:“陛下不必忧虑,骄傲将军已自合肥动身,福州,温州等地都已开始动员青壮,我已派出帐下将领率一万五千士兵去解泉州之围” 
“不要再说了。”李潮淡然说道,“我只想知道,你真的还充满必胜的信念吗?” 
他清楚自己的信心在慢慢消失,失败就象传染病,在建康一战虽然失利但还好未损主力,但接下来自己又决定挥军在太湖一带袭击一部大约两万人的元军,居然又中了埋伏,损失了精锐老兵一万两千余人,只有完全退守临安,温州一线,而且大家一下子连吃败仗都是十分的悲观,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 
陈洋沉默了,随即咳了两声,却又吸进了凉气,“但总要战斗,陛下,我会始终追随您前行。” 
“可是我并没有找到带你们前行走出危险境地的把握。” 
回到临安城中,李潮回家来陪陆芸吃早饭。 
陆芸知道他的心情不好,“在外一夜很累了吧?相公,我只有给你鼓劲。” 
她只能给他鼓劲,以往的他会因此立刻振作,可是今天她失望了。 
李潮掩饰的一笑,“谢谢,小芸,你不要为我担心,元军休想攻下临安的。” 
陆芸心中一酸,这些日子他明显地憔悴了许多。她幽幽道:“夫君,你头上已有白发。” 
“没有白发怎能说明我这个皇帝为国为民呕心呖血呢?”他依旧保持微笑。 
她抱住了他,用哽咽的声音告诉他,“可是我不喜欢。” 
忽必烈此时却没有立即发动对临安一线的进攻,因为此时他以为李潮暂时已失去了反击的力量,尤其是失去了富庶的江南一片土地,他准备从四面对妄想所部形成压力。 
伯颜指挥十万大军向至尊军进攻,自己分出五万人马由合肥方向朝襄樊一带挤压,以重整旗鼓的范文虎等部反攻洞庭,以伯约攻击川中敌军,先压缩王想部队的生存空间。 
对于李潮则又有谋士给他献上了一条计策,那就是诱避李潮消除帝号换取己方不做攻击。 
谋士侃侃而谈道:“李潮必然为了争取一段缓冲的时间而答应陛下的要求,放弃虚名想必是他的选择,而也许放弃虚名会有他预想不到的后果,尤其在这个他连战皆北的时刻,其军队内部必然军心浮动涣散,我们再施以谣言” 
忽必烈大笑道:“好,就如此决定,我修书一封,不要他称臣,只要他去除帝号,即可换来安宁。” 
铁穆尔忍不住道:“父皇,儿臣却以为就算以十万兵马依然可以击破李潮所部。” 
忽必烈微笑摇头,“我们真若不依不饶继续狂攻,也许李潮等人反而会焕发巨大斗志,他们内部的矛盾却不会爆发,而一旦给李潮一个和平的希望,也许就会有许多有利于我们的变化,我想似李潮这样的人物却要比王想容易解决,也许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