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库尔斯克 多姆宁·普里列扎耶夫》第3章


于札波罗结的指挥部。 在希特勒踏进指挥部之前,曼施坦因就已经注意到这位总指挥脸上密布的阴云以及压抑不住的怒火。 果然,希特勒用他那特有的沙哑嗓音开口了: “曼施坦因元帅,我想问一下我对你这次计划的支持是否令你满意呢?”希特勒的口气中充满着不满。曼施坦因还没有来得及解释,希特勒的声音便骤然提高了许多。 “你要求增援,我便从法国抽调了十几个师。现在,这些师已经陆续抵达,为什么你现在还是除了撤退就是按兵不动呢?!” “我要求你们马上行动!”希特勒搬出了他的口头禅,要求曼施坦因立刻开展收复哈尔科夫的正面攻势。 对于希特勒的责问,曼施坦因早有准备。这位对最坏结果做了充分准备的将军并不害怕希特勒的淫威,也许他比希特勒在这件事情上更加清楚、也更加明白纳粹德国的处境吧,德军目前实在没有实力使它可以冒然牺牲了。 “元首,”曼施坦因缓缓地开了口,“我想我还是再次向您汇报一遍我的计划吧”。 曼施坦因领着希特勒来到挂在一面墙上的作战地图前面。 “以我们目前的兵力和战斗力情况,我们要做的是以撤退来拉长苏军的补给线,在苏军的兵力拉长以后,我将以精锐的第1 党卫装甲军为主力,首先击破苏联的西南方面军,然后再向北转,击破沃罗涅日方面军。” “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让苏军相信,我们已经没有还手之力、溃不成军了。在完成我们的部队集结之前,我们必须放弃一些甚至是更重要的地方”。 “必须放弃!”曼施坦因再次强调说。 “目前,我们的第1 党卫军‘阿道夫? 希特勒’装甲师和 ‘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已经拖住了苏联沃罗涅日方面军,尽管我军将士伤亡很大,但他们已经做了艰苦的努力。” “而在2 月20日,我就已经组织南北两个集团对苏联西南方面军发动了反击。您是知道的,北集团由第2 党卫军‘帝国’装甲师和第3 党卫军‘骷髅’装甲师组成,南集团由第48装甲军承担。” 希特勒的面部神情稍微舒展了一些。 “目前,苏军正紧随我们一路南下。据我们的情报,苏军已经损失了相当一部分的装甲车辆,而且已经超过了补给线。”曼施坦因继续汇报说,“我们只须首先击破苏联的西南方面军,再向北转,对沃罗涅日方面军发动进攻,到时候收复哈尔科夫将指日可待。” “还有一个好消息,在我们进攻西南方面军时,苏联最高统帅部下令把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的第3 坦克和第69集团军转交给了西南方面军。对我们而言,苏军这样做不仅无法挽救其西南方面军,而且还将大大缓解我们击败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压力”。 曼施坦因的计划终于得到了希特勒的首肯。面对这一计划,希特勒似乎从痛失第6 集团军的伤痛中恢复过来了,他在札波罗结的指挥部继续呆了两天,了解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后心满意足地飞走了。 形势果然像曼施坦因预测的一样。 3月2 日,苏西南方面军受到了重创,波波夫机械化集群遭到了毁灭。在击败苏西南方面军后,德军主力挥师转北。此时,负责攻击德军左翼的沃罗涅日方面军的第3 坦克集团军立刻陷入包围之中,到3 月5 日,除了第6 近卫骑兵军以外,基本被消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曼施坦因发动哈尔科夫攻势的时间到了。 3月6 日,德军开始了对哈尔科夫的进攻。失去左翼保护、超越补给线并连年征战没有及时修整的沃罗涅日方面军立即被打得措手不及,被迫放弃哈尔科夫。3 月14日,纳粹旗帜又重新插在了哈尔科夫城里。苏联的“星”计划到此以失利告终。 哈尔科夫战役中,苏德双方都蒙受了重大损失,沃罗涅日方面军阵亡和失踪的人数达100;694 人,伤139;336 人,损失坦克和自行火炮1;345 辆,大炮5;291 门,飞机417 架。而德军仅第1 党卫装甲军就损失了12;000人。 而德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之所以未能歼灭苏军,就是由于装甲兵力严重不足,事实证明,当第一线的机械化部队突破敌人防线过程时,其本身也会被严重削弱,如果这时没有第二线的机械化部队投入,就无法有效地扩大战果。因而德军只能击溃苏军,而无法像战争初期那样大量地歼灭苏军了。 夺取哈尔科夫,只是曼施坦因雄心勃勃计划中的一部分。哈尔科夫得手之后,曼施坦因命令德军继续前进,以期在春季融雪期之前,占领更多的据点,稳住并进一步扩大南部战线。 为了防止纳粹扩大防线,苏联最高统帅部不得不暂时中止了计划中在列宁格勒的进攻,把第1 坦克集团军南调,并将第21和第64集团军火速从斯大林格勒调往前线,并投入了西南方面军和弗罗尼兹方面军的预备队——第2 和第3 近卫坦克军和步兵第206 、167 、113师。 曼施坦因就没有这样幸运了,由于没有新的装甲部队补充,德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之后就已经疲惫不堪了,加上战损和低落的士气,曼施坦因不得不停止了攻击。随着春季融雪期的到来,泥泞的道路阻止了大机械化军团的前进,苏德双方都停止了进攻。自此,整条战线就形成了一个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状态。 突出部也叫弧形地带,就是突入敌方战线的一部分。一方面,突出部在进攻时是有利的出击阵地,可左右开弓打击敌人;另一方面,在防御时却会因两翼暴露而容易被敌方从根部切断而陷入敌人的包围圈中。 在地图上,库尔斯克突出部就像伸入德军防御线的一个巨大的拳头,对德军防线构成严重的威胁。 库尔斯克突出部自然成为两军未来争夺的焦点。
“堡垒”计划出笼
重新夺取哈尔科夫给希特勒打了一支强心剂。 的确,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利,使德军士气降到他们进入苏联战场以来的最低点。德国军队已经不再是无敌的了,德军也同样要面临失败的命运,一股悲观的氛围慢慢在德军将士中间蔓延开来。希特勒此时也开始有了战败的梦魇,经常在睡眠中被惊醒。在“巴巴罗萨”计划中,他曾傲慢地以为征服苏联人只需要3 个月的时间,而现在——曾一度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德军面临着被苏联人打败的命运。 对希特勒来说,比斯大林格勒战役失利更无法让他忍受的是保卢斯的投降。就在保卢斯投降 的同一天,他还授予保卢斯陆军元帅军衔,希望保卢斯不要屈服。结果却是……希特勒想不通,为什么保卢斯不愿意为荣誉而死,为什么他不宁愿战死或自杀。对此,希特勒不只一次地抱怨:“这么多战士的英雄主义事迹因为一个简单而平庸的怯懦者的行动而黯然失色。”希特勒更想不通的是,他的军队为何能够被他一向认为低劣的斯拉夫人打败。因为希特勒一向认为,犹太人和斯拉夫人都是劣等民族,这些人根本无权活在世上。当然,部分斯拉夫人,给德国主子做奴隶、耕耕地、开开矿,也许还有点用处。 为了反思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的原因,希特勒一连好多天都躲在“狼穴”里闭门不出,他渴望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提升部队的士气以及在盟友中的威望。 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舒缓了希特勒的紧锁眉头,他把目光投向了库尔斯克突出部。 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正面防线有250 公里,其根部却只有70公里。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附近的突出部,南方集团军群仍占据着大部分的邓尼茨盆地。更为重要的是库尔斯克突出部两翼的根部分别是交通枢纽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便于坦克机械化部队机动。这就为德军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兵力从根部切断苏军突出部的兵力集团提供了地形上和战场态势上的有利条件。 希特勒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战机,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让人觉察的喜悦。 与此同时,曼施坦因也在酝酿德军的1943年夏季的作战计划。他意识到德国在苏联已经陷入一场没有希望的消耗战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将以其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实力上压倒德国。避免这一噩运的惟一办法是在苏军的优势还不明显时,以一连串的歼灭战使苏军在人力和物力上“大出血”。只要这种损失大到苏联无法忍受,德国便有可能获得一个通过谈判而获得和平的机会。 在哈尔科夫战役即将结束的时候,曼施坦因的计划也已经初步成型了, 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两个: 一种方案被称为“反向”计划,即发挥内线作战的优势,继续引敌深入,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