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空战纪实》第188章


不久,44架F-105轰炸机编成11个小队,在40架-F100〃超级佩刀〃战斗机的掩护下向邦村飞来。临近目标上空时,飞在最前面的2个F-105小队散开成双机跟进队形,从高空俯冲下来,向已发现的北越高射炮阵地投下一枚枚炸弹,火箭弹也拖着长长的尾烟射向北越阵地,地面几处高射炮阵地很快被硝烟吞没。北越防空部队也毫不示弱,一阵猛烈的集火射击使3架F-105轰炸机拖着浓烟坠毁在稻田里。其余的F-105从南向北,分散成双机鱼贯而入,向邦村弹药库俯冲,炸弹、火箭弹的爆炸声夹杂着弹药库的自燃和自爆的响声传到了几公里以外。邦村被浓烟和烈火所笼罩。 
〃滚雷〃战役重点突击的目标是轰炸交通运输系统,而杜梅和清化的2座铁路大桥则成了美军攻击的重点中的重点。杜梅桥位于河内市郊,是连接5条铁路的19孔钢架桥,建在红河低洼淤积的平原上。桥长1677米,宽11.6米,加上引桥总长2582米,是越南北方最长的大桥。 
清化桥坐落在清化市以北不到3公里处的马江上。该桥最早由入侵越南的法国人建造,后来遭到破坏。1957年,在中国技术人员的援助下,北越开始重建清化桥。经过7年努力,该桥于1964年竣工,胡志明主席亲自主持了大桥的落成仪式。新建成的清化桥,长500米,宽11米,桥身距江面25米,轨距为1米的单轨铁道铺在桥面中间,两侧各为水泥桥面的左右行车道。美军认为,炸毁这座桥就可以瘫痪河内至越南南方的铁路交通,使北方支援南方成为泡影。为此,美军不惜代价,首先开始了对清化桥的大规模突击。 
1965年4月3日中午时分,执行〃滚雷〃战役9-A计划的飞机升上了东南亚空气潮湿的天空,向清化桥飞去。这支由79架飞机组成的突击部队采用多机种混合编队,其中包括46架F-105、21架F-100、2架RF-101以及10架KC-135加油机。它们携带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担负攻击任务的46架F-105中有16架各携载2枚〃小斗犬〃式空对地导弹,15架各带8枚普通炸弹负责突击清化桥,其余的15架也携带着普通炸弹负责压制高射炮火。F-100中有7架用来压制高射炮火,每架携挂2个19管火箭发射器,2架用来侦察天气,16架担负空中巡逻,阻击米格飞机,其中4架携挂着〃响尾蛇〃空对空导弹。RF-101则担负突击效果的航空照相检查。 
经过空中加油,所有参战飞机都在下午2时准时到达了目标上空。地面上北越的高射炮开火了,天空中绽开了无数深褐色烟团,担负掩护任务的机群迅速散开,向高炮阵地射出了密集的火箭弹。第1个携带〃小斗犬〃导弹的F-105小队在里斯奈尔中校率领下趁此机会从南面扑向清化桥。正午的阳光照在河面上,清化桥周围好似蒙上了一层雾气,但里斯奈尔还是准确地瞄准了大桥中部,发射了第1枚250磅级〃小斗犬〃导弹,当里斯奈尔完成攻击重新拉平时,他看见桥身中部闪出一团火光,导弹击中目标。由于发射该型导弹,1次只能制导1枚,所以中校只得退出目标区,准备再次进入攻击。 
继中校之后,携带导弹的飞机一架接一架地向大桥发射了导弹,当第3小队比利·迈耶霍尔特上尉驾驶3号机发射的导弹拖着桔黄色的火焰命中大桥上部结构时,他满意地退出了攻击。但是,当他再次进入目标时,惊奇地发现大桥并没有遭到任何明显的破坏。像先前的一些导弹一样,他发射的这枚导弹只是把巨大的钢骨水泥大桥稍微碰了一下。迈耶霍尔特上尉连连呼叫:〃"小斗犬"导弹不行,这如同猎枪打坦克!〃 
32枚导弹全部命中目标,但清化桥在硝烟中屹立不动。携带炸弹的F-105飞机又纷纷俯冲下来,有些飞行员甚至在1000米的高度上才把8枚炸弹连续投下,但因地面风大,大部分炸弹偏离目标,将河堤炸得坑坑洼洼。 
哈里斯上尉率领的小队调整了瞄准点,有几枚炸弹直接命中桥上的公路和上层结构。浓烟从大桥上升起,脱离目标的机群以为大功告成,掉头飞向东京湾。事实上,清化桥依然安然无恙。 
第二天下午,里斯奈尔中校再次率突击机群来到清化桥上空。这次担任攻击的48架F-105全部挂装8枚750磅级普通炸弹。在目标上空,美机遭到越军的猛烈反击,雷达控制的57毫米高射炮投入了战斗。在密集的高射炮火中,北越空军的一个米格-17歼击机飞行小队悄然避开了在空中进行战斗巡逻的F-100战斗机,向正在目标空盘旋、准备待机突击的F-105飞机猛冲过来,不待美机有所动作,米格-17的航炮便击落了2架F-105飞机,接着米格飞机高速脱离。 
里斯奈尔中校气急败坏,他命令机群不顾一切地抵近投弹。结果,有300余枚炸弹命中目标,大桥布满弹痕,烟薰火燎,东面一节桥身已向下弯曲。然而,大桥仍然挺立在马江之上。 
到1965年5月中旬,美国空军一共炸毁了越南北方的26座桥梁,但是唯独这座清化桥仍然屹立在那里,美机携带的〃小斗犬〃导弹和750磅级炸弹完全可以摧毁法国人设计的一些桥梁,但是,它们对于这座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帮助重建的大桥却无能为力。美军飞机的每次突击虽然都使这座桥梁暂时不能通车,但是经过越南人夜以继日的抢修,又能再次使用。从1965年5月底到1967年初,美国空军又对清化桥实施过多次突击,甚至用运输机投放水雷炸过桥,但仍然没有炸毁它。 
就在美国军方对清化桥一筹莫展之际,美国的武器研究人员为越南战场送来了1批新式武器,其中包括一种新型的〃白星眼〃滑翔炸弹(即灵巧炸弹)。1967年初,1艘美国航空母舰驶离加利福尼亚的圣迭哥,载着1批〃白星眼〃滑翔炸弹开往北部湾。 
〃白星眼〃是一种自由下落式滑翔炸弹,装有1000磅炸药,弹头前端是一部电视摄像机,用来跟踪和瞄准某一高反差度的瞄准点,摄影机将自拍的景物传送到飞机座舱内的显示屏上,飞行员通过显示屏识别目标和瞄准,将十字标线压在预定的反差点上,再指令〃白星眼〃炸弹对准这一点,然后在炸弹滑翔和制导距离之内投放炸弹。这种新型炸弹比普通炸弹射程远而且十分准确。 
美国海军第212舰载机中队接受了用〃灵巧炸弹〃轰炸清化桥的任务。他们事先制作了一个清化桥模型,并用移动光源配合,推算出3月12日下午2时12分,在选定的瞄准点,阳光和桥梁将有最大的反差度。 
1967年3月12日,第212舰载攻击机中队的3架A-4攻击机从航空母舰甲板上弹出,它们各挂载了1枚〃白星眼〃,给它们护航的仅有2架F-8战斗机,看来美国人对他们的这种新型炸弹充满了信心。 
在目标区上空,3架A-4攻击机按〃灵巧炸弹〃的投掷要领,以500公里的时速向大桥俯冲。北越的高射炮向天空猛烈射击,炮弹的炸点不时出现在飞机旁。前2架A-4攻击机顺利地找到了瞄准点,投下了滑翔炸弹。只见巨大的〃白星眼〃乖顺地向瞄准点飞去,几秒钟后,飞行座舱显示屏上的清化桥被一片白雾所替代,2枚炸弹几乎同时命中。第3架攻击机在高射炮弹爆炸的气浪中上下起伏,十分费力地找到了瞄准点,并操纵滑翔炸弹飞向目标。 
侦察机很快确定了这次攻击的效果;3枚〃白星眼〃全部命中目标,各炸弹弹着点距离均在5米之内,大桥受创,但预计3天之后仍可恢复通行。 
在此以后,虽然美国又使用〃白星眼〃炸弹攻击过兵营、电厂和其他桥梁,并命中许多目标,证明了〃白星眼〃的命中率大大高于普通炸弹,但是,这种炸弹对清化桥仍然无可奈何。清化桥从此被美军誉为〃炸不倒〃的桥梁,有些美军飞行员甚至认为消化桥有〃上帝保护〃。 
1967年夏季,美国空军空袭的目标扩展到河内、海防禁区。美国政府决定轰炸河内市及附近目标。这一新的作战计划包括以河内市中心半径16公里范围内的6个目标,杜梅桥被列为优先予以攻击的目标,行动代号为〃滚雷…57〃。 
参加首次突击的为驻泰国的美军战术战斗机第355联队。突击梯队由1个〃野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