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大历史》第2章


整个世界都会匍匐在我们脚下。”庞大的军队用了两天两夜才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当时的场面之壮观,令人以为欧洲的历史就要由波斯人来改写了。希腊人对此惊恐地叫道:“宙斯啊,为什么你变为一个波斯人的样子,并把名字改成薛西斯,率领着全人类来灭亡希腊呢?”
庞大的波斯军队由亚洲进入欧洲。他们马不停蹄地向希腊进发,而波斯舰队一直航行在附近的海域上。
与此同时,面对敌人规模空前的入侵,一向喜欢内部争斗的希腊各城邦被迫团结起来,30多个城邦国家组成了反波斯同盟,同盟军总统帅由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担任。
在雅典,一支由200艘新式战舰组成的舰队也初具规模。新式战舰全部是由橡树做成的三层船。这种战舰行动迅速,易于调遣。每只战舰都超过100英尺,外观呈流线型,可以容纳3层共计170名桨手。相对而言,波斯舰队的老式挂帆战船,体积大、速度慢、机动性也差。因此,三层船将是雅典军队在海上的秘密武器。
是一位颇有远见的年轻政治家地米斯托克利劝说雅典人建造的这种船。
当年马拉松战役的胜利,使雅典人变得分外自信,甚至自负,只有地米斯托克利还保持着相当的冷静和清醒。他对当年波斯军队的入侵记忆犹新,他知道遭受惨败的波斯人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他也了解薛西斯毁灭雅典的决心。为此,他建议雅典将军事力量由传统的长矛和盾牌转移到舰艇与木桨上。他认为航海本领领先的希腊人只有凭借在海上的优势才能与敌人抗衡。
雅典人起初不愿考虑地米斯托克利的建议,甚至嘲笑他胆小懦弱。地米斯托克利在雅典政坛遭受了不公正的排挤和非难。面对重重阻力,地米斯托克利出于对国家的忠诚,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主张,为此他不惜得罪许多权贵。随着波斯人大张旗鼓地进行战备的消息不断传来,雅典人心惶惶,这才开始逐步接纳地米斯托克利的主张,雅典新舰队由此才得以及时组建,地米斯托克利被任命为海军统帅。
当最后一批三层船下水试航时,波斯大军已经进入希腊。随后,波斯人一路横扫,所向披靡。
听到入侵的消息后,雅典人派遣一位使者到特尔斐的神殿去询问有关波斯敌人的预言。在作出任何重大的决定之前,希腊人都会请教特尔斐的女祭司。
雅典的使者登上位于帕那塞斯山脚下的神庙,倾听神传达给女祭司的神谕。女祭司的双眼缓缓睁开,但她的眼神却空洞异常,仿佛失去了所有希望。突然,她以极其悲哀的语气叫喊起来:“可怜的人啊,你为什么还坐在那里?赶快逃呀,逃到宇宙的尽头!离开你的家园,离开圣地!只有木墙不会被洗劫。”
神谕传遍整个雅典,雅典人更加恐慌,准备弃城投降。此时,已成为希腊同盟军的海军统帅地米斯托克利更是心急如焚,但他坚毅的性格使他保持冷静,他明白这是生死存亡的时刻,他必须站出来给大家以信心,于是他严厉地斥责了那些胆小的人们,并说神谕已经告诉雅典人,他们的救星就是战舰,那些战舰就是不会被洗劫的木墙。
但是面对强大的敌人,仅有信心是不够的。波斯人步步紧逼,并在温泉关一役中,打败了希腊同盟军陆军,英勇的同盟军总统帅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也已殉难。薛西斯继续带领军队浩浩荡荡向雅典进发。同时,希腊北部越来越多的城市一个个臣服在波斯人的脚下。
危机很快逼近。波斯人派使者到雅典人那里要求土与水——这是投降的象征。这是薛西斯给予雅典人的最后一次机会,让他们主动投降。雅典陷入了流言与恐慌之中,人们惶惶不安。但在地米斯托克利等主战派人士的坚持下,雅典人作出了拒绝投降的决定。
同时,地米斯托克利审时度势,建议所有的妇女儿童都坐船到亚哥斯的特洛辛和本国的萨拉米岛上去躲避,所有的男人都乘着战船,集中到萨拉米海湾准备战斗。雅典和其他城邦的人都接受了他的建议。妇女和孩子逃到了附近的萨拉米岛。雅典城只剩下老弱病残。
薛西斯没有等来雅典人的投降。恼怒不已的他率波斯大军长驱直入希腊直扑雅典城。然而此时雅典已基本放弃了坚守,波斯人轻而易举地侵入城市。雅典城遭到前所未有的洗劫。波斯人拿走了最神圣的雕像,屠杀了留在城中的市民,并放火烧毁了希腊这座当时最大、最富庶的城市。
薛西斯得意洋洋地看着城市化为一片灰烬。这一刻他胜利了,他终于洗雪了父亲被打败的耻辱。望着雅典城的熊熊大火,他不禁认为自己比父亲更伟大。
对于雅典城的女神——雅典娜来说,一切似乎都已失去。但是希腊同盟军还有一支三百余艘战舰的舰队聚集在萨拉米海湾准备战斗。而且,他们的统帅是卓越的指挥官地米斯托克利。
薛西斯根本没把希腊人的舰队放在眼里。就在波斯陆军直扑雅典并将之占领之际,拥有1200艘战舰的波斯海军也绕过优卑亚岛,掠过阿提卡,来到雅典的外港比里犹斯。他们水陆呼应,声势浩荡,踏平希腊已经指日可待。
第一章 萨拉米海战第3节 扭转历史的战争
薛西斯亲自率领他的船队,向萨拉米海湾驶去。
此时,希腊战舰严阵以待。但是,当波斯舰队靠近时,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庞大舰队,令许多希腊人胆寒了。希腊指挥官内部发生了争执。大多数指挥官想将舰队转移出萨拉米,避免与波斯人正面交锋。其中以伯罗奔尼撒各城邦参加联盟军的将领们的意见最为激烈,他们认为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对战,其结果是可以想见的。
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是战还是撤?地米斯托克利决意迎战。他尽力劝说其他指挥官,慷慨陈词:“如果在一片狭窄的海域,用我们的少数战舰对抗他们的多数战舰,我们就会赢得胜利;因为在狭窄的海域作战对我们有利,而在开阔的海面作战对他们有利。战争的整个命运就依赖我们的战舰和战争的地点了。”
军事会议开了两次,地米斯托克利还是没能消除一部分指挥官心中的恐惧。
地米斯托克利焦急万分。如果伯罗奔尼撒各城邦参加联盟军的将领们率军从萨拉米撤退,雅典舰队就将被迫单独同波斯舰队作战,并且使波斯舰队有机会在公海上充分发挥其数量优势。
地米斯托克利决心破釜沉舟,他迫使其他指挥官相信,他们仅有的胜利机会就是与日益逼近的波斯人在海峡展开决战。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为什么不请敌人来帮一下忙呢?于是,他叫来一个自己最信任的奴隶,交给他一封密信,让他去向波斯王告密,说希腊海军人心浮动,不敢交战,都想逃出海湾。薛西斯见到密信,十分高兴,立即下令让他的船长彻夜封锁所有的逃亡路线,不准放过一条船。这样一来,所有希腊人只得放弃撤退的念头,背水一战。希腊盟军也由此变得空前团结,同仇敌忾。
希腊人睡了一夜好觉,而波斯船员却整晚守在桨边。但他们什么也没有等来。
第二天清晨,薛西斯满以为胜券在握,他爬上山冈,找了一个适宜观战的地形,准备坐等波斯人大破希腊舰队。在他身边,手拿纸笔的史官,也正准备如实记录下波斯海军的辉煌胜利。
波斯战舰早已各就各位。一些战舰封锁了西边的海峡。其余战舰则挤在萨拉米的狭窄海域,等候逃亡的希腊船队。
一切准备就绪,是进攻的时候了。薛西斯向指挥队征询意见。除了一个人,所有人都建议他进攻。不同的声音来自惟一的女指挥官——阿尔特米西亚王后。她是希腊人,现在却与波斯人并肩战斗。此时她不无担心地向国王进谏道:“国王,省去你的船只吧,不要贸然展开海战,在航海技能方面,希腊人远远优于你。你不是已经成为雅典的主人了吗,你的远征不是已经达到目的了吗?”
但薛西斯显然不愿考虑她的建议。胜利在望,有什么理由让他放弃呢?阿尔特米西亚王后只得接受命令去指挥进攻。
此时,希腊人正耐心地等待海风的风向对他们有利。经过一夜的休整,他们精神振奋,随时准备出击。风现在正往南吹,将波斯舰队吹得更靠近狭窄的海域。希腊战舰准备采取行动。一支舰队向波斯阵营冲了过来。
筋疲力尽的波斯人这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