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奈何江山唱晚(23)
第二卷 政治多动期和温周争权
现在很多人讨论明朝的灭亡,更多是强调客观环境和外部因素的压力,或者一两件事的直接影响。对于直接导致帝国覆灭的元首朱由检更多是持一种同情的态度。这中间一部分人非常具体地说是杀了袁崇焕(竟然还有人说杀得不冤!),才导致自毁长城。还有一部分人说是大明朝末年经济的极度恶化才是罪恶之源。但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有失偏颇的。
首先,灭亡大明朝的不是皇太极和多尔衮,而是泥腿子出身的李自成。而杀了袁崇焕之后,关宁铁骑也还存在,吴三桂等将领都不是吃干饭的,大清军想长途奔袭、直捣黄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它有它的为难之处。因此从这些我们可以断定,导致大明朝灭亡的最主要的还是内部问题。
那么经济呢,这一点原本不错,但却不是问题的根本,表面上经济的崩溃是导致民乱的罪魁祸首。但真要追根到底,那么经济的混乱又从何而来呢?明朝的官僚体制赋予了最高元首极高的统治权力,但同时也要求他必须拥有足够的政治智慧。而这样的元首在整个帝国的历史中也只有朱元璋一人而已,他的儿子朱棣虽然也还不错,但比起他老子还是要差上很多。在大明朝的末期,崇祯皇帝不断地调整官场结构,但最终的结果是越搞越乱。官场的腐败导致大部分财富集中在了少部分人手里,而作为元首的朱由检偏偏不断地加重赋税,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左右是个死,不造反还等什么呢?而在李自成攻克北京后,皇帝的内帑近三千万两,加上一些官员和皇亲国戚差不多七千万两,这样一大笔钱就囤积在京城,你能说大明朝没钱吗?
帝国元首和他们所领导的混乱官场让大明帝国从内部逐渐腐败,到了崇祯皇帝朱由检接手时,已经显出了大乱的苗头。但即使如此,朱由检也并非没有可能重新实现国家的振兴。在他的骨子里,有一点和他的先祖朱元璋非常相似,那就是手段够狠。但很可惜的是,他的狠和他祖宗的狠有些不同,他的狠是乱狠!
讲述崇祯皇帝的这种乱狠,我们可以从一个除法开始——50÷17≈2。94。当然,这样简单的计算过程可能连一个小学生都难不倒,但这样一个除法却可以形象地表述出一个朝代的官宦历史。在这里,17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位的时间,50则是在此期间被他换掉的内阁大学士人数,这个内阁大学士大约相当于我们所熟知的宰相。
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对于一个百废待兴的帝国来说,每年更换近三个直接问政的内阁成员那将意味着什么?而在这五十位高官背后还有十四位屁股还没坐热乎就被换掉了的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除此之外十七年间,崇祯还直接搞死了袁崇焕等十一位督师或总督(相当于前线总指挥)、十二位巡抚(相当于省长)。被他抓进监狱关押、殴打、间接逼死、战死、自杀、判刑的相当于现在省部一级的官员多达数十人。崇祯十四年,也就是亡国前的1641年,被关押在监狱里的高级官员多达一百四十五人,据一些史家统计说,这个数字是当时全国高级官员总数的百分之十。
大明帝国的最后一段岁月,不折不扣地成了一个吞噬高官的黑洞!
贪官?有之!忠良?肯定亦有之!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帝国上层建筑如此飘摇不定,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翻手为云覆手雨,成就了中国历史上这段最为恐怖的朝堂暗战?汉民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此时如何为自己开启了地狱之门?
历史留下的只有叹息!
在李自成的大军如摧枯拉朽般摧毁大明王朝的同时,崇祯皇帝确实也曾试图励精图治,改变帝国羸弱的景象。而此时在他的身边并非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只不过天生的狭隘让他不能相信任何人,也不会给任何人以充分的时间和自由来重新治理这片已经逐渐败坏的江山。在崇祯死去数百年后,无数史学专家为这位看似可怜的末代帝王找出各种各样的失败理由,几乎异口同声地指出在崇祯接手帝国事业时,整个大明帝国已经积重难返,宦官当权、政令不通、天灾人祸、叛乱四起。但历史真的没有给朱由检任何机会和时间吗?十七年间他走马灯一般地更换高级官员,这种年平均接近于三的宰相更换率,莫说是一个已经初现败相的帝国,即便是盛世之下,恐怕也很难有什么好的结果。
第24节:奈何江山唱晚(24)
在史料之中有关崇祯皇帝的勤政举措多有提及,《明史?本记第二十四》中云:“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而且,从崇祯的诸多举措来看,他也是想有为的,他在位十七年,动辄下《罪己诏》来安抚民心,所用之言都极尽自责之能事,即便后人看到也会心生感叹。
崇祯十年闰四月大旱,久祈不雨,我们看上去非常勤勉的皇帝又如往常一样发出了《罪己诏》,其中痛心疾首地说道:“我设置官员,本来是为了治国安民,但基层的官员贪赃枉法,搞得百姓生存困难……”这些话表面上做出了时刻自醒的样子,但其实却把所有毛病都推在了别人的身上,实在是不算厚道。由此我们联想到朱由检在上吊之前那番“奸臣误国”的言论,就更加容易看出,在这个“时刻自醒”的帝王内心之中“面子”真的很重要。在他看来,帝国之所以走向灭亡,百姓之所以水深火热完全是奸臣的缘故。这样的认识是正确的,只是这些奸臣是哪来的呢?这些奸臣说白了还不都是你朱由检的马仔。现在我们打击黑社会,对头目的打击都是最为严厉的。作为帝国官宦集团的最高首长,手下如果全是奸佞之徒,那只能说明,他这个元首也不是什么好鸟。
基本上无论是现代还是之前的历史书籍,大都说崇祯皇帝性格多疑。这一点是不错的,但这种多疑也有一些例外,在他执政的十七年间也给了一些人极长的政治生命。比如温体仁和周延儒。这两个人和良臣不靠边,但又不能简单地说成是贪官奸佞,他们的所作所为很是奇怪,几乎找不到太合适的词汇来形容他们,基本上这俩人就和浑球差不多少。在明朝最后的十七年中,这两个家伙占据内阁成员的位置达十三年,他们和崇祯一起,为大明王朝的覆灭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
一 “周温”一并崛起
入阁之战,联手狙击钱谦益
在明朝的历史上,周延儒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在一部分人眼里,他有着忠臣的一面。特别是他第二次当政之后,确有些革敝出新的举措,甚至也有史书称赞他“中外翕然称贤”。但假如我们通观他的仕途生涯,就可以发现,这个“中外称贤”的人,骨子里实在攀不上那个贤字。玩起政治黑手来虽然不及另一个浑球温体仁,但也绝对是一把好手。特别是在他和温体仁进入明朝的政治决策层的初期,基本可以用狼狈为奸来形容。
(一)蛰伏不代表沉沦
万历四十一年春天,北京城里比往时热闹了很多。此刻春闱大试刚落下帷幕,各地的学子们在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后,怀着各样的心情流连在京城繁华的街道上,他们或兴高采烈、夸夸其谈,或低眉搭眼、满腹惆怅。
随着科举选拔的结束,这万千学子大都要返回原籍等待发榜,接着等待他们的就是那份属于各自的生活。而在全国成千上万的考生中,最幸运的要数来自江苏宜兴的才子周延儒,他不光在千生万儒中拔得大试的头筹,又在接下来的殿试中被钦点为头名状元。
很显然,在这一年里,所有读书人的光环都聚集在他一个人身上,坐在高头大马上,周延儒一边接受着众人的祝福,同时也承担着更多人的嫉妒,但这些东西并不是他最在乎的事情,此时的他志得意满,早就开始规划着自己即将开始的仕途生涯。然而让他失望的是,他的政治春天并没有早早到来。从万历皇帝四十一年中状元开始一直到天启七年,周延儒历经三代元首,从神宗到熹宗,他始终没能在政治权利的中心——北京获得一个差使。天启年间,他以少詹事掌管南京翰林,这是一个标准的闲差,官位不小却没有什么切实的权力。虽然如此,但在周延儒的心中并没有放弃的打算,而从他之后的大半生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人的政治韧性之强实属惊人。
在明朝末年的政局中,南京属于东林党人的?
小说推荐
- 另类解读『搜神记』
- 作者:席晓优内容简介世界上有神仙吗?有鬼吗?有妖吗?负责任地说,我也不知道。有人说有,举头三尺有神明,比如那谁那谁那谁…有人说没有,所谓神话,不过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这等事,有耳闻没有目见,不敢随便抬杠。弄不好,既得罪了人,又得罪了神,小可承受不起。既然都拿不
- 最新章:第44章
- 大明另类官商
- 《大明另类官商》作者:梨下海棠大明另类官商 前言大明另类官商 前言本文主人公因歹徒的一颗炸弹不小心穿越到了明朝万历年间,万历皇帝朱翊钧是后来的史学家们争议较大的皇帝。万历皇帝人如其名,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同时也是现代出土最早的一个皇帝,他的陵寝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被发掘,是新中国成立后主动
- 最新章:第367章
- 大明朝的另类史
- 作者:梅毅(赫连勃勃大王)序言 纵欲的困惑—明朝灭亡的历史悖论 回首当年,绮楼画阁生光彩。朝弹瑶瑟夜银筝,歌舞人潇洒。一自市朝更改,暗销魂,繁华难再。金钗十二,珠履三千,凄凉千载!这阕《烛影摇红》丽词,乃明朝南都陷落之际松江美少年夏完淳的感时伤怀之作。绮楼盛境,帝国繁华,转瞬间皆成梦忆,不能不让人扼
- 最新章:第132章
- 5890-历史的底稿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 作为一个教书匠,读书写字,本是自家的功课,时间一久,就变成了习惯。每天如果不看几页文字,几天不写上几个字,心里就空得慌。据说,古代有写了文字,不求人知而藏之名山的,近人也有宣称,写东西只为自娱自乐,根本不想发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这么高的境界,除了曾经写过的情书和偶尔写过的日记之外,写了就想发表,比较
- 最新章:历史的底稿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第38章
-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2-历史的底稿
- 写在前面 作为一个教书匠,读书写字,本是自家的功课,时间一久,就变成了习惯。每天如果不看几页文字,几天不写上几个字,心里就空得慌。据说,古代有写了文字,不求人知而藏之名山的,近人也有宣称,写东西只为自娱自乐,根本不想发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这么高的境界,除了曾经写过的情书和偶尔写过的日记之外,写了就想
- 最新章:历史的底稿-第38章
- 韩娱之另类大明星
- 无面凄凉 著正文 第一章 魔鬼教练苏“哥,有你的电话”一摊‘烂泥’样的人形生物,懒洋洋的趴在沙发上,听着桌上的电话响个不停,十分不耐烦的说道“阿拉so”一个身材十分匀称,一看就是经常健身保持运动的人,拿着白毛巾擦着湿漉漉的头发,下面围着一条浴巾,走了过来。拿起电话看了一眼,是个陌生号码,犹豫了一下还
- 最新章:第1031章
-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1-历史的坏脾气
- 《历史的坏脾气》堪称去年畅销书市场上的“黑马,作者张鸣继续“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写就《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即从帝制崩溃到现代中国初立这一段,是中国历史上危机与生机并存的岁月。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和清理,是今日知识分子关注的课题之一 在书中,作者以其一贯的风趣,把晚清到民国有争议的人物和有趣的故事挨个
- 最新章:历史的坏脾气-第41章
- 帝国如风--元朝的另类历史
- 往事如风。赫赫元帝国,既不是流星,也不是昙花,更不是遗憾。那地跨三大洲的庞然巨物,虽然短暂,却极其辉煌,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内范围内,大元帝国百年间曾经发生那样多的故事,有过那样令人目眩神迷的血肉人生:元帝国疯狂的对外扩张、宫廷内部的权力争斗、北方汉人在夹缝中的艰难生存、文坛艺苑知识分子的特立独行与不朽
- 最新章:-元朝的另类历史-第53章
- 帝国如风元朝的另类历史
- 往事如风。赫赫元帝国,既不是流星,也不是昙花,更不是遗憾。那地跨三大洲的庞然巨物,虽然短暂,却极其辉煌,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内范围内,大元帝国百年间曾经发生那样多的故事,有过那样令人目眩神迷的血肉人生:元帝国疯狂的对外扩张、宫廷内部的权力争斗、北方汉人在夹缝中的艰难生存、文坛艺苑知识分子的特立独行与不朽
- 最新章:第5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