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0》-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0-第3章


指摘其中的毛病缺点。他们规定每晚的工作以点完一支蜡烛为限度,始终保 
持在精力旺盛、兴趣盎然的状态下从事鉴赏、研究,所以经他俩精心整理的 
藏书,都能成为装订精致、字画完整的善本,在国内诸位大藏书家中是首屈 
一指。 
在他们闲居在乡里的十来年时间里,他们千方百计地搜求珍贵文物字画 
及金石铭刻,散居各地的朋友们知道他们正在从事金石刻词的研究,往往及 
时地将墨拓原本寄赠他们。有时得到大宗珍贵文物出土的消息,赵明诚也会 
不远千里地前去访寻,亲自拓制铭文。像唐高宗李治亲笔撰书的《唐登封纪 
号文》两碑的拓片,就是赵明诚亲自攀登泰山模拓回来的。为了访碑觅帖, 
在屏居乡里的十来年中,赵明诚也不时与李清照有短暂的分离。李清照往往 
用小词排遣她的离情别绪。这些词写得缠绵恻隐,非常优美动人,如她的这 
首《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 Page 7…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描写送别时的伤心与相思时的怅惆的小令,上片开头三句铺叙 
送别时的情景:时令已届初秋,尽管在阳光中还残存着几丝暑气,但在夜间 
从致密的竹席上已能感受到秋天的凉意。河湾里的红莲已见凋残,随风振落 
的花瓣在水面上打着转儿飘向远方。就在这颇显萧瑟的时节,她在河滨送明 
诚远游。开船的锣声已经敲响,他脱下罗裳,独自登上兰舟,解缆出发了。 
她追视着兰舟,只见它渐远渐小,终于在天际消失了。 
抛开世事烦恼与政治风云之后,清照与明诚的生活更加平静幸福,在书 
籍与金石铭刻之中找到了欢乐。每天晚餐之后,工作之前,赵明诚与李清照 
在归来堂小憩,他俩常常做赌赛记忆力的游戏。明诚先在一只晶莹剔透的玉 
杯中斟上香茶,然后指着堆积如山的书籍,随意提出一个典故或某件史事, 
两人来猜它的出处究竟是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来较 
量胜负。猜中的有首先饮茶的权利。李清照的记性特别好,凡经她研读过的 
书籍,都过目不忘。所以这种赌赛,她领先的次数居多。当明诚抽出书卷, 
证实清照猜得不错时,她举杯在手,开怀大笑,以致茶水全部倾倒怀中。从 
这种小游戏中,他们感受到的得意,实在是饮茶无法比拟的。她常常对明诚 
说,她甘愿一辈子都不问世事,终老于书史之乡了。 
经过十多年的多方搜集和苦心请求,赵明诚与李清照的藏书和文物已经 
十分丰富。他们在归来堂两侧扩建了十多间书库,又特制了许多大橱。将图 
书文物按次序编号造册,珍藏入橱。如要讲读某书,则索取钥匙,先在簿册 
上登记,然后才能开橱领取所需的书帙。这种做法很有点当代图书馆的特点。 
如果某人对领出的书卷稍有污损,就得受惩罚,责成他将书帙上的污迹拂拭 
干净,才能归还入藏。这样一来,图书文物倒是得到妥善的保护,但读书却 
失去了往日的那种悠闲清静的感觉。李清照是个爽快人,很不耐烦这么做。 
为了便于随时翻阅研讨,必须置备副本,清照与明诚商定,从每天的菜肴中 
取消一个荤菜,也不添置第二件有花饰的绸缎衣衫;清照还将自己的明珠翡 
翠首饰以及摆设都交给明诚,送到当铺中换取现钱,充实购置副本的资金。 
遇到文字讹误较少、字迹没有缺损的刻本,他们随时买回来当作副本,供朋 
友们借阅。这样一来,他们的藏书量更大了,而因此花费的资金也更多了。 
在他们的几案上,卧室的枕席上,到处堆满了书籍,陈放着钟鼎。他们置身 
其中,随时随地都可以从事研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赵明诚夫妇在青州乡下一住就是12年,终于在宣和二年 ( 1120年), 
朝廷重新起用他,任命他为莱州知事 (莱州即今山东掖县)。当时奸臣蔡京 
已经被皇帝罢了官,朝廷上下有了一些新气象,赵明诚是初次担任地方的官 
职,他很想替朝廷分忧,也想给治下的百姓办点好事。他考虑莱州比较僻远, 
要清照离开生活惯了的青州,到一个生疏的地方会诸多不便,便决定独自赴 
任。他与清照说定,待政务上有了眉目,生活上也粗有安排后,再派人来接 
她。清照觉得明诚的考虑周详有理,便爽快地答应,并亲自置酒,为明诚饯 
行。 
自从赵明诚赴任后,家里陡然虚空起来。李清照白天伏案校书、写作, 
无法与明诚切磋琢磨;晚间在灯下闲坐,听不到明诚的侃侃谈吐,寂寥愁苦 
… Page 8…
渐渐袭上心头。几场风雨之后,枯叶积满了庭院;她连花园也懒得走动了。 
有天一大早,侍女一边在花瓶中插上一大把金菊,一边兴奋地报告:“今天 
是重阳节,园子里的菊花开得真好!” 
明诚离开已经很久。重九本来是亲人相携登高的良辰吉日,可是今年明 
诚却独在异乡为异客,是多么遗憾的事啊!白天她郁郁不乐地做着这事那事, 
并不觉得难受,可是到了傍晚时独自在东篱下把酒赏菊,便觉一阵阵地寂寞, 
直到暮色四合时分,方才回到归来堂。金灿灿的秋菊、劲厉的西风,更勾起 
了她的离愁别绪,她职过锦笺,填成一阕《醉花阴·重阳》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 (香料)销金兽(兽形涂金香炉)。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纱帐),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重阳后的第二天,赵明诚便读到了李清照的这首新作。清照相思无限的 
情意使他感动不已,而这首蕴藉清隽的新词也使他击节赞赏。不知怎的,一 
股少年意气忽然在他的心中复活起来,他要与清照比赛一下词笔的高低。于 
是他趁着政事稍闲的空档,闭门谢客,废寝忘餐,足足费了三个日夜的功夫, 
填成了十五阕新词。然后他工工整整地抄写好,又把李清照的这首词重抄了 
一遍,夹在里面,一起拿给他的好朋友陆德夫欣赏,请他评审哪几首写得最 
好。陆德夫把这些词从头到尾读了好几遍,最后对赵明诚说:“我看这么多 
首词里面只有一首写得最好。”赵明诚赶忙问是哪一首?陆德夫指着李清照 
写的那首说:“这一首最好。” 
后来,赵明诚又被罢官,李清照与他回到山东省淄州居住,继续埋头整 
理他们心爱的金石器物,但是,在国家动荡的年代,要埋头整理文物已经不 
可能了。东京被金兵攻陷的时候,李清照和赵明诚还在淄州(在今山东省)。 
不久,风声越来越紧,李清照跟着赵明诚到了建康。他们把最名贵的金石图 
书,随身带走了15车。后来金兵攻下青州,李清照留在老家的十几间文物, 
竟被战火烧成一堆灰烬。 
到了建康以后,赵明诚接到诏令,被派到湖州当知府。那时候,兵荒马 
乱,李清照不可能跟他上任。临走时候,李清照问丈夫说:“万一金人再打 
过来,我该怎么办?” 
赵明诚坚定地说:“瞧着办吧。实在不行,你把家具衣被先放弃了;再 
不行,把书画古器丢了;但是有几件珍贵的古代礼器,你可一定得亲自保护 
好,要看作自己生命一样。” 
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得病死了,当时金兵占领了李清照的家乡山 
东。国破家亡,李清照悲痛万分。她只好带着家里的书画古董,投奔住在浙 
江的弟弟李迒那里。在兵荒马乱之中,姐弟二人到处奔波,书画古董丢失了 
不少,这更增加了李清照的痛苦。她继续四处奔波。赵明诚有个妹婿在洪州 
(今江西南昌),那时候李清照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