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章龙在《回忆新民学会(从湖南到北京)》中写道:8月15日,在长沙登船北上,16日到达汉口,然后改乘火车。“当火车到河南郾城县,因沙河涨水,铁路淹了十几公里,我们在漯河车站宿了一夜。第二天,毛润之、我、陈绍休坐临时车子到了许昌,在那里停留一二天。润之对许昌很感兴趣,许昌是三国的魏都,但旧城已荒凉。他建议去看看,我们就向当地一些农民了解了魏都的情况,知道旧址在郊外,乃步行前往凭吊魏都旧墟,并作诗纪行。”从许昌回到漯河,被冲坏的铁路已修复,于是又乘火车,于8月19日(农历七月十三日)到达北京。罗章龙:《回忆新民学会(从湖南到北京)》,《新民学会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版,第510~516页。罗章龙所说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的时间,无疑是准确可信的。
毛泽东与李大钊第一次会见是在何时(1)
1918年8月19日,毛泽东为组织湖南青年和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从长沙第一次到北京后,经杨昌济先生的介绍与李大钊相识。那么,他们第一次会见是在何时?对此,长期以来有以下三种说法:
河南人民出版社于1992年9月出版的《毛泽东和他同时代的人》一书记载:
8月下旬,经留法勤工俭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介绍,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当时馆长是李大钊。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李大钊。路海江、贺明洲编著:《毛泽东和他同时代的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63页。
而中央文献出版社于1996年8月出版的《毛泽东传》,其记载是这样的:
10月间,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认识了当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41页。
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年谱》的记载,也是毛泽东于“10月,经杨昌济介绍,认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38页。
经过多方面查证,笔者认为,毛泽东与李大钊第一次会见的时间应为1918年9月,而不是8月下旬,也不是10月。其理由:
第一,1918年8月19日,毛泽东到北京后开始住在鼓楼东豆腐池胡同9号(现15号)杨昌济家。与毛泽东同来京的其他人散居各处。后来,为了便于学习和商讨问题,毛泽东便离开杨家搬到当时北京大学附近的景山东街地安门内的三眼井吉安夹道7号,与蔡和森、罗学瓒等8人住在一起,“隆然高炕,大被同眠”,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虽然每个月只有几元钱作为生活费便可维持生计,但也无法解决,因此必须找个工作挣点钱。正如毛泽东后来的回忆所说:“北京的生活费用对我来说太高了。我是借了朋友们的钱到首都的,非马上找到工作不行。”《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第33页。基于这样的情况,不可能拖延两个月之久,到10月份才经杨昌济介绍认识李大钊,请求帮助安排工作。
第二,8月19日,毛泽东到北京后便忙碌起来,四处为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学们联系,帮助解决住宿、学习及赴法经费等,在这样繁忙的情况下,于8月下旬请杨昌济帮助寻找工作,认识李大钊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曾先后两次到北京。第一次在北京的时间是1918年8月19日至1919年3月12日。第二次在北京的时间是1919年12月18日至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是他第一次到北京的事。
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于1990年3月出版的《青年毛泽东》记载,毛泽东是于1918年9月底被批准到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的。根据上述情况,毛泽东与李大钊的第一次会见时间应为这年的9月。3毛泽东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是谁批准决定聘用的
1918年9月底,毛泽东经杨昌济介绍,到李大钊任主任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即北京沙滩的“红楼”)当助理员,其职责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刊者的姓名。显然,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被人瞧不起的职位,工资每月仅有8块钱。但当了这个助理员,不仅解决了毛泽东的生活费问题,而且通过每天管理和阅读报刊,使毛泽东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知识,同时也为他提供了结识名流学者的便利条件,对他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正如毛泽东于1936年同埃德加·斯诺谈话时所说:“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我在这方面发生兴趣,陈独秀也有帮助。”《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版,第40~41页。
那么,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是谁批准决定聘用的?
1982年2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一书对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情况是这样记述的:
杨昌济介绍他(指毛泽东——引者注)认识了他钦佩人之一,李大钊。李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毛泽东被派在图书馆做助理员。李锐著:《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2月版,第174页。
1996年8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也是这样记述的。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41页。
而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6月号刊登的《毛泽东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史实考》一文则认为:
李大钊在杨昌济引荐相识后,为了帮助毛泽东解决暂时的生计问题,他答应帮毛泽东找工作。当时,他并没有应允可以在北大图书馆为毛泽东谋一职位。李大钊是在得到北大校长批条后,才决定聘用毛泽东的。莫志斌:《毛泽东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史实考》,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6月号。
那么,这位为毛泽东写批条的校长是谁呢?
对这个问题,专家、学者们有两种不同的争论。一种意见认为,是蒋梦麟写的批条,其根据是蒋梦麟的自述。蒋梦麟在《回忆中的李大钊、毛泽东》一文中是这样记述的:
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当书记,是在我代理校长的时期。有一天,李守常(即李大钊——笔者注)到校长室来说,毛泽东没饭吃,怎么办?我说,为什么不让他仍旧办合作社?他说不行,都破产了。我说那么图书馆有没有事?给他一个职位好啦。他说图书馆倒可以给他一个书记的职位。于是,我便拿起笔来写了张条子:“派毛泽东为图书馆书记,月薪十七元。”引自张静如等编:《李大钊生平史料编写》,第59页。
另外一种意见认为,是蔡元培写条子批准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任助理员的。这种说法,主要是根据《北京大学校史》的记载:
毛泽东经杨昌济介绍,认识了李大钊。同时,他和蔡和森又给蔡元培校长写了封信,蔡元培建议毛泽东就在图书馆工作,并写了张条子给李大钊说:毛泽东君实行勤工俭学计划,想在校内做事,请安插他在图书馆。于是在李大钊的积极安排下,毛泽东做了北大图书馆的助理员。萧超然等编:《北京大学校史》,第84~85页。
上述两种意见,哪一个是对的?要弄清这个问题,显然必须搞清楚毛泽东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的准确时间和当时谁在北大任校长。
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曾先后两次到北京。第一次在北京的时间是1918年8月19日至1919年3月12日。第二次在北京的时间是1919年12月18日至1920年4月11日。
毛泽东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是他第一次到北京的事,准确时间是于1918年9月底被批准到北大图书馆任助理员的。
1918年9月底,谁任北京大学校长呢?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1月4日到北京大学开始执行校长职务,直到1927年7月。从蔡元培任此职时间来看,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任助理员时,正是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的事。
有的专家、学者曾提出这样的问题:蔡元培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曾辞职由蒋梦麟代理他的职务。因此,正如上述蒋梦麟所说:“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当书记,是在我代理校长的时期。”经查证,蒋梦麟此说有误。
蔡元培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的确曾辞职由蒋梦麟代理他的职务,其原因和具体情?
小说推荐
- 毛泽东和他的顾问
- 《毛泽东和他的“顾问》全集【精校】作者:樊昊★严正声明:请不要使用在商业用途,如果您觉得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去掉您认为侵权的书籍,谢谢支持!作者简介:樊昊,1942年出生于江西九江。1962年入伍,大校军衔。退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师职研究员。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荣立过战功。曾
- 最新章:第66章
- 毛泽东和他的"顾问"
- 作者:樊昊】作者简介:樊昊,1942年出生于江西九江。1962年入伍,大校军衔。退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师职研究员。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荣立过战功。曾在报刊上发表过多篇论著;主编过《国防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代战史丛书《共和国军队50年丛书》等;拟定出版有《巍峨长城》等著作。目录引言01、毛泽东到蛟
-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再现第一代领袖的真实生活(选载)
- 作者:未知 第一章 美丽的中南海(1 干涸的京城竟有泱泱七百亩的“大海子。为什么人工湖泊要称为“海?历史向你细细道来 走进中南海,很多人困惑不解,中南海为什么称为“海,明明是湖嘛 这就要从中南海的历史说起。中南海这片宫廷建筑群始建于辽宋时代。辽代以前,这里 曾是一片风光秀丽的自然湖泊,辽国曾在这群自
- 最新章:第26章
-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 第一部分:毛泽东之前“赤色人物”从上海涌向武汉像钟摆似的,长江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又从下游回到上游,来来回回,终年不息。忽地,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天开始,上海的大批乘客涌向码头,往武汉的船票顿时成了抢手货。船票价格暴涨。十天之后,由上海驶往武汉的几艘轮船,前后由两艘挂着米字旗的英国轮船护航,船票价
- 最新章:第106章
- 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也被迫“参战,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把德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山东半岛转交给日本帝国主义去掠夺罢了。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大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订立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还是继续有效。国内军阀间的混战仍然不停止。每一派军阀都勾结不同
- 最新章:第120章
- 1532-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也被迫“参战,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把德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山东半岛转交给日本帝国主义去掠夺罢了。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大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订立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还是继续有效。国内军阀间的混战仍然不停止。每一派军阀都勾结不同
- 最新章: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第121章
-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 像钟摆似的,长江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又从下游回到上游,来来回回,终年不息。忽地,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天开始,上海的大批乘客涌向码头,往武汉的船票顿时成了抢手货。船票价格暴涨。十天之后,由上海驶往武汉的几艘轮船,前后由两艘挂着米字旗的英国轮船护航,船票价格更是翻了几个跟斗,连统舱票都涨到四十五元一张
- 最新章:第106章
-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z
- 像钟摆似的,长江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又从下游回到上游,来来回回,终年不息。忽地,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天开始,上海的大批乘客涌向码头,往武汉的船票顿时成了抢手货。船票价格暴涨。十天之后,由上海驶往武汉的几艘轮船,前后由两艘挂着米字旗的英国轮船护航,船票价格更是翻了几个跟斗,连统舱票都涨到四十五元一张
- 最新章:第106章
- 毛泽东传
- 《毛泽东传》作者:佚名第01节出乡关曾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五千年前,舜帝南下巡视,来到湘江流域。在一座山上,他让人演奏起动听的“韶乐,竟引来凤凰起舞。后人就把这座山叫做韶山,被它环抱的一块狭长的谷地便是湖南省湘潭县的韶山冲。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韶山冲农民毛贻昌家出生了
- 最新章:第20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