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这个班,属大田队,大田队的劳动,就是开荒。这里全都是荒地,一片盐咸地,从来没长过庄稼。公安局和区委在这里办农场,要从开荒开始。
早饭是在食堂里吃的,所谓的食堂,就是一片空地,有一间大泥房子,是厨房,每人两只窝头,一碗菜汤。才咽下窝头,上工的钟声就敲响了,钟声是有人敲打一截铁轨,声音能够传到很远,放下饭碗,大家站好队,就到田里去了。
田里有一套犁耙,几十根绳套拉着一架犁,我自然是拉套的一个,一个干过农田活的人扶犁,班长也拉绳套,他只是负责喊号子。最初把犁耙拉起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拉套的人身子倾得双手几乎能摸到地面,要使出全部的力气,犁耙才动起来,然后再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忽然犁耙碰到一块生地,所有的人就一起被勒住,绳套就像钢刀一样勒进肩膀,能把所有的人全勒得倒在地上。第一次干这样的重体力农业活,没走几步,我就觉得肩膀疼得似被刀割一样,可是不用力拉犁,你肩上的绳子松下来,所有的人就要一齐骂你。也有老奸巨滑的人不肯出力气,我听到了最粗野的骂人话,骂得那个人头也抬不起来。
我当然不肯挨这份骂,我没有力气,但我不偷懒,我用出了全身力气拉犁,这样用傻力气,一旦犁咬住了死地方,我就要比别人更吃苦。果然,不到半天时间,我的肩膀就出血了,衣服也被鲜血染红了。
下工时,我拖着疲软的身子走在大家的最后,他们好像已经有点习惯了,干一天重体力活,还能够支持,我实在是太累太累了,连说句话的力气都没有,回到住地,我又和大家到河里去洗身子,最可怕的是,拉一天绳套,衣服粘着肩上的血渍脱不下来了,这时要想把衣服脱下来,就比从肩膀上往下撕皮肤还疼。这时,就有人告诉我说,先别急着脱衣服,要先用一盆水慢慢地把衣服浸湿,然后再一点点地往下脱。这样,果然疼痛轻了许多,脱下衣服,从肩膀上流下了鲜血,也没有敷什么药,用毛巾拭了拭血渍,立即就吃饭去了。
食堂有规定,过了开饭时间,任何人也休想再叫开食堂的卖饭窗口。因为学员们吃过饭,就是干部们开饭的时间了。
吃过晚饭,又是学习,读报、讨论、认识自己的罪行,批判自己,还要写改造日记。我不知道改造日记如何写,这时候就有人告诉我都应该写些什么,要写一天劳动的收获,也不能写收获太多,劳动的意义怎么能够一天就体会得深刻呢?多批判自己,认识政府对自己的宽大,等等等等。
学习到入夜10点,又听见敲铁轨了,大家拉好被子睡觉。我实在是太累了,一夜的时间只是迷迷糊糊地似是睡着了,又像是没有睡着。
第二天早晨出工,一位老人走在我的身旁,这个老人也是一个右派,他偷偷地向四周看看,然后知心地对我说:“孩子,有什么事别想不开呀,你夜里哭什么呀?这若是让上边知道,要挨斗争的。”
“我没有哭呀。”我对这位老人说。
“没哭就好,没哭就好。”老人说着,就和我拉开距离走远了。
过了好几天,老人还是对我说,他确实听我夜里哭,我说我绝对没有哭,这时老人就对我说,我一定是太累了,我的呻吟声,和哭声一样。
老人也可怜,他整夜睡不着觉,他听到了我的哭声。
我因为身体不好,对于农场的劳动总是不能适应,我也没有什么别的感觉,我就是累得不行,睡一夜觉,第二天醒过来,就和没睡觉一样,身上就是一点力气也没有。可是农场里没有人管你累不累,到了出工的时候,大家就得一起下地,少干一点活,也不行。
就说那位老人,他可是比我还要感觉累,看得出来,他连上工的时候,走路都十分吃力,可是他还得和我一起拉绳绊儿,他倒是肩上没出血,他说他出血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在农场认识了许多人,右派之间有一种特殊感情,人和人说话很投机,干活休息的时候,这些人就往一起扎堆儿,这里面有中学校长,有前任副区长,有医生,有教师,还有一位原来的业余作家,一看见我,就亲得不得了,“你也来了。”就像是在大饭店见面似的,颇为在这里能够见到我而高兴。
农场里分三个队,大田队,园田队,基建队,还有一个鸡鸭场。右派们体力特好的,在基建队,给大家建蓬帐,后来又建起了土坯房,女右派,大多在园田队种菜,有一位女中学校长对我特好,当她知道我就是侯红鹅的时候,感动得眼圈都红了,她私下里对我说:“你别失望,你迟早会出去的,你才只有20岁,你比我们有前途。”她还私下里给过我番茄,给过我她从地里偷带回来的小黄瓜。
干一天开荒的农田活,已经很累了,晚上下工,每一个人还要担回去一担草做饲料,青草很重,稍微打上两捆,就有上百斤,新开的荒地距离队部越来越远,挑一担青草,走七、八里路,比干一天农田活也轻松不了多少。拉一天犁,已经精疲力竭,再挑回一担草,对于我来说就太吃力了。身体好的人,担着草走得没有影儿了,只有我还担着青草在后面努力挣扎。农田间的路很不好走,深一脚浅一脚,一担青草就在肩上上下摆动,这样走起来就更累。把青草扔在路上,完不成劳动定量,回去之后要受批斗,无论如何这一担草也要挑回去。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往队部走,才走到半路,天就快黑下来了。天黑了倒也无所谓,可是回去晚了食堂不开门,那就吃不上饭了。有人就误过开饭时间,真就吃不上饭,要一直饿到第二天早晨,样子极是可怜。
第三部分十一、“吃饱了肚子不想家”(3)
好不容易把一担草挑回队部,我知道开饭时间早就过去了。连脸也顾不得洗,挟着饭盆就往食堂跑,远远地看见食堂已经黑灯了。农场规矩,误了开饭时间,必须到队部去开条子,食堂才给你饭吃,队部的条子,没有特殊理由是开不出来的,尤其是对于劳动“态度”不好的人,类如我这样完不成劳动定额的人,绝对休想开出条子来的。
我不敢去队部开条子,我也不敢破坏农场规矩,可是吃不上饭又实在熬不过这个长夜,鼓着勇气,我去敲食堂卖饭窗口,窗口里没有声音,更不会有人出来理睬我。在食堂门外站了一会儿,我看着实在没有希望了,无可奈何,只好回身离开食堂了。
也是我运气好,正在我转身准备走开的时候,偏巧有一个胖胖的老队长从食堂里走出来,他见我一个人站在食堂窗口外边,犹豫了一会儿向我问道:“新来的?”
我点点头,但我没有向他说我回来晚了,还没有吃饭。
老队长看看我手里拿着的空饭盆,明白我为什么在这里站着了,立即向我说道:“跟我来。”
真是遇见了好人,我喜出望外地跟着这位老队长往食堂走,走到食堂门口,他从我手里要过去饭盆,走进食堂,不多时,他从食堂出来,给我端出了一盆粥,两个窝头,还有一小盆菜。
我双手颤抖着接过饭盆,连感谢的话也没有说一句,站在食堂门外,立即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我又累又饿,心中不知是一种什么滋味,我一面啃窝头,一面喝粥,眼泪禁不住往饭盆里流。
胖队长一直站在我的对面,看样子像是食堂负责人,他似是看着我不像是小流氓,也不像是能干坏事的人,他也知道农场里来了好多读书人,其中还有许多只有20岁的小青年,也许他还看我瘦瘦的身子,斯斯文文的样子,还戴着眼镜,再看我狼吞虎咽的饥饿样子,不免就有了一点同情心。
“孩子,吃吧,吃饱了肚子不想家。”
听了胖队长的话,窝头噎在了我嗓子里,再也咽不下去了,我低下头,立即呜咽得哭出了声音。
这位好心的胖队长,姓杨,是食堂管理员,他是我一生中遇到的几个最好的人之中的一个,后来每次打饭,我都在食堂窗口见到他,但他似是根本就不认识我,也从来没想过他对我的一饭之恩,就是走在农场里,见到我,我故意地向他点头,他也还是不理睬我。我想他一定是怕农场知道他对我的怜悯,在农场里,同情敌人是绝对不允许的。
队长们训话的时候说,到了农场第一关是生活关,第二关是劳动关,只有过了这两关,才
小说推荐
- 天意 完全版本 03年中国最强历史科幻小说
- (﹏(﹏╯天 意作者:钱莉芳三代禅让,商汤伐桀,宗周革命,春秋战国…秦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然而又有谁能想到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王朝更替背后,竟有一股神秘力量在操纵。在大秦帝国即将崩溃的前夜,淮阴韩信虽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身怀治国平天下之策,却无人赏识。潦倒中,一位神秘的黑衣人出现在他
- 最新章:第47章
-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 作者:司马迁 第一部分 第1节:新读史记(上卷(1 序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公元前145年或135年,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曾任太史令。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
- 最新章:第90章
-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
- 作者:司马迁 第一部分 第1节:新读史记(下卷(1 寂寞的孔子 他是一块温润的美玉 虽然生前郁郁不能得志,但他的思想却影响着每一个华夏子孙 他的言行,成为后世的楷模 圣人之初 孔子,字仲尼,出生在鲁国的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了伯夏,伯夏又生下了叔梁纥,叔梁纥是当时鲁国的
- 最新章:第106章
- 中国人的历史误读
- 送你一付历史解毒剂 历史研究在真正意义上是一种为政治生活进行的教育和训练…最有益的,或者说惟一的,学会在命运中保持尊严的方法,就是:回忆起他人的灾难—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波利比奥斯《通史“赵州桥本是鲁班修”到时下已经进入最广阔的通俗文化领域,成了歌唱家的一句唱词。唱词来源于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即世世代
- 最新章:第59章
- 葵花宝典:一本书与百年武林史
- 作者:张璟琳写在开始之前—这个江湖谁曾笑傲《笑傲江湖》写于1967年,众所周知,那是个多事之秋 这一年,是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后的第二十一年,是“北约”成立的第十八年,是“华约”成立的第十二年,是“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的第五年。这一年,世界上的核武器已经可以毁灭人类好几次 这一年“五月风暴”正在欧洲
- 最新章:第49章
- 五百年吸血鬼惊世传奇:历史学家(精编版)
- 作者:伊丽莎白·科斯托娃 第一部 前言 献给我的父亲 下面的故事 有些是 他最早告诉我的 致读者 我从未想过要将下面的故事诉诸笔端。可是,一股莫名的震撼近来总在促使我回首往事,那是我和我最爱的几个人生命中多灾多难的日子。这是一个寻亲的故事:十六岁的我追寻父亲和父亲的过去;父亲追寻他敬爱的导师和他导师
- 最新章:第79章
- 中国商业第一家族:荣氏百年
- 作者:杜博奇】内容简介百年荣氏家族史,反映的是一部中华民族工商业百年变迁史。从清末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实业打响名声,到荣毅仁获得“红色资本家”称号,再到荣智健叱咤商界、名噪中外,荣氏一族当仁不让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工业财团。一切成功都建立在艰苦拼搏之上,回顾荣氏几代风云,无一不是在泥泞中前行,通过重
- 最新章:第44章
- 中华百年经典散文·风景游记卷
- 《中华百年经典散文·风景游记卷》作者:张胜友+蒋和欣主编【完结 初游美国容闳 容闳(1828~1912,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人。清代学者。著有《西学东渐记》等 一八四七年一月四日,予等由黄埔首途。船名亨特利思,帆船也,属于阿立芬特兄弟公司,前章已言之。船主名格拉司彼(Capta
- 最新章:第106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