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明朝十六帝》第27章


。冯保想起穆宗刚死的时候,高拱在内阁对同僚们说的一句话〃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冯保深知,这句话足以扳倒高拱。于是,冯保到皇太后和皇太贵妃那边说:〃高拱斥太子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皇太后和皇太贵妃听后都大惊,万历小皇帝听了面色立即大变。六月十六日早朝,宫中传出话来:〃有旨,召内阁、五府、六部众至。〃高拱兴高采烈,以为将颁布驱逐冯保的诏旨。张居正则面色如水,心中有数。到会极门时,太监王榛(zhēn)已捧圣旨出,说:〃张老先生接旨!〃接下来宣读:〃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专。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这一段话,可惊得高拱面如死灰,汗下如雨,浑身瘫软,伏地不能起。第二天,高拱坐着一辆骡车离开京城,由于仆婢都逃逸了,身上没多少钱,只能到一些小店里吃饭。一直到了良乡,才得到张居正为他请来的驿传勘合,可以坐着政府的驿传还乡。高拱一走,高仪也坐不住了,惊得呕血三日而亡。至此,三位内阁顾命大臣中只剩下张居正一人,担当辅弼小皇帝的重任。从此以后,万历朝的前10年,小皇帝的生活基本上是受三个人的规范:一个是自己的母亲慈圣李太后,一个是司礼监掌印太李太后像监冯保,一个是内阁大学士张居正。
神宗需要侍奉两位母亲。一位是嫡母仁圣皇太后,即原来穆宗的皇后陈氏;一位是生母慈圣皇太后李氏。仁圣皇太后体弱多病,不能生育,却很疼爱小皇帝。据说,小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经常去皇后那里玩。陈氏每次听见太子跑的鞋声,就非常高兴。所以,神宗虽然尊崇自己的生母李氏,即改变过去皇帝生母只称〃徽号加太后〃的惯例,为李氏加〃皇〃字,称〃慈圣皇太后〃,但是,对于嫡母仁圣皇太后始终非常尊敬,一视同仁,备极孝心。当时人称神宗之孝顺,乃〃古今帝王之孝所稀有也〃。比起他的祖父世宗以宫廷逼仄的理由勒令孝宗张皇后迁居于宫城幽僻之地来,神宗显然是有情有义得多。不过,小皇帝的监护人主要还是生母慈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生性淳朴善良。例如,她虽然母以子贵,但是对于仁圣皇太后却非常恭敬。万历九年(1581)她为女儿寿阳公主选驸马的时候,面对侯拱宸等三位候选人,唯独选择了衣冠朴素、战战兢兢的侯拱宸,还说:〃此子浑朴不雕,真我家儿也。〃对于儿子,慈圣太后也一心想让他成为一个有为之君。据说,太后〃教帝颇严〃。每次万历小皇帝不读书,李太后就命令皇帝跪在地上。要上朝的一天,五更时分太后就到皇帝睡觉的地方,叫他起来,命太监们把小皇帝扶起来,为他洗脸,催他上驾。有一次,小皇帝在宫中喝多了一点酒,命内侍唱歌。内侍回答说不会唱。小皇帝大怒,说内侍竟敢抗旨,拿起剑就刺,在左右的劝解下,小皇帝玩耍般地割了两个内侍的头发,算是将他们〃斩首〃了。这件事传到了慈圣皇太后的耳朵里。太后非常生气,命小皇帝在地上跪了很久,历数他的过错。小皇帝吓得涕泗横流,请求让他改正错误。这事才算了结。还有一次,皇帝在太监孙潞王〃中和琴〃
第37节:永远长不大的万历
海、客用的引导下喝了酒,受二人的引诱将冯保的两名养子打伤,又骑马直奔冯保的住所。冯保被吓得只能抱起巨石撑住大门。第二天,冯保将此事禀告太后。慈圣皇太后立即换上青布衣服,不带首饰,命召阁、部大臣,要谒告太庙,将万历小皇帝废了。小皇帝吓坏了,赶紧前去请罪。太后说:〃天下大器难道就是您可以继承的么?〃意思是要改立神宗的弟弟潞王。神宗跪在地上哭了多时,皇太后才肯宽恕。
万历年间的毛笔
慈圣皇太后与太监冯保都喜欢书法。所以,神宗很小的时候书法就极为工整。冯保在宫中,被皇帝称作〃伴伴〃、〃大伴〃。万历小皇帝对于冯保非常畏惧。每次万历小皇帝与小太监玩的时候,看到冯保来了,就正襟危坐,说:〃大伴来了。〃冯保的职责不但是对皇帝实行一般的教育,有时还要代皇帝朱批。因此,他与张居正之间的联系要紧密一些。实际上,正因为内有冯保,外有张居正,万历初年的新政才能顺利地推行。大臣与宦官勾结,本来是一件极让人痛心的事情,但是,对于一心为国的张居正来说,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荆州府江陵人。他比较喜欢禅学,又曾自号张居正像
太和居士。他对于佛教华严宗的《华严经》很感兴趣。万历元年(1573),他在写给一位朋友李中溪的信中说:〃前年冬,偶阅《华严》悲智偈,忽觉有省。即时发一弘愿:"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于自身求利益。"〃其实,万历元年(1573)至万历十年(1582)的10年中,辅弼小皇帝的张居正倒确实是全心地为朝廷办事。应当说,佛教华严宗的献身精神,造就了后来〃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的张居正。对于小皇帝,张居正是无比忠心,有时忠心得有点肉麻。例如,张居正有一次在奏疏中对皇帝说:〃今伏荷皇上天语谆谆,恩若父子。〃40岁的张居正将10岁的皇帝比作父亲,倒也有趣。但是,实际上张居正对于小皇帝的辅导和帝鉴图说
关怀,也是无微不至的。他为皇帝安排了详尽的视朝和讲读的日程表。大至朝廷用人之道,小至宫中的一些小节,张居正都要细细地与皇帝说。有一次,小皇帝想搞一次元宵灯火,张居正就说:〃将灯挂一些在殿上,就可以尽兴了。不需要再搞什么灯棚。接下来的几年还要有许多大事,例如皇上的大婚、潞王的出阁,每件事都要花很多钱,天下民力有限,还是节省一点好。〃小皇帝倒也知趣,说:〃朕极知民穷,按先生的话办吧。〃小皇帝对于张居正,也是非常的尊敬,从来不称名道姓,而是称〃先生〃,所下的诏令,凡提及张居正时,都写〃元辅〃。万历二年(1574)五月八日,皇帝在讲读完毕之后,听说张居正腹痛,就亲手调制了一碗辣面,并要次辅吕调阳陪着张居正一块吃,其意图是要以辣热攻治腹痛。皇帝对于张居正,有充满人情味的一面。他听说张居正的父母都还健在,非常高兴,赐给两位老人很多的东西。
万历朝的前10年,政府在张居正的领导下,面貌焕然一新。张居正在政治上推行考成法:内阁稽查六科,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与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巡抚、巡按考察地方官员。这样一来,内阁成为政治运转的中轴,而吏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在经济上,张居正实行清丈田粮、推广一条鞭法,结果清查出了大量的隐匿、遗漏田地,在税收上则将一切徭役折银,按丁、粮加以摊派,简化了税收的条目,也改变了过去赋役不均的状况。这一切举措,又都是在小皇帝的支持下进行的,对于明王朝的经济状况,有非常大的成效。户部管辖的太仓库的收入,从隆庆时期的每年200万两银左右升至万历初年平均每年三四百万两,京师粮食的贮量也往往是隆庆年间的三倍左右。这一切,都是张居正的功劳。只不过,张居正也许忘了,10年间,除了国家财富的激增之外,小皇帝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小皇帝了,而是一个成长为近20岁的青年。在他年轻的心中,除了有对张居正的感激之外,是否也有无法施展自己身手的遗憾呢?如果真是这样想,那么要成为大权独揽的真正皇帝,万历小皇帝就必须摆脱张居正的影响。这样的契机直到万历十年(1582)才姗姗来迟。当初的万历小皇帝,此时已经是大婚4年的青年。
亲政时期
神宗亲政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清算已死的张居正。万历九年(1581)七月张居正患病。患病的原因,据说是〃积热伏于肠胃,流为下部热症。又多服凉药,反令脾胃受伤〃。当时一些学者像王世贞、沈德符,都推断张居正喜欢服用春药,以致热气向下或向上发散。张居正在冬天的时候,头上不敢戴貂皮帽,就是因为热气上冲于头。所以说,张居正的病情,实在是因为他的个人生活的奢侈靡烂所致。当然,张居正操劳国事,过度疲劳,亦是病因之一。从万历九年到万历十年间,张居正一直没有请假,坚持办公。次年二月,张居正旧病复发,虽然屡经名医医治,但是张居正自己也知道,自己〃精力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