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军司令笔记 作者: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第51章


辜九捣蚩ㄊ小?br /> 因此,坦克集团军的纵深梯次配置证明是正确的。坦克集团军后来之所以未能远离诸兵种合成兵团,是因为道路发泡给运动造成了极大困难,物质保障不足以及物质器材遭受了损失。
尽管如此,在南布格河上行动的复杂条件下,在夺占德涅斯特河和普鲁特河登陆场的过程中,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仍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他们都是从行进间强渡这些水障,夺取渡口和登陆场,使得敌人不能在有利地区设防固守。
我们T—34坦克高度的越野能力,很好地保障了坦克部队在道路泥泞条件下的顺利行动。
坦克在步兵的密切协同和炮兵的支援下实施进攻,在战场上机动帮助步兵突破防御和穷追敌人。在追击敌人时,坦克行动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坦克部队巧妙地进入敌人后方,切断敌人的退路。
至于说到此次战役的航空兵运用,由于3月的天气条件困难,空军第5集团军没有能达到足够战斗紧张程度,行动很有限。对于航空兵来说,困难是很多的,不仅天气不允许自由飞行,而且没有硬路面的机场,又缺少燃料,以及诸如此类的困难。所有这些,使得航空兵不能广泛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为了给坦克集团军前送油料,部分地使用的运输航空兵。但是,运输航空兵的运输能力并不能满足我们对燃料的需求。不过,从这次战役的经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快速进攻的情况下,利用运输航空兵前送弹药和燃料是需要的。
战役的物质保障问题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解决的。我们的后方机关,在В·И·沃斯特鲁霍夫将军的领导下,表现了首创精神,在运用方面军运输工具方面做到了力所能及,其中包括运用专门的马拉运输工具。这就保障了部队所必需的弹药和燃料。在食品的供应方面,困难要少一些。在地方采购了部分谷物、盐、肉,还利用了战利品。
在卫生勤务和后送伤病员方面未遇到大的困难,因为损失不大。所有返回后方的空车皮都用来后送伤病员;此外,由于是居民稠密区,我们的医务人员还利用了当地的医院和卫生机关。
此次战役中的军队指挥很值得注意。
在乌曼—博托沙尼进攻战役中,情况要求指挥非常灵活协调,要求各级指挥机关尽可能地靠近部队。在战役准备阶段,方面军司令部设在舍甫琴科沃,距战线25公里。攻克乌曼后,转移到了波塔什,应该指出,司令部的转移基本上是以行军队形进行的。汽车从舍甫琴科沃出来后被陷在途中,司令部各部、处的文件和物资是用马和牛运送的。司令部的领导人员一般用飞机运到最近的机场,然后由将军和军官们步行。在抵达德涅斯特河之前,方面军司令部转移到了别尔沙季。在强渡德涅斯特河战斗中,方面军指挥所位于卡德马居民地,尔后在强渡普鲁特河时,为了指挥作战,方向军司令部转移到了摩尔达维亚的穆拉杰尼居民地。
突破和进攻的任务,都是我在战役过程中,在接近南布格河和德涅斯特河时,以及在方面军的各中央集团军为支援乌克兰第3方面军部队而转向南方过程中,亲自在现地给各集团军司令员下达的。方面军首长与集团军首长的亲自交谈,即使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也是经常不断的。
在主要方面上,各集团军司令部平均每2—3昼夜转移一次。在这里,司令部有时落后部队。有时集团军司令部远离部队40—50公里这无疑要影响军队的指挥。为了克服基本指挥所落后于部队的现象,集团军司令员带一个人数不多的参谋组携无线电通信器材向前靠,直接进入集团军主要方向的作战地幅。
作战组和指挥员的移动靠履带式车辆,作战组通过无线电和乘坐履带式或轮式车辆和有飞机的通信军官与基本指挥所保持通信联络。
通常,方面军司令部与各集团军基本指挥所建立有有线通信,通过这些指挥所收集来自各集团军司令员的情况,并向他们传达一切号令。
毫无疑问,在建立顺畅的有线通信方面也有不少困难,因为所有的固定通信线路都遭到了破坏,而且需要不断地修复。
我们的无线电台是安装在轮式车辆上的。由于道路泥泞,为了使电台能够不间断地伴随进攻部队,部分电台不得不改为骡马牵引。
为了与从后方开来的汽车纵队保持通信联络,指派有专门的电台。
在乌曼一博托沙尼战役中广泛地运用了一切通信工具,既有基本通信工具,又有备份通信工具,因为方面军和各集团军首长随时需要掌握前线的情况。
在道路泥泞难行的条件下,尽管通信主任Н·С·马特维耶夫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可通信仍然不是不问断的。为了从各集团军司令部得到必要的资料或者是向他们传达号令,作战部、通信枢纽部以及通信兵的全体人员有时耗费了许多的精力和时间。
方面军司令部与各集团军建立有通信联络,并不意味着就完全保障了方面军首长所需的一切必要资料。在团——师和团——军环节的通信往往不够畅通,因为这一原因,情报和号令的传递有时就给延误了。战役的进程不容置辨地证明,在现代条件下,特别是在不利的季节实施进攻而又道路很坏时,基本的最可靠的通信工具,只能是具有很强越野能力的车辆装载的高质量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乌曼—博托沙尼战役是一次复杂的非常富有教益的战役。
交战中,再一次显示了我军全体人员高度的精神战斗素质,军人的英雄主义和在战斗中的坚毅不拨精神,以及他们在复杂条件下进行战斗行动,广泛运用机动战术和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本领。苏联士兵在此次战役中在勇敢和英雄主义方面作出了榜样。我们不能不为他们的顽强精冲而高兴。
各级和各兵种的指挥员和司令部在战役准备、战场军队指挥和组织协同方面表现了高超的军人技能。
乌曼—博托沙尼战役明显地体现出,在战役学和战术方面我军较之敌人占有完全的优势。突破防御,坦克冲撞和坦克集团军在战役纵深的行动,向两翼方向发展突破,抗击并粉碎敌坦克师的反冲击,在春汛时节强渡江河障碍,在战役过程中部队向两翼方向的转弯,向南向西,再向南,各方面军准确的协同动作——所有这一切,都是根据情况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战役计划坚定而有把握地完成的。
跨过同罗马尼亚的国界和新的政治形势,要求所有政治机关和政治部门做大量的工作。必须给部队下达新的任务,必须使指挥员、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团组织的活动集中于园满地完成战斗任务和正确地对待罗马尼亚居民。我们跨过国界之后,每一个军人都应清楚地懂得,我们不是作为复仇者,而是作为解放者而来到罗马尼亚领土上的。我们清楚地知道,罗马尼亚的劳动人民是不想反对苏联的,同希特勒结盟的是以安东内斯库为首的亲法西斯当局,是他们把罗马尼亚推上了同希特勒结盟进行反苏战争道路的。
3个乌克兰方面军三月攻势的结果是,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关于粉碎左岸乌克兰之敌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得到了实现。
战役过程中,大本营和总参谋部根据战略计划和战区出现的情况,认真地实施领导,并给方面军以发扬首创精神的机会。
由3个乌克兰方面军部队实施的第二次突击(历史上称作1944年的第二次突击)是苏联军事学术的新阶段。第二次突击的实质在于3个方面军的战役和战略协同,目的旨在突破敌人的防御配系,分割敌人的战略战线,尔后以快速部队向纵深发展突破。
所有的3个乌克兰方面军部队的进攻使得敌人不能实施机动,敌人的指挥部也无力对我们的进攻实施反机动,于是遭到失败,这一失败决定了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苏德战场南翼的彻底崩溃。希特勒把德军的失败归罪于集团军群司令官曼施泰因和克莱斯特元帅,撤了他们的职。同时,又将两个集团军群改名为“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和“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分别任命莫德尔元帅和舍尔纳上将为司令。希特勒对此二人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以为他们可以胜任工作,将会更坚决地进行战斗行动。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两个司令比前任失败得更惨。
在乌曼—博托沙尼战役期间,莫斯科曾7次为英雄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部队鸣放礼炮:为在乌曼方向上突破敌人防御,为占领瓦普尼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