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台》第33章


他似乎在笑。 
我轻声告诉他:“容,我的容,你真好。真的……很好。”他反复地用嘴唇摩擦着我的耳廓,像对小孩子一样哄着我。 
忽然,有什么晃动的声响。 
我不禁想起来什么,挣脱他的怀抱半坐起来,脱口而出:“齐洁?” 
门打开了,隔着薄如蝉翼的纱帐,我的女侍,窈窕的身影出现了:“陛下,奴婢在。”她垂着头,不用看也猜出了她的脸红。 
齐洁说话语调却和平时一样镇定:“陛下,大人,还早呢。奴婢在门外伺候着。” 
门关上了。 
“她,昨晚在你后面吗?我……都没有看到。” 
我回答:“是啊。她伴着我在书阁的,后来听到你吹笛,我……几乎忘记了。” 
鉴容玩笑般点了一下我的鼻子,带着爱怜说:“我的傻阿福,粗心呢……” 
我也不管,重新躺了下去:“让我睡吧,容……希望我们一直这样睡下去就好了。” 
鉴容只是长出了口气,什么都没有说。他把我抱在怀里,拍着我的肩膀。 
这一次,我很快入睡,睡得很香。 
我再次醒来,鉴容还是大睁着眼睛。 
“容。”我睡眼惺忪,对他微笑。虽然不习惯他的目光,但我却能坦然地接受他的气息,那是我在襁褓中就熟悉的气息。 
鉴容敛眉含笑,点了我的唇一下,语气却似在叹息:“你呀,为什么要醒过来?” 
我不太了解他说什么。其实,从昨夜我听到他的笛声开始,意识就一直是迷糊的,涣散的。好像有些事情必须要我思考,但我就是放纵自己,不去理会。 
我们默默地对视着,因为彼此的彻底拥有,我的眼里,他焕然一新。 
鉴容搂着我,眼睛越发的晶莹。我想说些话,可他用手堵住我的嘴。此刻,我的每寸都属于他。他选择无声,我也就安静了。 
良久。 
门外,还是多出了一个急促的脚步。开始很快,突然,莽撞地停下。清晨的微风呢喃,我们听到了齐洁在小声说话,似乎在阻止。 
来人不知道说了什么,只听到,齐洁惊讶地抽了一口气。 
我和鉴容立刻交换了眼色,他的手在我腰间一用力,已经离开。是出什么事情了吗?我拨开了帐子。 
顿时,拂晓的亮色划破了欢情之暗夜。 
春晨的寒风毫不留情地拂过我的面庞。杨卫辰跪在我的面前,他的手里是一份系着火红色绳子的告急文书。 
“陛下,来自边疆。” 
我还没有看,已经明白了大半:北朝对我国开战了!赵静之离开的时候,南北开战不过是我脑海里面闪过的流星般的念头,现在却变成了现实。 
北朝军队已经封闭了边境,昨夜,四镇之一的寿阳府,首先受到攻击。如今双方相持,其他三府:护南府、山东府、定安府也面临攻击的威胁,只能以部分兵力援助。 
华鉴容对我一笑:“这一天还是来了。” 
“我马上要回宫城。”出了那么大的事情,我的语气反而很平静。 
此时已经天亮,我不能这样下山。我对齐洁道:“给朕梳洗。” 
与北朝开战,是最近几年我随时准备面对的局面。在各方面,我们都做了准备。好比一根弓弦,绷紧的时间过长,真的要射箭的时候,我已经失去了担心、焦虑、愤慨之类个人的情绪。留下的,是一种莫名的兴奋。 
梳头,仿佛是一个漫长的仪式。我看着镜中的年轻女子,即使经历过那么多,我的骨子里面,仍然浸透着南朝人爱好风雅的温和气息。对于北帝的侵略,我自幼都没有概念。太平书阁昨晚上一定给了我最早的消息。可是,我当时正沉湎于花的迷梦中不能自拔。这一切发生在我的身心都被第二个春天唤醒的时候,多么讽刺而残酷的人生啊! 
我再次走出屋子的时候,鉴容正面对着牡丹花丛,他的眉宇之间增添了凛然的气概。但他的嘴角,浮现着一丝伤感而轻蔑的笑容,他和我一样的想法吗? 
我走到鉴容的身边,挨着他的肩膀。太阳升起,如同一团火焰,燃烧于云层之上。与我的视线相遇的时候,鉴容的眸子,又闪过那道澄澈而满含激情的光。 
鉴容的声音像是来自于大地的深处一样:“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阿福,我真的不算个智者,也没有览那么仁慈。但是,我绝对不缺少勇气。” 
我握紧了他的手。 
事发仓促,但群臣的面色都还算安定。端坐于金殿之上,我环顾他们。文官中,王琪面无表情,凝神静气。蒋源面色发红,目光炯炯。一干武将,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忽然记起来一句话:和平时代是武将的悲哀。也许,只有战争才可以给他们一些契机。 
“北朝背信弃义,率先侵犯南北边界。如今进攻寿阳,不过是个试探。紧接着,他们全军压下,就是一场场硬仗。臣请陛下,以 
扬州将军庞颢为先锋,支援边塞。京城各将军,均已整装待发。”华鉴容说着,冷静地扫视着所有人。 
“为什么非要庞颢为先锋呢?扬州素来为京师卫戍,庞颢的职责,就是守卫京畿。虽然他善战,但京师的御林军中,也有不少可以匹敌的将领。太尉公年少气盛,可能就不太重视老将了吧?”王琪悠悠说道。 
“那么,王大人以为何人合适?”华鉴容没有动怒,恳切地问。 
王琪道:“我觉得,卫将军柳昙可担此重任。”王琪说出柳昙,群臣中立刻有人点头附和。 
我思索着,柳昙与庞颢。一个年轻,一个年老,说起资历和经验,庞颢确实比不上柳昙。可是,柳昙上次跟随父皇北伐,不但无功,而且还因对待俘虏过于严酷,而受到了暗地的谴责。柳昙的祖母是皇室郡主,所以,同我也有亲戚关系。大敌当前,群臣争议,是正常的。庞颢,谁都知道他是华鉴容的亲信。这前锋,干系重大,虽说危险,也可能抢到头功。我看了看鉴容,他的两道黑眉毛弯成了弓形,他——确实不便于马上驳斥王琪。 
可他还是说话了:“王大人,正因为庞颢在 
扬州,手握扬州军队。平日里演练颇多,才要用他。作为先锋,年轻人的锐气也不算劣势。柳将军卫戍首都,并不容易。而且上次的谋刺,说明首都乃至皇宫也并不安全。” 
王琪微微一笑:“所谓谋刺,由禁军军人而起,太尉难辞其咎。战事当前,也可暂且不论。但年轻人有锐气,臣不敢苟同。难道,太尉忘记了长平之战?赵国舍弃老将廉颇,取了孺子赵括,结果又如何?” 
鉴容摇摇头,微笑着:“王大人,今天的南北,并不是那时的秦赵。还未出师,就说起长平之战,是不是不吉利?大人乃饱学之士,自然也知道,庞颢绝不是纸上谈兵之人。现在形式危急,庞颢也许并不是最合适的,但只有他可以当个先锋。我举荐他,他若有罪,我也不会推诿。王大人不必费心。” 
我的心,磕碰了一下似的。王琪不再说话,我对他点了点头,说道:“那么就以庞颢为先锋,扬州现有军二十万,准庞颢带一半。另一半,由偏将代理,协同张石峻大人卫戍。” 
我和鉴容交换了目光,又继续道:“现在商谈对策过于匆忙,大家还可以想想,上书给朕或者太尉都可以。从即日起,各州每五丁征发一人。百官俸禄减三分之一,朕的内用减去一半,以充军用。非常时期,要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这样,破敌才会有望。”我的最后一句话加重了语气,也并不是特意说给哪个人听的。 
散朝的时候,我看到鉴容对着王琪微微低头,让他先走过。鉴容的神态,相当的谦恭。 
午膳的时候,我对鉴容叹道:“你何必把事情都揽到自己的头上?胜败,本来是普通事。你那么一说,我倒觉得太重了。” 
鉴容正色道:“推荐有误,当然是要承担责任,我怎么说都是臣子。庞颢此去,很有可能会小胜。但北朝的大军,恐怕接着就会来。到那时候,庞颢一人绝对无法应付。我们,必须压上全军和他们决战,拼个你死我活。无论胜负,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我放下筷子:“这种战争,对百姓有什么意义呢?南北对峙那么些年了,就是为了征服天下的野心吧?他的父亲,要比他英明得多,也没有南伐。这几年,北帝滥杀无辜,荒淫失道,早就失去了民心。为什么还要动武?杜延麟这样的人,也应该会劝谏吧。” 
华鉴容忽然露出了奇怪的笑容,他自言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