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院-府院姑娘-愿一世莫玲珑》府院姑娘-愿一世莫玲珑-第87章


瑞珑嫣信阿婉的脾性品行,晓得她虽乖张了些,但通身的规矩还是在的,未曾有过大错。但女儿家要是德行有亏,教人忌讳,将来受苦的,终究是女儿家自身。
母亲曾说:皇家的媳妇看似光鲜,家家尊敬,可暗地里却是腐朽糜烂。更别说皇家行走,素来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就如太子、如萧氏一族。
毕竟,那地方可是连小姑母那般玲珑人物都吃过大亏的——向来自由散漫,性子又这般好的阿婉,如何能受得住皇家规条?
自个儿日后要受的“苦”,实在不愿阿婉也受这一遭。
瑞婉婉不知瑞珑嫣心中所想,转了个话头,仍旧咋咋呼呼地述说自个儿的不忿:“……只是宫里有那么多的侍卫、那么多的太监婢女,难道还怕找不着几个忠心的人好生护着北哥哥吗?三哥那三脚猫的功夫,能比军司侍卫好?我是不懂什么大道理,可也知道,自古至今,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就你懂得多。” 须臾之间,瑞珑嫣的心思千转百转,小小娃儿,倒替别人操了不少心,“你方才从桥那边过来,可曾看过那喷泉了?我还未曾看过哩,走了好久怎么还没到,莫不是你引错路了罢?”
瑞婉婉未曾料到她的心思,只当瑞珑嫣是教二夫人拘得紧了,今日难得出门一聚,自是要好好赏玩一番。嘴里笑嘻嘻地说道“快了快了”四字,不免打趣她心急,再不提那糟心事儿,转而说起那喷泉奇景来。
作者有话要说: ①出处: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和他人争强斗胜,普遍团结人而不结党营私。)
②半后,皇后半幅尊驾。
☆、062 敖妙君出嫁
永熹二十四年六月,璟郡王迎娶侧妃瑞氏。
永熹二十四年九月,璟郡王迎娶嫡王妃秦氏。
依照皇家祖制,皇子十三岁出宫建府,身边要有通人事的宫人,以便操持皇子内事、侍奉皇子左右。皇子成婚,先迎娶一位侧室,以正皇子府后院大权,清扫一类肮胀沆瀣。三月之后,方能大婚,迎娶正室,正式成家。
说到底,这也是皇家对皇子和皇家嫡儿媳的考验——倘若分不清嫡室妾室的嫡庶尊卑,以至于连小小的后院都镇压不住,如何协助帝上治理天下?倘若连府中的一个妾室都拿捏不住,如何担当得了天家皇子的正室嫡妻?
过了五月,汝国公府便忙碌起来了。
前脚刚把二姑娘瑞莹嫣嫁出去,后脚便轮到了表家姑娘敖妙君。
二姑娘瑞莹嫣因是侧妃,用不了正红之色,哪怕公夫人有心给自家闺女办得热闹,但也不能越了规矩、强压了正妃的势头,给人落下把柄。
表家姑娘敖妙君就不同了,敖妙君嫁的是黎州从四品盐运使司运同瑞书鸿之嫡长子,甫一进门,便是家中的嫡长媳,日后的掌家夫人,这门亲事自然要办得热闹。
且说瑞昱聪和敖妙君的婚事定在七月七,那日本是七夕,原就热闹得紧——虽说瑞昱聪考场失利,不能争得一个举人老爷回来喜上加喜,但瑞昱聪毕竟年轻,又极富聪慧,且成亲乃是大喜之事,众人自是恨不得化作十二分的热闹,好教瑞昱聪散了考场失利的郁气。
四更时分,萃菅居就忙开了。
一些零零散散琐琐碎碎的事儿自不必说,底下当值伺候的丫鬟仆妇是忙得脚不沾地。
三爷瑞府请来主事的喜嬷嬷早就到了,巧嘴一张一溜溜地说着讨喜的话,到了吉时,又是伺候敖妙君用仙草、石榴花沐浴、用崭新的巾帕、象牙梳梳洗,又是伺候敖妙君用两根红丝绳开脸绞面。
二夫人携闺女瑞珑嫣到萃菅居的时候,只见经由喜嬷嬷一双巧手妆扮,敖妙君细眉弯弯,眼尾翘翘,朱唇皓齿,面白腮红,端的是千娇百媚。
敖妙君在汝国公府出嫁,于情于理,作为舅母的公夫人和二夫人都要来萃菅居给敖妙君说些喜庆的话送行。
只是公夫人一贯视敖夫人为杀子仇敌,实在拉不下脸面去给仇敌之女送行。再者,瑞莹嫣是作为妾室嫁出去的,公夫人的心中到底不痛快,眼瞅着仇敌之女嫁为嫡妻,更是府中嫡长媳,公夫人如何能舒坦?
故而公夫人自恃自个儿是汝国公府正儿八经的女主子,这大喜的日子要在外迎送来访的客人,至始至终不曾出面。
就是幼女瑞玟嫣,公夫人也不肯放她出来——要知道,今个儿可是连那日大放阙词、妄图捣毁莹姐儿清白的敖礼都到了府中,谁晓得会出什么事!
“妙姐儿今日可真漂亮,届时聪哥儿看了,定是要着迷得不得了的。”二夫人瞧着明艳动人的敖妙君,眉眼里尽是藏不住的笑意,“今日乃是大喜的日子,你们可要擦亮眼睛看仔细了,不能有半点出错。”这一句,却是对暖阁中的一众丫鬟仆妇吩咐的。
一众丫鬟仆妇不敢怠慢,皆福身道了一声“是”。
敖妙君害羞极了,囔囔“舅母”二字,只是身子微僵,似乎有些坐立不安。
瑞珑嫣一见,两眼滴溜溜一转,笑道:“妙君姐姐只是略微打扮,便已这般好看,待会穿上嫁衣、戴上宝冠宝饰,莫说珑嫣,就是聪哥哥,怕也会着迷的不得了哩!”
敖妙君被逗得一乐,两颊愈发透红,但精神却是松缓了不少。
只不过瑞珑嫣的这一句话可算点醒了暖阁里的众人。
自有丫鬟花紫、菱萼捧来嫁衣伺候敖妙君穿戴。
嫁衣以宫缎做底,用五彩丝线绣成喜鹊抱枝图样,内里是一件红娟衫,外罩一件大红南阳玉缎裁成的云霞五彩披肩儿,下配十六层流裙,层层滚边绕金丝,却是五福呈祥纹路,一针一线,皆由敖妙君亲手绣成,可见敖妙君用心之深。
又有丫鬟落梅,芝麻紧随二人之后,将新婚饰物一一为敖妙君佩戴。
但见敖妙君两耳一对金镶玉耳坠,颈套项圈天官锁,胸挂照妖镜,两臂一双缠臂钏,左腕上戴了一只团花赤金镯子,右腕上戴了一只翡翠镯子,腰系配套嫁衣的红色束腰带子,绣有团花纹路,并在左右束有五福香囊各一个,锦囊的另一端还用五色丝绳打了个小小的璎珞,取平安之意,两脚戴有脚铃,足蹬红缎绣花鞋,衬得敖妙君愈发好看。
其间又有几位官家贵夫人携自家未出阁的姑娘陆续到场,见了新娘子敖妙君,个个都拍手叫好,拉着敖妙君的手说了好些喜庆的话,直说敖妙君天仙似的模样,是个有福气的姑娘。
这几位官家贵夫人与二夫人平日里略有往来,十分相好。当中还有两位官家贵夫人的夫君乃是在二爷手底下当差,自然更是向着新娘子敖妙君说话。
正这时,外头一阵嘻嘻哈哈的笑声,引得原本就极为紧张的萃菅居暖阁愈发紧张。
“莫急,莫急,”二夫人笑道,“左右门口留了好几拨人刁难新姑爷,咱们可不着急,有的是时间。”
敖妙君红着脸应下:“二舅母说的是。”
瑞珑嫣机灵,立时叫嚷:“妙君姐姐的宝冠呢,快取来给妙君姐姐戴上。”
花紫和菱萼听了话,随即应了一声,小心翼翼地将金花八宝珠雀冠戴在敖妙君盘好的发髻上,常妈妈则拿起几个金簪子将宝冠固定住。只消敖妙君稍稍一动,金花八宝珠雀冠上的步摇金珠子便会清脆作响。
几位官家贵夫人笑眯了眼,连连称妙。
主事的喜嬷嬷看过时辰,笑吟吟地来报:吉时到了,新娘子该要起驾。
按照规矩,敖妙君还要到寿安居给老夫人以及远来的父亲敖姑爷和母亲敖夫人叩头谢恩——因着老夫人至始至终都主张让敖妙君在汝国公府出嫁,敖姑爷和敖夫人没法子,只得在闺女成亲这日来到寿安居,接受闺女的拜别——在寿安居等新郎官迎亲的人马抵达。
一听这话,落梅忙笑吟吟地捧来金穗边儿红盖头,那金穗边儿红盖头正中乃是一对戏水鸳鸯,栩栩如生,姿态妙然。花紫遂取过金穗边儿红盖头,给敖妙君仔细盖上。
金穗边儿红盖头只盖了一半,露出姣好的面庞。
便有丫鬟花紫和菱萼一左一右小心翼翼地搀起敖妙君,将她扶了出去。
萃菅居外有备好的软轿,软轿上的旧帐子都被丫鬟们撤了下来,换上崭新的红帐子,正中间贴了一幅双喜,显得喜庆。
喜嬷嬷劳心前后,嘴里不住地念叨:“新娘子仔细脚下。”
敖妙君前前后后有十数双眼睛盯着,想要出错也难。倒是瑞珑嫣一时不注意,险些绊了脚,幸亏有一个小姑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