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海盗王》第258章


那些被遣散的御林军当时就请求各路神仙**,大多青壮倒也有个去处,哪怕去放羊种地。其中的大部分高手当然都给晓阳了。
有些年老的太监和宫女,自知没前途的,齐齐给晓阳和皇帝下跪,磕头如捣蒜一片哀声。
“你们不用怕,只要你们愿意放下以前的身份自食其力,本王可以帮你们找雇主!或者得些土地去务农。身有残疾实在干不了什么的,到慈善院享受供养!”晓阳慨然答应,迎来一番极度感激。
最后,老托欢身边只剩下五百侍卫,几十个老宫女和太监。若不是有看守银子的需要,他连这些人都不想留。
“似老温~”老拖欢看向身边兀自摆着戒备架势的似老温叔叔等几位老将一撇嘴,心想:“现在都没有大军了,还要你这么老的大将军作甚?吃得又太多。”
似老温感受到了皇帝老儿的意思,一双粗如钢铁的手微微颤抖—他忠于蒙古皇族一辈子,可以死,却不能忍受这种侮辱!
正当被抛弃的似老温有求死之意时,晓阳走了上来,郑重道:“到了这个时候,老将军还在坚持,实在是大元朝最大的忠臣!…皇上,不如留下似老温将军做近卫,他的俸禄从我府里拨付!”
老皇帝当场说“准了”—不钱的人用起来多过瘾。
似老温几个老将面对崔晓阳,感激地大礼参拜。一干蒙古王公也颇有感触。
转身看到一边斯琴企盼甚至有些哀求的眼神,晓阳淡然轻叹,传音道:“到底是夫妻一场,他也活不了几年了,你就再辛苦辛苦!就当帮我看着他吧。到时候,我给你个身份便是。”
斯琴眼睛一亮。“身份…”
杂事已毕,场上寂静无声,老托欢和众蒙古王公齐齐把目光望着晓阳。
晓阳点点头,扬声道:“今天把大家都找来,其实有一件很重要的事。皇上有不少银子大家都知道了,我崔晓阳在此宣布,有生之年绝不会拿皇上一两银子!而且要帮助保护皇上安全。日后皇上殡天,我会帮皇上用他所有的银子盖一所陵墓,让皇上永远有银子陪伴。以上,请大家做个见证!接下来,请皇上打开银库,点数!”
老托欢感觉“扑通”最大心事终于落地,老脸绽开了如笑容,再看着晓阳的眼神就亲切了好几倍!简直比亲爹还亲一些。只是怕银子露白,当时就说不用点数了。
在场大佬们当时一惊。经过这番折腾,他们大概也知道了老皇帝的银子有多少,还以为一贯无利不起早的崔晓阳至少得拿一半呢,保守点保护费也不会少要,没想到…
“肯定,崔晓阳有比这些多得多的银子,根本不在乎!”一时间大家的崇敬、羡慕、亲切和各种嫉妒恨之情犹如滔滔潮涌连绵不绝…日后某些大佬想明白了其中更深的意义,不但没有鄙视,反而对晓阳的钦佩之情更深。
老托欢也知道投桃报李,当时就高声宣布:“朕宣布,金刀使者崔晓阳日后就是朕之唯一全权代表,见晓阳如见我本人,所有大元子民当绝对服从之、全力辅助之,不得有违!此旨,传至天下!”
所有蒙古王公就地参拜:“大元王朝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金刀使者晓阳阁下九千九百九十九岁!”
竟然有些蒙古人流下了热泪。或许在他们心里,有皇帝和金刀使者在发号施令,大元王朝就没有亡,蒙古人的统治就没有结束。
随后,晓阳又巡视了一番,当时又要求把已有的工事再加高加固,加派人手,保证老皇帝及其银子的安全。
当然,玉玺和空白圣旨的移交,还有晓阳和大元皇后的私下交往是不好公开进行的。
总体上算是皆大欢喜,安全稳定。
……………………………………本章完……………………………………………
关注官方qq公众号“1” (d:lv1),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三百六十六章 抗议到
第三百六十六章 第366章 抗议到
杂事已毕,晓阳立即以老皇帝的名义下旨意,命令阿迷刺等从江南等地撤出,集中兵力清缴蒙地的“叛逆”。。pb。m
几个谈判代表总算找到个空汇报了所谓的谈判过程(虽然啥都木已成舟),说的老托欢都睡着了。

几个月之后,大都城,原蒙元王宫御书房。朱元璋正襟危坐,几位大将在面前侍立,一个个的汇报,满脸的谨小慎微甚至噤若寒蝉。
天下大势已定,朱元璋原本蛰伏在内心深处的王霸之气渐渐发散,配合征战多年带来的杀气,常让人有不寒而栗之感。
“晓阳府陆军和情报司控制了山海关和几处山口,盘查很严。移民东北不再敞开,一个个都要详细调查,还要打散安置、限制自由,想混进去很难,混进去之后也难以和开展活动。”
“我们在东北的伤残弟兄和家属没有一个愿意配合我们的,有的还报告了当地官府。”
“夷州也是类似的情况。南洋暂时顾不上,我们的人手不够。”
“正在调查晓阳府的探子,抓了一些。可我们的人手不够,又赶上这种战乱,有点麻烦。
“不少兄弟(密探)在晓阳府给抓了,给丢进了监狱。托了人去要,要不回来。
这是锦衣卫指挥使毛镶在吐槽,还特意强调了最后一条,意思是希望朱元璋给出头。
“汤和那边刚刚接管苏杭一带。有晓阳府从中折冲,蒙古人还算配合,没有出什么大乱子。这几天我们的人正在南下,快要到达浙东南和闽省一带。。pbx。m方国珍和色目人都走了,当地士绅小民已经准备响应王师。”
“粤省也是差不多的情况,计划下个月我们的人就要接管了。”
“川蜀胡德敏来人探口风,大约也是想投降,只是想要点条件。”
常遇春报上来的大多是好事,朱元璋眼底有了点笑意,心想崔晓阳勉强也算干了点好事。
“还有,有些蒙古商人说,晓阳府正在安排蒙古人大规模移民。还有,按照所谓的‘圣旨’,阿勒金、阿迷刺、西华雷、沃勒泰等几个原来的蒙古大将军正率大量骑兵赶赴大漠围剿所谓的乌尔格(乌兰巴托)叛逆…”
朱元璋暗暗皱起眉头。按说,蒙古人自相残杀和大规模外迁对他来说是好事,可他们投靠了崔晓阳,这个可不是好事。“就怕崔晓阳勾结了蒙古人,来个大反扑~”
对这个中原、对这个天下实在是太在意了,朱元璋不自觉的总是用自己个人的观点想别人。
都汇报完了,朱元璋挥退部下,对一旁坐堂的几个明教长老展开笑颜。“看来战事很?,大约再有半年到一年的功夫我们就能平定天下。所谓打天下易守天下难,到时候还得劳动诸位长老出来主持一番,国瑞一人,难敷众望呐!”
几个老家伙听着谦虚甚至有点谄媚的话,轻轻点头,面上虽不咸不淡,心下却是舒服的。他们虽不大瞧得起“凡俗”的权力,但是毕竟涉及一些修炼资源之类,因此对派些代理人来瓜分一番还是十分渴望的,朱元璋低调的态度让他们十分受用。
说到底,他们认为这天下是明教的天下,朱元璋不过是个站在台前的代表罢了。
“还有围剿弥勒教的事…”
谈完杂事,客客气气送走几位大佬。谁也没注意,朱元璋满脸的笑容和恳切中深含着一丝阴狠之色。

两年后。
晓阳出关,面色苍白,满脸的遗憾。刚刚,他尝试了冲击筑基,失败了。“此时天地间灵气不足、法则有缺,成功的连半成都没有。不过稍晚还可以尝试。”炼东山劝慰着。
晓阳又把目光投向稍远处绿华的洞府,颇为期待。绿华也在准备冲击呢。
“明心,你已经让了两次(筑基丹),下次怎么也该轮到你了。”晓阳对身边明心道。
“阿弥陀佛~”
三个月后。天地间笼罩着一番令人窒息的气氛,绿华洞府上空笼罩着一小片黑云,其中隐隐浮现俗人看不到的奥秘纹路,又有轻微隆隆声—那是筑基天劫的劫云。只要度过天劫不死,便是筑基修士了…虽然那很难。
黑云渐渐长大,其间又有几番停滞和缩小,看得人实在揪心。最终,黑云不再长大、渐渐散去,那令人窒息的气氛也渐渐减弱、直至消失,终于阳光洒下—绿华也失败了。
绿华出关,满脸的委屈,看来都要哭了,还麻烦晓阳好一阵安慰。
当晚绿华大概是有些郁闷,拉了晓阳来陪,?便两人又光溜溜**一番。看样子绿华已有放弃(保持处子以利冲关)之意,防备基本开放,可晓阳只是围绕关键点演练了一番,又如往常另辟蹊径玩耍,并未真的进入正题。

晓阳府外事委员会。
“嗯,你们的抗议,我会转交上司,?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