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老爷》第270章


简单的书记碰头会。
“赵县长,我的意见是,冰红茶可以立项,但卖水买空气,这样的项目一旦公布,会在全国引起轰动,恐怕我们怀仁县要出名了。”上官云的意思很明显,卖水买空气就是骗子的做法,巧立名目,这种项目都能实施,肯定会惹来全国人民的非议的。
“我认为上官书记说得有道理,另外矿业这件事情我认为值得推敲,矿业是一个雷区,事故高发,这样大张旗鼓的开矿,势必在本地矿业引起反弹,我们一定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张铭明显的支持上官云。
“这些项目我认为都必须上。矿业反弹,你们是说地方保护主义吗?再者我提醒两位,并非卖水卖空气,这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健康产业,是积极向上的好项目。冰红茶项目和他们也是绑定的,要上一起上!”赵云很坚决的说道。他在不同程度给予上官云和张铭两个人反击,说两个人地方保护,而且短视,目光不够远大。
三人争论不出结果,不得已上官云提出到常委会讨论解决。
项目多时好事,可赵云带来的哪个项目都有些雷人。酒厂项目都已经立项,饭店项目太小,但已经都实施了,丝毫没有讨论的价值。其他的项目,都需要讨论,其中最靠谱的项目就是一个茶饮料的项目。对于这样的项目立项,要政府力度支持,上官云和张铭都不会主动承担什么的。矿业就是一个雷区,动了很容易惹出大祸端。卖水和卖空气离谱的没法想象,三人争论了一翻,最后不得不提交常委会讨论。
这次常委会是赵云第二次参加,实际意义上却是第一次正式参加,上一次常委会本来就是杀威会,被赵云搅和流产了。这一次的常委会,将是赵云和各种势力在常委会真正的正面对碰。这次常委会的召开,也意味着赵云真正开始插手怀仁县的工作。
……
ps:书中地名以及地点都是作者杜撰,至于真正的地理环境笔者并没有什么考察,只是为了小说情景以及情节的安排,什么野人山,什么濒临国家,大家不要较真。看着热闹就行,谢谢支持。小说就是故事罢了,也不要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没有什么可比以及关联性的。
第二百零四章天价人情
既然把项目提交常委会,这次赵云很郑重,并不像上次那样简单就答应了,连时间都不问。这次赵云要求一个星期后再召开常委会会议。理由很简单,项目投资人目前还没有到怀仁县,他必须再接触一下。
赵云提出得要求一点也不过分,当即,三人定下了常委会议的时间,分头准备去了。赵云知道这次常委会讨论项目是一方面,令一方面这才是他和本地的官场势力的正面交手。权利斗争无非也是经济的斗争,他这次带来的项目粗略算了一下,居然能够达到两亿的总投资。这样的投资对本土的经济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怀仁县并不大,这几个项目要是发展的好,剩余劳动力也解决了多半,老百姓有了固定的收入,生活就会好了起来。老百姓生活好了,自然带动各方面的消费。
赵云眼下算计的是一个大局,怀仁县那些阻挠他的人,眼光哪里能看到到赵云所盘算的规划。项目是好是坏且不说,赵云的项目要是顺利通过,首先在政府的威望就彻底确立起来,不再是那个有几分无赖的县长。即便是上官云对赵云拉来的资金都是很顾忌的。一个贫困县如此多的资金注入,这确实是好事,但意味着她的权利也被这样的好事冲淡了。对于赵云的项目的进入,上官云也是想法复杂。
出于对地区发展考虑,上官云很欢迎这样的投资进入。赵云也曾经明确暗示,他的一切工作都是在县委书记,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他也坚决拥护党委的决定。这就是说,赵云暗示上官云,赵云所做的成绩都会有上官云一份政绩的。政绩是每个官员不断上升的关键,赵云这样做也算开诚布公了。赵云还曾经说,希望把这里建设成第二故乡,这句话是告诉大家,他是过客,这里永远不会是他的真正故乡,来这里他只是发展,然后转身走人。既然是发展,给大家肯定带来好处的。
赵云坦白的可以,同时也充满了嚣张的味道,另一层含义就是,我是来发展的,你们不想发展可以,但别挡了我的路。
本土的矿业大部分还是在本地人手里,也本地人开矿,背后肯定也有一些势力支持着。别的不说,常委会成员里,至少有三个人家里的亲属是开矿的。这只是明面上的关系,还有一些重量人物和那些黑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赵云此举,已经是在摸老虎屁股了。
对于赵云的项目,上官云想支持,却又感觉有些无奈。矿业整顿,这是历届领导的不敢动的一个雷区,怀仁县每年在矿业上死亡人数,在全国都是前几名的。当然,这些数据是保密的,公众绝对不会知道。赵云的项目插手了矿业,也提出了矿业整顿,这就意味着,赵云势必和本土的一些力量发生正面的碰撞。矿业是滇南省的重头戏,真正的大矿业掌握在那些大佬的手里,而怀仁县的矿业看似不大,但也都和大佬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赵云整顿矿业之举,不仅会在怀仁县引来反弹,在怀仁市也会遭到抵制,往大的方面说,省里的一些人也会做出动作的。
上官云自认作风霸道,但还没有霸道到敢动这个雷区的地步。涉及矿业的人,一般都不黑不白,或者说黑白都是吃得开的,尤其是怀仁县这种地方,开矿和部队也要处理好关系的。所以,上官云不得不把这个项目提交常委会,这个项目她还真不敢乱说话。上官云是本地发展起来的,她深知本土那些势力无处不在,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上官云能够走到今天,就是巧妙的避开了雷区,所以在怀仁县才有绝对的权威。市里的司马韩市长同样是对矿业不敢轻举妄动,矿业牵扯的神经过于敏感。
至于赵云其他的项目,靠谱不靠谱不说,人家有钱愿意玩,谁也没有办法。大家在常委会不过是表达一个态度,别出了事情之后,责任具体摊在某个人身上就行。从这个角度来说,上官云又自私的情绪在内。上官云认为赵云带来的项目还真不怎么靠谱,反对肯定是激烈的,靠谱不靠谱这样的项目和资金进来这都是实打实的政绩,大部分的常委都会刁难,让这些项目进展缓慢,直到那些别有用心的常委得到了应有的好处,这些项目才会放行的。靠谱也罢,不靠谱也罢,上常委会的意思就是政绩大家分,责任是项目人自己担着吧。
同时,这是新来县长真正意义的第一次在县政府表现权威,相信很多人都会让赵云见识下自己的势力。即便是上官云,没有那么多龌龊的想法,也不想一次性就把这些项目通过,应该适当的敲打下刚来的县长。这样的想法并不是个体想法,上官云知道,常委会大部分成员都会这么想。拖一下,再拖一下,然后在通过,这已经是惯例了,这也是政府工作的一个程序。从大处说,三思而后行,多研究一下对项目对项目人都是一个考验,这对以后的发展有好处。从个人的角度说,不拖拖,各个部门的只能怎么能表现,谁还在意这个政府,直接拿钱来投资,不用理政府这一套了。
…………
常委会定在一周之后,赵云也要做充分的准备,他的项目要是不能一次性的通过,他刚刚建立起的声望也要毁于一旦。赵云的本质并不是霸道之人,但他知道,眼下他想快速发展,必须表现出霸道的一面。怀仁县很多官员都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人,不阻拦他也就罢了,可这些人却喜欢用手中的权利,处处要表现出自己的权威,这就严重阻碍了赵云的发展。
渗透,适应,改变,这是正常到外地发展干部的应该走的步骤,可这样的步骤看似简单,却时日旷久,有些人能力强,可以三两年内完成渗透和适应,然后再用至少三年的时间才能做出一些成绩。这是有能力的人,在官场上很有悟性的那类人。有些人到外地发展,渗透就没有完成就下马,有的人适应不了,即使很多人做到了这两点,那已经过了很多年,所以官场上被很多人形容为独木桥。政府工作人员很多,能够得到快速升迁的人却不多。往往达到一个程度,再没有继续发展的能力,只能固守那块自己还能有几分话语权的职位上。以前赵云认为很多处级干部都很年轻,现在他看来很多科技干部都已经是白发苍苍了,升官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白杨市干部普遍年轻化,那是特例,并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