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农场主》第351章


子和凿子生生给凿沉喽,还把落水的高俅生擒活捉,那叫一个痛快。”老窦一边用抹布擦拭桌面,一边感慨地随口讲道。
喜子等虽然没看过水浒的原著,但反复翻拍、各种版本的同名电视剧,荧屏上播出的次数可不算少。
这段经典的情节很是有趣,几人纷纷讨论起来。
江逸晨听罢,一线灵感瞬间在脑海中闪现。
当然,现代的船舶都是钢制船身,不大可能复制水浒传里的情节,另外如今毕竟是法制社会,也不可能容忍这种行为。
不过似乎可以借鉴一下,斟酌出个应对当前麻烦的权宜之计。
于是,他又交代众位手下,安心工作,不要受夜里偷捕事件的影响。即便对方再过来,届时再想法儿对付就是了。
说完,他便转身回甲字号房间去了。
*****************************************
连续三日过去,码头小渔场平安无事,那艘偷捕的渔船也不见了踪迹。
但岛民们并没有放松警惕,不仅白天注意观察,连夜里都安排人轮流值班,严加戒备。虽然辛苦一些,但处在非常时期,也只好如此了。
偷捕的事情没有新的进展,暂且先搁置一边。
这天上午,来顺儿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南城福龙花鸟鱼虫市场“德胜阁”的那位邢老板打来的,双方曾经于去年秋初做过两笔不小的蟋蟀交易。不过已经有挺长的时间没有联系了。
电话中,俩人简单拉了几句家常。邢老板随即便转入正题。
他告诉来顺儿,一年一度的斗蟋蟀季节即将开始,由于客户的增多,他今年打算扩大生意规模,同时店里需要进一批能拿得出手的货色。
鉴于双方去年合作得很愉快,他现在特地提前打好招呼,希望今年能够继续。
邢老板开出的价格是每只六百元全包,有多少收多少,具体品种、品相不再细分。当然,在商言商。本收购价格的前提是斗虫儿的整体品质不低于去年的水准。
做为批发来讲。这个价格其实已经相当不错了,而且比去年高出一百元整。
因近期岛上发生了事端,身为主管,来顺儿自然也颇具压力。脑子中早已经把这档子活儿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要不是对方的来电。还真想不起来。
岛上的蟋蟀大多为普通品种。经由一段时间的自产蔬菜喂养,以及高浓度特制营养水的呵护,才变得精神抖擞。勇猛强悍的。
蟋蟀都是野生,除了花费些人工进行捕捉和喂养,以及制作相关笼具,成本倒并没有多少,利润又高,着实是门挺不错的生意。
来顺儿迟疑了一下,说自己这边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请示一下领导再答复他。
邢老板表示理解,只是说蟋蟀生意不比其他,时间可不等人,催促他尽快行动。
结束通话,来顺儿单独找到江逸晨,把这件事情向他汇报。
江逸晨也差不多快忘了岛上还有这档子副业,他思衬片刻,疑惑地问道:
“岛上养了这么多的鸡,还能剩下几个蛐蛐啊?”
随着养鸡事业的发展壮大,现在连鸡四代都快出世了。尽管一直在控制保有量,但估计至少也得有三百只以上。
蛐蛐这种小东西,在禽类眼中无疑就是可口的小点心而已,更何况后者一个个瞧上去总是保持食欲旺盛的样子。
“晨子哥,咱们这儿有六百多亩大,鸡也不是哪儿都能去的。还有好多蛐蛐窝子都在石头缝子里,哪儿吃得光啊。”来顺儿笑着解释。
关于这方面的情况,他自然比江逸晨更为了解。鸡群虽为放养,但还是圈定了一个大致的活动范围,除开鸡舍前草坪、百果园这几处“虫族禁地”之外,其它地方应该还有不少蛐蛐的生存空间。
江逸晨听罢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就接下这笔蟋蟀订单吧,具体步骤都交由来顺儿全权负责办理。
不过他再次提醒,这事儿在岛上只是属于边缘副业,赶上季节了捎带着做点儿倒也没什么,不要耽误本职工作就行。
另外,捕捉、调养之后把货交出去即告收场,如果到时候忙不过来,可以考虑临时从城里抽调两、三名伙计过来帮忙,捉捉虫子什么的。但严禁任何人员参与相关赌博活动,否则可别怪他翻脸不认人。
来顺儿乐呵呵地答应下来,接着就忙自己的活儿去了。心想回头儿把这事儿告诉喜子、石锁儿和老窦,又有外快挣了,他们肯定会个个开心的。
江逸晨在竹楼二层的外廊上慢慢溜达,望着外面葱茏的林木,以及碧蓝的海面,感觉赏心悦目。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到秋天了,不过岛上的季节变化似乎并不很明显。
按照去年的惯例,贩售蛐蛐的收入,会拿一部分出来做为特别奖金发放给几位手下。话说常年在海岛上工作,都挺不容易的,弄点儿额外的福利也不过分。
当前,工资加上奖金什么的,一年下来,来顺儿等人的平均月收入已超过了万元。老窦来得晚些,可能还不到,但也相距不远。
这份儿待遇在粼江地区应该算是比较丰厚了,而且吃住全免,在岛上也没什么花销的地方,很利于积蓄。
这样将来他们在粼江城落户,买房、娶妻生子等寻常人生目标,都不成什么问题。这幅前景也足以令他们安心踏实地工作。
第四百五十章采摘椰子
海岛东面的银沙滩边缘,分散栽种了一溜儿十六棵椰子树。
品种是优良的高种绿椰,在特制营养水以及岛民们的精心养护下,长势迅速。
不知不觉间,椰树竟然已经窜到了十七、八米高,树干笔挺粗壮,巨大、厚实的羽毛状叶子,如同伞状分开,形成优美婆娑的树冠。
只要到了这里,仿佛置身于热带海洋,配合晶莹的海水与柔软的银白色细砂,形成了云沙岛上独一无二的天然美景,令人着迷。
前些日子方明杰等人上岛游玩,除了海水沙滩之外,就要数这十六棵椰树最让他们感到兴奋和不可思议。
椰树居然能在北方海域成活,而且还长得如此茁壮挺拔,生机勃勃,除了只能理解为本岛岛主或者园丁是位超级园艺高手,掌握着不为人知的高科技栽种技术之外,似乎无法做出其它的解释。
椰树的品种很多,当初江逸晨之所以选择高种绿椰,一是因为它高大挺拔,配合造景的功能优秀;二来它的果实产量高,而且经济寿命也相当长,据说可以达到八十年以上。
九月初,首批椰子终于成熟了,自从百果园采摘完毕之后,这儿就成为大伙儿最期盼的所在。
仰头上望,只见每棵树的树冠基部都簇拥着一大堆青绿色椭圆状球体,看上去相当诱人。
收获的季节,总是令人心中充满喜悦。
上午十点钟。江逸晨、来顺儿、喜子和石锁儿一块儿来到银沙滩,抬着数个大竹筐以及绳子、砍刀等工具,准备摘取这长时间以来的劳动果实。
因为椰树长得很高,再加上海风的因素,使用长竹竿加铁钩的方式不大行得通。只能爬到树顶上去用刀砍,至于首摘人选,经过民主评议,由于喜子同学从小就有爬树上房的爱好,属于专业技能人士,于是被集体推选。当仁不让地荣获了这项殊荣。
“你做的这玩意儿靠不靠谱儿啊。俺要是出了啥意外,俺娘可要找你算账。”
喜子站在椰树下,脖子后仰成一个夸张的角度,望向高高的树冠。不禁稍有忐忑。
虽说从小到大。这攀爬的活儿可没少干。但那些寻常树木可都是有大量枝杈。像这种树干上下一顺儿光溜溜的,还真是从来没有招呼过。
电视中曾经看过旅游风光片,那些东南亚小国的当地农民能够徒手攀爬椰树。灵巧自如,什么设备都不需要,不过人家那种祖传高级技能在现任岛民中还没有谁能够模仿。
“放心,咱的手艺你还不知道嘛,安全上至少有七、八成的把握,没那么容易散架子的。”石锁儿一边帮喜子穿戴调试脚扣以及上身的安全带,一边满不在乎地解释道。
这副土制脚扣由钢筋、橡胶胶垫及皮带三部分组合,纯手工打造,乃石木匠专门针对椰树精心设计,并亲自制做完成的。
“靠,那另外的两、三成哪?”喜子听到这种几率,大为不满。
“那就靠你的技术了,好了,上去吧。”石锁儿站起身,催促道。
喜子只好将砍刀别在后腰带上,抬起左脚,将脚扣的弯钩前端卡在树干上,试了试受力程度,随后开始上行。
毕竟有专业的基础,他很快就适应了这种简便易行的攀爬工具,动作越发熟练起来,没一会儿功夫便上到了树顶。
雪豆和威威正在结伴闲逛,见人们聚集在海滩边的椰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