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江相》第187章


堂屋内,魏水盯着墨大的背影,若有所思。
走出院子,墨大这才抹了把汗,暗暗舒了一口气。
他是忠于魏水的,而且自信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比他还要忠诚。从在南昌府大牢里面拼死搏杀之后,被魏水放出来,他就认定了,只有跟紧了魏水,才有活路;只有跟紧了魏水,才有好日子过。
收买?哼,怎么可能呢?
即便墨大的确十分看好他,对那小子身上的儒雅、忍让和大局观念都十分的喜欢,但他们终究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也不知道自己刚刚为什么会鬼使神差的问起魏水刘睿的事情,但他却知道,这样的事情,魏水绝不会允许有第二次发生。
要谨慎啊!墨大!
墨大在心中暗暗告诫自己。
墨大办事的效率一向很高,不出两刻钟的时间,蒋承翰就已经被墨大找到,并且带到了魏水面前。
“你去做事吧。”魏水对莫大吩咐道,“我要……单独跟他聊聊。”
墨大低头应‘是’,悄悄地退出了屋子,顺手关紧房门。
“都竖起耳朵,好好听着里头的动静。”屋门外,墨大眼神凛凛如刀,冷冷的扫过值守在院中的如墨的成员,低沉着声音说道,“二爷的安危比什么都重要!只要里头有异响,不要管什么规矩,马上冲进去查看。听明白了没有?”
没有人回答,但墨大却满意地点点头,道:“不错。”
虽然没有言语的回应,也没有动作,但他们的眼神已经让墨大知道,他们已经明白自己的想法,并且会认真的处理好这里的事情,绝对不会让魏水少了一根儿汗毛。
屋内,蒋承翰单独面对魏水,不免有些紧张。
“坐吧。”魏水指指自己右手边,面西摆放的一张椅子说道。
蒋承翰深施一礼,谢过魏水,这才走过去,浅浅的搭了个边儿,正襟危坐在椅子上。双眼战战兢兢的看着魏水的方向,等候他的询问。
魏水笑了一下,身子侧倚在椅子里,目光柔和地看着蒋承翰道:“你不用太紧张!我就是想和你聊聊,随便说点儿什么而已。听说你今天跑遍了全城的大客栈?”
蒋承翰先是一愣,随后便有些尴尬的笑了,说道:“二爷说的是。”
对于魏水能够知道自己的行踪,蒋承翰起初是没有想到,但随即就释然了。魏水现如今常伴帝侧,深得圣眷。他手下的人在整顿锦衣卫的事情,也不是什么隐秘的东西。有锦衣卫这样的机构在手,想要知道自己一早上都干了什么,那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吗?
蒋承翰想得不能算错,但确实是有些地方想多了。
墨大在整顿锦衣卫没错,但为了不引起朱厚熜的警惕,他事绝不会也不允许墨大调动锦衣卫的人手为自己办事。一直以来,替他盯着京城动向的,都是如墨的成员。
而且,墨大的办事能力强,在这一点上也足够体现出来了。
裁汰下去的锦衣卫,并不都是残次品,也有一些对皇帝不够忠诚的锦衣卫精英。这些精英在被裁汰之后,很快,便被如墨吸纳为新血,由如墨特别的方式给他洗脑,教会他该忠诚于谁。
这样一些人的加入,无疑让如墨的实力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现如今京城之中,宫闱之外,魏水想知道什么事情,都是简简单单。至于宫闱之内……兴王府旧人跟魏水的关系都不错,在不影响到嘉靖皇帝统治的基础之上,很多太监都是比较喜欢和魏水这样的散财童子多多结交的。
魏水并不在意蒋承翰是否会误会,他叫蒋承翰来,实际上是为了另一件事情。不过,在交付给他之前,魏水还需要小小的考较一下蒋承翰的能力。
“我听说,刘睿忙着集中人力?你跟他关系不好吗?为什么要单独行动?”
魏水的语气始终十分平和,想要从语气中听出他内心的倾向,恐怕并不现实。
不知道是否因为这件事情,引起了魏水的不满,蒋承翰只能老老实实的回答道:“二爷,学生确实不愿意与刘睿一同集中这些同学。原因不是我们关系不好,实际上,我们二人平日里关系还不错的。只不过,学生觉得,有人有了钱就去花天酒地,那是他们自甘堕落。想要让他们回归正轨,非得等他们吃了亏,亦或是等他们把钱花的差不多了,才有希望。现如今想要将他们整合在一起,实在是不现实。所以,学生不想白白的浪费时间,才独自行动的。”
“哦?你这么想啊?”魏水的脸色比刚才更加友善了一些,他说道,“可是我听说,你在客栈大把的撒银子,可也把银子用的差不多了,能告诉告诉我,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吗?或者说,你想从客栈得到什么?”
蒋承翰解释道:“二爷,学生是商人出身,在商言商,只要得到的比投入的多,那学生就是赚到了。虽然现今看来,学生将身上的银子挥霍的差不多了,但实际上,学生却从这些客栈中得知了消息。赴京赶考的书生集中居住的几家店铺,学生都已经打点到了,日后要与这些人结交,说不得要通过这些客栈的伙计。而且,学生一届商人,怎么能够得到和他们结交的资格呢?但只要有伙计帮学生做个证明,说明学生也是赴京赶考的书生,他们便自然愿意和学生为伍了。”
“哈哈,你的想法……不错,很不错。”魏水点头笑道。确实对蒋承翰的想法十分满意,而且,他相信,如果叫停的晚一点儿,蒋承翰或许真的会给他一些难以预料的惊喜。
258 ·安排
虽然魏水很想知道蒋承翰会给自己什么样的惊喜,但对于他来说,将蒋承翰这样的人用于此次秋闱,无疑是大材小用了。魏水决定,派给他一个特别的任务。
“承翰,你知道张阳吗?”魏水扯开话题,状似无意的问道。
蒋承翰当即回答说:“回二爷的话,此人学生自然知道。前任一阵子大礼闹得最凶的时候,被调到南直隶去做南京的刑部主事去了。”
魏水点头,又问道:“那你可知道,他是因为什么被调去了南京?”
明代起初定都南京,自明成祖一代才将都城迁到北京,而南京则作为陪都存在。
设立陪都,主要有那么几个原因。
首当其冲的,就是明孝陵在南京,那是朱元璋葬身之地。身为太祖皇帝,即便是死了,也得有足够的荣耀。所以,南京虽然不再是首都,但政治级别不能降低,否则,朱元璋的格调就被带低了。
其次,是明代的疆域虽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但也十分广阔。而且,北部始终有元朝余孽作祟,蒙古的兵马时时侵扰,对大明的国都北京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样一来,皇帝不能全心全意治国,而要防着头顶上闹事。这么一来,远远的南方他就不太掌握的住了。设置个陪都,是为了能够增强对南方的控制力度。
其三,应当就是防患于未然了。万一要是子孙不孝,国都被北边的蒙古打了下来,那起码无论是皇帝还是太子,跑出来一个,就可以在南京坐镇。重新梳理国政,有能耐的可以反攻过去,来个中兴,最不济,也有那半壁江山不是?
南京作为陪都,既设置了五军都督府,又设置了六部、御史等等,除了比北京城少个皇帝之外,表面上也不差什么了。
但实际上,前面我们就说过了,大明朝廷,想要升官儿,必须得有三近才行!而南京,显而易见,无论是离皇帝、皇宫,还是皇权,都称得上一个远字。久而久之,倒是成了贬谪之所。
如果政敌太强大,杀不掉他,也不能逼人家辞官回家,那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逼到南京去,冷冻起来。等到他的气运过去了,大概这辈子都过完了。
所以,南京才有了诸如‘莳花尚书’、‘养鸟御史’之类的戏称,实际上,不过就是一群顶着官帽子的闲人罢了。
听魏水突然问起朝堂上的事情,蒋承翰先是有些不知所措,好一番思量,才犹豫着说道:“依学生之见……二爷,是不是因为张阳得罪了内阁啊?”
“得罪内阁?”魏水笑道,“你为什么这么想?”
蒋承翰说道:“张阳虽然不是新科进士,但他毕竟是陛下看重的人。在南昌的表现十分硬气,也获得了不少朝臣的好感。这么样的人,不留在中央,也不去地方,偏偏被安排到南京去养老……学生以为,除非是得罪了内阁,否则,没有其他的解释了。”
“嗯,你想的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