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江相》第176章


,此后,称呼兴献帝、兴王后为陛下的本生父母!一对父母可以有很多的孩子,但一个人只可能会有一对父母。既然承认兴献帝、兴王后是您的本生父母,那孝宗皇帝又是什么呢?皇考?皇考的解释很多,草民想得到,很多有识之士在仔细推敲过后,也一定想得到。这并不是说草民想到了,内阁的大学士们想不到,而是他们在陛下承认孝宗皇帝是皇考之后,就不会在意其他一些看起来细枝末节的问题了。更何况,兴献帝、兴王后本来就是陛下的本生父母,这个说到哪里去,陛下都是有道理的。”
朱厚熜听了魏水的解释,越听越兴奋,到最后,便是忍不住拍案称好,高兴地说道:“魏先生啊魏先生,朕得魏先生,真是恰如周文王访得太公,汉高祖得遇张良。想来,太祖皇帝与青田先生、成祖皇帝与缁衣宰相,怕也不过是如此君臣相得了吧?江湖宰相?大明江相……你果然是大明难得一见的江湖宰相啊!这么一来,只要内阁承认了本生父母一事,朕看似是退却了,妥协了,但实际上,却给自己留足了日后进步的路。真是太妙了,妙不可言呐!”
魏水听罢,丝毫没有沾沾自喜。这样的场面,是他早就已经料到的,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更何况,他还有后面的话呢。
为了今天的这一番答对,早在他向杨廷和示好,提出制造意外焚毁清宁宫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准备了。为此翻阅了多少的古籍、史册,已经不需要统计,反正直到现在,看效果,都还是不错的。起码,朱厚熜看起来很开心不是吗?而且,商量下的结果公布下去,杨廷和等人在一段时间之内,都是会觉得很开心的。
大家都开心了,皆大欢喜,有何不好的?
这样,他再把后面的事情说出去,虽然对前事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却是一个小小的铺垫,至于作用,就要慢慢的看了。
“陛下,刚刚草民说过了两件事情,还有第三件事情。这第三件事情就不太重要了,只不过是听说清宁宫是本朝很重要的宫殿,但现如今却被大火焚毁,在草民看来,应当是名字取得不好。清宁二字,有息事宁人之意,但陛下身为天子,需要对谁息事宁人呢?天降大火焚毁宫殿,并非说一定是陛下的错,或者是内阁的错,在草民看来,未必不是这宫殿的名字取得不对。”
“哦?名字?”朱厚熜听罢细细琢磨,也觉得这个‘清宁’的名字实在是不太好,“那依魏先生的意思,应该改为什么名字呢?”
魏水回答道:“陛下,草民层仔细琢磨过,清宁二字,息事宁人之意,之所以被上天焚毁,极有可能是上天不愿意见到陛下如此息事宁人。所以,草民以为,新取的名字应当彰显陛下的威仪。所以,草民以为,应当用‘建极’二字。”
“建极?”朱厚熜将这两个字细细琢磨。
之所以要提出这么个名字,只是魏水记得之后的故宫三大殿里头,有介绍说保和殿曾用名建极殿。保和二字也有一些不够霸气,反倒是建极两个字很不错。而且,他为此也翻阅了古籍,并且找到了出处。
不过,以朱厚熜的水平,恐怕用不着他将话说的太明白。
果然,他提出这个名字之后,没用多久的工夫,朱厚熜就猜到了他的用意。
“建极二字,是否是出自箕子《洪范》之中的‘皇建有极’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朕理解,应当是……极是指中道,法则,意思是君王建立政事要有中道,基本是不偏不倚,取中庸之意。这句话所要表达的就是……”
“陛下为天下之主,自然应该威仪远播,由您来指定的法则,才是天下应该遵守的法则。”
242 ·输棋只因出车迟
建极殿的定名提议让朱厚熜十分满意,但似乎是为了显示自己作为皇帝的威风或者是才华,最终定下的名字却改了一个字,定名为‘皇极殿’。
当然了,或许这样更显得皇权鼎盛,暗合了朱厚熜此时的心意。
过了正月十四就是正月十五了,月圆之夜,就算是无家可归,在京的部属魏水也尽数给他们放了假。因此,简陋的小院里头,只有坚持不肯离去的墨大陪着他。
庭院里,魏水对着满桌子的佳肴,却显得没什么胃口。随意的翻着手里的书册,墨大看到封面上写着礼记。
“二爷,今天过节,还要琢磨这些?”墨大替他倒上酒,关心的问了一句。
魏水翻了一页,头也不抬,答非所问:“今天宫里应该挺热闹的,不知道陛下现在是不是在赏花灯啊。”
墨大对于魏水过节还要看这种书不是很能理解,印象中,前几天魏水好像才跟他提过,这次面圣之后,就可以清闲上一段时间了。
似乎觉察到墨大的疑惑,又似乎是觉得人家墨大留下来陪自己过节,自己却捧着本礼记在这儿看个没完,的确是有些冷落人家了。魏水随手放下书册,吩咐墨大在桌旁坐下,端起酒杯,邀他对饮。
终于被人重视到,墨大还是很开心的,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放下酒杯的时候,却发现魏水似乎心情不太好的样子。
“二爷,您有心事?”这本不是做属下的应该过问的事情,但墨大看魏水有事情不吐不快的样子,自己心里就也觉得不太舒服了。
魏水原本就是打算把他留在京城的,日后如果能够安排他进锦衣卫当然最好,如果不能,也会给他安排一个说得过去的前程。怎么着,也得是个小武将吧?多了解一点儿朝堂上的事情,也许不能帮他站得更高,但绝对可以帮他活得更久,倒也是一件好事。
心里如此思量着,魏水问道:“墨大,你对朝堂上现如今的局势怎么看?”
墨大楞了一下,似乎没有想到,魏水会问自己这个问题。但既然问到他了,他也就是略略思索了一下,便回答道:“依属下浅见,现如今,虽然依旧是内阁把持朝政,但陛下总有一天会获得实权,到时候……”
“为什么?”魏水突然打断他的话,问了这么一句。
墨大张大了嘴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内阁占据主动地位,处处压制着皇帝,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的事情。至于朱厚熜总有一天会获得实权,那纯粹是因为墨大相信魏水实力啊……可是这样的理由,让他怎么说?
魏水轻轻的摇了摇头,对墨大的表现并不满意,但还是顺着他的话,给他分析道:“内阁不可能永远占据主动。之所以现在看起来朝政是由杨廷和为首的内阁把持,那是因为他在朝堂积蓄了几十年的力量,有很多人希望跟着他,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一旦他们发现,杨廷和其实并不能够完全对朝政做主,不一定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时候,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离开,转而扑向更好的一棵大树。”
墨大虽然理解这个意思,但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二爷,在您看来,所有人都是如此吗?就没有例外?”
“没有例外!”魏水的回答十分的笃定,“朝堂之上无父子,懂什么意思吗?站在朝堂上,你首先不是你自己,而是你身后的团体。这种时候,亲情、友情,都不重要,全都不重要了。你所需要考虑的,只有两个字,一个是名,一个是利。等你观察久了,你就会发现,肯主动舍弃眼前的利益,只有两种可能,其一,他是为了更大的利益;其二,他是为了换取一个好的名声。即便你说有些人并不想这么干,但是你要知道,在朝堂上,你不可能是孤立的,孤立就意味着所有的人都看你不顺眼。你必须要有帮有派,才能够站得更高、站得更久的。但一旦加入了某个团体,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个团体不是死的,它有思想,有追求的东西,如果你不能够完全掌控它,它就会主导你的选择、判断、走向,乃至是生死。”
“可是,如果能够完全掌控呢?就像……就像杨廷和。”
魏水听罢,嗤笑一声,摇了摇头道:“你还是不明白,杨廷和并不能够完全掌控他的团体。因为无论从大了说,从小了说,他都有两个弱点。”
“弱点?”
“从大了说,杨廷和虽然把持朝政,但他没有兵权,咱们这位陛下可一点儿都不傻,登基伊始,就已经在慢慢的掌控军队了。没有军权,杨廷和就翻不出多大的浪来。而且,较之前朝,陛下显然更加重视文官的利益,而压制在正德朝过于膨胀的武官。这样,有很多想要取代杨廷和做老大的人,会脱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