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魔尊》第684章


,非常名。是说道可以说它是道,但所言的道就不是那个道了。
名可以给它命个名,但所说的名就不是这个东西了。因为道本无名,人强名为道,无名之时,人们可以把它命名为色、空、有、无、魔、神、鬼、虫、家、男、黑等不可尽说,总之无所不可名,如人们一开始把它命名为魔,后人们就认为它是魔了,所以说,它不是道,只是强安一个假名叫作道。
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我们明白了业有三报的道理,不仅知道干坏事作恶之人,终有报应,而且能真正做到多行善积德,不干坏事的而终得福报的结果。
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间圣人,烹凡炼圣之大冶洪炉。若最初不以因果是究,则通宗通教之后,尚或有错因果事。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超升无由矣。且勿谓此理浅近而忽之!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
世有倡(宣扬)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及与勤劳修持之法,只以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为护身符。而不知已著于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便非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之意。况彼借此以遮懒惰懈怠之迹,不以真修为事,唯以空谈争高。待至业报已熟,阎老当以最上供养,敬此一切不著、一切皆空之人。于斯时也,不知尚能皆空、不著与否?吾人当于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同彼受阎老之最上供养恭敬也。
即是前生作孽今生报,今生作孽下世报。这种因果报应,同样分福报和祸报。有的人前世行了善,积了德,犹如在银行存的款还未用完,故转到今生来用,故今生享福。如他今生虽然享福仍行善积德,银行存款越来越多,利息也越来越多,故下一世仍然是享福之人,为福报。
有的人上世作的恶太多,或者老来作恶,当世清算不完,这一世就苦。如某人对前世的恶,后世的苦认识不到,继续作恶,那他下一世还要继续受苦难;如其及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改恶从善,或许当世即会转运,通过努力化苦为甘。
第657章 三才之奇门(二)
一切众生,心性原同,而其身心受用,苦乐悬殊者,以宿世之修持不一,致今生之感报各别也。故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感应篇云,祸福无门; 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君子乐天知命,不怨不尤; 聿修厥德; 自求多福; 以期消灭宿业,培植来报也。世之最可怜可悯者,莫过于贫无衣食之瞽目残疾人。均是人也; 人皆眼目明了,彻见一切,彼则虽处光天化日之下; 无异暗室幽谷之中。
人皆手足完全,随意动作,彼则肢体残缺; 诸凡不便。如是之人,又加以无家室以庇身,无衣食以养体。彼等同为天地父母之所生; 固为吾之同胞。吾人幸受天地父母之所覆载; 而境遇稍亨。若不设法,令彼身有所托,心有所依,俾其宿业消灭,来报胜妙; 便失天地父母平等生育之心,兼负天地父母锡吾福乐安适之念。
况乎博施济众,老安少怀,视民如伤; 恩先无告; 古圣贤无不提倡而躬行之,以为天下后世法。岂可不仰体天地圣贤之心,以行一视同仁之道,而漠然置之乎。以故一亭王居士,特发大心,纠集同志,立一残疾院,于上海南车站附近,俾彼无家可归之残疾人,安住其中,供其衣食; 以尽天年。有手足不完具者,派人照护,其有目能视,手能作者,随彼身分,作诸工业,以稍贴补其服用。又请通达佛法之人; 数日一往其中,为彼演说改过迁善,闲邪存诚,信愿念佛; 求生西方之法。
俾彼等了知前因后果,聿修厥德; 一心念佛,以期往生。庶可永离娑婆生死轮回之苦,常享净土常乐我净之乐; 其为彼等虑者; 可谓恳切周挚; 至极无加矣。然人众既多,所费实繁; 端赖富有力者,发同体之悲心,捐无尽之宝藏,补天地化育之遗憾,培自己庄严之法身,则幸甚幸甚。
即是报应来得快叫速报。如昨天做坏事今日遭恶报,上午做坏事,下午遭恶报,或者九点作坏事,十点就遭恶报。因果报应不仅只是恶报,福报也如此,只要你做了善事同样得速报。
速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此人上世作的恶,这一世还未了结,而他更加变本加厉,干了更加伤天害理惨无人道之事,如有的杀人放火,有的行窃抢劫,有的暗害别人,有的贩毒吸毒,有的卖假酒假药毒害群众,有的行贿贪污,有的诈骗钱财……后来被押上历史审判台,有的被判刑,有的被枪决,有的或者遭祸而伤残,或夭亡。忘恩负义,知恩不报,反而相害,这种人得恶报也特别迅速。
如有一个人,她在特别困难时,本人无饭吃,无房住,孩子无钱上学,丈夫的饭碗也丢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老人出来帮助她安排工作,并且借房给她家住,有了饭吃,有房住,孩子上了学,她不但不感谢老人的救命之恩,反而黑了良心,贪污老人的钱,结果苍天有眼,让她跌断手,看她还贪不贪。
又有一人,多年来,他有困难,其朋友总是无私帮助他,心有贪念,就起黑心,有一天他一手拿着其朋友给的钱,一手就要害其朋友,相害未成,又对朋友进行敲诈钱财,当朋友看出他良心坏,就警告说:你这样做,定遭恶报,结果不仅家中凶灾未平,第二天本人突然腿断痛得要命,后又突生奇病。
还有一人,他找到一个如花似玉的对象,对象遗憾地说:你什么都好,就是多了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他听后,回家就磨了一把锋利的刀,并写了一张纸条:母亲,不是儿子不孝,你老人家八十多岁了,该上天享福了。然后把刀和纸条藏起来。奇怪的是那是四月天气,这一天万里无云,突然乌云盖顶下起倾盆大雨,接着就是雷呜闪电,一个炸雷把这个企图杀害老母的不孝之子打得七窍流血而丧命。
其老母痛失其子后,收其遗物,发现枕下面有利刀和纸条,才知其子遭雷打是报应。因此,忘恩负义之人,极易遭凶速报。
佛门讲因果报应,确有至理。凡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如农之播种,种豆必然结豆,种瓜定是结瓜,毫无虚假。今观世人得福报或遭恶果者,均有原因,只缘世人不细心观察耳!从古至今书中都有记载,善恶报应不爽毫发,余素览世俗故事,每读至得福报处,顿然心欢!遭恶果者无不毛骨悚然,其因果真如立竿见影、桴鼓发声,为善为恶影响显然。故选录因果报应,以醒世人,如能细心体悟,力行善道,获福非浅!
倘行不善,业缘日积月累,待至恶贯满盈,报应临头岂不赫然!不过善恶报应迟早不同,到时必然应验。有人说:某某并未行善,反而发家致富;某家仁善好施,出现事业蹇滞,这是何道理?这种情况常有见之,作恶发家,只因祖宗积有善德,德泽浓厚,阴在子孙,故而享福。如银行蓄有存款,任意取用,可祖德耗尽,存款取完,福泽随之消失。为善之家,如果祖有业缘,虽然不顺,但是恶迹去完,定然发福。古有楹联曰:为善不昌,祖有余殃,殃尽必昌;作恶不灭,祖有余德,德尽必灭。见闻录所载事迹,昭明着目,世人能改恶向善,必然后裔昌盛,福禄绵延。
只见金、木、风、火、土五星之精,纷纷飘落在梧桐树上。顿时,仙乐飘飘,香风习习。又见瑞气千条,霞光万道。天空彩屏开处,祥云托着两只美丽的大鸟,翩翩降落在那棵梧桐树上,其余诸鸟纷纷飞集在各处树上,朝着两只美丽的大鸟齐鸣。伏羲见到如此奇异现象,忙召来辅佐他的木神句芒问个究竟。句芒笑着对伏羲道:这两只最大的鸟,就是凤凰呀!
很久很久以前,凤凰只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鸟,羽毛也很平常,丝毫不象传说中的那般光彩夺目。但它有一个优点:它很勤劳,不像别的鸟那样吃饱了就知道玩,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
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觅不到食物,都饿得头昏眼花,快支撑不下去了。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拿出来分给大家,和大家共渡难关。
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