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的逆袭》第326章


的火枪产自崇明工坊,因为只有一台老旧的机床钻制枪管导致产能有限,一支补充不起来。长枪大刀之类的倒是不少,可是没有火枪兵的支援,单靠长枪兵单一兵种根本无法和敌人正衡。现在虽然有一营弓箭手,可是弓兵们严重缺乏训练,射箭的准确度差得远。
新兵训练才不到一个月,就连阵列都没有训练熟悉,这样的战斗力又如何和敌人作战?现在的岱山军步兵拉出去恐怕连李成栋属下的绿营兵都打不过,当然那五千老兵例外。可是编组新军时,五千除了保留两个营以外,其他人都作为军官和新兵们混编了,也就是说现在能拉出去作战的也就两千人。
况且攻城作战向来消耗极大,拿扬州之战来说,一个月的作战,死在扬州城下的清兵就有四五万人。而现在的崇明哪里打得起这种消耗战啊。
水兵两万余人中倒是有一万多老兵,可这些水兵是保护崇明岛的根本,是控制大洋的基础,任思齐万万不会把他们用在无谓的消耗战中。
所以对现在的崇明来说,李成栋部占据了吴淞口,就如同一根刺卡住了喉咙,虽然痛苦却一时没有办法把这根刺取出来。
“都督说得对,咱们现在打不起这种攻城战啊。”李彦直叹了口气。
“那也不能就这么算了,我带着船队去轰他娘的,怎么也得出了这口恶气!”茅十八气愤的道。
任思齐现在有一种预感,要有大事发生。在满清攻下了南京之后,接下来应该颁布剃发令了吧,然后江南各地爆发出了抗清浪潮,嘉定三屠,昆山屠城,江阴八十一日,等等,不过具体那一日爆发的任思齐却记不清了。一场大雨隔绝了长江两岸的联系,也许雨停之后,就会有消息迅速的传递回来。要知道早在刚撤回崇明之后,敌情司就往各地派出了许多细作打探消息。
任思齐预感的没错,就在雨停的次日,一艘江船从长江上游驶回,带来了江阴抗清的消息。
任思齐火速召集都督府诸司长以及将领们议事。
“诸位,清廷下令剃发,江阴起兵的消息大家都知道了吧。接下来,苏州、常州、嘉定,恐怕起兵反清的会越来越多。咱们崇明该怎么办?”任思齐介绍了一下情况,向诸人问道。
“还有什么好想的,立刻出兵攻打吴淞,杀了李成栋之后再攻打松江府。”茅十八首先道。
“茅统领说得对,既然各处都起兵反清,咱们崇明不能放过这么个机会,咱们应该攻下距离咱们最近的松江府,响应各地义军。”刘肇基点点头,同意茅十八的建议。
“我也同意出兵,不过咱们没必要硬打吴淞,可以乘船绕到金山卫,听闻金山卫的明军还未降清,咱们可以和他们汇合,从那里攻打松江。李成栋肯定不会放任咱们打下松江府,咱们可以趁他出兵时和他野战消灭他,这样就没必要攻城了。”镇抚司司长宋立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不错啊老宋,这个法好,比硬攻吴淞强。”茅十八笑眯眯的重重拍打了宋立本的肩膀一下。
“哎,我说茅统领,你想拍死我吗?”宋立本疼得呲牙咧嘴道。
众将议论的热火朝天,不一而同的都赞成出兵,而出兵的方向自然是距离崇明最近的崇明府了。
不过任思齐观察到,参谋司司长李彦直和统战司司长阎尔梅一直没有说话。
“怎么,阎先生怎么看?”任思齐笑问阎尔梅道。
“诸位将军说的很有道理。属下只是一介文人,让我舞文弄墨还行,参谋军机就非属下所擅长了。”阎尔梅谦逊道,“不过如今各地群情纷纷,正是英雄用武之时,我崇明自然不甘寂寞。”
任思齐微笑着点点头,接着看向了始终没有发言的李彦直。
“属下倒是有不同的看法。”李彦直一句话让其他人纷纷皱眉。
第四百二十一章 游击战
“你不同意出兵吗?”茅十八瞪着李彦直问道。
“倒不是不同意出兵,”李彦直微笑了一下,“而是我有些问题想问大家,那就是咱们出兵能得到什么好处?就算打下来松江府又能得到什么好处?若是清军大举来攻,咱们打下松江府又能守得住吗?若是守不住,像扬州一样又得撤退,那咱们何必要去打?”
李彦直几个问题问的众人纷纷发愣,让本能就要去反驳的茅十八闭上了嘴巴。是啊,要是打下来守不住还不是白打,就像扬州一样,平白耗费了数千兵力,带回的却是二十来万的累赘。
“难道现在咱们打不过清兵就不打了吗?那为什么不干脆去投降!”宋立本冷笑道。自从李彦直加入岱山军以来,在岱山军中的地位急剧升高,让宋立本隐隐有很大的威胁感,一年前宋立本基本上是岱山最重要的谋士,任思齐凡事都会征求他的意见,现在却被李彦直取代了去,让宋立本如何能够服气。
“我也没说不打,而是觉得直接攻城略地的话对咱们好处不大,我再想咱们该怎么做才能对崇明最有利!”李彦直耐心的解释道。
“彦直兄,莫要卖关子了,还请直言的好。”阎尔梅笑道。
“我还没想好啊,”李彦直苦笑着摊了摊手,“不过我觉得直接攻打松江的话对咱们岱山未必有利。”
“切,没主意说个甚!”宋立本不屑的扭过头去。
“呵呵,彦直兄考虑的未尝没有道理。不过以在下看来,未必凡是都要以利为先,拿刚才彦直兄举的扬州之战为例。在彦直兄看来,扬州之战与咱们并无好处,可是以在下看来,恰恰相反。”阎尔梅收起了笑容,郑重道,“扬州之战,首先解救了数十万扬州百姓的性命,若是无都督决断力守扬州,满城的百姓必然会受到清兵的屠杀。古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更何况救了数十万条性命。”
“很多人看来都督守扬州得不偿失,其实恰恰相反,扬州之战给都督带来巨大的声望。现在整个大明谁不知道都督乃是大明第一战将,要不为何弘光帝被俘前册封都督为越国公,还不是指望着都督能到杭州再次力挽狂澜。”说道弘光帝,阎尔梅略有点尴尬,毕竟当弘光的圣旨到达崇明时,就连他也劝阻任思齐不用发兵去杭州,现在弘光被俘他也得承担一部分责任。
“所以,现在都督的这个名号现在就是咱们最大仰仗,只要咱们出兵,各地百姓肯定望风景从,清兵虽然人多马壮,可是江南百姓数千万,他们杀的光吗?”阎尔梅说着两眼冒出了精光,好像看到了岱山军一出,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跟从在岱山军背后,把满清杀得落荒流水的情形。
“咳咳”任思齐不禁苦笑了起来,阎尔梅果然不愧是个文人,是个词曲大家,想象力真是丰富啊,也太瞧得起自己的影响了吧。
“用卿说的固然有道理,”李彦直微微一笑,“可是不知用卿想过没有?咱们崇明现在虽然有四万兵力,可是能派出去的却没多少啊?那些新兵还未训练好,派上战场岂非让他们去送死?咱们总不能让茅统领开着战船去打仗吧。”
“为啥不行?我手下的巨舰大炮不是吃素的。”茅十八插言嚷嚷道。
“可是若是再等上一段时间,哪怕只是两三个月,等咱们新兵练好,再攻城略地未尝不可。”李彦直没有理睬茅十八,继续道。
“可就怕没等咱们练好兵,各地义军会很快被清兵扑杀呀。”阎尔梅叹道。
任思齐微笑着听着众人的辩论,内心里却笑开了花,若论谋略论对大势的把握,李彦直和阎尔梅均是一时之选,都是不错的谋士。可是阎尔梅在史可法幕下才能卓绝却不被史可法重视,李彦直在另一个时空更是籍籍无名。这天下的有才能的人何其之多,可是大多数人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想必都督心中早拿定了主意,却不知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阎尔梅恭敬的对任思齐道。
“哈哈哈,用卿兄和彦直兄说的都有道理,”任思齐笑道,“我是这样想的,兵咱们肯定要出的,剃发令一出,江南各地烽火连连,咱们崇明岂能错过这个时机。不过出兵归出兵,却不一定要攻打松江府,不一定非要攻城掠地。”
“不攻城略地出兵作什么?”茅十八不解的问道,其他人也都露出了同样的疑惑。
“因为我决定打上一场游击战!”任思齐笑眯眯的说道。
“苏松常和浙江一带地域广阔,河道纵横,水网密布,以满清的兵力只能控制主要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