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长安城下》第294章


高仙芝那种明显是处女座的人怎么可能会接受呢?
虽然他看到那封自荐信之后激动不已,但是看到封常清真容后,嫌他相貌丑陋,不愿接受。
第一天失败后,封常清没有灰心,第二天再次投书。
高仙芝不好意思拒绝地那么直接,但是他下意识地打量了一下封常清的脚:“侍从已录取够了,暂时不需要了。”
封常清一眼就看出来高仙芝是在嫌弃他的外貌,于是也有些不太高兴,说:“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一定要拒绝呢?相比于看容貌录用人,将军不觉的学识更重要一些吗?”
“您还是考虑一下吧!”封常清补充道。
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个份儿上,高仙芝还是拒绝了他。
老封依旧不放弃,他每天都在高仙芝必经的路上等候;等不着就去他家门口等。
高仙芝被他磨了一个多月,没办法就把他录取到侍从中;但是也不曾重用他,就把他一直扔在那儿了。
天宝初年,达奚各部叛乱,从黑山以北,直到碎叶城,玄宗命夫蒙灵詧前往平叛。
夫蒙灵詧派高仙芝率领两千名精锐骑兵从副城向北,直至绫岭下截击叛军。
达奚部因行军劳顿,人和马都疲劳,因此几乎被唐军全部俘获或杀死。
与此同时,封常清在帐中私下写好捷报,捷书中详细地陈述井眼、泉水、驻军地点、胜敌的情况和战术,条理分明。
高仙芝想说的,封常清都周到地替他讲出来,高仙芝因此大为吃惊,便马上采用。
回军后,夫蒙灵詧迎接、慰劳他,高仙芝换上戎装去拜见夫蒙灵詧,当时的判官等人争着问他:“此前送来的捷报是谁写的?您帐下怎么有这样的人才?”
高仙芝回答说:“是我的侍从封常清。”
他们都很吃惊,没想到能写出这样一份捷报的人,居然是那个瘸子封常清。
赶忙把他请了过来,施礼让座,并和他谈话,认为他是奇才。
从此,封常清于是逐渐有名气。
因为击败达奚之战有功,封常清被授任叠州戍主,仍任判官。
这次攻打小勃律国,负责提供地图和军事部署的人就是封常清。
这次的捷报也是他负责撰写的。
封常清因从战有功,高仙芝便请奏他为庆王府录事参军,充节度判官,赐紫金鱼袋。
不久,又加朝散大夫,专门负责四镇的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田等事宜。
封常清有才学,办事果断、对事情的分析一针见血;而且他治军极严,不亚于哥舒翰。
他任留后使时,高仙芝R母之子郑德诠已为郎将,R母也住在内宅,高仙芝对郑德诠更是视如兄弟,家皆委任于他,所以郑德诠在军中的威望很高。
封常清每次办事回来,诸将都前去拜见,唯独郑德诠傲漫无礼;是个以貌取人的人,一直瞧不起封常清。
多次当众嘲笑封常清的腿,有一次甚至骑马从常清身旁走过;因为封常清是跛足,不能骑马。
不仅如此,他还多次笑话封常清的眼睛是斜视。
高仙芝应该也有所耳闻,但他总是充耳不闻。
叔可忍婶不可忍,封常清在忍受了对方一个多月的****之后,反击了。
封常清到了使院,派人把郑德诠召来,每经过一道门,就让人把门关住;见面后,封常清起来对郑德诠说道。
“我确实出生卑微,也不如你有后台;但是中丞命我留任后方,整个后方就应该听从我的调配。
“但你作为郎将,为何多次在众人****封某?”
两句话把郑德诠堵得哑口无言。
“你这并不是在****我个人,而是在藐视军威。按照军律,杖六十。”
封常清说,左右副手立刻上来把郑德诠脱了出去,狠狠得打了六十军G。
郑德诠一向养尊处优的,六十军G下去,直接被打得连气都没有了。
左右副手将郑德诠脸朝下拖出去,这个时候,高仙芝的母亲和R母才得到了消息。
她俩在高仙芝的门外号啕大哭,想要救郑德诠,但已来不及了。
高仙芝看到时,郑德诠就已经死了。
他因为被打得血R模糊,又被拖了出去,脸都没法儿辨认了。
但是封常清做的没错,高仙芝也无话可说。
他看到走过来封常清的时候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封常清也心照不宣地没有主动提起。
但是整个军营几乎都听见了郑德诠鬼哭狼嚎的声音,从此军中再也没有人敢挑衅封常清的威严,军纪也从此为之一肃。
第381章 胡人戍边
边疆因为有了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这是唐朝名将的镇守,算是暂时安定了下来。
距离安史之乱还有不到十年的时间。
可是整个朝堂已经乌烟瘴气。
今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玄宗下了一条让人难以理解的诏书。
他让文武百官齐聚尚书省,然后大家一起挑选每年藩属国进贡的贡品;正常情况下都以为他是要送给杨贵妃,毕竟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杨贵妃。
可……这次并不是。
他把文武百官挑出来的供品装车送到了李林甫的家里。
而且玄宗还把李林甫的家作为临时朝廷。
百司都在李林甫宅第集合,台省居然空无一人。
只有左相陈希烈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没有一个人和他一起。
这个时候,李林甫的儿子李岫正好在朝廷担任将作监,他总觉得自己老爹这样风头太盛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但是他又不敢直接跟自己老爹说,每天惶惶不可终日。
有一天他跟自己老爹游后园,刚好看到杂役在修剪院子里的花草;于是指着那个杂役跟他老爹说。
“大人您一直处于政治的核心,为相多年,结怨满天下。”
“如果有一天祸至,恐怕想做一个杂役都不太可能。”
李林甫很不高兴:“天下大势就是如此,我也是被卷进来的,我没有办法。”
李岫看到自己老爹生气了,也不敢再多说。
只能说李岫的妈教育的好,不然就他老爹这样的,怎么可能教育出来一个三观这么正常的儿子。
在李林甫之前,丞相皆以德度自处,从来不会把权力扩大到这种程度;也因为他们忠心为主、与世无争,从来不惧怕会有人针对他们。
无论是出行还是上朝,身边儿不过一两个侍从而已。
士民们在街上撞见他们,也不会躲避,就像普通的官宦人家一样。可是李林甫因为把朝堂内外都得罪了个遍,再加上报状一直在公正客观的评价他。
导致百姓们对他都没什么好印象。
他自己也不是不知道,他当然会担心自己会不会被人刺杀。
所以,他出门的时候,最少准备一个步兵和骑兵混合而成的、一百多人的队伍为左右翼,整得跟皇帝出行似的。
而且他出门的时候,会让人提前清场,而且一直把百姓们驱逐到距离他一百多步之外的地方;即使他根本不走那边。
当然,像这种贪生怕死的人,对自己的姓名都是很看重的。
他家弄的就跟一个军事堡垒似的,整个地面都是用大块儿的石头垒起来的;墙壁也是用厚厚的石板制作的。
唐朝的建筑大多以夯土和木质为主,很少会有人用石头来建房子;一方面是因为石头开采不容易、这样做的房子价值非常贵,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石头太沉,唐朝的粘合剂根本粘不牢。
李林甫完全不care,他家的墙是照着长城建造的,墙体足足有一尺多厚;石块儿和石块儿之间咬合的非常紧,完全不担心坍塌的问题。
尽管这样,他还是派人严加防守;不仅如此,他每夜都会不停的变换自己的房间。
有时候,他家里人都找不到他在哪里。
这就是明显的被迫害妄想症啊!
这是病、真得治。
不过他也是活该,人生就这么四五十年,原本可以当一个好官、千古留名,他非要当一个遗臭万年的千古J相。
不光干预政治,还试图架空玄东;整个朝堂、禁中,除了高力士之外,全都是他的人。
如果不是高力士一直暗中保护李亨的话,性格懦弱的李瑁应该就会成为下一任傀儡皇帝。
大唐绝对会提前覆灭的。
天宝六年末,唐朝边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