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雇佣兵之王》第312章


如果使用渔船本体,遇到大号的鲸鱼,即使渔船本身也容易被拉翻了。而渔船被拉翻了,那就是彻头彻尾的灾难了。因为,船舱进了水,容易导致渔船沉没。
所以,早期的捕鲸者们,宁可用小艇来捕鲸,也不愿意用渔船本身来捕鲸。只有到了后世,出现了钢铁结构的重型渔船,也出现了捕鲸炮这样的先进设备,才会放心使用渔船本身去拖鲸鱼。因为,面对庞大的钢铁结构的捕鲸船,鲸鱼根本翻不起浪花来。
马林派人在弗里斯兰渔民里,挑选了30名勇敢的年轻渔民,驾驶一条一百多吨的渔船,带着两个小艇和几副捕鲸标枪和缆绳,到北海海域去试验捕鲸去了。
在未来马林在占领南塔克特岛后,肯定要在那里建立捕鲸基地的。有了捕鲸基地,就可以大规模地捕杀鲸鱼,获得鲸油和鲸肉。这些东西,都是很重要的物资。鲸油可以用来作为灯油照明,也可以用于制革,还可以用来作为润滑油,甚至可以用来制作蜡烛。而鲸肉,用盐腌制好后,可以作为粮食储存。
最关键的是,捕鲸成本低,只要捕杀到一条鲸鱼,就可以获得海量的鲸肉和大桶大桶的鲸油。
而且,鲸肉味道不错,不像鲨鱼肉那么难吃,据说和牛羊肉差不多,营养也丰富,实在是不错的食物来源。
而大量的鲸油,也因为成本低,可以得到大量的应用。除了可以用作灯油、制革、炼钢和做蜡烛,马林非常看重鲸油作为润滑油时的耐高温特性。
前世,马林看到过网上一篇文章,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开始广泛禁止捕鲸之前,抹香鲸鲸油机油,曾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耐高温的润滑油,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变速箱润滑油(简称ATF)。使用鲸油座位润滑油的自动变速箱,很少需要更换ATF,反之则需要经常更换。
机器在发动起来后,温度必然是很高的。因为,动能很容易转化成热能。普通的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容易氧化,产生大量的油泥和酸性物质,损害机械本身。
早期的蒸汽机还好,因为转速慢,无法产生太高的温度,看不出高温对于润滑油的影响。等到了内燃机时代,因为转速的大大提高,加上燃料在封闭的高压环境下燃烧,非常容易产生几百度的高温。这时,润滑油耐高温的要求立马呈现了出来。
即使是温度不太高的低速蒸汽机,普通动植物润滑油也是容易氧化的,需要经常更换。但换成不易高温氧化的鲸油后,润滑油就可以长期不用更换了。
而且,鲸油便宜啊。随便杀死一头鲸鱼,就能获得大桶大桶的鲸油,成本很低……
想到这里,马林迅速改变初衷,决定放弃从埃及获得蓖麻油。鲸油的效果不比蓖麻油差,而且成本低很多。比较之下,还不如用鲸油了。
况且,这个年代,欧洲捕鲸业尚未兴起,海洋里多得是鲸鱼,凭借马林组建的捕鲸队伍,很难把鲸鱼杀到危险线以下。鲸鱼被大量屠杀,是在捕鲸炮和钢铁渔船出现后,才被大量屠杀的。捕鲸炮射程远,速度快,还带有瞄准器,鲸鱼很难逃脱追杀。这种东西,才是鲸鱼的死敌。马林推广的人工捕鲸,效率是比较低的。但即使如此,捕鲸所获的鲸肉和鲸油,也是大大够用了。毕竟,这个年代,还不是工业时代,对鲸肉和鲸油的需求不是很大。
马林亲自赶赴埃姆登港口,接见了一条船上的渔民。然后,这条渔船上的30名渔民,就被马林派去北海上按照马林的“指导意见”尝试去捕杀鲸鱼了。
为了安全起见,马林建议他们一开始从捕杀小型鲸鱼开始练手,熟练了再去捕杀中型鲸鱼。最后,等到实在太熟练了,再考虑捕杀大型鲸鱼。
事实上,这个年代因为基本没啥人捕鲸,中小型鲸鱼数量也非常多。光是中小型鲸鱼,就足够渔民们捕杀了,根本不用冒着危险去捕杀大型鲸鱼。
而且,大型鲸鱼身躯太过庞大,也难以拖拽和处理。不像中小型鲸鱼,比较容易处理些,也不容易出意外。
鲸鱼基本都是以其他鱼类为食物的,凡是鱼虾众多的地方,必然会有鲸鱼出没。北海地区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鱼类众多,也必然有很多鲸鱼在此捕食。所以,马林不担心这些渔民碰不到鲸鱼,只担心他们技术过不过关。毕竟,捕鲸真的是个要求不低的技术活儿……
等这条船上的渔民们熟悉了捕鲸,马林觉得,南塔克特岛和马萨葡萄园岛的航线也差不多开通了。到时候,马林就会组织更多的渔民,交给这批最早的捕鲸渔民们去教导,然后派往南塔克特岛捕鲸。
北海地区毕竟是多国共用的渔场,各国渔民很多。只要别国渔民学会了捕鲸,肯定会影响马林麾下的捕鲸船的利益。
而北美沿海地区则不一样,那边只有乘坐独木舟的印第安人,捕鱼者很少。自己派船队去那里,不仅可以捕杀到大量的鲸鱼,普通鱼类也是捕捞不完。只要在那里建立捕鱼基地,不仅可以为殖民北美的殖民者提供充足的食物,还能把鱼肉加工成咸鱼干运回欧洲作为粮食补充。这样一来,东弗里斯兰伯国就再也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而且,还有用不完的鲸油用于各个行业。
所以,这艘新成立的捕鲸船,尽管只是开始尝试,未来的意义却极为深远。只要尝试成功,马林未来就有用不完的鲸油和鲸肉了,也能迅速在北美东海岸站稳脚跟,继而向内陆开始扩张……
第三百二十一章 野心勃勃
送走了出海尝试捕鲸的渔船,马林又回到奥里希王宫,开始悄悄地和小姨子费丽斯胡天胡地了。反正,安吉拉说了要在特塞尔岛住几天。
事实上,马林并不是一个容易被勾引的男人。而费丽斯的容貌,也比安吉拉差了一个等级,只能算中等偏上。
但是,马林依旧把费丽斯给“正法”了,为什么呢?因为费丽斯是未来教皇的女儿……
罗韦雷大主教只有两个女儿——安吉拉和费丽斯,目前来看,安吉拉是更加受宠的。但是,未来可就说不准了。
因为,马林记得,费丽斯后来是被尤利乌斯二世嫁给了罗马城一位公爵的儿子。后来,费丽斯也成了公爵夫人,并在丈夫结婚前就有合法继承人长子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儿子运作成为布拉西诺公爵。
可以预见,尽管尤利乌斯二世并不喜欢这个女儿,但也不会真的不管女儿,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支持。
虽然说,安吉拉在父亲那儿的受宠程度超过费丽斯。但是,如果费丽斯像原本历史上那样嫁给罗马大贵族之子,就会占到一个便宜——那就是,费丽斯会更加靠近尤利乌斯二世。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费丽斯尽管没有安吉拉受欢迎,但如果嫁在罗马,就在尤利乌斯二世眼皮子底下,总有机会和父亲多接触。而安吉拉再受宠,也远在德意志北边。因此,将来如果费丽斯真的嫁去了罗马,安吉拉的优势将会被距离大大抵消。
再说了,女儿是女儿,女婿是女婿。尤利乌斯也许最喜欢安吉拉这个女儿,却未必最喜欢马林这个女婿。要知道,马林之前还算计过老丈人,还将老丈人关了几天,必然在老丈人心中留下一根刺。要是未来冒出一个靠近教皇岳父身边的小女婿,和自己争宠,马林还真未必争得过。
所以,当看到费丽斯主动勾引自己后,马林直接一狠心——直接拿了小姨子的一血,还打算包养小姨子……
到时候,罗韦雷大主教的两个女儿都归了自己,就不愁又冒出个女婿和自己竞争资源了。要知道,教皇的支持,也是一种非常重要和非常厉害的政治资源。然而,这种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冒出一个竞争者,马林受到的照顾就会被分润。
马林冒着巨大的风险,娶了安吉拉为妻,就是为了将来受到教皇岳父的全力照顾,哪里容得下别人来抢食?所以,他一狠心,宁可让安吉拉伤心,也要把费丽斯给包养了。
到时候,等罗韦雷大主教当了教皇,二女婿是马林,三女婿还是马林……没别的选择了,就把资源全部倾斜过来吧……
甚至,马林内心还有一个非常惊人的野望——那就是,他想让自己的儿子当教皇……
他和安吉拉生的儿子,自然是要继承自己的国家的。但和费丽斯生的私生子,就没有公开的继承权了,最多弄去美洲殖民地当个殖民领主。
不过,他和费丽斯的私生子,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当神职人员……
就像现任教皇亚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