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明》第208章


按照刘宣的规划,军校学员学制暂定为六个月。这一次因为战事紧急,这一批学员只能提前一个月毕业。等过了中秋节,到了八月十七,这一批学员就会走出校门,调入各支军队中担任最基层的什长、队官一级军官。
这周期为六个月的训练,主要课程包括队列、军阵、军法、战术。其中炮兵、工兵、骑兵这三种技术兵种对于上述项目训练的要求稍微宽松一些,他们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一些技战术的学习操练。
姚忠年二人刚处理了这三个坏了辎重科荣誉的学员,就发现了大将军刘宣。
姚忠年快步上前跑来,对着刘宣敬了一个军礼,正要报告辎重科的情况。
刘宣还没有开口,只见王双喜急忙说道:“如今学员就要毕业,我见马金财三人虽然犯错,不知道老姚你能不能通融一回。让他们暂且留在军校,毕竟都是陕北过来的老乡。好不容易有个前程,这样一棍子打死也太过苛刻了一些。”
王双喜与马金财算是延长老乡,二人虽然地位悬殊,但是在延长县就是多年的故交。如今眼看马金财落难。前途尽毁,不由得真情流露、出言求情。
听了王双喜这句不合规矩的发言,刘宣眉头一皱。正要出言驳斥。只见铁面无私的张志贤脸色一红,大声说道:“行军打仗,全靠号令节制。练兵训练,也是如此。号令就是号令,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能更改。”
“不要说你老王只是大将军亲兵营官,就是小白袍、下山虎、闯将来了老子这里,我老张这一亩三分地也不给他们留一点儿脸面。”
听了张志贤这硬邦邦的一番话。刘宣笑了笑说道:“张贤弟说的不错。双喜,军法就是军法。怎能与人情掺和在一起?你当了半年的亲兵营营官,看来还没有悟到这一点。”
王双喜听出刘宣话音中有些批评,心中顿时一惊,对自己的冒失也有些担心。他这个亲兵营营官。地位非常重要,作为刘宣身边的近臣,他这个职务根本不能有一点儿散失出现。
不仅如此,作为保护刘宣的亲兵统领,他本人也不能在外面结党营私、广交朋友。他这个职务,只能成为纯臣。而他刚才无意中的发言,无疑是非常犯忌讳的。
果然,不久之后,刘宣在出兵之前。将王双喜调出了亲兵营,让他担任了新编骑兵营营官。王双喜的职位,暂且由刘宣老亲兵哨长冯双礼接任。
刘宣与姚忠年、张志贤等官员交谈了片刻。等到了午饭的时间,刘宣一行人直接奔向了伙房,与军校的学员一同用饭。
刘宣本人在吃穿之上毫不讲究,经常与底层的士卒一同用饭。哪怕是非常痛恨刘宣的明朝文官,对他的评价也是卧不设席,行不骑乘。有古之名将之风。
就连与刘宣军队有过几次交手的洪承畴,也认为刘宣带兵有吴子遗风。必将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今天中午军校的伙食非常不错,不仅有刘宣爱吃的红烧肉,还包了饺子。等刘宣吃的饭饱肚圆,休息了一个时辰,等到了未时六刻,刘宣直奔校场,查看炮兵队的火炮操练。
在各支学员队中,刘宣最重视的就是炮兵队,虽然碍于现在火炮的威力不足,但是大炮这种战争之神已经逐渐发挥出重要的威力、炮兵也开始成为军中最重要的兵种。
经过三年不断地摸索,刘宣麾下的炮兵逐渐摸索出一些先进的炮术。
明代火炮限于科学技术水平限制,一直有着的两大缺点。
第一就是以戚继光根据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所指出的;“重而难举,发而莫继”。
这里主要指大型火器的问题,正如戚继光所言:“旧有大将军、发熕等器,体重千余斤,身长难移,预装则日久必结、线眼生涩,临时装则势有不及,一发之后,再不敢入药,又必直起,非数十人莫举。”
由于大型火炮发射速度慢,装药操作复杂费力,一旦面临实战,敌人常常趁“一发之后,仓卒无以继之”,或“必伏其身,挨我火发、闻声之后即冲突而来”,导致明军常吃败仗,火炮威力的发挥大打折扣。
欧洲这一时期的铸造技术并不特别优越,在17世纪,中国炼铁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间的差距并不明显。然而西洋火炮在设计上,则具有管壁较厚、炮管由前至后渐粗、且倍径较大等特点。故有射程提高、杀伤力强且较不易膛炸的种种优点。
此外,西洋火炮的炮身多安有准星和照门,以为瞄准之用,两旁并铸有炮耳,便于架设在炮车或炮架之上,以调整射击角度,操作相当方便。
第二明代前期的火炮如碗口筒炮、铅弹一窝蜂、迅雷炮、大将军炮等等,均无瞄准具,所以命中率很低。这个毛病比较致命,大大限制了火炮威力的发挥。
在明末时期,欧洲国家的炮兵已经大规模开始使用铳规射表。虽然明朝对于这种先进的炮术非常眼馋,但是因为葡萄牙、荷兰等殖民者的防备,这种先进的操炮术一直没有传入中原。
所谓铳规,就是可用来量炮管的仰角,炮手可用铳规测量火炮的射程和测量火炮应该装填的火药量。这就是“药弹相称”的发炮要领,而当时中国并没有这种先进的的观念。
当时欧洲的火炮制造家依据弹道学原理,已经在铳规上刻有相应的比例尺,让炮手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就可简便地估计装药量,这是火炮发射技术上的第一次重大的技术突破。
对于这种先进的操炮射术,明朝的一些读书人无疑花费了极大地热情,终于在崇祯年间弄清楚了这种炮术的原委。
经过徐光启、李之藻、孙元化等精通西学的读书人刻苦专研,终于在崇祯初年,登莱巡抚孙元化最早掌握了这种炮术要领。他马上利用这种炮术操练了孔有德这支东江军。可惜后来因为吴桥兵变,孔有德将山东打了一个稀烂,最后带领麾下的炮兵投奔了八旗军。
从此之后,皇太极如虎添翼,八旗军在战场上避免了攻坚不利的弱点。朝廷依靠火炮防御八旗军的计划也彻底破产。
有关铳规的规格和用法,刘宣虽然来自后世,但是也不是非常了解。尽管他也有一些几何知识,但是让他算计弹道学还是勉为其难。
最后刘宣提出了要求意见,经过炮兵营老炮手、铸炮工匠的多次改进。霍州炮厂的铸炮师在炮架上设计了四种射击角度,每一种角度都经过校射试验,并且编写了规整的射表。
只要按照射表操炮,虽然比不上铳规之法,但是相比起依靠炮手的经验,准头上无疑大大的增加了不少。
因为这个时期的工艺限制,火炮的铸造标准并不规格,所以每一门火炮的射表都不相同。一门火炮,直到火炮损毁,使用的炮手都是固定的人选。
在整个平阳军校当中,标注射表的火炮也只有一门新炮。因为新炮较少,所以平常很少进行实弹训练。一个月之内,炮兵科的学员也只能进行三次实弹训练。
这一回刘宣前来视察,炮兵科为了博取头彩,所以才安排了炮手进行实弹操练。
刘宣刚刚赶到校场,只见炮兵科学员已经开始搭建靶台,十几个炮兵也推着火炮进入了炮位。
炮兵科科长王庚正要上前向刘宣汇报,只见刘宣远远地摆了摆手,示意王庚不要打断学员们进行操练。
随着口令声一阵阵传来,这门佛郎机火炮先后发射了十轮炮弹。因为有射表校准,这十轮炮弹居然有三轮击中了靶台。这种成绩,已经远远好于半年前。
按照半年前的标准,火炮的射击基本上依靠运气,根本没有多少准头。即便是目标很大的城墙,十轮火炮也有可能没有一发能够射中。
刘宣将炮兵科的操练全部看完,对于炮兵科的表现,刘宣当场给与了表扬。并且提拔了炮兵科科长王庚担任了新编炮兵营营官。(未完待续)
=〃
今天卡文,更不了了
这几天卡文卡的很厉害,昨天勉强更新了一章。
今天回家三个小时勉强码了五百字,估计更不了了,大家别等了,明天一定更新。未完待续。。收集并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
第一百二十三章佳节一
???
刘宣看完炮兵科操炮之后,马上转向了骑兵科训练的校场。骑兵科见大将军到来之后,为他表演了最拿手的列队冲阵。刘宣看骑兵科学员虽少,但是这一哨骑兵气势却是很足,已经有了几分百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