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明》第175章


d…load…s〃
第七十八章分田二
沿着曲折险峻的山路,在严寒刺骨的天气中又走了两天山路,张应金这支队伍才走出了吕梁山,进入了汾西县城。
张应金在汾西县休整了一日,第二日就马不停蹄的赶往大本营霍州城。因为军中伤员身体虚弱,所以在汾州多休整了几日,直到大年初三,才在一队步兵的护送下离开汾西县。
到了大年初六,一行人才赶到了汾州,这时刘宣已经开始慢慢做好了准备,准备过了元宵节就率兵南征。
此时,庆成、永和两家藩王已经被刘宣斩首示众,宗室中镇国中尉以上的高阶宗室也被刘宣斩杀一空。剩下的奉国中尉以上的皇亲,都被刘宣贬为奴隶,从事修路、开矿等繁重危险的体力劳动。
庆成、永和两家藩王,府中的庄田多达五十万亩。大半个汾州、小半个孝义的农田几乎都在他们手中,尤其是汾河两岸肥沃的水田,几百年来早已经让他们侵占一空。
这一次查获了五十万亩良田,刘宣早已决定将这些良田分配下去。
其中没有爵位的低级宗室大约有三千人,这些人只有很微博的俸禄,生活与赤贫的百姓相差无几。对于这些人,刘宣无意赶尽杀绝,反而会给他们一些活路,让他们能继续生存下去。
这些无爵宗亲,只要没有欺压百姓,手中没有人命,都能领取十亩的良田,在城外王府的田庄中安居生存。
另外,王府之中还有家丁奴仆五千余人。这些人与俩家王府的几千户佃农这一次也沾了便宜,每个壮丁能分配十亩水田。
无论是宗室。还是家丁、佃农,只要分配了农田就要集户并村。按照刘宣的规划。汾州城外共有两家王府二十六处田庄。这些田庄不论大小,每一处多则安排五百户、少则安排百户百姓。
代替刘宣管理这些田庄的骨干,就是那些退伍复员的伤残兵。这些伤残兵共有六百余人,除了白旺所部二百人外,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李自成,李旭升二部的伤兵。
至于灵石县、冷泉口二处战场,因为官军长时间围困,在缺医少药的艰苦条件下,很少有伤兵能够活到战后。
这六百伤兵。将按照比例分配到田庄中担任亭长、乡长等基层军官。他们既负责种粮开荒等生产任务,也协助当地驻军管理地方、训练壮丁。
正月初八,眼见汾州城内已经彻底安定下来,在过一两日刘宣就要离开汾州前往介休城巡视。
太阳刚刚升起,刘宣早早起床,他看了看同样起得很早的赵瑨,开口说道:“良璧,各地的伤兵全部来了没有。”
“回禀将军,最远的白旺部伤兵。大年初六已经在郭坨子率领下赶来了汾州城。”赵瑨此人有过目不忘之能,所以才能长时间担任刘宣身边的文书。
“郭坨子这个人我知道,也算是从卑微之时相随的老人。既然老兄弟已经到了,今日无论如何也要见上一面的。你通知下去。就说今天中午我去彩号营吃饭,让他们不要多做准备,就像往常一样。”听见郭坨子这个老熟人的消息。刘宣脸上有些高兴地说道。
刘宣最早起兵,身边只有李家兄弟几人。后来俘虏了杨守义、陈铁牛、白富贵三个官军,招收了赵鲁等几十个流民。才算是架起了最早的骨干。
就是以这支简陋的乌合之众,刘宣攻破了董家堡。夺取了最重要的粮草物资,招降了张虎成等勇武善战之将,才在陕北流民中暂露头脚、发展壮大。
可惜,因为残酷的战争,最早的几十名流民早已经战死大半,现在只活下了七八人。这里面就包括第六营营官赵鲁,后勤司司长孙登等老人。
郭坨子就是最早投奔刘宣的这一批流民,在这些人中,他虽然没有平步青云登上高位,但是也没有厄运缠身死于阵中。
刘宣如今逐渐登上高位,虽然威严越来越重,但是也逐渐成了孤家寡人。昔日微寒之时的生死之交杨四宝、张虎成这些人,也逐渐很难交心。
哪怕是以前与自己最亲厚的李旭升,与自己的关系也有些疏远,不再是至交好友、郎舅之亲,而是冷冰冰的帝王君臣。
对于这一点,刘宣心中也非常明白。他既然选择了造反当皇帝这条道路,就应该放弃常人的一些情感,比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美好的事物。
所幸他还有金娘与儿子,他们之间虽然没有多少爱情,但是金娘却成了这个世界上刘宣最亲的亲人。
到了午时一刻,刘宣快步走进位于汾州县衙的彩号营。
因为战争已经结束了大约一个月,大部分伤兵的伤势也恢复了不少,一些轻伤员已经彻底康复。
刘宣远远地看见了郭坨子,他快步走来,拨开了前面的亲兵,抓住郭坨子双手说道:“郭坨子,你今年已经超过四十岁了吧!从队伍上退下来也好,要尽快成家立业,咱们这个队伍要发展壮大,没有人那是不成的。你可要多生几个儿子,将来打天下、守家业就全靠他们这一代了。”
眼见刘宣如此高位还记得自己这个小人物,郭坨子顿时非常感动。他脸色发红,仅仅抓住刘宣的双手,长久说不出话来。
这些伤兵中,还有两个哨长,这两个哨长一个是董家堡人,一个是延长县的流民首领。当年在延长县时期,这两人就与刘宣相识。
这一次与官军作战中,刘宣军中营官一级的军官保存完好,并没有在战争中伤亡一人。但是哨长一级,因为处于战场的最前线,已经阵亡了六人,加上受伤的二人,几乎打空了两个营。
刘宣接着与两个哨长说了一些话,谈论了一些当年的趣事旧闻。
最后眼见菜过五味,酒过三巡。刘宣高坐在主位上说道:“大家伤势还没好,今日就只饮三杯酒。如果身体好,善饮酒的兄弟也可以多喝几杯高兴一下,但是有伤在身的兄弟,因为饮酒伤身就不要再喝了。”
第七十九章分田三
???
“去年冬天,咱们打破了官军的围剿。如今占据了二十座城池,治下的人口超过百万人,麾下也有三万五千战兵。”
“而官军呢?九边大军云集在京师,被辽东的八旗军打的落花流水。从官府的搪报上看,就连督师杨鹤、总兵满桂、贺虎臣、杨嘉谟也全部死于阵中。可以说这一战,朝廷已经伤到了元气,除了四川的白杆兵,辽东关宁军,大部分九边精兵已经消耗一空,没有一二年训练补充,朝廷只怕也恢复不了元气。”
“最近一段时间,大军已经决定南征,只要打下了平阳府,咱们就有了极大的回旋余地。无论是东出洛阳进入河南,还是西进潼关攻打关中,或者南下湖广夺取粮仓,都能让官军自顾不暇、疲于奔命。”
“你们这些人,虽然伤残,但是也是军中宝贵的财富。将你们分散放在地方,就是为了加强地方上的控制。你们都是追随我刘宣已久的老兵,自然知道我刘某人的规矩,向来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你们不要灰心丧气,只要干得好,我就提拔你们当县令、当知府。咱们虽然没啥文化,但是只要大家将地方上治理好,都可以在我刘某人治下当官。当大官!”
“希望你们在地方上,促进生产,就是多打粮食,多修水利。农闲时还有操练军伍,以备大军随时扩军。另外在地方上一定要遵纪守法。如果谁敢违法乱纪,哪怕是我刘宣的老朋友,也将严惩不贷。”
刘宣这番激动人心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伤兵的士气。虽然吃过午饭之后就快马加鞭的离开了汾州城。赶到了南面的介休,但是下面的伤兵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相比于朝廷的官军,刘宣对于伤残士兵那是非常优待的。哪怕在困难的陕北时期,他也从不丢弃一名伤兵,正因为刘宣厚待士卒,所以大部分士兵都愿意为刘宣征战。即便明朝的文官武将,对刘宣的评价也是善抚士卒。有吴子遗风。
刘宣之所以不丢弃伤兵,因为他从后世的历史上知道。伤兵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财富。他们既能担任地方的基层官员,加强刘宣对于基层的控制能力,也能将自己宝贵的战争经验传承下去,为刘宣训练无数的合格兵员。
刘宣走后。还没有过了元宵节,这些伤兵就被分配下去准备春耕。
郭坨子与三娃子如愿的分到了一起,两人分到一个叫五牛庄的大田庄当中。
这个田庄中安排了五百户百姓,除了一百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