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风流》第1273章


易卜拉欣帕夏站在霞光铺映下的小山丘上,眺望着远处沿着湖水驻扎的营地,此时此刻的易卜拉欣帕夏,心里所想的却是伊斯坦布尔。
他的脸色因为一些刺骨回忆,即使在霞光下,依旧显得苍凉。
回想那一战,实在是触目惊心,何止是苏丹陛下大为惊恐,自己作为侍卫长,跟在苏丹陛下的身边,也彻底地惊呆了。
这一年来,易卜拉欣帕夏感觉自己的人生经历了两次颠覆,第一次,是来青龙,而第二次,便是那黑山之战,那一战,宛如梦魇一般,让所有人震撼住了,天上落下无数的火雨,到处都是轰鸣的声音,无数人在哀嚎,死去的人,甚至连鲜血都无法溢出,因为绝大多数都已粉身碎骨,这一切,都令人只感受到绝望。
易卜拉欣帕夏突然感觉自己所认知的世界,已经全然不一样了。
作为苏丹的宠臣,寝宫的侍卫长,他从前踌躇满志,可是如今,却对未来有了一些茫然。
而今,佛朗机人已经开始向东推进了吧,他们的目标,理应是伊斯坦布尔,接着就是耶路撒冷,还有这无穷无尽的劫掠和杀戮。
夕阳西下,易卜拉欣帕夏看着这碧水绿山的异乡,突然有一种心急如焚的感觉。
他没有将所有的真相告诉鲁王,是因为他很清楚,若是让这鲁王知道他们即将面对的对手,就未必敢进行援助了,自己带来的两万人,对于苏丹陛下有没有用呢?
眼看天色越加暗下来,一边的通译已经催促着易卜拉欣帕夏回营了,易卜拉欣帕夏只点点头,带着几许落寞,徐步朝营地去。
只是当靠近了营地,却发现一处小山丘上站着一个修长的人影,山丘之下,是十几个神色肃然的禁卫,易卜拉欣帕夏认出了山丘上的人,正是那位越加令他感到好奇的鲁王殿下。
易卜拉欣帕夏没有多犹豫,便快步走上前去,侍卫们并没有阻拦他,易卜拉欣帕夏朝叶春秋的背影行了个礼,道:“殿下。”
“噢…………”叶春秋回眸看他一眼。
只是此时的叶春秋,脸上带着一种令易卜拉欣帕夏感觉从所未见的情绪,只见叶春秋笑了笑道:“明日就要出关了,争取在两个月之内抵达你们的王都,这一路势必要跋山涉水,贵使已往返了这里两趟,不知感想如何?”
易卜拉欣帕夏没想到叶春秋也有这样的一面,他随着叶春秋的目光,看向远处起复的山峦,还有那一处已经残破的关隘。
这里……虽也可见湖水和绿草,却依旧还是给人一种萧索之感。
易卜拉欣帕夏的心情依旧带着落寞,顿了一下,他才道:“出了这里,我就可以向苏丹陛下有所交代了。”
“是啊。”叶春秋也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句,似乎对于他的所谓交代并不感兴趣。
叶春秋伫立着,依旧遥看着那关隘,关隘之外,汉人的王朝已经绝少走出去了,唯有在盛唐时,曾在这附近与波斯人进行过一场战争。
而现在,自己将是走出这最后一道天山屏障的第一人,他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世,也如自己一样,将这里不再视作是极西之地,不再将其当作是什么天堑。
此时,叶春秋突然道:“你知道吗?曾有一个人和本王相约,迟早有一日要跨过这里,去见识一下这天地有多广阔。”
易卜拉欣帕夏在通译翻译之后,不禁疑惑地道:“是一名女子?”
在他心里,或许这位殿下,曾有过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
叶春秋忍不住噗嗤一笑,只是不知道是因为这夜幕降临的错觉,还是他内心的触动,他的眼眸看起来竟像是有些湿润了。
他边看着昏黄得越加幽暗的天际,边道:“并不是,是我的一个朋友,一个与众不同的朋友,我们曾对着舆图,研究舆图里的每一座山脉和河流,他最大的心愿,便是跨过这里。我们有一句古话,叫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个楼兰,在一千多年前,只是一个国名,可现在的意义却全然不同了,我的那位朋友就希望走出这个关隘去,大破楼兰,成就丰功伟绩。”
易卜拉欣帕夏不禁唏嘘,他不由道:“那么殿下的朋友,此次没有随着殿下一起来吗?”
易卜拉欣帕夏说罢,看着叶春秋的目光闪过一抹讶异,他竟从这位高高在上的殿下的神色间感觉到一丝孤寂。
只见叶春秋摇了摇头,声音显得有些清冷:“他?已经不知所踪了,或许……已经死了吧,甚至可能这辈子,我们再不能相见了,所以我知道我迟早有一日会踏出这个关去,我决定亲征,大概其中的一个原因,也是为了追思吧,那个朋友无法跨出的一步,我替他跨越过去,他想要建立的丰功伟绩,本王来为他代劳。明日本王就会从这里跨过去,也就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了。”
朋友……
易卜拉欣帕夏沉默着,若是方才他以为是错觉,可这一刻,他能真切地感受到叶春秋这含笑的面容背后,所隐藏着的孤独和高冷。
叶春秋这时又哂然一笑,像是刚才那个他,真的是错觉,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道:“贵使旅途劳顿,该早些回去歇息了吧。”
易卜拉欣帕夏犹豫了一下,却是道:“殿下,你的朋友,一定去了天国。”
这本是一番安慰的话。
叶春秋却不禁笑了:“这世上若有天国和地狱,天国里一定没有我朋友的位置,倒是这地狱里,想必会有他的一席之地,所以……我不信这些,我只相信今生,信当下。”
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上天之子
次日一早,精神奕奕的叶春秋命所有人整装,当头骑着马开始启程了。
蜿蜒的队伍,开始穿越过残破的关隘,这关隘其实只是用土墙所筑,早就风化了,虽是号称温泉关,可实际上,却只剩下了几截土墙了。
叶春秋勒马越过去,却又猛地勒着座马唏律律地调头,回过头去,遥望着背后的土墙,还有那土墙之后的晨曦,目光带着某种坚定,随后,他才驱马回身过来,再无流连,直接朝着那一望无际的西方进发。
易卜拉欣帕夏则在边上介绍道:“殿下,我们再走百里,便可进入奥斯曼在西部的边境,那里虽只是边陲小城,可是早很多日前,我已经修书让人送去,让那儿的人准备好食物和清水,这一路可能会辛苦一些,不过不要紧,折身北行之后,自然会有负责提供大军的补给。”
叶春秋只是默然地点了点头,其实在温泉关,已囤积了大量的粮草,随时可以转运和补给,何况这一次远征,大量的载重车辆也都带了来,所带的补给暂时也是够用的。
沉默的叶春秋,视线在这路上一一扫过,这里的许多地方,都只是光秃秃的,只有一些稀疏的杂草给远处的山峦披上了一些绿衣,所有的定居点,都在绿洲或是靠近水源。
虽然所有人都穿着轻薄的夏衫,可依旧还是挥汗如雨,叶春秋也觉得炎热,不过他身体好,倒还勉强支撑得住。
他对于易卜拉欣帕夏的介绍,其实并不感兴趣,因为鲁王卫,早已经将附近的情报送了来,对于奥斯曼帝国内部的一些情况,他早已大致地知悉了一些。
唯独对于他最想了解的黑山一带的佛朗机人,至今还是没有任何消息,毕竟鲁王卫也只是刚刚开始建立一个个联络点,网还未铺开,鲁国附近的一些联络点,虽大致已经完成,可伊斯坦布尔以北,实在是太过遥远了。
他的心情其实有些沉重,对于现在还只能靠自己的猜测的佛朗机人,心里还是带着许多的疑问。
他默默地吁了口气,便继续领着大队继续一路西行。
………………
黑山,这个叶春秋现在最想知道情况的地方,这里曾是东罗马帝国的领土,后来并入了塞尔维亚人建立的塞尔维亚帝国,可是很快,塞尔维亚帝国被奥斯曼人所灭,这黑山,便成了巴尔干地区的一处孤岛。
这弹丸之地,他们自己建立起了杜克利亚公国,坚持奉行东正教,并且借助着黑山的崇山峻岭,对奥斯曼人坚决抵抗,除了有一面靠近地中海之外,其余的三面,杜克利亚公国都被奥斯曼帝国所包围,奥斯曼人曾进行过数十次的侵略,可杜克利亚公国依然屹立不倒。
这里,俨然已经成了正教的旗帜,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最后一丝的余晖,落在这些山民们身上,即便希腊人、阿尔巴尼亚人、塞尔维亚人、罗马尼亚人、保加利亚人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