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朝不过如此》第52章


与此同时,林大人还设立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群众自发举报并直接打击毒贩,当时的禁毒反毒势头非常红火,特别是东莞虎门沿海地区的群众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自发组建了禁毒联防队,每天晚上都有排班站岗立哨,三班倒地巡查走私**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旦发现,马上吹集结号,出动船只缉捕,抓到运毒船之后当初防火焚烧,禁烟运动迅速走向了*。
这段时间的英美毒贩们日子不好过,本来花点银票就可以疏通关系的清政府突然杀出了滴水不进、刚正不阿的林则徐。毒贩们盘算着躲着政府跑小道走私吧,一腔热血的中国愤青又自发在水路上围追堵截,还放火烧船。**生意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大概200多万斤的**在这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过程中被各种手段各种途径收缴,并与1839年6月在东莞虎门进行了隆重的销毁仪式。这就是“虎门硝烟”的由来。
前面已经说过,外国那些毒贩子都是狼,狼不吃羊,难道吃胡萝卜吗?中国这只羊他们是一定要吃的,既然软的不行,英国毒贩子们计划着来硬的。
第一次**战争即将开战。
☆、第68章 《毒战》——金钱至上
其实在**战争开战前,毒贩子们的狼子野心早就已经默默呈现。
早在1793和1816年,英国就两次派特使来华,向清政府提出要在北京建立使领馆、开辟通商口岸和割让岛屿的要求。
我勒个去,当时的清政府都已经认为肯与外国通商是一种恩赐,英国居然还想来中国扩大贸易,占领岛屿?你觉得有可能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种要求马上被清政府严词拒绝。
吃了闭门羹的英国已经铁了心要吃中国这只肥羊,时刻准备着通过武力入侵中国,以加快抢钱的速度。为了谋划第一次**战争,英国在30年代以后就加紧了入侵中华的步伐,通过各种手段为开展作准备。
第一步,描绘布防图。
为了详细了解中国的沿海水域及边防情况,1832年,英国派出胡夏米、郭士立等一堆特工人员,多次跑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取景拍摄《碟中谍前传》,不断地搜集沿海各个口岸的地形特征,测绘成战略图,形成了中国沿海的作战图纸,为下来的战争打好铺垫。
第二步,营造舆论趋势。
我相信都有观看过美国大片《钢铁侠》的朋友都对Tony闪亮登场的那一幕印象深刻,那是正当中东某国的所谓独裁*集团在自己国土的大街上欺压手无寸铁的群众,四处打家劫舍,准备枪毙平民百姓的时候,一个身披金甲的战神任性地闯入他国的领空,脚踩祥云从天而降进入别国的领土,用着先进的武器对该国的*势力进行压倒性的打击,最后解放了受压迫的群众,赢得了弱势群体的掌声和在美国民众心目中树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英雄形象。
这是救难民于水火之中吗?胡扯!这是*裸的侵略,到底是谁给予了一个国家去干涉另一个国家内政的权力?
这是虽然只是电影中的一幕,虽然只是一部科幻片,但是它的情节却绝对不是纯属虚构,现代的战争都令我们看到类似的一种现象,充当世界警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每每在第三世界国家开战都很会挑地方,要不是石油高产国,就是能源储备地。
每次战争,世界警察们都强行进入他国的领空、践踏着别国的领土,在其他国家不断试验自己最新研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顺便干掉一些所谓的*,进而掠夺能源国家更大的资源。
而这些侵略战都被打上了正义的标签,正义之战,就意味着出师有名。无论战争的结果如何劳民伤财,被入侵国家被炸成怎样的废墟,死伤了多少无辜的、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这场战争都是正义的,值得去打的。民众也要对这种正义的战争行为给予大力的支持,这就是西方“国际警察”的惯用宣传手段。而且,这种手段是非常老套的宣传手法,早在30年代后期就已经出现过。
当时,英国为了入侵中国,煽动民众支持国家开战的手法曾出不穷,虽然当时没有钢铁侠去替他们宣扬所谓的正义,但纸质媒体还是在这件事情上发挥了它应有的效用。
中国因为与外国通商,当时引进了一部分来自于西方的宗教文化,许多传教士在中国宣传各种宗教文化。当然他们大部分是友好的,都是怀着美好信仰的国际友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宣传,使当时的中国国民能通过宗教文化接触西方、了解世界。我对这部分传教士点赞。
但仍然有小部分的传教士利欲熏心,被西方政客和资本家收买,在中国不断记录各种风俗民情等资料进行回馈,还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地把中国当时清政府的统治写得要多专横有多专横,中国百姓要多愚昧有多愚昧。
结果这种书在欧洲成为畅销书,西方的民众都希望了解中国这个神秘的文明古国,结果给他们在这些乱78糟的书里面发现原来中国的政府是这样的不民主,中国的人民是这样的受压迫,不明真相的西方民众看了书之后都义愤填膺,为中国的百姓感到可惜,甚至有部分热血青年希望解放中国的劳苦大众,为百姓争取自由。
这时的英国政府已经在微笑,因为他们的阴谋终于得逞,有了民众的支持,时机一到,入侵中国的战争就可以顺利打响。
机会,他们终于等到,虎门硝烟就是导火线。
1839年10月1日,英国政府召开内阁会议,讨论侵略中国的问题。会议最后决定——开战!
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乔治·懿律(侵华英军总司令)和查理·义律(副手)组织所谓的“东方远征军”入侵中国。
同年6月,**战争全面爆发。这次清英对垒打了三个回合,清朝以0:3的比分不敌英国惨遭全败。反观英国人则打出帽子戏法,在第一次**战争中获得累累硕果,每赢一个回合就从清政府手中弄走一个利益可观的“条约”,实现了他们入侵中国的根本目的。
☆、第69章 清政府示弱 首负Round1
从1840年6月开始,英军部队从水路进犯广州,但无奈林则徐早有准备,布置了严密的还防线,打不进。没办法,英军只好继续绕道北上,尝试着攻打厦门,结果还是没占到便宜。没事,中国的海岸线长着呢,大不了继续往北走,英军终于在浙江占到便宜,攻陷了定海。
8月。英军抵达天津海口,在那安营扎寨,入侵部队总司令乔治代英国政府给向清政府写了一封信:
尊敬的清朝政府:
我们此举攻打贵国实属无奈,无非希望与贵国通商,增进两国的互惠互利合作,当然,清朝的禁烟政策使我国的**贸易损失严重,而且这次战争我们也损兵折将,我们希望清政府能对我们大英帝国的损失给予相应的补偿,例如赔点钱、割点地给我们都可以,能继续通商就更好了。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英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希望得到贵国政府的支持,如果贵国不支持,我们将以坚定不移的信念继续向贵国投放炮弹和发射子弹,直到我们的愿望成功变成现实为止。
此致
敬礼
大英帝国远征军
当时天津的直隶总督琦善急忙把这封信转交到京城,朝廷一收到信便开始人心大乱,为啥?天津是北京的门户,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而且最要命的是,英军入侵清朝兵力有16艘军舰、4艘武装汽船、28艘运输船及540门大炮和4000名士兵。而反观当时天津的防卫兵力只有仅仅800多人。
不但如此,山海关的守军也不成气候,一门能打的大炮都没有,只要英军随手干掉天津负责防卫的800多名菜鸟,登陆之后便可长驱直入,山海关的防御面对那几百门大炮也就是捅破一张纸的难度,北京自然也就没了。
朝廷的官员马上抱团了一大堆妥协派,这仗打不过,英国这货咱惹不起,还是和谈吧,英国有什么要求,答应就是了。
不仅如此,按照中国的一贯作风,除了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事故之外,一切与政府沾上边的不良事故都是要找原因、追责任的,有责任自然也要找个替罪羊去背一背黑锅,以保证上层建筑的继续稳定。所以这个黑锅,朝廷毫不犹豫地扣在了禁烟大臣林则徐的头上。
当时的朝廷大臣当中形成了人数众多的妥协派,他们的理论基础都是这次战争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林则徐烧了英国人的**,激怒了英国人,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