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之雄霸天下》第342章


此时随着整个帝国已经平稳了,刘明远对军官的需求也更高了,于是就在帝国大学组建了这个科班的军官培训,其中详细分为步兵科,炮兵科,海军科,骑兵科四个科目。
此时帝国大学在校学生为八千多人,其中五千多人为军事专业,剩下的两千多人为政法专业。
帝国大学也成为大明最高的学府,里面出来的政法专业的学生全部都进入了中枢和地方任职,军事专业出来的学生都是尉官军衔,然后进入部队也是将来提拔的重点对象。
虽然大明还有科举考试,并且每三年也录取数百名官员,但是这些和征伐大学出来的专业学生相比,已经非常少了。
刘明远此时将行政和司法完全分离,于是对于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非常大,传统的科举虽然也招数了不少人,但是专业能力相差很多,尤其是法律方面的人才非常少,完全没有专业出身的学生好用。
于是帝国大学的成立也就随之而来,开始弥补大明官场巨大的司法体系的缺口,并且很快就发挥了作用。
于是大明帝国大学也成为大明青年们争相报考的地方,但是这也是大明帝国最难考的地方,在大明有个说法,那就是考上帝国大学的人不是人,他们是神。
刘明远是帝国大学的校长,但是具体工作是有朱升负责,朱升担任刑部尚书多年,后来由于年龄大了向刘明远请辞。
刘明远知道老师年龄大了,下刑部这个地方太累了,于是就安排了朱升来到帝国大学养老,当人副校长的职务。
朱升是传统的学者,他已经对仕途没有任何兴趣了,在配安排到帝国大学之后,朱升欣然同意了,致学是他的最爱,至于仕途,朱升已经不再看中了,他的学生是大明帝国的皇帝,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于是就来到了大明帝国大学任职。
大明帝国大学不看关系,只看学识,每年春天举行招生考试,也成为金陵大学区最忙碌的时候,那个时候不仅帝国大学举行招生考试,其它的学院也举行考试,于是很多青年都会云集在这里,然后开始参加多个考试,但是第一场都是参加帝国大学考试。
刘明远得知长子刘景瑞考上了帝国大学,心中非常欢喜,但是为了担心有寻思的问题,于是还亲自跑到了帝国大学查看了一番长子刘景瑞的试卷,一看没有问题,心中顿时落地了,同时也对长子的成绩非常满意。
刘明远完全走了一条不同的欢喜培养道路,他一改历朝历代皇子们都是聘请老师教课的习俗,开始将皇子们进入传统的学院学习,接触下面的世界。
其实在刘明远心中,这也是弱化皇权重要的举动,刘明远将来是要走君主立宪制度的,他要将皇帝渐渐地定性为精神和名誉的象征,将国家的治理交给更加有才能的人。
刘明远清楚,在他这一代可以做到稳定,刘明远自认为是一个有作为的君王,但是等到儿子或者孙子就不好说了,这些人是不是也有才能治理国家,所以他要慢慢地变革,建立权利制度,完善宪法,最终完成皇权的交接,这样才可以让大明帝国长盛不衰,越来越兴旺。
但是眼下刘明远还是牢牢地掌控着帝国的权利,尤其是军权一直在他手中,行政的权利此时已经被刘明远渐渐放弃了。
“父亲,都准备好了。”
此时,一个青年的声音传出过来,这个人就是刘景瑞,刘明远的长子。
刘明远此时将目光从船户收了回来,然后回身看向书房的办工桌,此时长子正在恭敬地朝着看向他。
刘明远是一位和蔼的父亲,顿时一脸微笑地看着儿子,此时刘景瑞给刘明远翻找出来了一面地图,是中亚的地图。
刘明远随后来到了桌子前面,然后看了看身边的儿子,随后说道:“暑假准备怎么过?”
刘景瑞听到父亲的话之后,顿时心中一阵诧异,他还以为父亲要考较一下眼前这章地图呢,但是没有想到竟然问这个问题。
刘景瑞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后说道:“我和同学们约定好了出去打猎,然后准备去金陵城外的江边建造一艘船。”
刘明远一听,顿时一阵惊讶,他没有想到儿子竟然有这样的想法,同时刘明远看的出来,长子受到他的影响非常大,内敛,但是喜欢新鲜事物,还带着一丝冒险的精神。
刘明远很高兴,他对于儿女的教育也非常简单,让他们自由正常,有的时候如果太过于规范,往往会让事情适得其反。
刘明远太清楚,历朝历代对皇子的培养都非常重视,但是结果是什么,换来的是争权和内斗,然后就是自相残杀,这样的培养其实是非常失败的。
索性刘明远直接放开孩子的培养,这也是因为刘明远准备在他这一代完成君主立宪,削弱皇权,所以未来的皇位接班人的选拔就不是很重要了。
况且刘明远认为几个儿子谁来当皇帝都没有关系,将来他们就是当不了大明帝国的皇帝,也可以成为一地的统治者,毕竟大明帝国的国土实在是太大了,分封领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第308章 中亚格局
片刻之后,刘明远的书房里面恢复了平静,长子刘景瑞已经出去了,刘明远不想现在就让孩子过多地接触政治和谋略,这些对于一个孩子还有些太早了,如果太早地接触,可能让他的思想和身体成长都受到影响。
刘明远看着眼前中亚的地图,此时对于大明帝国,这里已经不再遥远了,大明帝国已经控制了满刺加,并且时刻可以进入锡兰洋,到时候就要和穆斯林世界的人相遇了。
此时中亚已经全部穆斯林化了,并且非常严重,随着拜占庭帝国和马穆鲁克王国的结束,奥斯曼开始崛起,同时蒙古人也开始中混乱和奔溃中渐渐恢复过来,然后开始出现统治的力量。
此时中亚已经进入穆斯林世界,无论是突厥后裔的奥斯曼人,还是蒙古人,此时都已经被伊斯兰教渗透。
刘明远细细地审视着眼下是时局,这里发生当一切已经对大明帝国产生威胁了。
首先是奥斯曼人的崛起,开始取代在之前的统治者马穆鲁克王国,控制了之前马穆鲁克王国大量的领土,尤其是传统的商业城市巴格达,更是被奥斯曼王国统治。
马穆鲁克王国统治巴格达的时候,地方权贵对于商业非常重视,而且也从中获利很多,于是巴格达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并且和大明之间的贸易非常繁忙,地中海的威尼斯和热那亚两地的商人纷纷来到巴格达,在这里出发前往大明,或者在这里买卖大明的商品。
但是此时奥斯曼王国统治了巴格达,奥尔汗对商业非常霸道,一直想要完全垄断对大明的贸易,然后由奥斯曼王国控制全部商业,在卖给西方世界。
这样就严重威胁到了大明帝国的利益,首先是大量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无法在巴格达行商,此时来往满刺加城的商人都是奥斯曼王国的商人为主,同时他们很多人都带着官方背景。
等于此时大明就在和奥斯曼帝国做生意,之前的西方商人已经无法进入巴格达和奥斯曼,他们的商业通道已经全部被斩断,此时只能从奥斯曼帝国手中购入大明商品,价格也非常昂贵。
这是刘明远非常不愿意看到的,而且奥尔汗似乎也看到了大明的软肋,那就是此时对他们是鞭长莫及,并且大明帝国的商业通道死死地控制在了奥斯曼手中,如果和奥斯曼叫诶,那个满刺加城将见不到商人来往。
刘明远知道眼下的时局对大明非常不利,进来一段时间的商业数据已经开始下滑了,这让一直坐着数钱的大明帝国非常不舒服。
中枢内阁也看到了这种局面,但是咽下奥斯曼的举起已经是必然,想要在回到马穆鲁克王国的时代已经不可能了。
刘明远知道眼下最重要的打通商业通道,但是大明不可能直接出兵这里,毕竟这里对大明的认同非常低,刘明远需要一个代理人在这里,让他们维持大明帝国的利益。
刘明远看着地图,红海和地中海之间的狭长通道是后世苏伊士运河的地方,这也是一条重要的商业通道,刘明远知道想要维持大明帝国的商业通道,这一代必须要握在大明帝国的手中。
于是刘明远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寻找搭理人,此时他将目标放在了马穆鲁克王国的一位王子身上,这个人就是阿巴德斯,此时也正在布局这一切。
但是刘明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