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太平王》第149章


“各位乡亲父老,给为老少爷们。我胡贺腆为洛阳令,到今日才能为大家除去这个祸害,实在是愧对大家伙了。”胡贺说道这里,清了清嗓子,略微停顿了一下。他昨晚其实是刻意准备过的,和百姓们说话,当然不能用书生口气,而是应该用他们听得懂,愿意听的大白话,这样才会有鼓动的效果。看到台下人头攒动,但所有人都聚精会神的表情,胡贺心中十分满意,激情上涌,豪气干云,做为民除害的好官,受百姓拥戴的感觉原来如此之爽。胡贺打起十二分精神,继续说道:“刚才有人说我是青天,其实本官只是做了份内该做的事。为官一任,就该造福桑梓。可大家伙可能不知道,真正的青天不是我胡贺,而是当今天子,吾皇万岁,皇帝才是真正的爱民如子。这些年,万岁被萧家这些个奸臣和豪强蒙蔽,他们违背国法,私蓄奴隶,草菅人命,欺辱乡邻,***女,夺人田宅,私通匪寇和异族,真正是十恶不赦,如果不是万岁圣明烛照,明见万里。我们现在都还被这些欺世盗名的大奸大恶之徒蒙在鼓里。万岁今日下了圣喻,不仅仅要惩戒萧家,还要废除私奴,打击鱼肉百姓的豪强,还大家伙一个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大家伙如果要谢,就该谢当今天子,吾皇万岁。。。。。。。。。。。”
此时此刻,杨府之中灯火通明,唐仲和杨柯正襟危坐在堂中,一应官吏正在忙忙碌碌的穿梭不停,清点着堆积如山的账册,杨柯对唐仲道:‘老夫子,接下来,这清点地丁田亩,将私奴解籍的大事可就拜托您了。胡贺今晚放的这把火不出荀月,必将烧遍天下。其他三家氏族闻风而动,已经率先递了降表,他们交出来的私奴户籍都在这里了。接下来,我想在今年年内,办成这件大事。东海郡老夫子就不用回去了,本王还是想请您坐镇中枢。’
唐仲淡淡一笑:“王爷放心,打蛇就得随杆上,今年年内,我一定办成这件大事。不过,我想向你要一个人。”
杨柯问道:“老夫子莫不是要点将?我猜应该是胡贺这条老狐狸吧?”
一语未必,两人相视而笑。堂中的官吏们依然借着烛火在互相核对着账册上的人头,一派繁忙景象。
第二一三章 红袖添香
感谢天蓝晓、满天星zxm,感谢骑垃帝那、奇奇南南、奉经楼观、东風破、tonycut、喧癫空隧、long3686、sud仔仔、书友150907164455882、书友151001145058673、九世之仇、挚@爱、盖鸿、君倾镜、书友160828013137015、若爱残、书友8302159、ybjx2d、神及摩诃无量、蛮牛精灵、鱼尔、胭脂微波、zzqncm2004、幽州蛇灵、黄金萝卜、善良好人、我是包大人。你们的支持是麒麟可可最大的动力。
起点原创,最快最全更新。创作辛苦,各位衣食父母们动动您的手指,给点票票,没有票票,给点支持也行啊。谢谢了。(此段内容不计字数,不蒙事)
杨柯搁置了手中的笔,揉了揉发胀的双眼,看着案前堆积如山的奏折已经批复一空,他稍稍松了口气,抬头看看窗前的夜色,雾霭沉沉,也分不清是什么时辰了。
“柯儿,喝点热汤吧。”一个温柔的声音响起,张蕊将托盘放到了几案上,托盘内是一个青瓷盖碗,碗盖半开,香气袅袅,露出里面乳白浓醇的汤色,汤面上浮着几根碧绿青翠的时蔬,看着就十分精致,赏心悦目。
杨柯淡淡一笑:“辛苦你了,还要你亲自动手,这些活以后让下人们干就行了。”
张蕊奇道:“你怎么知道是我做的?这道首乌汤可是我第一次做啊。”
“当然知道。”杨柯指着托盘道:“别人做饭求得是味道,我家夫人是才女,不仅仅要味道好,你看这青瓷盖碗,浓汤打底,还有几叶轻舟,正是一幅山水画啊,除了夫人你,谁还能将一碗汤做到如此极致。”
张蕊扑哧一笑,心中却是甜蜜无比,看到丈夫一眼就看出这碗汤蕴藏着自己的苦心和辛劳,这半天的工夫就没有白费。
“看看你,鬓边都带着白发了,赶快喝了吧,这何首乌是我专门找太后讨的,地方上进贡的贡品。”
杨柯就着汤匙,一口口的啜饮着这碗乌发汤,突然看似漫不经心的问道:“太后还好吧?有没有常出去走走?”
“太后现在的日子可比你悠闲多了,只是她大多在庄子里,轻易不出门,偶尔的也会去爹娘那儿小住几日。前两天太后还叮嘱我要照顾好你的饮食起居,说你日理万机的,不调理好身子可不行。”张蕊说道。
杨柯点点头:“太后可以随意出行,就说明那些个人放松了警戒,你常常去看看她,如果她受了气或者有人苛待她,你就告诉我一声,我事情多,有时候难免有疏忽和不周到的地方。”
张蕊嗯了一声,半晌无语,直到杨柯将这碗汤喝完,张蕊才开口幽幽的说道:“毕竟是自己的亲姐姐,你和底下的人打个招呼就行了,他们自然不敢这么防贼似的防着太后了,又何必让太后、还有爹娘心里难受呢?太后日子虽然过得悠哉,可每次看到我,眉宇间总有些散不去的愁绪,一幅欲言又止的神情,娘每次谈到你们姐弟,也总是吞吞吐吐的。我心里不好受,又不知道怎么帮你解释。”
“我不能管这么细,而且,如果我自己总是插手坏规矩,以后下面的人怎么做事呢?你不用担心,他们明白我对太后的态度,防着她是有的,但苛待一定是不敢的。我只是说万一,怕底下人疏忽,怠慢了太后,你帮我盯着点就成,查漏补缺,有备无患嘛。”
张蕊听完杨柯的这番话,默然的不再开口,慢慢的收拾着面前的盖碗汤匙。杨柯冷不丁的又问了一句:“爹还好吧?”
张蕊闻言神情微微一震,随即掩饰道:“爹还好,我今儿早上还给爹去请安了。”
杨柯淡淡一笑:“我说的是岳父。”
张蕊缓缓的摇摇头:“我也不知道,前几日只是打发人送了些衣物和用具进去,下人回话说没见到爹,东西都是天牢的狱卒带进去的。”
杨柯从几案一侧拿出了一个木匣子,放到张蕊的面前,打开木匣,里面搁着的是一摞经卷:“这套盐铁论你抽空带过去给,里面还有我的一些批注,亲自交给爹,顺便带句话给爹。。。。。。。。。”
张蕊神情微变:“带句什么话?”
杨柯沉吟片刻,字斟酌句的缓缓说道:“爹是大儒,学问自是没得说,但大儒只能在书斋和学堂里,朝廷需要的是治世的能臣,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大儒论道,能臣变通,为所谓的正统死节,还不如为这天下的百姓办点实实在在的好事。读完了这十卷六十篇的盐铁论,让爹再作定论吧,如果爹还是想做大儒,就去国子监,如果爹愿意做能臣,朝廷还有好多大事等着他来办呢。”
张蕊世家出身,饱览典籍,自然知道这篇盐铁论的出处和分量。汉武帝时为了掌握全国经济命脉,从经济上加强封建中央集权,抗御匈奴的军事侵扰,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推行了以桑弘羊为主所制定的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及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一系列重大财经政策。这些经济措施,虽然适应了当时巩固西汉王朝政权的需要,为西汉王朝奠立了坚实的财政经济基础,但是,却也给农业生产、中小工商业和群众生活带来了某些不便与困难,特别是剥夺了地方诸侯和富商大贾的既得利益,因而必然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于是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就成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矛盾焦点和敏感问题。
汉昭帝始元六年,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后人把这次会议称为盐铁会议。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
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全面抨击了汉武帝时制定的政治、经济政策。在经济方面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武器,讲道德,说仁义,反对“言利”,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败坏了古代淳朴的社会风尚,引诱人民走“背义而趋利”的道路。他们提出了战国以来法家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