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宗师》第225章


样,和平归唐,不然的话,就算是送上再多的礼物给本王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左命这话说得极不客气,直让高句丽等三国使者脸色一阵青白变换。
吐蕃之所以选择妥协,那是因为这两年他们的经济已经完全被大唐给绑架了,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了大唐,可他们不同,大唐的触手还没有伸到他们的土地之上,这要他们如何下得了这个决心。
这可是亡国之噩啊,不是小孩子过家家。
见她们都是满脸的不甘心,左命冷冷一笑,“看来你们是还在心存侥幸了!这样吧,你们且随本王来去一趟本岛吧,不见识一下我大唐的君威,你们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可怕!”
说着,左命便当下走出了大殿,爬上了一座早就准备好了的马车。
大唐的马车都是用的钢铁轮胎,所以行进起来比那些木制马车要来得平稳和快捷,从长崎到北九州大桥也不过用了一个多时辰而已。
当然,这也是左命大力修路的结果。
过了桥之后,众人很快便到达了前线。说是前线其实有些可笑,因为此时大唐驻军的前方连个栅栏都没有。
不是他们不会制作,而是实在是没有那个必要。
甚至于,前线的唐军也不是全部都在参战。真正参战的唐军其实不过一成而已,他们全身穿着厚重的橡胶雨衣,就连面孔也是深藏在雨衣之内,单手提着几个粗大的橡胶水管,正对着那些疯狂冲刺的东瀛武士。
每当那些东瀛武士冲到了阵前,他们后面的唐军便会扭开一个阀门,然后大量的带电的水流便会瞬间冲击到他们的身上,将他们麻翻在地。
这样简单粗暴的战斗模式,直接就让这一场战争变成了一个笑话。那些无所事事的唐军甚至是在后面弄齐了烧烤,喝起了左命从内陆带来的啤酒。
看着这样一幕奇景,饶是那些使臣再沉着,也不禁满心的苦涩。
现在的大唐就像是一个参天巨人,面对这样的强大力量,他们引以为豪的武力实在是可笑到了极点。
从一个军士手中抢过来一只肥美的鸡翅膀,左命吧唧的咬了一口,然后笑道,“何其可悲的人,直到现在还冥顽不灵!不过你们放心,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大唐也不想多造杀孽,所以才想出了这样的战斗武器。你别看那些人倒在了地上,其实他们都没有死。他们可都是宝贵得财富,将来建桥修路,可都少不了这些人的出力。
当然,我大唐也不会永远奴役他们。本王已经下了令了,凡是东瀛奴隶,都只有十年的奴役期。十年之后,我大唐便会将他们发放到各处安身立命。不过,那些还抱有着复国幻想的人,我们也是不会姑息的,全部格杀勿论!”
冷气森森的说出最后一句,左命的目光便再次望向了远处。
那里,几个握着水管的唐军战士正在疯狂的大笑着。而他们身前的不远之处,则是一群目光坚毅,但却脸色惨白的东瀛武士。
这一刻,他们目光中的坚毅,点绘成了整个战场唯一的肃然。他们努力的向着全世界证明,这是一场为了民族之魂的留存而发起的战斗,但正如同蚂蚁无法像大象阐述他的伟大一样,大唐的眼中也绝然不可能出现他们战舞的身影。
只有左命,可以看见他们体内燃烧的热血。
当年的侵华战争,发动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又何尝没有如此不带一丝怜悯的大笑过?相对于他们的暴行,左命的电击已经很仁慈了。
“就当是为了你们的后辈赎罪吧!虽然现在一切都还没有发生,但我的存在就是发生过的最好证明。这一份跨越了时空的债务,你们必须要还。我不要多的,十年就好!”
轻轻的呢喃了一句,左命便甩下了众人,在孙四海的陪同下离开了前线。
第198章 199东海道——左命的游乐王国
贞观十二年元月,东瀛亡,改称“东海道”,唐王左命任东海道行军总管兼九州刺史。魏王李泰则任莱州大都督,监管整个东海道的海军事务。
同月,唐王李世民推行新政,设中央银行,第一套纸币得以发行!只不过此时的金银铁铜四币却依旧为主要流通手段,除非是大额交易,不然不会轻易动用纸币。
次月,除了一些选择了投降的东瀛男人外,其余东瀛人都以奴隶的身份送到了大唐,开始了他们漫长而艰辛的修路建桥之路。
对于这些奴隶,大唐是不会客气的,基本上所有劳累的活计都交给了他们,而他们所能获得的,也不过就是三顿米饭而已。
但饶是如此,一些个东瀛的奴隶却依旧是感激涕零,无他,在当时的东瀛,很多百姓家里一天也就只能吃上两粒饭团而已。这样一日三餐还管饱的日子,对于他们来说真的不要太好了。
这也是两国生活条件实在是太过差异了,所以才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感观。
那些唐人认为让他们每天干十个小时的活计,并且只给他们三顿饭吃就是一种痛苦的折磨,因为他们现在每天都只干八小时的活,而且有大把的时间吃喝玩乐,所劳和所得也是非常的相当。
他们全然不知,这样的生活对于那些东瀛人来说其实根本就不算是折磨。相反,正是他们以前在东瀛求而不得的生活。
也正是因为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东瀛人都打起了接续奴约的主意。
——他们不想回东瀛了,因为他们觉得,如果回去的话,一无所有的他们便又会过上一天只有两顿的日子。
比起重获自由来,他们更加愿意当一个吃得饱穿得暖的奴隶。
由于国力的极具膨胀,国土的迅速扩张,李世民终于下定了决心更改年号。而又因为这一整年,整个大唐都在修路铺桥,所以他给这一个新的开端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号——元始!
元始即开端,李世民觉得,他的脚步才刚刚迈开
贞观十二年末也就是元始元年,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沥青道路便从长安辐射到了四面八方!而此时,永安县也终于与长安会接在了一起,成为了长安的一部分!
这样一座庞大的城池,光是城墙就有十米之高,城楼之上更是布满了无数狰狞的炮台。以至于后来很多西域的商人来到长安,都会忍不住的感慨一句,“这是一座永不陷落的城池”!
这一年对于唐朝的百姓来说无疑是最为幸福的一年,然而对于那些朝臣们来说,却并不怎么舒爽。因为这一年,李世民居然是极为任性的来了一次全国巡游。
皇帝出巡,太子自然就被留在宫中。
这一次李世民放权放的很彻底,直接就是下旨“太子摄政”,这在整个中华历史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就算是后世,虽然也有太子摄政之说,但真正主事的却还是皇帝,太子的决策不过是一种参考而已。
那些朝臣们不好受,李承乾其实也不好受。因为太子和皇帝实在是两码事,虽然知道自己迟早要面对,但真正接过这个担子的时候,李承乾依旧是倍感压力。从李世民离开的那一天起,他每日里最多也就是睡两个时辰而已,其余时间都是在拼命的处理各种公务。
本来,很多事情是不需要他去操心的,但为了让他熟悉各种事务的流程,长孙无忌以及房玄龄等人还是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送到了他的那里。
而就在长孙无忌等人一边帮着李承乾熟悉君王日常一边给他擦各种屁股的时候,原本应该到达了扬州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却是换上了一身普通的短袖来到了东瀛,随行的,也不过就是一个赵四以及一个钱竹而已。
“二哥,你说承乾他真能行吗?”
牵着李世民的手,走在熊州府宽阔的大街之上,长孙皇后又一次担忧的问道。她总觉得李世民将一大摊子事情丢给李承乾有些不妥。
“不行也得行!那个笼子朕呆够了!凭什么青雀和命儿他们就可以像条龙一样四海翻腾,朕却离不开那巴掌大的地方!朕的江山,朕一定要亲自看过一回!不然朕死也不会瞑目!”
李世民斩钉截铁的道。
这世上的事情当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李泰、李治、李愔还有左命这四个人的日子过的实在是太逍遥了。蛟龙屠过了,鲸鱼也捕过了,连犀牛他们也都骑过,这天南海北的,除了吐蕃以外,他们基本上都逛了个遍。这样的日子,他如何能不羡慕嫉妒恨?
现在他与长孙皇后隐居熊州,想吃海鲜就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