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的大明》第224章


曾国藩拍了拍曾国华的肩膀,道:“六弟,我们都是读过圣贤书的人,当初和你一样,我也心怀仁慈,但是长毛杀人如麻,多留一个就祸害一方。老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现在你我既然已经带兵,得以杀贼为志。多杀长毛,早建大功,这样才能当一个将才。”
曾国华点点头,道:“牢记大哥的教诲。”
当晚,曾国藩、曾国华、曾国荃三兄弟秉烛夜谈,商议湘勇下一步的行动。
曾国荃觉得吴应熊说的有道理,对曾国藩说:“大哥,我看湘勇的当务之急,确是要让水师尽快回复战斗力。”
曾国藩想起那些被锁在鄱阳湖里的舢板,心中很是痛苦。水师是曾国藩的命根,他不能让它就此一蹶不振。
于是曾国藩点点头,决定立即派湘军水师将领杨载福带一批将官回到岳州,不分昼夜,不惜工本,立即造出二百条新的快蟹长龙和四百条舢板;派陈士杰募工匠就地维修,凡能修缮的船只尽量修复;又遣大将彭玉麟间道赶到鄱阳湖,与湘军老将李元度联系上,不惜一切代价攻下鄱阳湖边的重镇南康府,这样湘军水师才有可能重见天日!
曾国藩请彭玉麟带兵去收复南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彭玉麟对曾国藩的忠心,在湘军里无人出其右,他跟曾国藩也意气相投,是一个不要命、不要官、不要钱的人。
早在咸丰三年,彭玉麟就受曾国藩之邀,加入湘军,在衡州创办湘军水师,购买洋炮,制造大船,制船制营制章程。
在曾国藩困守南昌之时,困在鄱阳湖内的水师营官萧捷三在战斗时中炮阵亡,内湖水师群龙无首,曾国藩便多次催在衡阳老家休养的彭玉麟赴援。
1856年1月间,彭玉麟化装成游学乞食者模样,徒步七百余里,躲过沿途太平军重重关卡的盘查,只身赶到南昌。
当时,曾国藩惊喜交集,十分感动,对彭玉麟极为感激,随即令他整顿充实内湖水师。
而收复南康之战,势必会十分艰辛,曾国藩便亲自前往彭玉麟的营帐策划部署。
那晚月色清凉如水,彭玉麟站在内湖水师的旗舰“长龙”号甲板上,望着一望无际的江水,不禁想起了儿时他和“姑姑”梅姑青梅竹马的时光,感叹“小时候的快乐,竟是那么简单”。
他的姑姑是彭玉麟外祖母的养女竹宾,以辈分而言,是彭玉麟的长辈,彭玉麟称她“姑姑”,不过她的年纪,较彭玉麟年只长三岁,人称“梅姑”。
梅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然而,造化弄人,世事无常,那一年安徽发生了大灾荒,饿殍遍野,她的亲人都没能挺过去,先后永远离开了她。此后,为了生存,梅姑跟随流民到处流浪,以乞讨为生。
彭玉麟的外祖父是个大善人,在家门口架了几口大锅煮粥施赈。梅姑那年跟随大家前去领取赈济,恰好被彭玉麟的外祖母看中,收为养女。
彭玉麟小时候喜欢去外祖母家玩,经常见到梅姑,两人都喜欢琴棋书画,日久生情。但是,彭玉麟的母亲王夫人是一位比较传统的妇女,她不能接受彭玉麟与自己的“妹妹”太过亲密,悖逆人伦。由于母亲的反对,彭玉麟无法与心爱的竹宾相会,只得将满腔爱意化作一幅幅梅花画。
从那时起,彭玉麟就养成了为竹宾画梅的习惯,以寄哀思,先后画梅上万幅。那晚,彭玉麟铺开宣纸,调了一点丹砂!一炷香的时间,全神贯注画完梅花,他将那几朵绽开的梅花点了红。
第九十二章 筹集饷银
?“雪琴,你又在画梅花啊!从少年时期到如今的不惑之年,看来你还是忘不了她啊!”曾国藩上前,拍了拍彭玉麟的肩膀,叹了一口气说。
“大帅!你来多久了?”彭玉麟这才缓过神来,问曾国藩。
曾国藩道:“我站在你身后有片刻了。”
彭玉麟赶紧请曾国藩入座,道:“我画技粗浅,献丑了。”
曾国藩摇摇头,说:“丹青之艺,见性见情,雪琴之梅花,乃是上品啊。”
彭玉麟说:“大帅过奖了。你这么晚来找我,有什么要事?”
曾国藩点点头,把收复南康的任务交给了彭玉麟,说:“你如果收复南康,国荃、国华收复安吉,那么我们湘勇就可以在江西立稳脚跟。”
彭玉麟问道:“大帅准备让我多久收复南康?”
曾国藩说:“越快越好,我给你八个营,你看半个月怎样?不行的话二十天,一个月也行。”
说完,曾国藩将一些军情文报递给了彭玉麟,里面有太平军在安康的布防情报。
“十天。”彭玉麟看了看那些情报文书,想了想,自信地回答曾国藩说:“我十天拿下南康!”
“好!”曾国藩听彭玉麟说得很有信心,大喜过望,他知道彭玉麟一向稳健,他说十天能收复安康那就一定会收复。
曾国藩一时激动,咳嗽了两声,面色竟然惨白。
曾国藩三十岁时咯过血,后来虽然痊愈,但身体一直不健壮。彭玉麟赶忙问道:“大帅怎么了?身体不舒服?”
“还好,不碍事,我等你的好消息。”曾国藩说:“这样我就安心去给湘勇筹饷了。”
第二天,曾国藩就带着学生康福、彭寿颐等人,在内湖水师保护下,渡过鄱阳湖,傍晚在乐亭镇进入都江口,也没通知饶州知府,就在城里一家小客栈住下来。
次日一早,便打轿拜访在家守制的刑部侍郎黄赞汤,并送了五百两银子的赙仪,又以晚辈身分在黄老太太的遗像前磕头。
刑部侍郎黄赞汤见曾国藩如此礼遇自己,激动不已,将曾国藩视为知己。
曾国藩借机向他陈述了到江西来这几个月的困境,道:“我们湘勇为国为民,不想竟然遭此待遇,实在是心有不甘。”
黄赞汤果然一口答应,说:“曾大人真是国之栋梁,我马上向朝廷同僚写信,助你一臂之力。”
“如此甚好。曾某感激不尽。”曾国藩拉着黄赞汤手问道:“黄大人看我申请多少部照合适?”
黄赞汤建议曾国藩向朝廷申请一千张空白部照,按银两多少,发给捐输者相应品衔的部照,鼓励江西乡绅踊跃捐助。
曾国藩第二天回到了南康,立即向朝廷申请两千张空白部照。
半个月后,不出曾国藩所料,朝廷只批准了一千张空白部照。
不过目的已经达到,曾国藩大喜,赶紧去找黄赞汤。
在刑部侍郎黄赞汤的帮助下,此次得到捐银十万两,一时间,江西便平添了上千的八品、九品、从九品的顶戴。这些乡下士绅戴着装有镂花金顶的伞形帽,真个是脸上出油,衣角生风,神气已极。亲朋见了,人人艳羡,没有几天,捐银便又增加好几万。
这些消息传到南昌,江西巡抚陈启迈大为恼火,召集部下商议对策,当众大发雷霆,骂道:“曾剃头真不是个东西!江西是我当巡抚还是他当巡抚!居然不与我商量,便在我的治下卖官卖爵,欺人太甚!”
骂完,江西巡抚陈启迈派人把曾国藩请到了巡抚衙门,要质问他为何越权行事。
当时,曾国藩有意历练吴应熊,让吴应熊对晚清官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便带着吴应熊去了南昌。
一见面,一身从二品文官的锦鸡补服的江西巡抚陈启迈就暴怒,挂的朝珠差一点跳起来,咄咄逼人,说曾国藩坏了官场的规矩:“你曾国藩的手也未免伸得太长了。这样大的事,数千部照,你竟然越过地方衙门,自行作主,无论怎么说都讲不通!”
“如何讲不通!”曾国藩此时也憋了一肚子火,道:“我湘勇入江西以来,早就请陈大人设法速拨二十万饷银。在江西,我等背井离乡,完全是为了收复江西的失地而与长毛作战,出生入死!!你置之不理,不但不拿出一分一文,反而奚落我湘勇充当特使的德音杭布,这又是何道理?”
陈启迈说:“曾大人好大的胃口,一开口就要二十万两。难怪现在外界传言:现在湖南湘乡、平江、新宁一带起屋成风,家里只要有一人当湘勇,全家人都不要做事了,银子用不完。”
这时,陈启迈的手下藩司陆元烺也站出来说:“卑职听说,李续宾的父亲在老家买了一千亩水田,湘乡没有买的,买到衡州去了。”
陈启迈的手下臬司恽光宸说:“卑职听说曾家买的田更多,把皇上的银子运到自家去。何况我们拿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