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军史评论》第139章


目夷无言以对(实在想象不出,跟这样的凛然君子,目夷还能说出什么话来),长叹一声,默然退下。
不一会儿,楚军摆好了阵势,千军万马冲杀过来。直到此时宋襄公才指挥宋军进行反击。但是楚军锐不可挡,个个奋勇争先,宋军根本抵挡不住,大败输亏。宋襄公企图督令部下死战,无奈楚军势大,箭若飞蝗,宋军纷纷倒毙,最后宋襄公的卫队也被楚军歼灭了。襄公本人多处负伤,最致命的创伤是右大腿的中箭,被射断了膝筋,无法再指挥战斗。宋军败局已定,在目夷等人的保护下,宋襄公带伤率残部突围败走。泓水之战以宋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其“争霸”的理想也从此幻灭了。
败回国后,宋国的大臣们大都埋怨宋襄公座失战机。但宋襄公毫无悔意,在他看来自己并没有做错任何事,他只是恪守着“军礼”信条,尽了一个做好人的本分而已。他辩解说,“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春秋左传》中的这几句宋襄公所说的文言文含义是讲仁义的人不会去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也不去捉拿头发发白的老人;。。。不以天然险阻作为屏障,不擂鼓就不列阵等等意思。可以看得出宋襄公并非不知兵,而是非常地熟知兵法,只是他对兵法的理解领会方面出了偏差。公元前637年,泓水之战几个月后,宋襄公终因伤势太重而死去,一个好人就这样带着无穷的遗憾,带着未遂的梦想终结了自己充满争议而短暂的春秋之旅。他至死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这样的人即使是傻瓜的话,他一定也是幸福的。
当然这样的战争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日益地久远了,而在日常生活的待人处世、工作生产中我们的某些人仍然在继续演绎着宋襄公式的“仁义”,扮演着“谦谦的君子”,心甘情愿地充饰着毛泽东同志提到的“蠢猪式”的角色。更多的人们在为这样的现象而击掌叫好,无原则地相信着“好人有好报”之类的童话,这是我们现在来探讨这个问题时尤其应该感到震撼的地方。
(本文参考中华书局版本《长勺之战泓水之战》、《春秋左传》、《毛泽东选集》等作品原创撰写,版权归彭志文,转载请署名作者,谢谢。)
三国中七宗最恐怖的唬人事
更新时间2006…10…13 19:26:00 字数:2982
古代人其实在军事上就比较重视的心理战法中“恫吓”、“吓阻”或者“讹诈”等战术,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竟然有了记载。虽然那还只是用一种在我们今天看来过分地艺术加工,比较地夸大、幼稚的手法来叙述,但是它确实已经成为一种军事攻势的辅佐手段。这种听上去比较“恐怖的唬人事”(如果我们不是以一个旁观者立场,设想模拟当事人的感受)可以影响战局,或斩杀敌酋;或阻挠军事行动;甚至改变战争胜负。本文谨枚举《三国演义》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七宗事:
第一、关羽显灵杀吕蒙、曹操、越吉元帅,神唬人是没得救的。
关羽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那不是一般的人,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成为战神,财神,文神,农神,是全方位的万能之神啊!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却说孙权害了关羽,于是亲酌酒赐吕蒙。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厉声大骂:“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众将大惊,急救时,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皆下拜。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众将见之,无不恐惧。此之前,关羽还在当阳玉泉山找普净和尚要头,后又在曹操观看其首级的时候,口开目张,须发皆张,曹惊倒,众官急救,良久方醒。
另一个神的牺牲品是越吉,书中记载,“忽听得一声响处,背后越吉连人带马,平白地倒下水来。兴就水中挣起看时,只见岸上一员大将,杀退羌兵。。。。。。。只见云雾之中,隐隐有一大将,面如重枣,眉若卧蚕,绿袍金铠,提青龙刀,骑赤兔马,手绰美髯,分明认得是父亲关公。兴大惊。”西羌国的大将越吉元帅稀里糊涂地就送了命。
“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的关圣大帝要盯上你了,逮谁也是没得救的了!
第二、于吉VS小霸王孙策,妖怪真的吓死人。
《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策叱武士将于吉一刀斩头落地。只见一道青气,投东北去了。是夜风雨交作,及晓,不见了于吉尸首。守尸军士报知孙策。策怒,欲杀守尸军士。忽见一人,从堂前徐步而来,视之,却是于吉。策大怒,正欲拔剑斫之,忽然昏倒于地。左右急救入卧内,半晌方苏。是夜二更,策卧于内宅,忽然阴风骤起,灯灭而复明。灯影之下,见于吉立于床前。策大喝曰:“吾平生誓诛妖妄,以靖天下!汝既为阴鬼,何敢近我!”取床头剑掷之,忽然不见。。。。。。。忽见于吉立于镜中。策拍镜大叫一声,金疮迸裂,昏绝于地。夫人令扶入卧内。须臾苏醒,自叹曰:“吾不能复生矣!”于吉神出鬼没到如此地步,已经真的不是人了,而是妖怪了!不相信鬼神的孙策终于被妖怪(或者他自己的幻觉)所惊吓而死了(瞑目而逝。年止二十六岁)。罗贯中的想象能力真的后辈所望尘莫及的。
第三、泸水河超级搞怪,河流咆哮也吓人。
诸葛亮平南中,七擒孟获之后凯旋。前军至泸水,时值九月秋天,忽然阴云布合,狂风骤起;兵不能渡。于是当夜蜀军驻兵泸水岸上,设香案,铺祭物,列灯四十九盏,扬幡招魂;将馒头等物,陈设于地。三更时分,孔明金冠鹤氅,亲自临祭,令董厥读祭文。“孔明放声大哭,极其痛切,情动三军,无不下泪。孟获等众,尽皆哭泣。只见愁云怨雾之中,隐隐有数千鬼魂,皆随风而散。于是孔明令左右将祭物尽弃于泸水之中。次日,孔明引大军俱到泸水南岸,但见云收雾散,风静浪平。”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之后,蜀军全部安然地渡过了泸水河。
第四、刘备跃马过檀溪,马吓人。
《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中写到,刘玄德被蔡瑁追杀,撞出西门,行无数里,前有大溪,拦住了去路。那檀溪阔数丈,水通襄江,其波甚紧。完全不可能过去的,追兵已近。玄德着慌,纵马下溪。行不数步,马前蹄忽陷,浸湿衣袍。玄德乃加鞭大呼曰:“的卢,的卢!今日妨吾!言毕,那马忽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玄德如从云雾中起。的卢,神马也!赵云后来在长板坡也玩了这么一回“马吓人”,他的白龙马本来没见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坠入陷马坑之后,“张合挺枪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平空一跃,跳出坑外。”河北名将张合大惊而退了。
第五、死诸葛能走生仲达,死人吓活人。
《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司马懿欲趁乱追赶。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兵俱回旗返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懿大惊失色。定睛看时,只见中军树十员大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孔明:纶巾羽扇,鹤氅皂绦。………………魏兵魂飞魄散,弃甲丢盔,抛戈撇戟,各自逃命,自相践踏,死者无数。司马懿奔走了五十余里,背后两员魏将赶上,扯住马嚼环叫曰:“都督勿惊。”懿用手摸头曰:“我有头否?”二将曰:“都督休怕,蜀兵已去远了。”懿喘息半晌,神色方定。
第六、诸葛亮妆神,人吓人吓死人。
诸葛亮出祁山,因为军中缺粮。需要抢割陇西小麦,以资军粮。为此孔明端坐于四轮车上,望魏营而来。哨探军见之大惊,不知是人是鬼,火速报知司马懿。懿遂拨二千人马分付一齐追赶。孔明见魏兵赶来,便教回车,遥望蜀营缓缓而行。魏兵皆骤马追赶,但见阴风习习,冷雾漫漫。尽力赶了一程,追之不上。各人大惊,都勒住马言曰:“奇怪!我等急急赶了三十里,只见在前,追之不上,如之奈何?”
结果,左边、右边、后面、前面出现了N多个孔明,都是一样的装束。懿心中大疑,回顾诸将曰:“此必神兵也!”众军心下大乱,不敢交战,各自奔走。正行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