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第87章


屏上,拆下美人绢画十二张。〃这非常清楚,雍正继位十年以后,这十二张画就被从他的寓所中拆下来,收入库中。解放以后偶然才被发现。那么从这段记载上可以表明这十二个人不是雍正的妃子,他说的拆下美人绢画,说得非常草率清代宫廷中有很多禁忌。如果这些人都是嫔妃,不可以这样记载,随便说美人画,这是不可以的。每个人都有她的固定称谓。
雍正时期典型的美人图,脸都画成鹅蛋圆,俗称〃鹅蛋脸〃,非常漂亮。乾隆也画美人图,乾隆早期的美人图跟雍正时期的美人图差异不是很大,但是你从细微的地方,比如,脸上的施粉、衣服上的皱褶以及细部的描写,还可以区分它的一个演变过程。我们知道,文物的演变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很少有突变的过程,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我们如果能很熟悉它这个渐变过程,就可以准确地区分出,它是乾隆还是雍正。我为什么有时候看一眼马上就清楚呢?只是我知道它的细微的地方的一个变化。所以我们如果想在鉴定上有所建树,观察细节比观察总体还要重要。
【喜欢热闹的乾隆】
从粉彩上可以看到,雍正和乾隆两个皇帝的审美取向。雍正的审美取向是舒朗、淡雅,他很希望瓷器不要表现得过于强烈。乾隆皇帝的取向是富丽、繁缛,江山全是他的,他希望热闹。《红楼梦》里,贾母非常喜欢热闹,一到过寿日,喜庆的时候,喜欢招很多人来,它就是一个统治者的心态。当他在这个地位上站稳的时候,他一定喜欢热闹。乾隆时期就出现了一种新的粉彩瓷器,很有意思,叫〃百花不露地〃,也叫〃万花不露地〃。只有到了乾隆,才会出现这么热闹的瓷器。雍正的时期也出现过〃百花不露地〃,但是它只是在一个白碗或者在一个瓶子上拦腰缠上一圈,并没有满满地铺满。只有乾隆在瓷器上没有露出半点地方,没有让你看到一点露白的地方。这种极为特殊的瓷器只有乾隆一朝盛行,因为成本非常高。过了乾隆时期就急剧衰退,晚清出现了大量的仿品。
乾隆二十五岁登基,这时国家的积累已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社会繁荣富足。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强盛。社会一旦富足,人的审美意识就增加。你贫穷的时候,你是很难顾及审美的。人们对审美的第一次增加,首先对色彩感兴趣。你的审美的过程如果发生质的进步,首先对颜色感兴趣。所以,在设计学当中,颜色是第一强调的要素。乾隆也知道当时整个社会的一个心态,所以乾隆时期的瓷器,即使不是粉彩也显得非常热烈。
大家不要认为审美是天生就有的。我讲过,审美一定是后天学的。创造美有可能是天生的,比如有的人嗓音天赋非常好,没有经过任何正规训练,他就可以唱出非常优美的歌。但是你能听懂优美的歌,你一定是后天学习的。所以,一个人当他贫穷的时候,他没有机会去学习。当他生活富足了,就对美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听这样的课呢?是因为今天的生活好了,你能够坐下来听一听我们古代创造的这个美了,这个美是一个客观存在。过去我们不仅不去主动地去学习而且还持一种批判态度,那是因为社会的贫穷。社会富足会改变我们对社会的看法,会改变我们对美的看法。
【包袱皮】
乾隆时期还非常流行一种特殊的瓷器,叫〃包袱皮〃。其实雍正时期就有了,很少;乾隆时期流行;到了嘉庆后期,就不再流行了。这种包袱皮的瓷器之美给人的第一冲击力非常震撼。
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瓷器的时候,围着它转了很久。我不能想像,以坚硬表现柔软能达到如此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们都知道,瓷器是硬质的,丝巾是软质的。在瓷器上把这个丝巾包过来的时候,像真的一样,非常柔软,那个皱褶、起伏都做得非常精彩。这是鼎盛时期的一个标志。嘉庆早期,就是乾隆当太上皇的时期,还生产了一批这样的瓷器。
大概是1996年的时候,我们经过拍卖买过这样一对瓶子。那时候的人对瓷器的这样的认知是非常低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瓶子,它是一个极为精美的工艺品。你想想它的表达能力,就是我说的以坚硬表现柔软,堪称一绝。
【道光皇帝的节俭】
清朝跨过嘉庆,到了道光就开始走下坡了。道光皇帝本身是一个勤俭著称的皇帝,在整个清朝的皇帝里,他最勤俭。因为他看到这个国家有点儿支撑不住了。他心里清楚,家里还有多少干粮,别人是不清楚的。所以,道光皇帝提倡节俭。
道光的节俭在清朝是出了名的。他自己给自己规定,就是我的衣服不洗过三遍是不能换的。你知道在乾隆时期衣服是不下水的,穿完就放弃了。我们过去的丝织和绣上的衣服一下水就容易发生颜色的蔓延,就是把别的地方染了,所以它轻易不下水。那么,道光皇帝说,他的衣服要下水三次才能换新的,可见他的勤俭程度。
清代有一种特殊的服装,可能今天去冷库的人能看到,一般都看不到,叫套裤。套裤只有两条裤腿,穿的时候套在腿上,有点儿像套袖。套裤的膝盖处特别容易磨损,穿破了以后就要打上补丁,按照宫廷的记载叫打掌。
我们一般说打掌是指鞋上,但是裤子上在膝盖上补上两个补丁叫打掌。道光皇帝自己的套裤都打掌,导致清代到道光时期形成一种时尚,就是所有的大臣,不管这个裤子新的旧的都打上一个掌。一方面取悦于皇帝,另一方面是跟上这个时尚。我们看到有些人的西装,就是新的也在胳膊肘上打上一个补丁,跟当时异曲同工。
有一天道光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曹振墉,撇了曹振墉一眼就说,〃你这个套裤上也打掌吗?〃军机大臣曹振墉以圆滑著称,早年皇帝问过他一句话说:〃鸡蛋多少钱银子一个啊?〃曹振墉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事坏了,因为内务府上下都是串通的,蒙皇帝,他没法回答这鸡蛋多少钱一个。所以,他很滑头地说:〃臣自幼有病,平生不吃鸡蛋,所以不知道鸡蛋多少钱一个。〃顺理成章。但他这回不能说:〃臣自幼有病,平生不穿裤子,不知道这打掌多少钱一个。〃他只好卯足了劲儿说了一句,得需要三钱银子。道光皇帝说了一句,说:〃你那儿还是很便宜的,内务府给我打的这个掌五两银子。〃你知道,这五两银子买套裤得买多少条吗?皇帝是不知的。
我们了解了道光的这个精神面貌就知道,就知道由于粉彩的制作成本高于青花,所以到这时就衰退了。
【事愈大,心愈小】
我曾经买过一个残的粉彩方瓶,画着五色龙,口是碎的。我买的时候两块钱,卖我那个人我记得清清楚楚,他跟我说:〃这个瓶子在文化革命前是好的。文化革命抄家的时候,他眼瞅着红卫兵小将把这瓶子从他们家窗户扔出去,口撞在树上所以碎了。身子非常完整。〃卖给我的时候两块钱。这个残原碎的方瓶,在我们家窗台上摆了二十年之久。我对道光粉彩的了解,全部是通过这个瓶子。每个时代的颜色都不同,看多了就非常清楚,多了哪个颜色,少了哪个颜色;同样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同样是红色,道光时期的就没有乾隆时期的红色饱满。
我当时并不知道道光是个勤俭的皇帝,我只是买了一个残破的方瓶。我想来想去,今天也是,破了也得收藏,不一定只考虑完美的,残器依然能准确地提供那个时代的文化信息。
【万寿无疆与天地一家春】
同光中兴以后,粉彩就彻底地变成了一个商品,跟艺术的距离越拉越远。政府当时重整瓷业主要是为了贸易,为了用它获取利益。同治、光绪皇帝大婚时,用的瓷器都是粉彩。同治皇帝大婚时,烧造了一大批新款瓷器,纹饰是新的,画了一些喜鹊纹。光绪皇帝大婚的时,定烧很多〃万寿无疆〃的碗盘。
晚清统治中国的实际上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她烧造了她自己的御用粉彩瓷器,最著名的署〃大雅斋〃、 〃天地一家春〃款。大雅斋是慈禧写字作画的地方。〃天地一家春〃不是指国家、天和地一家春,是指咸丰跟慈禧他们俩人〃天地一家春〃了。
【粉彩小结】
康熙晚期,当清朝江山已成稳固气象的时候,粉彩就诞生了。通过雍正、乾隆两朝逐渐发扬光大,使它成为了瓷器中最主要的力量。以审美层次来看,粉彩处在金字塔下面的最底层,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每一个百姓以拥有粉彩为乐趣。粉彩一扫五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