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第57章


槿缫狻G』实鄯浅O不墩饧虑嗷ǎ霉⒒Χ」叟艋艘环都磐肌罚颜饧虑嗷ɑ谕忌希樵谧约荷砼裕砻魉哉饧鞯目岚?br />
【宣德蟋蟀罐】
宣德皇帝有点儿小毛病,喜欢玩儿。宣德的政权来得比较容易,到了他这儿,不需要再创业,守着就可以了,所以他非常喜欢玩儿。史书记载他〃雅好词翰〃,〃精于绘事〃,〃酷好促织之戏〃。前两条大家都不怀疑,因为宣德有很多画作存世,今天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有,画得虽然幼稚,但看着很有意思。那么最后一条呢,很多人不信。〃促织〃就是蟋蟀。宣德皇帝酷爱斗蟋蟀,出于晚明笔记,所以有人说都是野史,皇上天天斗蟋蟀,那成什么了!
由于没有证据,所以这疑案一拖几百年。清初的学者王渔洋在评《聊斋志异·促织》时,就认为这个传说无据,是假的。其实,唐代人就开始养虫了,宋代人非常喜欢斗虫,大奸臣贾似道就喜欢斗蟋蟀。所以,明代宫廷里盛行斗虫,应该是顺理成章的。过去北京人管蟋蟀罐都叫〃将军府〃,可见蟋蟀要互斗。北方人和南方人都用斗蟋蟀来赌博。宣德皇帝沉溺于斗蟋蟀的故事流传得非常广,当时有这样的话:〃蟋蟀瞿瞿叫,宣德皇帝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曾经有传说,宣德时期有过拿骏马换虫的事,就是拿一匹马换一个虫,可见他有多喜欢蟋蟀。今天不知哪儿能用虫换马?
宣德青花蟋蟀罐的传世品非常罕见,过去见到时,还不知道是蟋蟀罐,全世界只有零星几个。据说宣德死后,他母亲张太后当场下令,把他所有玩儿的东西全砸了。明人李贤在《天顺日录》中有明确记载。台北〃故宫〃有1000多件宣德青花瓷器,是全世界收藏最多的地方,可一个蟋蟀罐都没有。所以,当时不能证明宣德有此爱好。
结果还是有人来揭开这个谜底,就是我们的考古专家。1993年,景德镇出土了一窝青花残片,把这些残片攒起来,就是宣德时期的蟋蟀罐,一共21件,一看就是故意砸的。蟋蟀罐的成堆出土,证明史书记载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宣德青花蟋蟀罐价值连城,大家也回家找找吧,但别找来假的。
【宣德大龙缸】
到了宣德一朝,青花瓷器就逐渐摆脱了波斯文化的影响,波斯造型逐渐减少。宣德八年《大明会典》中记载,朝廷一次下令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443500件,足见当时的国力强盛。44万件东西,今天用车拉,得拉多少车?宣德时期的龙纹也非常凶猛,反映出宣德的时代面貌。中国龙纹最为凶猛时期就是永宣时期。
20世纪80年代,我曾经见过宣德龙纹大缸。当时一个朋友告诉我,北京有一大户人家,〃文革〃查抄退赔,拿回很多好东西,其中有宣德的大缸,让我去看,喜欢还可以买。这种机会非常难得,我就跟他去了。我印象非常深,一进他家门,刚拐过弯儿,就看见院里有一个玻璃房,里面种着芭蕉树,非常雅的人家。今天都很难在家里养芭蕉,那可是二十多年前北京的冬天啊!
我进去看了很多东西以后,就问:〃您那大缸呢?〃他说:〃床底下呢。〃我问:〃怎么在床底下?〃他说:〃摔了!〃〃怎么摔了?〃〃哎呀,那俩倒霉的三轮车工给摔的!〃两个三轮车工把缸运到他们家门口的时候,由于是冬天,很冷,戴着棉手套拿不了这缸,缸特别大,很重,得俩人抬。宣德时期的缸是直沿,沿上没有很容易抓的边。两个人把手套一摘,空手就抓这个缸,往他们家里拎。经过院子的时候,手就开始出汗,因为瓷器在冬季里是冰凉的,手是热的,所以手立刻就出水,抓不住了,一下就掉地上摔碎了。我说:〃好不容易来了,碎了也拖出来看看吧。〃就从床底下拿出来了。摔得倒不是粉身碎骨,有大概十来块,能拼起来。那时候我对瓷器的认知是一定要完整,这种残的就不愿意买了。然后我就问:〃您这还怎么卖啊?〃他说:〃几百块钱,我不想卖,窝心;一千块钱,你也不给。〃我心里也是这么想的:碎了凭什么给一千块钱啊?然后就没买,这件事就过去了。
这么多年了,我也不知道这个缸后来怎样了。今天看来,就是再打碎点儿,一块也能卖几千块钱。也就是说,把这缸买回来,打成碎块卖也卖很多钱,粘起来就更值钱了。很多文物在历史上受过这样那样的伤害,但它保留的文化符号不会丢失。当时我也没想开,也是让他那句话把我限制了,所以一失足成千古恨。从文物的保护角度上讲,拿文物得非常小心,拿之前要考虑周围的环境。想想这大龙缸,六百多年了,历经磨难,查抄以后退赔,到家门口给摔了,非常可惜。
【永宣青花的区别】
〃永宣不分〃是一句老话,经过这些年国内外那么多专家的研究,大致能作出区分。大概有以下几点:一、永乐时期的款少,宣德时期的款多。二、永乐时期瓷器的釉面莹润,宣德时期瓷器的釉面就出现橘皮。橘皮是指瓷器表面像橘子一样,有点儿皱。三、永乐瓷器体轻,宣德瓷器体重。四、永乐青花的晕散不如宣德,显得更清秀一点儿。大概是这么几条,我们只需要做一个浅显的了解。
【永乐青花〃一束莲〃盘】
我在20多岁的时候,特别喜欢听人家讲课。现在听到讲课的机会很多,那时候就得问哪儿有这种课。当时北京文物商店有专业人员的辅导课,工作人员就去听。有一个负责收购的业务员,一次听课的时候不是太专心,但他很聪明,进去待了一会儿,就听见两句话:〃宣德瓷器的胎底是细砂底,摸着跟小孩儿屁股似的,滑溜;青花由于有苏泥勃青,深入胎骨,你一摸,凸凹不平。〃
隔了一段时间,他正好到山西出差,在一个集市上碰见一个老乡。老乡面前一摞青花盘子,都一模一样。他拿起来摸了摸青花,凸凹不平;一摸底,也跟小孩儿屁股似的,都对。但怎么有一摞呢?他心里也不是太有谱。他就问:〃盘子多少钱一个?〃老乡说:〃80一个。〃80块钱今天很便宜,当时很贵,相当于一个人两个月的工资。他就在那儿转幺子,着急,下不了这个决心。最后想来想去,咬牙买了一个,没敢多买,也买不起。今天从山西到北京,当天就回来了;那时候还得隔着差不多一个礼拜才到家。回来以后把所有专家都请来一看,大家都说:〃这是永乐的盘子。〃他急了:〃人家那儿还有一摞呢!〃赶紧又折回去了,结果再也找不着那个老乡了。
他买的盘子是永宣时期最为常见的青花盘子,画的〃一束莲〃。莲花、莲蓬,配以茨菰、红蓼、香蒲等水生植物,用丝带扎在一起,叫〃一束莲〃。为什么当时烧造很多这样的盘子呢?因为永乐皇帝认为,为官一定要清廉,这个规矩也是朱元璋定下来的,所以当时烧造这种盘子暗含〃清廉〃的意思。青花,莲花,是利用了谐音。这几种植物各有含义。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茨菰,是一种水生植物,可以吃。它的叶形很锋利,但不伤手,花虽不耀眼,却默默开放,古人寓意它品行端正。红蓼,蓼花有刺激性,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目卧则攻之以蓼〃,就是太困倦时拿蓼花一辣眼睛,眼泪下来了,就不困了。卧薪尝胆的〃薪〃,说的就是蓼。蓼寓意君子不忘其本。香蒲,嫩的时候可以吃,今天菜市场有时还卖可以吃的蒲草;如果老了,可以用来编席,寓意君子的生活俭朴。这个〃清廉〃的款式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两代都提倡这种式样的青花盘子。
这个买盘子的人,当时是给公家收购。他得到什么经验呢?就是他注重了听来的细节,强化印象,并能够灵活应用,敢作敢为,把这个重要的东西买回来了。可惜没都买回来,买了一个,立功也是三等功。
【空白期青花】
永宣瓷器是明早期的最重要的一个章节,它紧跟后面的就是空白期。历史上把正统、景泰、天顺这三朝一共28年称之为瓷器的黑暗期。这三朝没有落款的官窑。官窑制度,在永宣时期刚刚建立起来的,为什么到这时期就没了呢?我们了解一下历史就会明白了。
正统皇帝是9岁登基,宦官王振是他的启蒙老师,并控制朝廷。朱元璋当时有祖训〃宦官不得识字〃,因为他就怕宦官干政,但是到了永乐这就吹了。永乐因为他登基的时候受到了很多宦官的好处,所以他对宦官是网开一面。永乐的这个对宦官网开一面就遗祸于正统。
我们都知道明朝这段时间有一个大的事〃土木堡之变〃,宦官王振怂恿正统皇帝御驾亲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