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全纪录》第114章


第四种观点,依正史所载,此次宫变,与一妃一嫔有关。推测可能是一场政治斗争。
明武宗也是荒淫无度、纵欲过度而死时,没有留下子嗣,也未留下遗嘱,临终时告诉身边太监,由太后与朝臣商议酌定立嗣之事。经慈寿皇太后与朝臣商议,兴献王之子朱厚斜挥立,即明世宗嘉靖帝。论辈分世宗与武宗为堂兄弟,如按继承皇位的要求,他应尊重皇家传统,称自己生父兴献王为叔父,而尊武宗之父明孝宗为父。但朱厚腥聪M尊自己的生父为皇考,甚至想追封兴献王为皇帝。由于皇统的问题事先没有讲明。导致朱厚屑次缓蟪廷争论不休,很快一场政治风波在嘉靖初年上演。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代表的一方,主张尊重明朝的皇统;而以璁等人为代表的一些大臣,则迎合嘉靖帝私意,要求按照嘉靖的意思行事。,明廷上下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史称“大礼仪”的激烈争论,延续近二十年。这场斗争表面上是礼仪之争,而实际上,时起时伏,它的实质是朝臣与皇帝、朝臣各派系之间的激烈权力斗争。
大礼仪刚刚以嘉靖帝的胜利宣告结束,发生壬寅宫变,而且与一妃一嫔,即端妃曹氏和宁嫔王氏有关,因此,推测涉及大礼仪,是政治斗争失败者利用妃嫔除掉嘉靖帝的结果。
总之,这次宫变因何而起,正史没有能够给出明确的解释,人们对此只能做出种种估计,但证据都不够充足,无法使各家看法统一起来。
第103节:明世宗炼丹求仙
明世宗(1507~1567年)朱厚校明孝宗侄。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死,无嗣,朱厚屑次唬建元嘉靖。世宗登极伊始,整吏治,诛奸臣,朝政焕发新颜。后喜神仙老道之术,兵备废弛,贿赂成风,民间起义不断。内忧外患之下,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卒。谥肃皇帝,庙号世宗。
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荒淫过度而亡,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一岁。但武宗没有子嗣又是单传,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便立了他的弟弟——兴献王朱vz的长子朱厚凶隽嘶实郏以第二年为嘉靖元年,历史上称为明世宗,又根据年号称为嘉靖帝。嘉靖帝即位后,开始一段时间革除了明武宗正德年间的许多弊政,诛杀了佞臣钱宁、江彬等,使朝政为之一新,朝廷上下都以为遇到了旷世的圣主。
但是君臣和睦的时间并不长便发生了一件大事。以为已故的武宗没有子嗣,朱厚械被实巯嗟庇诟武宗做了嗣子,继承的是武宗的江山血脉。不料世宗即位才六天,便下诏群臣讨论怎样给他的亲生父亲兴献王上皇帝的尊号。兴献王朱厚杭是明武宗的亲弟弟,现在已经去世了。明世宗做别的,群臣都是睁只眼闭只眼,但唯独这件事他们认为是关系天下的根本。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群臣极力反对,并有六十多位大臣联名抗议。对世宗打算尊父亲为兴献皇帝,母亲为兴献皇后的想法,三阁臣会议一再否决,前后僵持得不可分解,群臣引用了许多前朝的例子来劝谏世宗不能忽略了大宗与小宗的严格区别。最后群臣抗不过世宗,但也因此事君臣之间有了许多嫌疑。总之这一年几乎什么正事也没干,君臣的精力都耗费在议论一个名号上了。
明世宗性格固执、多疑、暴戾,而且他的忌讳还格外多,超过了历代的皇帝。在他登基的时候,因为御袍太长,他屡次俯下身子看,很不惬意。这时首揆杨新都说:“这是陛下垂衣裳而天下治。”世宗这才高兴起来。还有一次在乙丑年会试,第一题为“绥之斯来”二句,下文是“其死也哀”,世宗见了很生气,第三题《孟子》又有两个“夷”字,当时朝廷深受蒙古兵进犯之苦,世宗最讨厌看见“夷”字。于是龙颜大怒,差点把出题的人杀了。此后大臣们上奏时遇到不得不写“夷”、“狄”的情况只好将字写得蚂蚁一般小,意思是尊中国卑外夷。
嘉靖二年西北大旱,秋天南边又发了大水,世宗对此很是忧惧。太监崔文奏称让方士前来打醮可以禳祸。于是世宗召见了方士邵元节在宫中设坛,又挑选了二十个年轻的内监穿上道士的服装,学习诵经等事。禁宫里的乾清宫、坤宁宫、西天厂、西番厂、汉经厂、五花宫、西暖阁、东次阁等地方陆续建立了道坛,将皇宫变成了一座道院。从此明世宗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寻仙得道上。
世宗即位将近十年仍旧没有子嗣,正在绝望的时候,后宫的阎贵妃忽然有了身孕。怀孕期满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朱载基。不料朱载基出生不到两个月,忽然生了绝症夭逝。幸运的是王贵妃也怀孕了,足月后生下一个男婴,接着杜康妃、卢靖妃各生了男婴,算起来最后世宗得了八个儿子,这些儿子都是妃嫔所生。而世宗的前后三位皇后都不曾生育,这三位皇后分别是陈氏、张氏与方氏。巧的是三位皇后的悲惨命运都与一双手有关。
第一位皇后陈氏在世宗还没有即位时就是王妃,只是陈氏为人性情冷僻、不苟言笑,因此世宗对她很冷落。有一天陈氏与世宗同坐在一起,这样夫妻坐在一起的机会并不多。陈氏已经怀孕多日,世宗也因此对她呵护有加。正在坐着闲聊的时候,张、方二妃端进茶来,世宗见张妃的手如纤细的柔荑,晶莹剔透,忍不住握着不放。陈后醋心大起,将杯子投到地上站起来。这一下触怒了世宗,他大声呵斥陈后。陈后惊吓之下流了产,大病一场死去了。世宗的余怒不消,下令丧礼从简,给了个恶谥叫“悼灵”,埋葬在袄儿峪。埋葬的那天,只有梓宫抬出王门,百官到现场一天,与皇后葬礼应有的规模大不相同。给事中王汝梅劝谏世宗也无济于事。嘉靖十五年,礼部尚书夏言议请改个谥号。那时已经过去很久,世宗的恨意也消得差不多了,便将陈后的谥号改为“孝洁”。直到明穆宗即位后,诸礼臣商议:“孝洁陈皇后是大行皇帝的元配,应该与大行皇帝合葬■庙。”穆宗同意将陈后迁葬在永陵,与世宗埋在一起。
第二位皇后就是那位长着一双玉手的张氏,起初被封为顺妃。嘉靖七年陈皇后死去,张氏被立为皇后。因为《周礼…天官…内宰》曾有“中春,诏后率内外命妇,始祭蚕于北郊。”的句子,当时世宗心血来潮想追崇古礼,恢复古神农时候“皇后亲蚕”之说,令张后率领嫔妃亲自去北郊养蚕,又率后宫的所有女子在宫里听讲章圣皇太后编写的《女训》。后来张氏红颜渐衰,一双曾让世宗神魂颠倒的玉手也不像年轻时那么柔润如玉了,世宗看着厌烦。嘉靖十三年正月,明世宗找了个借口将张氏废去皇后,打入了冷宫,与陈氏一样的下场。废去皇后本来是一件大事,但世宗不将废后罪状告宗庙以示天下,只是说她不敬不逊、侮肆不悛的含糊话,大臣们也习以为常,都没有过问的。对此史书也没有记载。又迁延过了两年,被遗忘的张氏寂寞地死去了,而且丧葬的形式也很潦草。
当月初八日下诏册封德妃方氏为皇后,大概世宗废去张氏就是为了给方氏腾出位置罢。第三位继立的方氏是江宁人,与废后张氏一样有一双惊艳的手。由于明世宗贪欲无度,很久都没有儿子。{奇www书qisuu手机电子书}大学士张孚敬劝世宗说:“古时候的天子在立后的同时,并建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所以子嗣很多。陛下您正值春秋鼎盛,应该博求淑女,为将来的子嗣做打算。”世宗对张孚敬的话很以为然,这毕竟是一箭双雕的好办法,既可以满足色欲,嫔妃多了生儿子的几率也多了,于是他便下旨广选天下的淑女。方后与后选进来的郑氏、王氏、阎氏、韦氏、沈氏、卢氏、沈氏、杜氏一同被册封为九嫔,册封的礼仪格外隆重。红颜总有衰老的时候,方氏也不例外,随着岁月的流逝,贪餍无度的明世宗对方氏也渐渐厌倦起来。
明世宗自号天池钓叟,每日不是除了与道士混在一起炼丹求仙,就是与后宫的美女游龙戏凤。奸臣严嵩善于揣摩世宗的心理,说的话总是世宗爱听的,又没有明显阿谀的感觉,手腕极其高明,世宗便把一向因为直言无忌而不讨人喜欢的首辅夏言撤了下去,让严嵩做了首辅。严嵩自嘉靖二十一年以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一直就深得世宗的器重。明朝不设宰相,首辅就相当于宰相,是个品级虽低微地位却极高的职称。严嵩虽然混帐,但比起他的儿子严世蕃可就小巫见大巫了。著名的“肉唾壶”的典故就是出自严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