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故事》第837章


还有!心界法则是不允许一个真人体在人间这样做的。如果庄子一味那样做了,心界中的老古董一样会站出来阻止你。
心界法则也就是天地自然法则,就跟日出日落一样,任何人是无法改变的。你的本事再大,你也无法让太阳从西边起山。除非!你“指东为西”,自欺欺人。
庄子从心界出来,重回到人间,此时天下已经一统了。秦始皇打败了六国,一统天下。
心界的斗法,其实都是世人想象出来的一场较量。
其实!用真实的语言、用唯物主义的语言来讲,是思想界的一次较量。
心界是一个虚拟、想象出来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是模拟现实生活而出现的三维动画。
而在现实世界里,是人类思想界的一次大较量。
在武力面前,在人心所向面前,大家都盼着天下一统了。因为!只有天下一统,才能结束这长达几百年的“战国时代”。
其实!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了不断地战争。
期盼和平,结束战争,是人心所向。
其实!秦国是很强大,也并非绝对地强大。要是其他诸侯国的君王有能力的话,一样是可以继续维持“战国时代”的局面的,让“战国时代”往后延续。可其他诸侯国并没有出现那个有能力的国君,没有抗衡秦国的能力。
更主要的原因,在思想界,大家都不愿意再打仗了。见秦国强大起来了,而且!秦国的子民生活很稳定,过上了“幸福”生活。人们都不愿意为国君去战斗了,不愿意去作无畏的牺牲了。因此!军队都没有了战斗力。
世人所认为的“幸福生活”,是相对的。是以自己目前的生活,与秦国子民的生活相比较的。
在这里必须说明一下!人们的思想怎么就突然地改变了呢?
用文学的语言来讲,就是因为“心界”的原因。因为心界中的人物在心界中斗法,谁赢了谁的思想就将统治这个世界。结果!在这一场斗法中,道家完胜。杨朱、禽滑厘和庄子等人都还没有出手,就已经改变了格局。
杨朱曾经说道:乱世用兵、治世用法、盛世用儒、道家治心。
其实!无论你用的是兵家还是法家,还是儒家,或者是诸子百家,你都必须先治心,道家思想与诸子百家是不冲突的。但是!你不接受道家思想,排斥道家思想,一意孤行,一定要抬高自己的身份,你的学说思想就有问题了。
因为!一个人不明白人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你硬是给自己找一个理由而活着,你就是盲目地活着,错误地活着。
所以!你必须明白人生,必须明白人为什么而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然后!才去活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人生。
乱世用兵、治世用法、盛世用儒、道家治心。
秦始皇用武力统一天下,这就是“乱世用兵”。一统天下后,面临的就是“治世用法”。要法制社会,才能守住江山。而这个时候,国家还不稳定,还很穷、很乱,还没有到盛世。所以!儒家学说是没有市场的。
而偏偏在这个时候,一些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就着急地跳出来了,推广他们的儒学。结果!自然是不可能得到实现的。
新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各种学说思想的人都想出来混一口饭吃。而在这个时候,就埋下了焚书坑儒的祸根。
要想稳固江山,不走过去的老路,就必须统一思想。不!就必须有主导思想,就必须唱响主旋律。
所以!焚书坑儒是必然地结果。
从表面上看,好像是那么回事。其实不然!用文学的语言来描述,这一切都是心界人物比拼影响力的结果。谁的影响力大,谁的学说思想就能占据上风。
焚书坑儒,就是道家思想的一次胜利,是庄子等人比拼影响力的最后胜利。
第1043章 焚书坑儒(二)
其实!历史上焚书坑儒事件并不是字面上那样的,焚烧掉儒家的所有书籍,也不是把儒家埋了。焚书与坑儒是两个事件,是后世的人把它们连起来说的,连起来理解的。
也有能够正确看待事物的历史人物,他们理解为:是后世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夸大其词,来这样理解的,说焚书坑儒是一次文化上的灾难。
其实不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前因后果的,不是无缘无故突然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有起因、发展、继续、壮大、收场结局,都是有完整的过程的。
用唯物辩论的说法来讲,道家的真人体是不存在的。所谓的真人、真人体,都只是修炼的一个标准。当一个人达到大彻大悟的程度了,他就是“真人”。
真人!说白了,就是真实的人,明白了人生的人。
真人体!就是这个明白了人生的人的身体、肉身。当一个人明白了人生后,他还在乎自己的寿命长短吗?其实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修炼成了真人体就长生不老了。
如果理解为长生不老,那就是误解。这样地人是修炼不出真人体的,是无法明白人生的。
真正道家对长生不老的理解是:认为人与万物一样,都是来自于自然、来自于道。人与万物一样,都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都只是一个适时而生,不适时而亡的物种而已。
所以!道家对人的寿命的长短,是没有感觉的。反正是死,早死晚死都是死,没有计较的必要。人生只不过是来完成一次生命的过程,只是为活着而活着而已。所以!细节可以忽略。
这是道家大彻大悟后的“大度”、对人生的一种淡泊地大度。但是!并不是认为人生没有了意义。
要是理解为人生只是为了活,只是为了完成这一次生命的过程,就这么简单地话?那又理解错了。
道家认为人生不仅仅是为了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这么简单。
因为!我们在活着的过程中,还有着丰富的内容。我们经历过婴儿时期、少儿时期、青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壮年时期、老年时期。还有!我们经过婚姻、家庭、事业、爱好,等等等等,内容是很丰富的。
如果我们学习了道家学说思想后,理解为人生活着没有意义,那就错误了。但是!如果我们沉溺于其中,沉溺于婚姻、家庭、事业、爱好,等等等等,沉溺于生活琐碎之中,又一样是错误的。因为!人都是要死的,你过分地认真又有什么意思呢?
其实!我们认真地体验完我们的婴儿时期、少儿时期、青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壮年时期、老年时期,我们人生就很有意思了。可遗憾地是!世人大多沉溺于某一点上面去了,不能自拔。
我们不仅要来完成我们的人生过程,我们一样要跳出狭隘的思维圈子,要看到人是要死的这个结局。我们这样来理解人生,才是正确理解了人生。然后!我们选择自己的活法。这样!人生就有了意思,就有了活头。
如果我们沉溺于生活琐碎之中,好像不知道人是要死似的,跳不出这个圈子,那就是错误地思想观念。如果我们一味地认为人是要死的,活着的一切都没有意思,这一样是错误地思想观念。难道?我们的婚姻、家庭、男女欢悦、父母子女间的亲情就没有意思了?是不是?
而我们的秦始皇,他有可能误解了真人与真人体,误解了长生不老,以为人是可以不死的,可以修炼成仙的。结果!误入歧途。
也许?我们的秦始皇他想长生不老的理由是:不仅仅要做皇帝,做到永远。更有可能是他认为:只有他才有能力来治理天下。如果能够延长生命的话?在他有生之年,就可以把天下治理好。
要是因为这个,他才想长生不老的。那么!我们就要敬仰、膜拜。
反正!秦始皇他老人家听信了术士的话,派人去海外寻找仙人、寻找仙丹。结果是可以想象的,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仙人的。派去寻仙的人,自然是无功而返。
据说!秦始皇坑的并不是儒家学者,而是某些江湖术士。
据说!术士接近始皇,不是要炼药寻丹,而是要传于天下。
这里说的并非老子道德经中的道经。中也有类似的引注,称:“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
秦始皇恼羞成怒,认为术士们在耍弄自己。于是,先焚道经,后坑术士。
坑儒不是焚书的继续,而是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