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帝国(草原帝国史)》第149章


中国宫廷必定因此革命而暗自庆贺,这次革命使仍然具有威胁性的成吉思汗家族和东蒙古人(他们由于与中国更加接近,因此更具有威胁性)跌落而有利于因远离中国而显得不那么令人害怕的西蒙古人。成吉思汗汗国的噩梦结束了。草原的这些新君主是一支没有显赫历史的民族,他们在成吉思汗汗国的历史上所扮演的是不明显的和未被颂扬的角色。12世纪的中国人正是以这种思想愚蠢地庆幸过女真人取代契丹人。但是事实上,西蒙古人——如他们自称的那样:卫拉特人或同盟者,或像他们在喀什噶尔的突厥邻居称呼他们的那样,卡尔梅克人——正是抱有野心,要继承成吉思汗汗国的传统,并且为了他们的利益由他们来恢复大蒙古帝国,这个帝国是退化了的忽必烈后裔们愚蠢地让它从他们的掌握之中失去了的。〔13〕
卫拉特人以牺牲蒙兀儿斯坦的察合台后裔,或者说牺牲那些统治伊犁河和裕勒都斯河以及库车和吐鲁番地区的成吉思汗国诸汗的利益为代价,开始在西南方向扩张。卫拉特部首领脱欢进攻察合台系的歪思汗(1418428年在位)。战场是随着卫拉特人的侵犯从伊犁流域转到吐鲁番省,在战争中,卫拉特人始终占上风。脱欢之子额森台吉俘虏了歪思汗,正如《拉失德史》所记,由于他的成吉思汗血统,额森对他相当尊敬。在吐鲁番进行的另一次战斗中,额森又俘虏了歪思汗,这次他提出要歪思汗把其妹妹马黑秃木·哈尼木公主留下,成为他家族中的成员,然后才释放了他。显然,卫拉特人不是成吉思汗系,他们极其重视这一联姻。
当额森台吉(中国史家笔下的也先)继承其父脱欢时,卫拉特国(或卡尔梅克国)正处于权力的顶峰时期(1439455年),当时它的疆域从巴尔喀什湖延伸到贝加尔湖,又从贝加尔湖延伸到长城附近地区。原蒙古都城哈拉和林也是帝国的领土之一。额森还占领了哈密绿洲,并于1445年占有中国兀良哈省(相当于后来的热河省)。5年之后,他向中国公主求婚,正像早些时候他要求察合台公主嫁给他一样。北京宫廷许婚,后又悔婚。于是,额森蹂躏了山西北部、大同附近的中国边境。明帝英宗及太监王振前往迎战。在河北西北(今察哈尔)、宣化附近的土木展开战斗。额森给明军灾难性的打击,杀10万多人,俘英宗帝(1449年)。然而,因不善围攻战,额森无法攻陷该地的设防城市大同和宣化,于是,带着俘虏英宗帝返回蒙古〔14〕。三个月以后,他卷土重来,进军至北京,在北京西北郊扎营,但是,他发动的各次进攻都被打退,不久他的粮草也快用完了。中国人的援军从辽东赶来。由于额森在主攻中失败,并在一次重要的行动中受挫之后,现在他受到优势兵力的威胁,他沿居庸关(南口城)仓皇撤退。此后不久,额森决定释放英宗帝(1450年),并于1453年与中国议和。
《明史》还记道,额森承认了一个名叫脱脱不花的成吉思汗系的傀儡为大汗,脱脱不花娶额森的妹妹为妻,额森希望这一婚姻所生的儿子被承认为正统的成吉思汗国的继承人。脱脱不花拒绝了,于是额森杀了脱脱不花。以后(1453年)他宣布自己是中国的属臣,这一行动表明他抛弃了成吉思汗国宗主权的假象,他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可汗〔15〕。1455年轮到他被暗杀。
据《拉失德史》,额森之子阿马桑赤台吉继其父为卫拉特国(或卡尔梅克国)首领。在1456至1468年间的难以确定的某年中,阿马桑赤入侵蒙兀儿斯坦的察合台汗国,在伊犁河附近打败了在位的羽奴思汗。羽奴思汗被迫逃到突厥斯坦城。该书还记道,察合台系的皇后马黑秃木·哈尼木(额森早些时候把她引入卫拉特家族)在此制造混乱。她是一位狂热的穆斯林,按伊斯兰教抚养她的两个儿子亦不剌忻·王和也里牙思·王。后来,这两兄弟与阿马桑赤发生冲突,据说,经过某次内乱后,两兄弟到中国避难〔16〕。
卫拉特人中尽管发生了这些内乱,但是,在长期内仍发动定期性的攻击威胁邻近各族,特别是在西南方。在这些地方有游牧的吉尔吉斯—哈萨克人的地盘,吉尔吉斯—哈萨克人是一支相当伊斯兰化的野蛮突厥人,其部落游牧于伊犁河下游、楚河、萨雷河和图尔盖河一带,在哈斯木汗(大约1509518年)和谟麻失汗(约1518523年)统治时,他们成为河中昔班朝惧怕的人〔17〕事实上,谟麻失汗的继承者塔希尔汗(约1523530年)因独裁统治而触怒了这些不驯服的游牧民,据海达尔·米儿咱记述,许多氏族纷纷离去〔18〕。然而,在泰外库勒汗统治下,吉尔吉斯—哈萨克汗国又重新建立起来,但是,在1552至1555年期间,卫拉特人如旋风一般从科布多地区来到伊犁河流域,在卫拉特人侵入之前,泰外库勒汗被迫逃跑了。于是,巴尔喀什湖畔大草原上的突厥族游牧民是河中定居民的威胁,但他们自己却被阿尔泰山来的蒙古族赶跑了。海达尔·米儿咱说,河中大城市内文明化的居民们所承受的这种恐惧几乎是不必要的。泰外库勒汗逃到塔什干,在地区昔班朝统治者老奴思·阿合木处避难。在他的客人提出要求帮助时,老奴思答道:“像他们这样的王公甚至10个也对付不了卡尔梅克人(即卫拉特炫)”〔19〕。大约1570年,卫拉特人仍统治着从叶尼塞河上游到伊犁河流域之间地区。
简言之,尽管在额森台吉死(1455年)后,卫拉特人在东方对东蒙古的成吉思汗后裔们显得黯然失色,但是,在西方,他们仍然对伊犁河到里海之间的草原造成了威胁。
第三节 成吉思汗系最后的复辟国:达延汗和阿勒坦汗
东蒙古的成吉思汗后裔们并未立即从卫拉特人(即西蒙古炫)势力的跌落中获利。当时,他们正在消耗力量的家族战争中互相残杀。成吉思汗的第27代继承人满都古勒大汗〔20〕在讨伐他的侄孙和继承人博勒呼济农〔21〕的一次战争中去世(1467年)。博勒呼济农在他能够称汗之前也被暗杀(1470年)。一度人丁兴旺的忽必烈家族中,现在仅剩下一个5岁的男孩、博勒呼济农之子达延,“他被所有的人遗弃,甚至他的母亲也遗弃了他,改嫁了。”〔22〕满都古勒的年轻遗孀满都海赛音可敦把他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并宣布他为汗。后来,满都海赛音可敦统率忠实的蒙古人打败了卫拉特人。1481年她与年轻的达延汗结婚。这位英勇的女人(她的举止使人想起成吉思汗的母亲月伦额格)于1491至1492年“又被描述为一支军队的首领,这支军队击退了卫拉特人的进攻”。传说中把打垮卫拉特人优势和恢复东蒙古人霸权的荣誉给予了她。
如果在东蒙古部落重新组合时,只是按传统划分成向东的左翼和向西的右翼〔23〕的话(整个阵势是朝南),那么,达延汗的长期统治(1470543年,经历了他未来的妻子摄政皇后的有力治理和后来他自己的积极统治)标志着成吉思汗国统治的复兴。左翼由可汗直接统率,右翼由可汗从他的兄弟,或儿子中选出来的一位济农统率。左翼由察哈尔人(君主所在的一支)、喀尔喀人和兀良哈人组成,右翼包括鄂尔多斯部、土默特部〔24〕和永谢布部,也叫喀喇沁部〔25〕。达延在整编各部的过程中,并非没有使用暴力。一些右翼土默特人(即西部的土默特)杀了达延汗的一个儿子,达延派他到该部作酋长。“结果,两翼蒙古人之间展开了激战。最初达延被打败,后来由于科尔沁部的支持取得了胜利。科尔沁部来自嫩江流域,他们服从成吉思汗弟弟哈撒儿的后裔。达延汗追击反叛者直至青海,在此他接受了反叛者的投降。后来,他把他的第三个儿子巴尔斯博罗特(1512年)派给他们,成为他们的济农。”达延汗还平息了兀良哈人的一次叛乱,他将该部解散归并入其他五部。后来,从1497年到1505年间,他对从辽东到甘肃的中国边境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攻击。
1543年达延汗去世之后,其子孙们瓜分了这些部落。察哈尔各部落归长支之首博迪汗,他是达延的孙子并成了大汗。博迪汗驻在张家口和多伦诺尔,该地至今仍是察哈尔人领地的中心。从1544年到1634年蒙古最高汗国一直是属于察哈尔王室的,历经博迪汗(1544548年)、库登汗(1548557年)〔26〕、图们札萨克图汗(1557593年)、彻辰汗(1593604年)〔2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