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行》第117章


远看去,刘家码头上一行人已经启程了,刘朗就吩咐大家跟上去。上了大路后,前后相距不远两行车队,引来了不少路人的观看。也别是刘朗一行,八名彪悍的禁军侍卫开道,一看就知,绝非等闲人物。进城的时候,看守城门的兵卒大概得到过告知,望见禁军开道的一行人过来了,急忙跪倒在路侧拜见。刘朗微笑地摆摆手,泰然入城。
泉州的城市格局,虽然没有临安气势恢宏,但也是热闹非凡,宽阔的街市上,人流如织,甚是还不时见到番民胡商。刘朗看着街道两侧热闹的场景,暗自点头,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人流密集的街道上,转来转去,也不知拐过了多少条街道巷口,终于到了刘家老宅。刘家祖上原本是永春县人,还是在刘朗爷爷的爷爷辈上,就搬到了泉州城里居住。刘家是数百年经商世家,泉州水陆交通便利,当然更适合刘家发展。如今永春祖籍,除了一些旁支,刘家这一脉,已经没有人了。
刘家在泉州经营得早,这一片街区几乎都是刘家的祖产,刘家的正宅屋宇连云,对门是一个相当大的广场。刘朗一行赶到后,他端坐在马上,看着门楼上历经风雨的牌匾,久久无语。心里似有一种相识,又不可捉摸的感觉。他知道,这里有他前身童年的记忆,只是离开得太久了,一切都很模糊了。
“朗儿,回家了!”
老夫人下车后,看到刘朗一直坐在马上望着门楼,不由动情的说道。
老夫人这一句话,也勾了刘朗内心的某种记忆,是呀,回家了,他不禁喃喃自语。随后跳下马,冲到门前,抚摸着门前石狮子,又走上台阶,抱一抱门前的廊柱。
这一刻,他的心里,没有权谋没有纷争,仿佛远大的志向也消失不见了,有的只是被唤醒的,家的味道,亲情的滋味。他正立门前台阶上,望着场地上静立的人群,不由对天一声大喊:“我回来啦!我刘朗回家啦!”
这一声喊,泪流满面!静立场地的人群,也是潸然泪下。
老夫人在徐慧和雪儿搀扶下,走到刘朗身边,流着泪,伸出颤抖的双手,抚摸着他的脸,说道:“我的朗儿,我的好孙儿,回来了!回来了!祖宗保佑呀!”
“祖母”
这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亲人的眼泪。老夫人含泪的话语,刘朗再也控制不住感情,不禁跪倒在祖母身前,抱着她的双腿,失声痛哭。
现场也是哭声一片。这是久别游子归乡的泪,这是亲人团聚的泪,这也是欢喜的泪。
片刻后,刘谦在两位弟弟陪同下,擦干眼泪,走到上台阶,扶起刘朗,说道:“母亲,大郎,咱们进府吧。”
“好,进府!朗儿,跟祖母一道进府!”老夫人拭了拭泪水,拉着刘朗的手道。
刘府屋宇广阔,东边一大片院子,都是属于长房的。东院曾经被刘崇霸占过一段时间,自从他被刘朗赶出长房,也就灰溜溜的搬了出去。在刘朗回乡之前,家主刘谦就传讯,把东院整治一新。这次刘朗回来之后,他的一家大小自然又住进东院。
久别重逢,总是欢喜无限,再加上,刘朗官运亨通,光宗耀祖,刘家更是喜气盈门。刘朗先是在祖母和三位叔叔引导下,拜祭了列祖列宗,感谢祖宗的保佑,并在祠堂前,庄严承诺,不忘祖宗创业艰辛,发誓把刘家事业发扬光大。
接下来的几天,刘府连开酒席,迎接四方恭贺的人群。泉州知州孟和靖,和州里上下官员,自然也是登门拜见。同时,刘朗也接到很多邀请,忙着应酬了好几天。到最后,他只得找一些理由,闭门谢客了。
这天下午,刘朗正在书房里,和秦峰周工商议水泥厂炼钢厂的事宜。门外侍卫禀报,阮小五和杨勇等人来了。阮小五和杨勇等人驻扎地点,离泉州不是太远,他们听说刘朗到福建了,连忙传讯求见。刘朗刚好也要和他们商议一些事情,也就召他们赶到泉州来了。
刘朗听了禀报,很是高兴,急忙和秦峰周工赶到门口迎接。
“卑职(小侄)拜见主公(师叔)!”
阮小五、杨勇、吴能、呼延钰、徐晟和邓肖雄六人看见刘朗亲自迎了出来,急忙拜倒参见!
“阮叔,诸位兄弟,快快请起!走,咱们书房叙话!”刘朗上前一一扶起众人,笑着说道。
到书房落座后,刘朗环视一下众人,说道:“阮叔,诸位兄弟,来得正好,正好有一些事,与众位相商。小可拟设一个制造局和造船局,造船局在现有船厂基础上成立,由杨勇负总责,我再调刘府大管家次子刘艺协助,此人颇通船务。造船局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加快造船速度,打造新式舰船,我会给追加资金支持。现在咱们要说的,就是制造局的问题。制造局统管水泥厂、炼钢厂以及火器研制生产,由秦峰和周工负责。”
众人对火器还有所了解,但那什么水泥厂炼钢厂,就云里雾里了。刘朗没等他们提问,就拿出一沓图纸,边解释功用边讲述制造过程。
最后,刘朗对众人说道:“众位远来,舟车劳顿,今天休息一下,明天咱们赶到预定的制造局建造场地,考察一下,若没有什么问题,就立即开工动建了。时不我待,我们所有事务都要加快进程!”
“谨遵主公吩咐!”
第一百十九章 布局
“主公,属下昨晚想了一下,这个水泥对筑城和修筑军事工事,有很大作用。”
在一条航行的船上,刘朗等人正站在船头,打量着岸上的风景。刘朗身侧的吴能,又想起昨晚几人的密议,不由说道。
这条船正是前往预定中的制造局场址的。刘家那片山林,地处偏僻,也没有怎么管理,陆上几乎没有像样的道路通达,庆幸的是,山谷间有一条河道直通大海。刘朗和阮小五等六位下属,第二天一早,就在刘谦带领下,乘坐自家船只前往查看。这次跟来的还有秦峰和周工,他们将是制造局实际负责人,一旦决定好了,就要立马开工建设了。船舱里还摆着一个大箱子,众人都很是好奇,但刘朗不说,旁人也不好动问。
刘朗听了吴能的话语,转头说道:“吴兄果然是谋国之士,想得非常深远。不错,水泥对筑城之类有奇效,比现今的城池要坚固十倍不止,而且筑城速度迅速,可以这么说,数日之间就能筑起一座雄关。水泥凝固之后,会坚如磐石,作用还有很多,对铺路架桥建房等都有大用。这是战略物资,等生产出来之后,要实行严密的管制。”
“太好了!有了这个神物,可以节省无数的民力呀!主公,这高炉炼钢又有何妙用?”吴能兴奋地说道。
“高炉炼钢能够炼出比百炼精钢更胜一筹的钢材,可以制出更精锐的兵器战甲,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我的目的是浇铸无缝钢管。一旦成功,那么就可以制出更多的火枪火炮,日后我们对阵金贼骑兵,将是制胜法宝。对了,二叔,我看这条河水流很急,前面河床地势是不是很高,或者旁边有瀑布之类?”刘朗正在解释高炉炼钢的妙用时,船只已经离山林很近了,他看到水流明显变急,忙转头问刘谦道。
“前面两山相夹之处,有一道岭,岭那边形成了一个湖泊,这条河就是湖水漫过山岭流下来形成的。”刘谦说道。
“好呀,到时制一个水力机械,可以利用水力来锻打钢板,更能增强战甲的强度!”刘朗不由拍掌赞道。
“大郎,前面拐过弯,就进入山谷了,这一带已经是咱家的了。”刘谦忽然指着前方说道。
船舶逆流而上,有些慢,缓缓转过一道弯,宽阔的山谷映入眼帘,山林的全貌也尽入眼底。只见三座大山呈扇形排列,形成两道山谷,第一道山谷正是进来的河谷,第二道山谷要翻过一座山岭,才能看到。在第二道山谷出口处,有一座小山挡住去路,把第二道山谷形成了一个几乎封闭的空间。
船舶靠在第二座山的脚下,众人爬上山岭,俯瞰第二道山谷。第二道山谷呈三角形,谷底有一道浅浅的溪流,从谷口流出,汇入刚才那条河里。刘朗站在山岭,四处眺望,整个山林,除了第一座是石山,林木较少之外,其余都是郁郁葱葱的林木,有些林木已经的直径有近尺了。看来,祖上对绿化工作做得不错,就是少了些经济头脑,这么多山,要是种植茶叶,也赚不少钱啦。
“祖上有灵,留了一处好地方呀!太合用了!”刘朗四处查看一遍,不由大赞道。
“真是藏龙卧虎之地也!”吴能也高声赞道。
刘朗沉吟片刻,说道:“制造局以秦峰为总管,周工为副总管,你们二人立即筹备制造局,帮手不足可以向二叔借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